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基于塔里木河流域1960~2013年25个气象站台的气象水文资料,利用标准化降水指数,结合干旱频率分析、小波分析等方法,从干旱强度、频率、周期、季节干旱情况等方面对比研究了近53年来塔里木河流域干旱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塔里木河流域的干旱强度具有阶段性特征,在1960~1980年间,干旱频繁发生,尤其是在1960年代,更是重旱和极旱多发的时期;从干旱强度变化趋势来看,塔里木河流域干旱情况呈现缓解的趋势,尤其是在1990年以来塔里木河流域干旱情况有了明显好转;塔里木河流域标准化降水指数SPI12呈现6~7年的主周期。  相似文献   

2.
宜昌站洪水流量事件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宜昌水文站1950~2006年洪水极值事件为例,采用Morlet小波函数分析了1~60 d 洪水流量系列年际变化规律,揭示了洪水极值事件变化的多时间尺度的复杂结构,并根据主周期预测了未来变化.结果表明,该方法方便、有效,为研究水库调度、防洪规划、洪水极值流量变化、河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研究吉林省降水空间分布及周期变化规律,对区域水资源利用、农业生产安排及旱涝灾害防治有重要意义。利用1958~2011年吉林省逐月降水序列资料,采用Kriging插值、距平和Morlet小波分析方法,分析吉林省降水空间分布及多时间尺度周期变化规律,并对吉林省近期降水状况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在空间上,吉林省降水量整体呈现东南部山区少、西北部平原少和南部山区多的"一多两少"格局;吉林省降水量存在着区域性的多重时间尺度下的周期变化规律,并以此大致将吉林省划分为四个区域:西北部,年降水周期主要为5~6、10~20、25~30年;中部,主要为4~8、16~25年;南部,主要为7~8、13~17年;东南部,主要为5~10、12~17年;依据周期规律,推测2010年以后,吉林省在不同地区、不同时间周期下降水量呈现不同的丰枯形势。研究成果可为吉林省水资源变化特征研究及水资源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4.
旱涝灾害是影响蚌埠市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利用蚌埠市4个县(市)气象站1967~2011年逐月降水资料,以标准化降水指数(SPI)为干旱指标,分析了近45年蚌埠市的旱涝特征。结果表明,SPI值具有阶段性特征,分别在1974年前后和20世纪90年代前期发生突变;SPI值在冬季和夏季呈增加趋势,在春季和秋季呈下降趋势,但趋势均不显著;季节性极端干旱发生频率比极端雨涝的发生频率大,而中度以下干旱发生的频率小于中度以下雨涝发生的频率;干旱发生频率最高的月份为3、4、5、11月,干旱发生频率最低的月份为9月,而雨涝发生频率最高的月份为2、7、11月,雨涝发生频率最低的月份为6月,在11月干旱和雨涝发生的频率均较高。  相似文献   

5.
采用复Morlet小波函数对长江上游寸滩水文站1950~2006年枯水极值事件1、3、7、15、30、60、90 d枯水流量系列年际变化与出现日期进行了距平、小波分析,揭示了寸滩水文站枯水极值事件变化多时间尺度的复杂结构,并根据主周期对未来变化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57 a来寸滩站1、7、30、60 d枯水流量系列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上升趋势率分别为3.31、3.88、5.33、6.25 (m3*s-1)/10 a, 1、7、30、60 d枯水流量系列均在2月达到极小值的比例最高,均存在6~8、10~12 a的2类尺度的周期变化规律,在尺度6~8 a中存在着9个循环交替,枯水流量持续长度呈现减弱的趋势,2007~2016年枯水流量持续高频,呈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基于修正Z指数的黑龙江省旱涝时空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黑龙江省旱涝时空特点,采用三种旱涝指标分析了黑龙江省23个气象站点1960~2015年逐日降水观测资料,并确定Z指数为单站旱涝指标;依据黑龙江省实际情况对Z指数界限值进行修订,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黑龙江省近56年旱涝时空特性,之后利用经验正交函数(EOF)进一步分析了黑龙江省旱涝分布空间特征。结果表明,时间上,黑龙江省旱涝交替发生,易发生连续性旱涝灾害,且旱涝存在27年左右的显著周期;空间上,黑龙江省中西部干旱发生次数较多,北部发生次数较少;中部洪涝发生次数较多,东南部及西部部分地区发生次数较少;EOF分析可知黑龙江省旱涝灾害分布类型为全局分布一致型、南北相反型、西北和东南方向相反三种。研究结果可为黑龙江省相关部门制定抗灾对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黑龙江省旱涝时空特点,采用三种旱涝指标分析了黑龙江省23个气象站点1960~2015年逐日降水观测资料,并确定Z指数为单站旱涝指标;依据黑龙江省实际情况对Z指数界限值进行修订,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黑龙江省近56年旱涝时空特性,之后利用经验正交函数(EOF)进一步分析了黑龙江省旱涝分布空间特征。结果表明,时间上,黑龙江省旱涝交替发生,易发生连续性旱涝灾害,且旱涝存在27年左右的显著周期;空间上,黑龙江省中西部干旱发生次数较多,北部发生次数较少;中部洪涝发生次数较多,东南部及西部部分地区发生次数较少;EOF分析可知黑龙江省旱涝灾害分布类型为全局分布一致型、南北相反型、西北和东南方向相反三种。研究结果可为黑龙江省相关部门制定抗灾对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能源政策研究》2010,(2):84-84
与去年四季度比。今年一季度煤炭需求高位趋稳。供应较快增加,紧张形势明显缓解,市场价格经过一轮涨跌后回归平稳。  相似文献   

