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3.
虽然非偏振光纤激光器的高质量光束输出已经超过1000W,但偏振光纤激光器的输出明显偏低,仅在300W量级。在很多应用,包括非线性光学、材料加工和医学,偏振的激光输出是很重要的。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激光准直仪中光纤系统设计和消杂光的新措施,并给出了该系统的准直曲线。  相似文献   

5.
6.
D型微孔单模光纤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首次报道了采用MCVD工艺和冷加工方法制作的D型微孔单模光纤的研制方法及光纤的性能参数,光纤的工作波长为1.3μm,具有不同的纤芯到微孔平面的距离,其中一根的距离已接近于零,损耗仅为5.64dB/km。  相似文献   

7.
针对光纤连接器核心部件之一光纤准直透镜信号精密耦合问题,采用双合透镜设计了一种单模大光束光纤连接器.通过分析双合透镜特性、光纤准直器阵列中的多光学器件耦合机理和准直透镜间的3种耦合偏差引起的传输损耗,推导出该耦合系统的传输损耗公式.基于MATLAB分析得到:角向失配对准直器的耦合损耗影响最大,轴向失配影响最小.利用光学...  相似文献   

8.
单模闭环光纤陀螺的研制和测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柯江 《激光与红外》1997,27(3):177-178,190
研制成功一种使用单波导LiNbO3和两个去偏器的闭环光纤陀螺,测试结果表明它的零点漂移为0.565o/h,动态范围-300o/s ̄+300o/s。  相似文献   

9.
望远镜准直系统应用于激光的单模光纤耦合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魏荣  王育竹 《中国激光》2003,30(8):687-690
介绍了用望远镜准直系统提高激光光纤耦合效率的方法 ,提出对于那些直接耦合效率非常低的系统 ,利用合适的望远镜准直 ,耦合效率可以大大提高。激光器为TA1 0 0型 ,1 6∶1的望远镜系统使单模光纤的耦合效率达到70 % ,保偏光纤耦合效率达到 6 7%。介绍了实验中两透镜距离如何影响耦合效率 ,望远镜系统选取的原则 ,及将其应用于其他激光器的情况  相似文献   

10.
11.
为了实现光纤激光的单纵模,提出了一种环形腔结构,采用可调谐光纤Bragg光栅(FBG)作为波长选择器件,与2 m未抽运掺Er光纤(EDF)产生驻波饱和效应,在1.55 μm波长处形成42 nm激光输出,输出功率大于3.5 dBm,功率稳定性优于±0.005 dB.扫描Fabry-Porot(F-P)干涉仪观测到2个正交的偏振模,在环形腔内加入偏振器后可抑制强度较低的偏振模式,测量到清晰的单纵模激光,纵模线宽为20 MHz.由于饱和吸收效应,导致了激光输出斜率曲线表现出光学双稳态现象.  相似文献   

12.
《Optical Fiber Technology》2014,20(3):235-238
A simple widely tunable wavelength spacing dual-wavelength single longitudinal mode (SLM) erbium doped fiber laser (EDFL) based on cascaded fiber Bragg gratings (FBGs) and birefringent fiber filter is proposed and demonstrated.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lasing wavelength spacing is widely tunable in a range from 2 nm to 18 nm, which has potential to generate frequency tunable terahertz (THz) waves by beating the lasing dual-wavelength in a high speed photodetector. The birefringent fiber filter acts as an ultra-narrow bandpass filter and benefits the simultaneous oscillation of dual-wavelength in a single laser cavity. The output peak power of the lasing dual-wavelength is approximately equalized at room temperature, and a high optical signal-to-noise ratio (OSNR) is realized in the whole tuning range. The SLM operation of dual-wavelength fiber laser is verified by Fabry–Perot (F–P) scanning interferometer, and the clear eye diagram proves that the proposed fiber laser is effective in the application of fiber optic communication system.  相似文献   

