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灰场筑坝时多采用粉煤灰和煤渣的混合料,两者比例不同,混合料性质差异较大,针对目前煤渣掺量对混合料性质影响的研究较少的问题,通过压缩、渗透、抗剪强度等物理力学性质试验,研究了煤渣掺量对灰渣混合料力学性质的影响,揭示了混合料力学性质随煤渣含量多少而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灰渣混合料属于中等透水、低压缩性材料,其渗透系数k与内摩擦角φ随煤渣掺量的增加而增大;压缩模量Es随煤渣掺量的增加而近似线性增大;煤渣对混合料粘聚力c的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2.
湿法烟气脱硫系统对发电机组运行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连州电厂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系统上进行了FGD系统对发电机组运行影响的研究,主要分析了FGD系统的运行对锅炉炉膛负压、尾部烟道腐蚀、工业水系统、汽机运行的影响以及脱硫石膏与电厂灰渣水混排对现有排放系统的影响。研究结果对湿法烟气脱硫系统的设计,运行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采用常压盐溶液法从烟气脱硫残渣中制备具有较理想形态的高强a-半水石膏,借助于偏光显微镜、DTA研究了媒晶剂对a-半水石膏结晶形态的转化影响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在温度、盐溶液种类、浓度、pH值、结晶习性改良剂和稳定剂的种类及掺量不变的前提下,媒晶荆的掺量在一定范围内可使a-半水石膏的晶体形态向粗大、短柱状的方向发展.同时,复合媒晶剂种类不同时a-半水石膏的影响也不同.  相似文献   

4.
以某电厂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项目为研究对象,应用生命周期评价(LCA)方法,对脱硫工程材料制造、石灰石开采与破碎、运输、石灰石粉磨和烟气脱硫等5个过程进行了清单分析,并分别计算出5个过程的能源消耗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该电厂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项目一年内的环境影响负荷为62 892.9PET2000,...  相似文献   

5.
以兰溪发电厂烟气脱硫工程为例,对该工程所采用的石灰石一石膏温法烟气脱硫工艺流程、反应原理、设备配置及材料选择进行了介绍,同时对关键的技术参数的选择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针对某电厂1 000 MW机组1号锅炉掺烧生活污泥,开展了锅炉燃烧特性理论研究、现场掺烧试验,评估了不同掺烧比例对锅炉燃烧特性、SO_2排放,飞灰、炉渣、脱硫废水中重金属和烟囱的二恶英排放情况研究表明:掺烧60%含水率生活污泥,在10%掺烧比例以内,理论燃烧温度降低了7 K;掺烧比例控制在10%以内,污泥掺烧对于煤的元素成分影响不大,对飞灰浓度影响不大,不会造成省煤器等受热面磨损加剧;掺烧比例控制在10%以内,烟囱出口处NO_x、SO_2和粉尘浓度都能满足超低排放要求;脱硫石膏、脱硫废水、脱硫浆液、飞灰和炉渣中重金属满足相关环保标准排放要求。  相似文献   

