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基于超声波污垢检测系统,介绍了超声波激励与接收电路的设计过程.该电路包括高压电源、脉冲发射电路以及回波信号接收电路.设计的高压电源模块产生300V的直流电压;脉冲发射电路采用电容瞬间放电原理产生高压脉冲;超声波回波信号采用非线性放大电路进行信号的放大.所设计的电路实现了超声波收发的功能.  相似文献   

2.
采用高频逆变的方法设计了整个直流高压电源,详细说明了直流高压电源中的整流电路、逆变电路、倍压电路的设计过程,并采用PSPICE软件对设计的电路进行了仿真分析.  相似文献   

3.
随着行波管沿着高功率、小体积的方向发展,其工作频段也在往高频发展.目前国内行波管已经发展到E波段.高压电源对行波管的性能具有重要影响,其主要是对行波管进行供电调节.设计了E波段行波管高压电源,其主要包括LLC谐振变换器、高压整流电路、负高压反馈控制电路和保护电路.将所设计的电路应用在E波段行波管电源电路中,能够较好地解...  相似文献   

4.
为了用于电磁兼容测试,研制了一种L波段行波管发射机.该发射机可工作在脉冲波、连续波两种方式,输出功率大于1 k W.根据连续波发射机的特点,叙述了射频系统、高压电源、栅极调制器、灯丝电源、正/负偏电源、监控电路的设计思路,对工程设计中高压电源启动冲击、电源输出电压同步、馈线系统、结构设计等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最后给出了发射机测试结果.测试结果表明该发射机性能指标完全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5.
根据电子束焊机高压电源及其控制器的工作原理,结合电子束焊机高压电源控制器的特点与目前存在的缺点,提出一种基于DSP的数字化高压电源控制方案,并详细介绍了软硬件实现方法.实验表明,该控制器能精确地调节和稳定高压电源的输出电压,并具有可靠的过压、过流和高压放电保护设计,达到了性能指标.整个系统高效可靠,克服了传统的电子束焊机高压电源模拟控制器的诸多缺点,具有电路简单、控制灵活、方便升级等优点,为电子束焊机高压电源的数字化控制提供可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一种新型自动调压的电气耐压测试装置的设计.采用PWM信号控制电机的方法来调节高压电源的输出,具有软硬件过压、过流保护,采用真有效值到直流转换器和高精度的ADC,提高了测量精度,最后对高压电源的调节方法进行了改进.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7.
脉冲频率调制LLC串联谐振X光机电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满足X光机电源输出电压调节范围宽的要求,提出了一种全桥LLC串联谐振高频高压电源,并利用仿真软件设计其控制电路,使设计方法更加简单.主电路采用全桥LLC串联谐振、高压变压器、单相双向对称倍压整流电路,从理论上分析系统的工作原理,并建立了LLC谐振变换器的基波等效模型,对主电路的参数进行了设计;在控制电路设计中,借助仿真软件得到补偿前系统近似的开环传递函数,再进行控制器的设计.仿真结果表明,输出电压可以在40~120 kV范围内连续可调,输出电压上升时间短、纹波小,在输出电压跳变过程中,动态调节时间很短,证明了所提出的拓扑和控制电路设计方法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8.
电容层析成像投影数据的采集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电容层析系统(ECT)可分为电容传感器阵列、投影数据采集系统和成像计算机三部分.通常的ECI系统中,每个电容极板都有自己的电容检测电路,对应于同一激励源的所有投影数据并行地转换成直流信号.研究了单片机控制的采用串行数据采集方案的ECT投影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各极板共用一套电容检测电路,对应于同一激励源的所有投影数据串行地转换成直流信号,降低了硬件成本,消除了并行测量方式通道差异所带来的误差.论述了设计的整体方案、电容检测电路、极板控制电路、单片机单元电路和软件设计.给出了数据采集系统测试实验和ECT系统成像实验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高频高压电子束焊机电源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工频整流式电子束焊机高压电源体积和重量均很大,输出电压电力的控制动态误差大、效率低、谐波严重.基于高频斩波的电子束技术,我们研制了我国第一台60kV/6kW的全数字逆变式电子束焊机高频高压电源样机.该电源采用20kHz高频斩波调压技术,以IPM模块为全桥逆变元件,实现了高压电源的高频小型化.控制系统采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等芯片组成电路,实现了电源的自动调节、过压过流保护及高压自放电快速恢复功能.用该电源系统取代电子束焊机原有的高压电源进行焊接试验,测试表明,该电源的各项性能指标均已达到设计目标,并满足焊接工艺的实际要求.  相似文献   

