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刘辉  张雪波  李如意  苑晶 《控制与决策》2024,39(6):1787-1800
激光同步定位与地图构建(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 SLAM)算法在位姿估计和构建环境地图时依赖环境结构特征信息,在结构特征缺乏的场景下,此类算法的位姿估计精度与鲁棒性将下降甚至运行失败.对此,结合惯性测量单元(inertial measurement unit, IMU)不受环境约束、相机依赖视觉纹理的特点,提出一种双目视觉辅助的激光惯导SLAM算法,以解决纯激光SLAM算法在环境结构特征缺乏时的退化问题.即采用双目视觉惯导里程计算法为激光扫描匹配模块提供视觉先验位姿,并进一步兼顾视觉约束与激光结构特征约束进行联合位姿估计.此外,提出一种互补滤波算法与因子图优化求解的组合策略,完成激光里程计参考系与惯性参考系对准,并基于因子图将激光位姿与IMU数据融合以约束IMU偏置,在视觉里程计失效的情况下为激光扫描匹配提供候补的相对位姿预测.为进一步提高全局轨迹估计精度,提出基于迭代最近点匹配算法(iterative closest point, ICP)与基于图像特征匹配算法融合的混合闭环检测策略,利用6自由度位姿图优化方法显著降低里程计漂移误...  相似文献   

2.
基于点特征的视觉SLAM算法由于在弱纹理环境中提取特征不足,不能产生可靠的相机运动估计。边缘特征相比于点特征具有更丰富的环境信息,然而,直接引入边缘特征,会影响系统的实时性。因此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点边缘特征自适应融合的视觉SLAM定位算法。在前端,提出一种基于网格法评估点特征质量的方法,用于判断外部环境的纹理情况。在后端,自适应外部环境构建不同的视觉约束项以优化相机位姿。此外,引入距离变换算法,构建边缘特征的距离误差函数,提高迭代优化的速度。本文用最流行的公开数据集对提出的视觉SLAM算法进行评估,并与最先进的算法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在弱纹理环境下,本文算法比最先进的ORBSLAM算法的平均定位精度提高了22.3%,在丰富纹理场景也取得了更优的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弱纹理目标和遮挡目标位姿估计的准确性,提出一种基于特征融合的6D目标位姿估计算法。从RGB-D图像中提取目标的颜色特征与点云特征;通过点集抽象在小区域内提取精细的局部几何特征,并扩展到更大局部区域,获得不同层次的局部几何特征以及目标的全局几何特征;将目标的颜色特征与几何特征进行融合,训练神经网络输出初始位姿。实验结果表明,与其它经典算法相比,该方法对于LineMOD数据集及YCB-Video数据集目标的平均位姿估计精度均有提升,对于弱纹理目标和遮挡目标均有较优表现。  相似文献   

4.
目前电动公交车所用电池沉重而体积大,人工更换时存在挪动调整费力、精确定位困难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单目视觉的电动公交车自动更换电池系统。该系统使用单目摄像机获取图像,对蓄电池箱的空间位姿进行测量,再通过两级导轨和旋转机构将蓄电池调整到指定位置。位姿测量时采用基于点特征的单目视觉测量算法,提取蓄电池箱的四个角点作为特征点,根据特征点在物体坐标系下以及在CCD成像面上的坐标值,在空间投影模型的基础上求解出物体坐标系相对于摄像机坐标系的变换矩阵,从而求得蓄电池箱的空间位姿。实验证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并且满足实际问题的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5.
针对相机在未知环境中定位及其周围环境地图重建的问题,本文基于拉普拉斯分布提出了一种快速精确的双目视觉里程计算法.在使用光流构建数据关联时结合使用三个策略:平滑的运动约束、环形匹配以及视差一致性检测来剔除错误的关联以提高数据关联的精确性,并在此基础上筛选稳定的特征点.本文单独估计相机的旋转与平移.假设相机旋转、三维空间点以及相机平移的误差都服从拉普拉斯分布,在此假设下优化得到最优的相机位姿估计与三维空间点位置.在KITTI和New Tsukuba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算法能快速精确地估计相机位姿与三维空间点的位置.  相似文献   

