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根据潍坊市坊子区配电网络的实际情况,以及在农网配电线路分布广的特点,论证了采用GSM通讯技术作为配网通讯的通道的可行性介绍了该GSM远方监控和报警系统的功能和特点,以及构成和工作原理,并简要叙述了现场试验、运行的情况。  相似文献   

2.
GSM应用于配变监测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针对配电网中配电变压器分布分散的特点,提出一种应用GSM通讯技术实现配变监测的新方案。文中对GSM通讯的方式、特点以及相应的GSM模块进行分析和介绍,并以所开发的GSM配变监测系统为例,结合工程实践,详细阐述了系统的运行原理及其实现。该方案较好的解决了分散配变的管理问题,并为配网自动化系统提供更完善的数据。  相似文献   

3.
重点介绍了以Intel80C196KC单片机为核心 ,基于GSM网络通讯技术实现中压开关柜智能控制与GPRS监测系统 ,概括说明了软件设计的思想与方法 ,并结合GSM网络技术 ,介绍了无线MODEM的驱动控制以及与GSM的通讯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4.
边远地区和农村无人值班变电所的调度自动化建设存在着成本高, 通信质量不能保证, 易受运行方式变化影响等缺点。针对这种情况, 开发了一种基于 SMS (短消息服务) 通讯的新型变电站测控装置, 该装置使用 GSM的短消息服务, 在主站端和测控装置端开发了符合 SMS协议的通讯接口, 将变电站 (所) 测控系统中的" 四遥" 功能通过GSM的通讯网络实现, 使得通讯建设成本大大降低, 通信质量提高, 能全天候适应变电站的测控工作。装置还具有多种通讯规约, 可以直接与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接口, 兼容传统方式下的测控要求。开发了对短消息内容的解释处理程序, 可以将数据写入 SCADA数据库, 满足调度自动化系统的数据接口要求。通过现场的运行情况证明,该装置实现了降低通讯成本, 提高通讯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基于GSM-SP接入的远程抄表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讨论了电力远程抄表系统中应用的几种通讯技术,通过对当前几种主流通讯方式的分析和比较,指出了将利用GSM SP接入方式的通讯技术应用于电力远程抄表系统所具有的强大优越性。提出了作者设计开发的基于GSM SP接入方式的远程抄表系统,着重阐述了通讯系统的设计思想及构成原理。  相似文献   

6.
在变电站运行设备的远程实时监控中,通讯设备的安装限制和通讯通道受到多种复杂情况干扰的现象经常出现,大大增加了电网运行的安全隐患。介绍了应用GSM/CDMA移动通信基础上的短信息技术实现变电站运行信息无线实时远程传送的方案。该方案设计思路是从变电站监控系统数据库中获取实时数据,利用软件进行处理后,通过专用工业级GSM/CDMA模块发送到指定的人员。该短信发送系统利用GSM/CDMA网络覆盖广阔,短信息发送可靠的特性,有效解决了变电站信息传送对通讯通道的依赖性,消除了大量安全隐患,提高了变电站设备运行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7.
在变电站运行设备的远程实时监控中,通讯设备的安装限制和通讯通道受到多种复杂情况干扰的现象经常出现,大大增加了电网运行的安全隐患.介绍了应用GSM/CDMA移动通信基础上的短信息技术实现变电站运行信息无线实时远程传送的方案.该方案设计思路是从变电站监控系统数据库中获取实时数据,利用软件进行处理后,通过专用工业级GSM/CDMA模块发送到指定的人员.该短信发送系统利用GSM/CDMA网络覆盖广阔,短信息发送可靠的特性,有效解决了变电站信息传送对通讯通道的依赖性,消除了大量安全隐患,提高了变电站设备运行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8.
针对无功补偿中传统通讯方式的不足 ,提出了使用GSM模块TC35通过GSM网络进行无线数据传输。该方法以AT89c5 2单片机作为下位机的通讯控制器 ,通过扩展的串行口同TC35模块相连 ,使用AT对TC35进行控制 ,使用短消息实现与PC上位机的无线通讯 ;PC机采用多串口扩展技术来实现系统扩容并减少通讯冲突 ,软件上采用多线程技术保证数据处理的实时性。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数据通讯方法可靠而稳定 ,具有可扩展性强、实时性高的特点 ,有效地降低了设备维护工作量 ,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电力系统远程监控  相似文献   

9.
利用GSM网络的SMS(Short Message Service)通讯模块,构建了水电厂闸门远程监控系统的现地控制层与中控层之间的无线数据通讯系统,并采用Wavecom公司生产的SMS通讯模块WMOi3实现了SMS装置与PLC以及工作站之间的数据通讯,为闸门PLC远程监控系统提供了一种新的通讯方式。  相似文献   

