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转基因食品一直备受关注,其安全性一直存在着巨大的争议,目前国际上还没有达成共识。前不久,我国公布了我国转基因食品名单,一直备受关注的转基因食品问题又回归到人们的视野。什么是转基因我们所说的转基因是指利用现代基因工程手段,人为地使一种生物的一个或几个基因转移到另一种生物体内安家落户,并使其获得新功能的过程。转基因育种与常规育种有何区别常规育种是在同种或近缘种生  相似文献   

2.
自转基因食品问世以来,其安全性一直备受争议,百姓对转基因食品高度重视,对转基因粮食尤为关注。2016年全球种植转基因作物面积达1.851亿hm2,大豆、玉米是种植面积最大的两种转基因作物,转基因大豆和转基因玉米也是我国主要进口的转基因粮食。从转基因粮食种植情况、转基因生物管理部门、法规依据、标识制度等方面介绍了美国、巴西、欧盟的转基因生物管理情况,剖析了我国粮食收储环节转基因监管面临的问题,为我国更好地开展粮食收储环节转基因质量安全监管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争论与事实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进步,转基因食品的种类和数量也不断增加,有关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争论备受关注。本文综述了有关转基因食品争论的起因和焦点问题,介绍了各国政府对转基因食品的态度及政策。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粮食》2013,(10):28
转基因食品一直备受关注,网上流传的"转基因食品名单"靠不靠谱?一些所谓"鉴别转基因作物方法"正确吗?国家正式批准生产或进口的转基因作物有哪些?就这些问题,农业部及专家学者给予了解释。我国转基因作物有哪些?我国已批准安全证书的有棉花、水稻、玉米和番木瓜;只有棉花、番木瓜批准商业化种植。"截至目前,我国批准了转基因生产应用安全证书并在有效期内的作物有棉花、水稻、玉米和番木瓜。"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副研究员谢家建介绍,证书的发放是根据研发人的申请和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的评  相似文献   

5.
浅议转基因食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遗传工程之一的重组DNA,对植物进行选择性育种,是科研人员追求的目标,转基因作物的负面影响也是人们一直关注的重心。介绍了转基因作物的优势、种类,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和如何正确看待转基因食品及我国对转基因食品执行的管理办法。  相似文献   

6.
转基因食品自问世以来,其安全性一直备受关注,在全世界都引发激烈地争论。2013年6月,《转基因大豆与肿瘤和不孕不育高度相关》一文在网上流传,称消费转基因大豆油较多区域同时也是肿瘤发病集中区,因此,致癌原因可能与转基因大豆油消费有极大相关性。此文一出,使得原本对转基因食品安全性将信将疑的消费者更加忧心忡忡,这关系到每天饮食中必不可少的食用油。但是,相关性并不等同于因果关系。食用转基因大豆油既不会致癌也不会导致不孕不育。  相似文献   

7.
数字PCR技术在转基因检测与溯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一直备受关注,准确测定转基因成分及其含量十分重要。近年来,数字聚合酶链式反应(digital polymer chain reaction,dPCR)技术因具有高灵敏度、受基质干扰少等优势而被广泛用于转基因食品检测。本研究综述了数字PCR技术的原理、系统各部件的优劣势,梳理了数字PCR技术在转基因检测与溯源技术(标准物质)方面的进展和发展趋势,以期为转基因食品检测领域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四川食品与发酵》2019,(6):141-145
转基因食品走上人类餐桌已有二十余年,其安全性一直备受关注,各界人士对其认识程度不同,因此高校开设转基因食品与安全相关课程具有重要意义。文中分析了《转基因食品与安全》课程在高等院校开设的必要性,并阐述了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下以学生产出为导向,转基因食品与安全课程Seminar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践应用,以及Seminar教学模式的效果评价,旨在为转基因食品与安全相关课程的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赵兵辉 《烹调知识》2013,(12):30-31
长期以来,一提到转基因,不少人都会报以警惕的目光,这使得转基因食品一直难以端上餐桌。而近日农业部批准发放了三个转基因大豆进口安全证书的消息,使得转基因食品再度引发广泛关注。对待转基因食品,人们的态度俨然分成了两派,双方争执不下,互不相让。对于转基因食品的利弊,现在科学家似乎也没有一个统一的答案,这使得围绕转基因食品的争论也一直持续不断。有食品专家认为,消费者应理性对待转基因食品,不必谈"转基因"色变。  相似文献   