9.
为分析旱涝急转条件下土石坝的渗流特性,基于非稳定饱和—非饱和渗流理论及其有限元方法,分析了长江中下游某粘土心墙坝在旱涝急转期间不同库水位上升速度下瞬时浸润线、等势线、渗透坡降等渗流要素的变化特性,建立了渗透坡降与库水位上升历时的经验关系,通过库水位上升速度判断坝体渗透安全性能,并计算了渗流安全控制条件下的临界库水位上升速度。结果表明,旱涝急转期间,随着水库水位抬高、上升速度增大,土石坝渗流场呈现规律性变化;利用库水位上升速度评价坝体渗流安全性能,对于旱涝急转条件下坝址区合理分洪调洪措施制定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艾群  赵雨 《江西能源》2007,(1):28-31
根据昌江流域具有代表性、长系列的水文样本资料,分析河流泥沙年内年际的变化情况,寻求水沙的相关性和相互联系,初步探讨水土流失的发展态势,给出昌江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工作的现状与展望,为水土保持、水资源保护、河道管理、水利工程安全运行等提供有效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河南省旱涝灾害与太阳黑子活动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于河南省旱涝灾害发生频繁,根据河南省1953~2006年的年平均降水量资料和1952~2005年的太阳黑子相对数月值数据,采用修正后的降水Z指数法划分了河南省旱涝等级,并分析了河南省旱涝灾害与太阳黑子活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河南省旱灾易在太阳黑子活动的M年(峰值年)发生,而涝灾易发生在太阳黑子活动的m年(谷值年)及其前后一年。  相似文献   

12.
近50年中国气象干旱危险性的时空格局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降水量距平百分率作为气象干旱指标,通过对1961~2010年中国585个气象站逐月降水资料进行干旱过程识别,得到由干旱频次、干旱历时和干旱烈度构成的用于衡量气象干旱危险性的综合指数,并以此分析了中国近50年气象干旱危险性的时空格局特征。结果表明,近50年来,中国气象干旱危险性整体呈现南北分异的格局,北部地区远高于南部地区;1961~1970、1961~2000、2001~2010年三个时段所呈现的南北分异、北高南低的总体格局基本保持不变,但2001~2010年较其他两个时段的危险性高值区域变化显著,主要向华北中部、东北西部、内蒙古东部扩展,而向西北西部收缩,为全国干旱区划以及旱灾风险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基于安徽省土地利用数据遴选出灌木、草地和湿地3种典型的天然生态系统,结合灌木和湿地(1960~2013年)、草地(1967~2013年)3个相应气象站点逐日降雨和气温资料,采用连续无雨日和降雨等级标准,筛选出近50年天然生态系统中夏季(6~8月)发生的旱涝急转事件,分析3种土地利用类型在发生旱涝急转时段内气温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旱涝急转发生时段的平均气温均高于同时段多年平均气温;旱涝急转发生时段气温表现出先升高,后在降雨日前或降雨日开始逐渐降低,并在降雨日当天气温降幅较大;灌木、草地和湿地3种天然生态系统旱涝急转发生时段气温的变化特征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4.
近50年淮河流域旱涝与太阳黑子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淮河流域1961~2010年的月降水资料,用Z指数法分析了淮河流域旱涝灾害规律,并采用频率分析法分析了太阳黑子极值年附近的旱涝特征、Morlet小波分析淮河流域的旱涝指数和太阳黑子数时间序列之间的周期性和相关性。结果表明,Z指数能较好地反映淮河流域旱涝灾害的实际情况,且洪涝化程度随淮河流域旱涝事件频率增加而加大;淮河流域旱涝灾害与太阳活动有一定的对应关系,淮河水系地区分别在太阳黑子m、M年附近易发生涝灾、旱灾,旱涝指数约存在4、10、16年的主要周期;沂沭泗水系地区在太阳黑子M年附近易出现旱灾,旱涝指数约存在3、12、30年的主要周期,但局部时间段上有较明显的相关性,随时间段的不同,相关变化也不同。  相似文献   