7.
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技术以其工艺的合理性与成熟性被燃煤电厂广泛应用,然而此工艺的石膏含水率严重超标问题却时常发生。以某掺烧污泥燃煤电厂湿法脱硫系统运行过程中出现的石膏含水率超标问题为案例,通过分析此电厂脱硫系统设备状态、运行参数、介质成分等因素,结合实验室检测结果,对该电厂石膏含水率超标问题进行逐一排查。分析结果表明:电厂大量掺烧污泥后,烟气中残留的镁离子与灰分及杂质富集在吸收塔内,同时废水排放量严重不足,是导致石膏含水率超标的主要原因。针对上述问题采取有效控制措施,最终将石膏含水率控制至10%以内,以保障脱硫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8.
为实现对目前燃煤掺配中防结焦必不可少的高价格、低挥发分、低热值广旺煤的部分或全部替代,基于元素富集理论,利用煤灰改性手段,通过向现有主力煤种中掺入部分灰渣代替广旺煤的形式进行基础研究、锅炉设备与燃用煤种的适应性分析、锅炉掺烧灰渣的实炉试验,寻求最优的掺配方式及掺配比例,最终达到锅炉防结焦的要求。通过灰渣掺烧试验,优选了适合本锅炉的灰渣掺烧方式,即新疆煤65%+宁夏煤30%+灰渣5%和新疆煤60%+宁夏煤30%+灰渣10%,在双磨运行时锅炉效率可达93.4%以上,制粉系统、汽水参数、NOx、SO2、粉尘浓度等指标均正常,结渣较轻,基本实现了对广旺煤的部分替代。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北疆供水工程由于膨胀土湿胀干缩引起的滑动破坏问题,采用石灰、水泥和砂石料作为主要的固化材料,通过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直剪试验、压缩试验和SEM试验,宏微观相结合探究不同改良方法下试验掺量对改良膨胀土力学特性的影响和微观结构强度形成机理。结果表明,随石灰、砂石料掺量的不断增加,土体强度稳步提升,而水泥改良土在掺量为7%左右时出现峰值,石灰、砂石料在掺量分别约为6%、30%时,改良土整体结构可压缩性较低,粘聚力较大,抗剪抗压强度较高,可满足工程应用要求;对最佳配合比的石灰与水泥固化土进行SEM分析发现,均有大量卷曲薄片状水化凝胶物质生成,相比原膨胀土孔隙减少明显,团粒胶结紧密,从宏观力学性能上表现为固化土体力学性能和稳定性能得到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不同分形维数玻璃粉对胶砂强度的影响,碾磨绿色废玻璃10、20、30min使其分别成为分形维数为2.375 25、2.081 70、2.967 83的粉末状态,作为辅助胶凝材料以内掺法分别替代胶砂中水泥10%、20%、30%的用量,同时以粉煤灰为参照试验,测得试件7、14、28、35、120d不同龄期的抗压强度。结果表明,不同分形维数的玻璃粉与粉煤灰掺量均为10%时对提高试件强度相对较佳;分形维数为2.967 83的玻璃粉掺量为10%时对拌合物前期强度的影响与粉煤灰作用相差无几,其后期强度影响虽微弱于粉煤灰,但强度均优于基准试件。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水泥尾矿砂混合料直接修建尾矿坝的可能性和安全性,针对尾矿库现场尾矿砂含水量大、密度小处于软塑状态的特点。在室内对两种配合比水泥尾矿砂混合料不同龄期的压缩和固结特性、渗透特性、三轴剪切特性、无侧限抗压强度特性进行了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尾矿砂中掺入一定量的水泥搅拌后,水泥在尾矿砂中的胶凝作用,加强了土颗粒的联结特性,降低了尾矿砂的压缩性和渗透性,提高了尾矿砂的抗剪能力、无侧限抗压强度。研究结果为采用水泥尾矿砂混合料直接筑坝提供了可靠的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12.
针对高含盐环境中普通膨润土防水毯(GCL)抗渗性能严重衰减问题,选取羧甲基纤维素钠(CMC Na)作为添加剂与膨润土混合,通过试验测定混合物的膨胀指数,再据此制成抗盐型GCL(改性膨润土),并测定其在不同浓度、阳离子盐溶液、长期海水浸泡条件下的渗透系数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常规膨润土在高含盐溶液及海水干湿循环作用下膨胀指数较低,但添加CMC Na后膨胀指数明显提高;添加CMC Na制成的抗盐型GCL的渗透系数随着水化液浓度及阳离子价位数升高而增大,但明显低于普通GCL;海水长期浸泡环境下抗盐型GCL渗透系数〖JP2〗变化较小,低于普通GCL,且与其膨润土膨胀指数有较好相关性。据此可利用掺加CMC Na〖JP〗以有效改善高含盐环境下的防渗效果。  相似文献   