13.
戚珉 《激光杂志》2012,(3):13-14
本文提出了一种用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器(TLS)泵浦的高稳定性单纵模布里渊光纤激光器(SLMBFL)。该激光器利用Brillouin泵浦光(TLS激光)只在环形器内运行一次,这样Brillouin泵浦光就不会在谐振腔内共振,确保了激光器谐振腔的高稳定性从而使Brillouin激光在该谐振腔内形成共振而输出。实验发现当Brillouin增益介质光纤的长度缩短到13.4m时谐振腔的自由光谱范围变为15.2MHz,正好与光纤的Bfillouin增益带宽接近,此时SLMBFL开始表现为单纵模振荡。实验结果表明,该光纤激光器的功率转化效率为42.5%,最大输出功率为267.6roW。单纵模激光输出的信噪比与其泵浦激光的信噪比提高近10dB。SLMBFL对TLS的高频噪声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其输出线宽小于5KHz。  相似文献   

14.
报道了一种单纤单振单模连续全光纤激光器,工作波长为1 080nm,输出功率可达1.63kW。激光器使用7个输出功率为300 W、工作波长为976nm的半导体激光器(LDs)充当泵浦源,并利用短腔长结构成功地抑制了受激拉曼散射(SRS)。测试结果显示,所获得激光的光谱信噪比(SNR)大于40dB,1h内的功率不稳定度小于1%,光-光转换效率约为75.46%。此外,通过对光纤盘绕的合理设计,有效地抑制了光纤中的高阶模式,在满功率输出时成功地获得了单模激光(M2<1.1)。  相似文献   

15.
在光纤激光通信系统中,为了克服准误差、随机角抖动误差、大气湍流像差对单模光纤耦合效率的影响,本文设计了单模光纤章动跟踪耦合系统。首先基于模场匹配原理,分析了径向偏差和光斑大小对耦合效率的影响。其次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激光章动跟踪系统进行了设计,主要包括激光器、准直镜、快速反射镜、耦合透镜以及光电探测器,并以光电探测器的能量反馈完成了激光章动跟踪算法设计。最后搭建了实验平台,对系统进行了实验测试。通过实验测试得到,在激光章动跟踪时单模光纤的耦合效率为53.5%,并测试了径向偏差以及光斑大小对耦合效率的影响,得到了相应的曲线。耦合效率满足系统要求,并且实验测试曲线与理论分析的仿真曲线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6.
季敏宁 《激光杂志》2002,23(3):36-37
本文给出了单模单偏振光纤基模截止波长的测量原理和测量装置,对W-型单模单偏振光纤的基模截止波长进行了测量,并将测量结果和数值计算进行了比较,它们较好的吻合一致。  相似文献   

17.
为了拉制氧化锆单晶光纤,采用一种基于激光加热基座生长法的单晶光纤拉制系统,在原有的激光加热基座生长法生长单晶光纤的基础上,设计出环形聚焦激光加热系统,对其光学系统进行了改进、优化.利用椭球镜的双焦点特性设计光路,在其第一焦点处形成聚焦环形热源,用于熔化晶棒,拉制光纤;通过ZEMAX光学软件对系统进行了光学仿真.结果表明,在光学系统的聚焦点,能形成高质量的环形热源.该系统有着其它激光加热基座生长法的光学系统无法比拟的优点,在拉制氧化锆和其它高温单晶光纤方面有着很好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光纤激光作为激光武器的能力分析   总被引:17,自引:8,他引:9  
楼祺洪  周军  王之江 《激光技术》2003,27(3):161-165
简要介绍了高功率光纤激光的发展,分析了双包层光纤激光器作为激光武器的可能性,并给出了实现高能单模激光输出的主要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19.
偏振模色散对单模光纤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来,偏振模色散(PMD)已成为长距离高速率数据和模拟系统的主要限制因素,本文首先简介PMD的原理以及对系统PMD的考虑,然后介绍四种PMD测量方法的比较,最后介绍了康宁公司的单模光纤在PMD方面的优势。  相似文献   

20.
张登玉 《激光杂志》1994,15(2):75-78
本文用玻色算符的三维型哈密顿量描述单模激光场与N个两能级原子的相互作用。在原子系统处于低能态、光子数很大的初始条件下得到了作用系统的动力学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