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柴油机拉缸,不但影响车辆的使用,也增加了汽车的维修费用的开支。我公司在越南市场上4100A发动机出现了拉缸现象,经公司售后服务人员现场察看与检测,出现拉缸现象是多种原因造成的,不是气缸套本身的质量问题,而是人为操作不当引起拉缸的几种现象。  相似文献   

2.
具有飞块减摩装置的滑片式压缩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减少滑片式压缩机的滑片与缸孔壁面之间的摩擦损失,提出一种飞块减摩装置,并对其进行了计算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装置可有效地降低滑片外端与缸孔壁面之间的接触力,从而减少了压缩机的摩擦与磨损。但是,减摩飞块装置必须精心设计,以确保压缩机在最高转速工作时滑片与缸孔不出现脱空。  相似文献   

3.
一种类似于液压起重机回转的作业平台在生产组装后,调试中出现左边支腿缸伸不出来、右边支腿缸伸缩正常的情况。甚至出现左边支腿缸伸出一段后停止,待操纵阀回中位后该缸又回缩的现象。多次操作后,操纵阀出现油路串通等情况(左、右支腿油路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4.
拉缸故障是内燃机的重大质量问题,其原因在于气缸套与活塞环、活塞之间的油膜不够,从而导致润滑不够,直至发生干摩擦。本文针对某款量产发动机出现的拉缸问题进行了现场排查、缸孔直径测试和有限元CAE分析,并结合同类发动机的活塞结构和配缸间隙进行了对比论证。找出了拉缸故障的问题所在——活塞与缸体材料的热膨胀系数和比热容相差较大,配缸间隙过小,叠加冷却条件不足。基于分析结论,通过适当减小配缸间隙、加冷却喷嘴的措施,较圆满地解决了该拉缸故障问题。  相似文献   

5.
拉缸的研究     
活塞式压缩机运行时,在气缸壁上出现与活塞轴线平行的连续条状拉痕的现象叫做拉缸。 压缩机的拉缸,多数发生在单机空负荷试车的早期磨合阶段,少数发生在加压负荷试车阶段。投入运行后,如果没有新的原因,一般是不会发生拉缸的。 拉缸的结果,使气缸壁、活塞环以及活塞承压面均处于严重的损坏。当发展成为咬缸  相似文献   

6.
以液压支架结合特点及中缸强度校核分析为基础,通过建立中缸的仿真模型,开展了中缸的结构强度仿真分析研究,得出"中缸中部内表面及顶部是中缸结构上的薄弱点,在使用过程中,极容易率先出现结构的疲劳失效现象"的结论。以此为基础,对立柱中缸的结构进行改进优化,以期提高中缸和液压支架的结构性能,也为后期中缸的进一步优化研究提供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7.
针对高中压外缸与内缸装配时易出现毛坯干涉的实际问题,文中提出对干涉部位双向检查控制的办法,设计了检测样板,根据检测数据是否超差确定是否修复。  相似文献   

8.
正1.故障现象1台工作了760h的15t级挖掘机斗杆动作异常,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一是单独操纵斗杆缸伸出和缩回时动作缓慢;二是斗杆缸缩回和铲斗缸缩回复合动作,当铲斗转过其重心位置时斗杆缸自动停止动作;三是右行走马达与斗杆缸同时动作时,斗杆缸动作正常,但挖掘机无法正常行走;四是出现以上故障时前主泵压力正常,后主泵压力很低。分别单独操纵动  相似文献   