13.
基于双剪统一强度理论与非饱和土抗剪强度公式,结合Sarma法的思想,推导考虑中间主应力效应和条间基质吸力的非饱和土斜坡稳定性计算公式,并将其应用于工程实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非饱和土斜坡稳定性系数与中间主应力参数b和基质吸力成正相关关系,二者均对斜坡的稳定性产生贡献;与传统方法相比,在基质吸力等于50kPa时,同时考虑中间主应力效应和条间基质吸力方法的稳定性计算结果增大27.6%,能够更加经济、合理地评价非饱和土斜坡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粉煤灰的物理化学、及出实、渗透、压缩与抗剪等方面的特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重点分析了含水量、相对密度及剪切方法的不同对粉煤灰三轴试验强度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为探索河道不同生态护坡的固土作用及效果,以江苏省河道生态护坡调查为背景,选取草皮生态护坡、石笼生态护坡和生态袋护坡,采用室内试验研究草皮生态护坡的抗剪强度。结果表明,草皮根系明显提高了土体的抗剪强度,且土体抗剪强度随含水率的增加而减少;复合根系的固土效果比垂直、水平根系好。采用ABAQUS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从位移等值线和边坡安全稳定系数方面对比三种生态护坡的固土作用和稳定性,与无草边坡相比,草皮生态护坡、石笼生态护坡、生态袋护坡均能不同程度地减小土体的滑动区域范围,提升整体边坡的稳定性。研究成果可为工程实践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6.
滑坡演化的本质是滑带土抗剪强度参数在多因素影响下随时间弱化的过程。使用试验法和工程地质类比法得到的滑带土抗剪强度都属于某一时间点,具有时间上的局限性。以滑坡实际监测的位移曲线及其趋势为依据,采用数值模拟手段对滑坡不同时间段的抗剪强度进行连续、继承反演分析,得到滑带土抗剪强度参数随时间有弱化的趋势。并以三峡库区白水河滑坡为例,运用GEO-studio数值模拟软件实现该反演过程,数值模拟结果与监测数据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表明通过参数反演得到的不同时间段的抗剪强度比较合理。  相似文献   

17.
崩岗区残积土抗剪强度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江西省赣州市崩岗侵蚀区的土样为试验样本,通过对不同含水率、干密度、石灰含量、养护时间、干湿效应影响下的崩岗区残积土进行直剪试验,研究崩岗区土的抗剪强度特性,并分析崩岗侵蚀的机理。结果表明,含水率增加、干密度降低及干湿循环次数增加均会使土样的抗剪强度降低;掺入石灰能提高土样的抗剪强度,且石灰含量和土样的养护时间与土样的抗剪强度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The heat transfer performance of a system can be improved using a combination of passive methods, namely nanofluids and various types of tube geometries. These methods can help enhance the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and consequently reduce the weight of the system. In this paper, the effect of tube geometry and nanofluids towards the heat transfer performance in the numerical system is reviewed. The forced convective heat transfer performance, friction factor and wall shear stress are studied for nanofluid flow in different tube geometries. The thermo-physical properties such as density, specific heat, viscosity and thermal conductivity are reviewe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nanofluid heat transfer numerically. Various researchers had measured and modelle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rmal conductivity and viscosity of nanofluids. However, the density and specific heat of nanofluids can be estimated with the mixture relations. The different tube geometries in simulation work are analyzed namely circular tube, circular tube with insert, flat tube and horizontal tube. It was observed that the circular tube with insert provides the highest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and wall shear stress. Meanwhile, the flat tube has greater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with a higher friction factor compared to the circular tube.  相似文献   

19.
基于土体Mohr-Coulomb准则做了重塑土直剪试验,获得了不同含水率和干湿循环次数下粘性土抗剪强度参数及其变化规律,即随着含水率的增加,粘聚力先增大后减小,内摩擦角逐渐减小;随着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粘聚力先剧烈下降后趋于稳定,内摩擦角变化较小;含水率和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均使得土体抗剪强度降低。将试验结果应用于边坡稳定性计算中表明,含水率增加会导致边坡稳定性系数急剧下降,干湿循环次数增多也会导致边坡稳定性下降,但循环5次后,边坡稳定性基本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20.
针对堤坝工程施工中防渗墙渗透性检验方法的不足,基于不透水地基均质土堤渗流计算三段法,提出了防渗墙渗透系数计算五段法,并通过注水试验数值模拟验证该算法。结果表明,当土体和防渗墙渗透性相差200~1 000倍时该方法检验结果较准确;当土体和防渗墙渗透性相差小于200倍时,可增加下游观测孔数量,消除误差;当土体和防渗墙渗透性相差大于1 000倍时,计算误差无法消除,但计算结果可在定性分析时使用。因此,通过设定一定条件,该方法可应用于实际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