10.
变频调速设计过程中,通常都要对所涉及到的各种开关元件和电路器件进行选择,本文主要针对交-直-交电压源型整流器的直流中间电路的电容元件的选择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根据具体实例说明了电容的大小对网络电流的影响,同时,还提出了电路参数选择的设计方法.另外,还具体说明了在不同电路参数的情况下,电路运行情况、有关参量的变化等,并给出了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1.
超级电容器组单体电压动态均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超级电容器在串联中存在的问题,介绍了一种利用先进的高效率双向DC/DC变换技术,将多个双向推挽变换器通过一个多绕组的变压器实现相互耦合,应用多源激励变压器原理的超级电容器组单体电压的动态均衡电路,通过能量的耦合,实现了串联超级电容器组单体电压的实时动态均衡,使超级电容器组延长有效使用寿命,提高超级电容器的工作可靠性。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在阶跃电压激励下变压器的电压,电流响应,并指出了无损耗,全耦合变压器对阶跃电压和电流均具有变换作用,而且这两种变换作用所遵循的规律与变压器对正弦电压,正弦电流的变换作用所遵循的规律相类似。  相似文献   

13.
在现有资料中得到的倍压电路压降计算公式都是针对连续正弦波或连续矩形波推导出来的,尚未发现PWM矩形波工作脉冲下的压降计算公式。采用PWM矩形波作为输入脉冲,对倍压电路进行实验研究。根据实验结果对已有公式进行修正,找到占空比对已有公式的影响,得出含占空比参数的新的压降经验公式,对其适用性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14.
在需要多电源供电的电路中,传统的实现方法是通过多个变压器变压、整流、稳压的方法实现,或者通过变压器次级多抽头方式变压、整流、稳压方法实现。不仅增加成本,同时使产品体积增大。文章介绍了78XX系列三端稳压电路的改进电路,克服了传统电路的缺点。  相似文献   

15.
新型的Z源拓扑结构因其独特优点引起国内外的关注,但是在轻载条件下存在直流母线上电压波动较大的缺点.针对Z源逆变拓扑结构的特点,详细地分析了引起直流母线电压波动的原因,根据逆变前后的功率不变原理,通过引入2个功率平波电路使产生的功率的幅值和频率波动功率相等,方向相反,从而达到减小了直流母线电压的波动和改善直流母线电压质量...  相似文献   

16.
交流电压智能传感器中关键采样点的估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交流电压智能传感器信号处理中关键采样点(0)对难测参数电压有效值U、初始相位θ精度的影响,基于拉格朗日插值法和LMS法,研究并提出了对(0)的估计算法,指出这些估计算法在几乎不添加额外开销的情况下能够有效提高U、θ特别是θ的测试精度,从而降低对电路性能的要求、简化系统、降低成本、提高测试性能。实验表明,采用这些估计方法能减少大约一半的计算用采样点数,让干扰幅值从要求的信号幅值的5%放宽到15%,θ的计算精度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17.
电力系统的电压失稳、电压崩溃及负荷失稳是电压稳定问题中最基本的重要概念,它们既相互联系又有本质区别,正确和客观地认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对深入研究电压稳定问题的机理具有重要意义.负荷稳定性是电力系统电压稳定性的最主要和最关键的方面,分析负荷对静态电压稳定性的影响时,负荷特性应当采用准静态功率一电压特性.  相似文献   

18.
目前 35k V变电所母线电压监视 ,一般都在电压母线上接三只电压细电器。根据“中性点电压法”的计算与分析 ,把三只等容量电容器 CA、CB、CC接成 Y型 ,组成三相对称负载 ,并在负载中性点和电源中性点之间接上一只电压继电器 KV(如图 1所示 ) ,就能代替三只电压继电器的作用。  当三相电压正常运行时 ,两中性点之间无压降 ,KV不动作 ;当电源缺相时 ,两中性点之间压降不为零 ,并且无论是哪相断电 ,均是电源线电压的 1 /2 ,不同的仅是相位角。此时 KV动作吸合 ,其串接在信号回路的常开触点闭合 ,先是光字牌指示电压互感器熔断器熔断 ,…  相似文献   

19.
根据长期电压慢动态的特点,对长期电压稳定有重要影响的发电机、励磁电流限制器、电枢电流限制器、有载调压变压器、负荷和二级电压控制器建模,从而建立整个系统的准稳态模型,通过时域仿真获得系统动态演变过程中的一系列暂态平衡点,从而可描绘出系统长期电压动态过程,并实现快速仿真。以一个10机39节点系统为例,通过仿真结果,分析了二级电压控制对电压稳定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在电压下降或失稳过程中,二级电压控制可改善区域电压水平和提高系统电压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串联稳压器基准误差放大电路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串联型稳压器,设计了一种应用于串联型稳压器具有自建基准的新型误差放大电路。该电路具有构思巧妙,结构优化,易于集成及较高的开环增益,共模抑制比及交流特性的优点。通过验证,实测数据与仿真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