9.
水基动力无杆抽油系统(下述简称系统)是一个全新的系统。由于要确保液压动力缸(简称动力缸)走完全程,因而在其上行程结束时会出现憋压现象,会导致动力缸失效;因此,针对系统的动力缸,基于流-固耦合理论,运用有限元分析方法进行了系统憋压分析。结果表明,憋压时产生的压力冲击会使应力发生突变,可增大10倍,极易损坏动力缸。通过研究,得到了压力曲线与应力数据,这有利于系统的故障分析,并为系统进一步优化设计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0.
一台6 3 3 M型起重机使用的BFM101 3型柴油机突然出现拉缸的严重故障,工作时能明显听到异响。检查发现,是Ⅵ缸中度拉缸。影响拉缸的因素很多,情况也比较复杂。它主要与柴油机的工作温度和负荷、活塞与缸套的材料匹配和配合间隙等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1.
内燃机缸套失圆对缸内机油消耗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某4缸4冲程内燃机缸套―活塞环摩擦副为研究对象,考虑实际工况下缸套内壁的非圆周向轮廓,研究缸套失圆对缸内机油耗的影响。计算活塞环与失圆缸套之间油膜厚度沿截面圆周方向的分布,然后分析缸内机油消耗的主要途径,建立润滑油缸内消耗的数学模型,计算失圆缸套的缸内机油耗,并通过与理想圆形缸套机油耗的比较,讨论分析失圆缸套对机油耗的影响。结果表明:失圆缸套与活塞环之间润滑油膜厚度的周向分布呈现明显的非均匀性,总体而言,失圆缸套的不同截面油膜周向均值较对应的理想圆形缸套的油膜厚度大一些。失圆缸套通过活塞环与缸套之间刮油作用、惯性甩油和开口间隙上窜而带来的润滑油消耗量大于理想圆形缸套的机油消耗量。考虑缸套失圆计算的机油耗更接近与实际机油耗,缸套失圆是内燃机机油耗计算中不可忽略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孙俊玲 《山西机械》2014,(2):201-202
液压缸是液压系统中重要的执行部件,在工程机械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而支持活塞做功的连接部件---活塞杆是液压缸的重要部件。结合一活塞杆电镀层受损实例,阐述了镀层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液压缸的寿命和可靠性,同时分析了电镀层失效的原因,为后续镀层的质量控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以可调行程液压缸的活塞杆为研究对象,针对其结构特点对液压缸整体性能的影响,利用ANSYS软件建立活塞杆的有限元模型。通过分析可调行程液压缸的工作情况,得到受力最大的工作位置,对此位置进行静力与疲劳分析,校核活塞杆的屈服强度,得到了活塞杆的应力云、变形和寿命分布云图,分析得到活塞杆的薄弱部位。根据有限元分析结果,对活塞杆进行了结构优化与改进,再对优化后的活塞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活塞杆特性有显著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从活塞杆密封结构和受力着手分析液压缸活塞杆密封失效的实例,找出密封型式不当是液压缸活塞杆密封泄漏的主因;液压油夹带气体,则加速了密封的失效。  相似文献   

15.
吕飞  徐兵  张军辉 《机械工程学报》2018,54(20):123-130
斜轴式轴向柱塞泵作为电动静液压作动器(Electro-hydrostatic actuator,EHA)液压系统的重要元件,高转速、高工作压力是实现其小型化、轻量化的重要手段。柱塞副是斜轴式轴向柱塞泵中重要的两对摩擦副之一,对斜轴式轴向柱塞泵的工作状况起着直接影响。随着缸体转动,柱塞在缸体柱塞孔中的位姿朝着各个方向不断变化,柱塞副泄漏量也随之变化。为准确得到高速高压下柱塞副的泄漏量并给出解释,充分考虑柱塞受力情况,通过对离散化的柱塞副油膜雷诺方程和力平衡方程进行迭代求解,使用柱塞端面偏移量来确切描述了柱塞在缸体柱塞孔中的位姿随转速的变化情况,据此给出了柱塞副泄漏量模型,分析了转速变化对柱塞位姿和柱塞副泄漏量的变化的影响。结论为EHA泵的设计提供了适当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6.
论文以设计的双活塞杆液压缸为研究对象,建立了液压缸的数学模型,分析得到液压缸的动态性能参数固有频率和阻尼比与液压缸的等效质量、负载客积和液压介质的弹性模量等因素有关.研究了活塞杆伸出过程中,液压缸固有频率和阻尼比动态性能参数值的变化,对阀控缸系统和容积式调速回路系统的数学建模和分析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该文对某工程机械油缸单耳环活塞杆杆头断裂进行失效分析,提出了在毛坯锻造工艺满足设计要求的条件下,单耳环活塞杆杆头变截面处应力集中导致残余应力过大,是单耳环活塞杆杆头断裂的主要原因。从这方面出发,优化了单耳环活塞杆杆头变截面处的残余应力,通过ANSYS软件对优化后的结构进行应力分析,并用油缸加速寿命可靠性试验台做2F台架实验和整机多批次小批量试装来验证改进措施的有效性,最终提高了油缸单耳环活塞杆杆头在极限工况下抗疲劳的强度。  相似文献   

