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辽宁省兴城市从1990年开始,治理荒山引进了水平槽整地形式,并且很快被山区广大干部群众所接受,使其成为荒坡治理的主要模式。以往的坡面工程形式如水平阶、水平沟、台、坑、穴等对于治理土层很薄的石质山区效果不够理想,新引进的水平槽整地措施,就是在整面荒坡上,沿等高线每隔2~3米布设一行水平槽(2.5×1.2×0.3米)以保水,槽底再挖一道换土沟(2.5×0.6×0.3米)以种树;沿每行  相似文献   

2.
坑田的意义和由来在旱塬上、水地上、平地上或緩坡地上,挖上各种样子的坑,疏松坑內土壤,澆上水,施足肥,种上庄稼,群众把这种耕作方法叫做“坑田”。各地实践证明,在坑田里种的高粱、玉米、谷子、南瓜、紅芋等庄稼,尽管經过长期的干旱或雨涝,都能获得稳产  相似文献   

3.
水轮发电机组的检修排水吸水底阀坑在尾水管的最低点,在安装中常碰到以下几个问题: 1.在浇第一期混凝土时,为预留吸水底阀坑而立的木模很难拆除。 2.由于此坑位于肘管底部,积水很难排干,而通水发电前在预埋管上电焊与吸水底阀组合法兰都很困难。  相似文献   

4.
高滩守护护底主要采用D型软体排,由于水下边坡易受水流的强烈冲刷,使得护底排外缘发生变形,进而影响护岸的稳定性,需要深入研究其破坏过程与机理。采用有限元法,针对典型砂土均一结构的岸坡,假定冲刷坑深度从5~30 m变化,研究了冲刷坑形成过程中边坡的变形及边坡剪应力、塑性区的扩展趋势,阐明了冲刷条件下D型排护底破坏机理。结果表明,在冲刷坑形成过程中,D型排护底的初始破坏范围为底部10~20 m范围内的土体,该范围与冲刷坑形成的坡比及深度有关,该规律可为荆江河段高滩守护工程护底软体排长度的设计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一、问题的提出崇明县全境是长江口一个冲积岛,属平原河口地区,解放后兴建了20余座沿江水闸,承担本岛引水、排水及航运的任务。历年来闸外侧(面向长江的一侧)冲刷尚不严重,而闸内侧则冲刷均相当严重,冲刷坑既宽又深,形成了一个“大肚皮”的深潭,并且坍势往往逐步向消力池方向逼近,危及闸身安全。因此有多座水闸运行10年左右就要进行大修,如庙港新闸运行4年后,冲刷坑刷深至-10.5米高程,跃进港闸运行8年后,刷深至-6.9米高程(吴淞标高,以下皆同),冲刷坑纵长分别达110米及90米,冲刷坑最大宽度达88米及96米,(该二闸闸孔净宽分别  相似文献   

6.
一、概况我县车口公社南峰坑水库大菲头渡槽建于一九八一年,全长258米,设计灌溉流量0.5秒立米,系钢丝网水泥U形薄壳梁式渡槽。槽身节长10米,槽顶宽1米,高70厘米,重1.643吨,槽间接缝采用聚氯乙烯胶泥止水。支承架为钢筋混凝土单排架,最大高度13.3米,重8.8吨。全槽计槽身26节,排架25根,均在现场预制,并用简易木扒杆吊装。采用这种简易吊装方法,具有设备简单,群众易于掌握;不需要电能和燃料;不受地形条件的限制,能横穿公路、溪沟,甚至上山坡也能进行;对吊装准备工作要求不高,只要地面略加平整,利用杆底  相似文献   

7.
挑流水舌对下游河道的冲刷关系到工程安全。根据动量方程推导了射流在下游水垫中的扩散规律,分析了下游水垫流速对射流扩散的影响,提出了动水垫下射流的临底流速计算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动水流速增加了射流在水中的扩散距离,促进了射流扩散及射流流速衰减,降低了射流临底流速。将研究结果应用于白鹤滩岸边泄洪洞下游河道的冲坑深度预测。模型试验结果表明:在鼻坎水流参数相同的情况下,河道中水流为动水时的冲坑深度较静水时冲坑深度减小约10%,且位于河道下游侧的挑流水舌形成的冲坑深度小于上游侧挑流水舌形成的冲坑深度。与常规预测公式相比,该方法能准确预测不同位置挑流水舌的冲坑深度,研究结果可为泄洪设施下游河道消能防冲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在台风等极端天气状况下,强烈的波致底流速和潮流的共同作用使海底沉积泥沙冲刷严重。采用数值试验的方法,探讨了台风作用下受海底自由沉物的影响造成的沉积泥沙被加速冲刷的过程。数值计算工具采用了SWAN海浪模式和DRAMBUIE冲刷模式。结果显示:波致底流速随水深的增加而减小,但在高风速作用下,最大底流速并不发生在水深最小处;在相同水深条件下,背景风速作用下波致底流速与台风作用下的底流速之间存在数量级的差别。自由沉物周围的冲刷坑在无回填发生时,其深度随时间持续增加,增加的幅度与底流速的变化幅度一致;冲刷坑最终深度与底流速具有正相关关系。底质粒径对冲刷坑最终深度有显著影响;粗、细颗粒底质会随底流速增加而出现易冲刷性改变的现象,以某流速为界,小于该值细颗粒底质易被冲刷,大于该值则粗颗粒易被冲刷。  相似文献   

9.
红山水库主坝长1174米,最大坝高31米,因地基中几个抛石坑建坝时处理不善,致使在坝基抛石坑处形成集中渗流段。为保证大坝的安全运行,在除险加固中决定对这些地段进行工程处理。  相似文献   