10.
针对无功补偿中传统通讯方式的不足,使用GSM模块TC35通过GSM网络进行数据通讯。其核心是使用单片机系统通过AT指令控制GSM模块发送短消息,实现数据传输,文中详细介绍了系统的软硬件功能实现。  相似文献   

11.
基于GSM的车辆防盗抢系统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刚  李叶紫  胡辉 《电气自动化》2005,27(6):48-49,72
本文提出了基于GSM的汽车防盗抢系统,结合单片机与GSM短消息技术,讨论了通过方便、简捷的短消息机制,实现汽车防盗抢系统设计的原理和关键技术。提出了将GSM模块嵌入到应用系统中,实现远程测控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2.
彭松 《广东电力》2004,17(5):36-39
从开关稳压电源系统(或称直流系统、直流屏)自动化管理的需求出发,提出了一种应用全球移动通信技术(GSM)实现直流系统无线监控的方案,介绍了GSM技术以及GSM模块。以开发的GSM直流监控系统为例,结合工程实践,阐述了系统的运行原理及其实现方法。该方案较好地解决了直流系统的综合管理问题,有助于少人或无人值守变电站的建设。  相似文献   

13.
介绍全球移动通信系统/通用分组无线服务技术(GSM/GPRS)短信服务在变电站监控系统中的应用及其系统架构.描述了在利用现有移动网络的情况下,通过GSM/GPRS Modem短信实现向变电站维护人员发送电力设备运行信息的应用流程.说明了短信编码采取的编码方式。  相似文献   

14.
基于GSM的智能温室监测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GSM短消息的智能温室监测系统,首先简述了GSM无线业务的特点及其在数据传输中的优势,然后重点介绍了基于GSM的智能温室监测系统的组成、功能,并给出了系统的结构图。在系统软件设计的介绍中,着重阐述了短消息在监测中心的收发流程。实践证明GSM技术非常适用于实时性的数据传输监控系统。  相似文献   

15.
基于GSM的变电所遥测遥控系统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提出了基于GSM(全球移动通信系统)的变电所遥测遥控系统,论述了以GSM作为无线接入平台的资源优势,并将GSM无线模块嵌入到应用系统中,用AT命令对其进行控制,实现了系统在GSM网络平台上的运行,探讨了在农村变电所遥测,遥信,遥控及远程防窃电功能的实现方案。  相似文献   

16.
提出并设计了一个基于GSM网络的远动系统。该系统借助移动通信系统短信业务和数据业务,实现监控中心和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该系统通过MCU采集数据,经GSM通信模块上传中心系统;中心系统运筹全局,下发遥控遥调等命令,以排除故障或优化系统运行。该方案因引用移动通信技术,使得系统具有覆盖面广、可靠性高、实时性强和运行费用低等特点。文章介绍了系统的工作原理、硬件结构和软件流程。  相似文献   

17.
蔡颖  王勇  植勇 《电源世界》2008,(11):36-38
本文介绍的是设计一种基于单片机AT89S52的远程电源监控系统,通过监控那些系统工作电源的参数来判断系统是否正常工作,以满足这些系统所需要的高可靠性、高实时性和维护方便性的特点。简单介绍了GSM网络和GSM短消息业务,重点分析了短信技术包括短消息的基本概念、短信的规范与协议、AT指令集,PDU格式、以及各种短信编码格式。然后文章具体设计了集GSM网络、单片机、数据库于一体的远程电源监控系统。本系统主要由远程监控终端和中心服务器两部分组成,远程监控终端和中心服务器之间的通信链路是GSM网络,数据传输是通过短消息的具体形式实现。  相似文献   

18.
GSM技术在路灯远程监控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一种基于GSM实现的路灯远程监控系统方案 ,主要应用短信 (SMS)实现了系统的遥测遥控功能。文中详细介绍了GSM模块M 2 0在该系统中的应用 ,包括其硬件和软件设计。  相似文献   

19.
基于以太网或GSM网的嵌入式电能量遥测系统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提出并设计了基于以太网或GSM网的嵌入式电能量遥测系统。该系统设计以高性能嵌入式处理器和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为核心。系统通过GSM网进行数据通信,或通过以太网进行网络通信,具有高可靠性、高实时性和运行费用低的特点。论述了系统软、硬件设计,并给出了实际运行结果。  相似文献   

20.
PDU分析与手机短信控件开发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雷勇 《电力系统通信》2004,25(12):23-26
详细分析了GSM SMS服务中PDU模式的手机短信,以及SMS常用的AT命令,并给出了一个SMS控件的实现案例。同时还介绍了GSM手机收发PDU格式短信控件的实现方法,给出了控件中的部分关键代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