18.
轴向柱塞马达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工程机械液压作动系统,容积效率是其重要指标。然而其柱塞副承载润滑状态恶劣,发生的磨损会导致泄漏损失增大,进而使马达的容积效率低于理想设计值。建立了轴向柱塞马达柱塞副磨损退化进程模拟模型,获得了其从跑合磨损到稳态磨损过程中承载界面轮廓的变化,基于此,对自然磨损状态下柱塞副泄漏行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缸孔的磨损,柱塞副泄漏量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柱塞副运行400 min时达到稳态磨损阶段,此时泄漏量相比初始泄漏量增加了2.3%。指出了柱塞副磨损状态和泄漏损失变化的映射关系,对提高轴向柱塞马达的容积效率和实现轴向柱塞马达磨损预测性维护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作为液压传动系统核心动力元件的轴向柱塞泵,超高压化是其必然发展趋势与要求,然而超高压化会造成其中关键的柱塞副摩擦界面油膜形成显著的固液耦合作用,对柱塞副油膜的摩擦润滑与密封承载性能产生规律尚不明确的影响。为此,建立一种基于变形矩阵法的固液耦合作用求解方法,该方法基于有限容积法解算油膜流体润滑方程,基于有限元法实现摩擦界面变形计算节点规则化设置及变形矩阵精准计算,在此基础上建立柱塞副油膜弹性流体动压润滑数值计算模型,针对采用软硬配对的柱塞副63 MPa超高压工况下的摩擦界面油膜固液耦合作用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固液耦合作用有助于减小柱塞副处轴向黏性摩擦力和泄漏流量,一个周期内柱塞副总周向黏性摩擦力大小基本不变但分布更为集中,导致产生了更大峰值的瞬时摩擦力;显著的结构变形产生于柱塞副摩擦界面两端局部位置处,因而对泄漏流量不造成影响,在超高压工况下经过软硬配对跑合,固液耦合作用有助于原本标准柱形铜套孔形成类似“喇叭口”的一种微观形貌,增大了柱塞与铜套孔的接触面积,增强了密封超高压油的能力,降低了接触应力。建立的模型及研究结果可为轴向柱塞泵超高压化设计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0.
The bent-axis type of piston pump driven by the piston rod works by the piston rod driving the cylinder block; because of this the taper angle of the piston rod and the swivel angle between the cylinder block and the shaft are important design factors. If these factors cannot satisfy the conditions for optimum design, the friction loss between the cylinder bore and the piston increases, and the pump can fail to work under conditions of severe friction and wear. Since the piston reciprocates in the cylinder bore with high velocity, at the same time rotating on its own axis and revolving on the center of the cylinder block, a decrease of the volume efficiency is generated because of the leakage between the cylinder bore and the piston. Therefore, to prevent this, the piston ring is designed to be at the end of the piston, and the friction characteristics between the piston ring and the cylinder bore require further research due to their great influence on the performance of the piston pump. Thus, in this paper, the elastohydrodynamic lubrication (EHL) analysis of the film thickness, the pressure distribution, and the friction force, have been studied between the piston ring and the cylinder bore in the bent-axis type of piston pump. The analyzed results show that the friction force is influenced by the rotating speed and the discharge pressu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