10.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一直是国内外关注和争论的焦点,本文针对人们所担心的转基因食品中可能存在过敏原、抗生素抗性基因和CaMV启动子问题,从正面分析阐述了这些因素对人体健康影响较小,认为转基因食品是相时安全的.  相似文献   

11.
倍受关注争议的转基因食品及其发展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转基因食品开发作为一项新兴的生物技术,近几年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介绍转基因食品及其类型和应用,回顾转基因食品发展历程及其在国内外的发展状况,探讨转基因食品安全性,阐述世界各国及我国对转基因食品的态度和管理情况,展望转基因食品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
<正>近日,中国科协科普部、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联合组织专家编写了一册《科学解读公众关注热点》,详细解答了公众关注的转基因、食品安全、核科学与技术、垃圾焚烧发电等热点话题。凡是原料采用进口的或者我国批准种植的转基因农产品及其直接加工品的食品就是转基因食品。对转基因产品进行标识,是为了满足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是通过安全评价得出的,即通过安全评价获得安全证书的转基因产品  相似文献   

13.
转基因食品及其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我国转基因农作物进口数量不断增加,以转基因农作物为原料的食品在市场上所占有份额逐渐增大,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本文综述转基因食品发展现状、安全性评价、营养问题及各国政府对于转基因食品采取的管理措施和标识管理,并对转基因食品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4.
转基因食品是指利用基因工程(转基因技术在物种基因组中嵌入了(非同种)特定的外源基因的食品,包括转基因植物食品、转基因动物食品和转基因微生物食品。转基因作为一种新兴的生物技术手段,它的不成熟和不确定性,必然使得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5.
转基因食品,又称基因工程食品或基因修饰食品,系指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改变基因组构成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生产的食品和食品添加剂。随着转基因工程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越来越多的转基因食品进入人们的生活,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已成为各国食品安全管理部门关注的焦点,因此了解国外转基因食品安全管理的现状.对我国转基因食品管理制度的完善以及转基因食品产业的健康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转基因植物食品的检测策略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近年来 ,随着越来越多的转基因植物被批准商业化生产 ,由此衍生而来的转基因食品数量也迅速增加 ,引起了社会各界对转基因食品的广泛关注。为了消除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疑虑 ,保证转基因植物的健康发展 ,包括我国政府在内的世界上许多国家针对转基因食品的研究开发制定了严格的管理条例 ,转基因食品的标识制度是其中重要的一条。建立准确可靠的转基因食品鉴别技术是贯彻转基因食品标识制度的基础。本文在对转基因食品与传统食品的差异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 ,讨论了鉴别转基因食品的一般策略 ,并对利用PCR技术鉴别转基因食品的基本原理及技术要点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7.
转基因食品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 ,颇有争议的转基因食品走进了我们的生活 ,摆上了老百姓的餐桌。近年来 ,有关转基因食品是否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争议日趋激烈 ,引起了全世界公众的高度关注。但是 ,在我国 ,转基因食品对大多数老百姓而言 ,仍然是陌生而遥远的。那么 ,转基因食品究竟是什么“食品”呢 ?1  相似文献   

18.
转基因食品是指利用生物技术,将外源基因转移到动物、植物或微生物等其他物种中,从而改造生物的遗传特性,使其在性状,营养品质等方面向人类所需的目标转变.由这些转基因生物为直接食品或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就是转基因食品。白1983年世界第一例转基因作物马铃薯问世以来,目前各国已经试种的转基因植物超过4500种。在我国种植转基因作物主要包括棉花、西红柿、番木瓜和甜椒。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提升,人民不再仅局限于对食品数量上的要求,而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食品安全上。转基因食品的安全问题也一直是社会争议相对较大的问题,本篇文章就以转基因食品检测技术为题来进行论述,重点讲解多种检测技术的应用性功能和实用价值。转基因食品在民生之中占有着重要地位,研究转基因食品检测技术尤为必要,转基因食品的安全问题同时也直接影响我国整体的民生问题。  相似文献   

20.
曲英 《食品工业科技》2002,23(11):92-93
着重介绍转基因食品发展现状、国际上各国对转基因食品的态度和管理,以及我国对转基因食品的管理,旨在促进我国转基因食品能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