15.
为准确模拟、预测山区城市地区的洪水量并提供防灾减灾依据,以贵州省望谟县20110606山洪为例,利用简单可行的推理公式法模拟了突发性山洪洪量,再结合情景分析法模拟分析了望谟县城区洪涝情景。结果表明,基于推理公式法的洪水计算方法可较好地模拟无资料城市山丘区洪量;山丘区和城区同时遭遇高强度降雨情景下,洪涝规模及其破坏力将会大大增加;降雨量发生在很短时间内,降雨强度越大,汇流时间将会缩短,洪涝规模将大大增大。  相似文献   

16.
基于1951~2007年6~8月逐日NCEP/NCAR再分析资料,计算了淮河流域夏季旱涝年的整层水汽输送通量及散度,以揭示旱涝年相对于正常年的异常水汽输送特征。结果表明,淮河流域洪涝年与干旱年的异常水汽输送通量及散度场均呈反相位变化,洪涝年降水的偏多得益于西南水汽输送的增强和向北输出水汽的减弱及整层水汽输送通量散度辐合,而干旱年降水的偏少是西南水汽输送减弱、大量异常水汽向北输出及整层水汽输送通量辐散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干旱是云南省主要自然灾害,开展干旱时空分布规律研究很有必要。基于196个水文气象台站降水量资料,以降水量距平百分率(Pa)为指标划分干旱等级,统计各级别干旱发生频次,并利用ArcGIS生成不同级别干旱频次栅格图。结果表明,云南省轻度、中度、严重、特大干旱的平均频次分别为15.8%、5.8%、1.7%、2.3%;春、秋两季轻度干旱发生频次较高,高频次区域面积分别占全省的77.4%、51.1%;冬季发生中度及以上干旱的频次明显偏高,其中中度、严重、特大干旱的平均频次分别为11.2%、4.8%、7.9%,且中高频次的严重干旱、特大干旱基本发生在冬季。可见云南省干旱时空分布差异明显,春、秋两季易发生轻度干旱,冬季各级别干旱均易发生,夏季不易发生干旱;轻度干旱高频次区分布于全省各地;中度和严重干旱高频次区域主要位于滇中、滇西南、滇东南和滇中偏西北地区,特大干旱高频次区域分别位于滇中北部和滇西南地区。  相似文献   

18.
根据皖北及其周边的16个气象站点1961~2013年每日降水数据,利用SSPI指数和夏季长周期旱涝急转指数,分析了皖北年降水量时空变化、旱涝发生频率的空间分布特征及旱涝急转规律。结果表明,皖北的年降水量呈微弱的减少趋势,呈现出从西北向东南递增的趋势;皖北干旱与洪涝在不同时间尺度下分布较为均匀,呈现出反复交替出现的情况。从时间尺度看,秋季为旱涝高发时期;从空间尺度看,淮北、宿州、蚌埠为秋季干旱高发区,阜阳、宿州为春季洪涝高发区;旱涝急转事件均为旱转涝事件,在2000年之后旱涝急转事件具有更高的发生频率,占53年中旱涝急转次数的40%。  相似文献   

19.
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极端天气事件频发,使得以均值为代表的突变检验可能失效,因此基于中位数理论,将中位数检验方法作为一种新方法扩充入突变检验方法体系中,利用其他突变检验方法对资料系列进行检验,并以乌鲁木齐站、阿勒泰站等我国西部地区四个气象站1951~2015年降水资料系列为例,验证了在极端值存在情况下中位数检验是一种较好的检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