10.
炎炎七月,在三峡库区秭归县却有2500名特殊群体奋战在三峡移民清库第一线,他们在三峡工程135米水位线下进行库底清理已达半年之久。经过广大干部群众克难攻坚,全县城镇拆迁已于2002年4月底全部结束,农村移民搬迁、房屋拆迁到6月底基本完成,坟墓迁移、卫生防疫、柑桔树移栽等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全县移民清库工作任务超前,工作质量达标,为确保三峡工程按期蓄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岗南水库输水洞(发电洞、泄洪支洞)和泄洪洞均系钢筋砼圆形压力洞,洞径分别为6米、5.4~6米。发电洞长389米,泄洪支洞长155.8米(电洞与泄洪支洞共用一个进口)。泄洪洞全长698米。这些洞子经多年运用,产生了气蚀坑和冲坑。根据环氧材料强度高、抗冲刷、粘结力强等特性,我局在1982年用此材料对输水洞叉口以上、泄洪支洞和泄洪洞进行了补强处理。1985年协助岗南水电厂对输水洞叉口以下电洞段用同样方法进行了处理。在这两次处理中,我们从试验配方、选取方案到施工进行了一些探  相似文献   

12.
在寒区道桥设计施工中,许多地方多采用轻型墩台基础、灌注桩基础等,这些方法虽然都有一定的抗冻拔效果,但造价较高。黑龙江省肇东市在排灌渠系的桥闸设计施工中,采用锚固底梁基础,并在10座农道桥上应用。经多年观测证明,效果很好。以肇东市,1988年所建涝洲灌区干渠8米3跨的两棵树桥为例。渠道设计流量18米~3/秒,渠深3.0米,设计水深2.0米,渠底1.0米以下有近4米的粉细砂层,地下水位距地表1.0米。设计锚固底梁基础(底梁  相似文献   

13.
坝高工程名称地点坝体材料l施工方法l沥青品种l骨料种类l完建年月(米)库容(万米3)防渗面积 (米2)心墙厚度(厘米)队尸一l一11101一l白河电站吉林安图县2乡·,3564000主心墙15副心墙40堆浇注式碱性1973。10 、党河水库甘肃敦煌县17003000150~80砂砾石人工压实60.戈壁料1974「付光水库安徽月巴东县 9(过水土坝)670碱1976。10质土粉重坡九里坑水库浙江建德县2202400顶30底50堆石l人工压实阿3.碱1977。9郭台子水库辽宁喀左县6326065顶15底30土石架河水库辽宁铁岭县565003100(斜心玻) 10砂砾料大厂尾矿广西大厂县讥习黔引石灰石吓丽浇注式{荔;5·}…  相似文献   

14.
一、引言 鹽鍋峽水电站截流在四月二十六日晨三时胜利合龙了,这是在根治黄河的艰巨斗爭中,繼三門峽以后的第二次巨大胜利。是我国劳动人民在党的領导下,为了徹底征服黄河而取得的第二次輝煌战績。三門峽在2,020秒公方的流量下进行截流时,神河过水G98秒  相似文献   

15.
河南省1959年在吸取外地經驗的基础上,結合具体情况制成了一种人力回轉式打井工具。这种工具效率較高,群众称之为“火箭錐”。但經过几年的使用,也发現它有一些缺点。1963年,我們在“火箭錐”的基础上作了一些改进,制成一种象大鍋一样的錐头,群众就称它为“大鍋錐”,比較小的称为“小鍋錐”。二年来在我省各地广泛应用,效果較好,很受群众欢迎。  相似文献   

16.
1982年8月2日,黄河花园口站出现了15300秒立米的洪水,8月5日15时,范县彭楼闸前最高洪水位达57.74米,超过原设计防洪水位1.04米,超闸顶0.44米。经广大干部群众日夜奋战,终于围堵成功,确保了安全。实践证明,超过设计防洪标准运用的涵闸,临时围堵,有很大的危险性,取胜亦存有侥幸。范县彭楼引黄闸建于1960年,共五孔,设计流量50秒立米,闸底高程50.00米,闸顶高程57.30米,设计防洪水位为56.70米。洪水到达之前,8月1日  相似文献   

17.
岩滩水电站     
岩滩水电站的勘测工作从1975年7月进场,现已完成钻孔24,800米,硐探2,40,0米及井探、坑槽探,同时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研究工作,1981年底完成了“岩滩水电站初步设计报告”。  相似文献   

18.
鹽鍋峽水电站在四月廿六号早晨三点十分鐘胜利地截流了,这是繼三門峽之后黄河上的第二次截流大捷。 鹽鍋峽截流工程原計划要求五天完成,但在省委、局党委正确領导下,各兄弟單位的大力支援下,  相似文献   

19.
山东省乐陵市胡家乡根据平原地区蓄水能力差,抗旱水源无保证的特点,制定规划,深挖改造村旁坑塘,收到了显著效果。胡家乡原有大小坑塘186个,占地1150亩。多数坑浅、蓄水少,且分散不易被利用。今年,这个乡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发动全乡群众大搞坑塘建设,目前已深挖改造坑塘51个,彤成5~6米深,10~15亩见方的坑塘水面660多  相似文献   

20.
1961年黄河盐鍋峽水庫建成蓄水以后,連續四个冬季,在其回水末端形成了严重的冰塞現象。最大冰花堆积厚度达10余米,壅高水位9米以上(与封冻前水位比較),威胁沿岸的建筑物和居民点,对刘家峽水电工程的冬季施工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为了掌握冰塞的发展规律,水利水电建設总局于1961年冬开始組織北京勘測設計院、西北勘測設計院和刘家峽水电工程局等单位,对該河段的冰塞現象进行了勘測研究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