6.
针对室内环境的结构特点,提出一种使用平面与线段特征的RGB-D视觉里程计算法.首先根据RGB-D扫描点的法向量对3D点云进行聚类,并使用随机抽样一致(RANSAC)算法对每簇3D点集进行平面拟合,抽取出环境中的平面特征;随后利用边缘点检测算法分割出环境中的边缘点集,并提取出环境中的线段特征;然后提出一种基于平面与线段几何约束的特征匹配算法,完成特征之间的匹配.在平面与线段特征匹配结果能提供充足的位姿约束的条件下,利用特征之间的匹配关系直接求解RGB-D相机的位姿;若不能,则利用匹配线段的端点以及线段点集来实现RGB-D相机位姿的估计.在TUM公开数据集中的实验证明了选择平面与线段作为环境特征可以提升视觉里程计估计和环境建图的精度.特别是在fr3/cabinet数据集中,本文算法的旋转、平移的均方根误差分别为2.046°/s、0.034m/s,要显著优于其他经典的视觉里程计算法.最终将本文系统应用到实际的移动机器人室内建图中,系统可以建立准确的环境地图,且系统运行速度可以达到3帧/s,满足实时处理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栾佳宁  张伟  孙伟  张奥  韩冬 《计算机应用》2021,41(5):1484-1491
为解决以蒙特卡罗定位算法为代表的激光室内定位算法存在的定位精度差和抗机器人绑架性能差的问题,以及传统二维码定位算法环境布置复杂且对机器人运行轨迹有严格要求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融合二维码视觉和激光雷达数据的移动机器人定位算法。机器人首先利用机器视觉技术搜索检测环境中的二维码,然后将检测出二维码的位姿分别转换至地图坐标系下,并融合生成先验位姿信息。而后以此作为初始位姿进行点云对准以得到优化后的位姿。同时引入里程计-视觉监督机制,从而有效解决了包括二维码信息缺失、二维码识别错误等由环境因素带来的问题,并保证了位姿的平滑性。基于移动机器人的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比经典的自适应蒙特卡罗定位(AMCL)算法的雷达采样点平均误差下降了92%,单次位姿计算时间减少了88%,可有效解决机器人绑架问题,并应用于以仓储机器人为代表的室内移动机器人。  相似文献   

8.
谷晓琳  杨敏  张燚  刘科 《机器人》2020,42(1):39-48
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半直接视觉里程计的RGB-D SLAM(同步定位与地图创建)算法,同时利用直接法和传统特征点法的优势,结合鲁棒的后端优化和闭环检测,有效提高了算法在复杂环境中的定位和建图精度.在定位阶段,采用直接法估计相机的初始位姿,然后通过特征点匹配和最小化重投影误差进一步优化位姿,通过筛选地图点并优化位姿输出策略,使算法能够处理稀疏纹理、光照变化、移动物体等难题.算法具有全局重定位的能力.在后端优化阶段,提出了一种新的关键帧选取策略,同时保留直接法选取的局部关键帧和特征点法选取的全局关键帧,并行地维护2种关键帧,分别在滑动窗口和特征地图中对它们进行优化.算法通过对全局关键帧进行闭环检测和优化,提高SLAM的全局一致性.基于标准数据集和真实场景的实验结果表明,算法的性能在许多实际场景中优于主流的RGB-D SLAM算法,对纹理稀疏和有移动物体干扰的环境的鲁棒性较强.  相似文献   

9.
王丹  黄鲁  李垚 《机器人》2019,41(3):392-403
当相机快速运动导致图像模糊或场景中纹理缺失时,基于点特征的同时定位与地图构建(SLAM)算法难以追踪足够多的有效特征点,定位精度和鲁棒性较差,甚至无法正常工作.为此,设计了一种基于点、线特征并融合轮式里程计数据的单目视觉同时定位与地图构建算法.首先,利用点特征与线特征的互补来提高数据关联的准确性,并据此构建具有几何信息的环境特征地图,同时引入轮式里程计数据为视觉定位算法提供先验和尺度信息.然后,通过最小化局部地图点、线的重投影误差得到更准确的视觉位姿,在视觉定位失效时,定位系统能根据轮式里程计数据继续工作.通过对比在多组公开数据集上得到的仿真实验结果可知,本文算法性能优于MSCKF (multi-state constraint Kalman filter)和LSD-SLAM(large-scale direct monocular SLAM)算法,证明了该算法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最后,将该算法应用于课题组搭建的机器人系统上,得到单目视觉定位均方误差(RMSE)约为7 cm,在1.2 GHz主频、四核处理器的嵌入式平台上平均每帧(640×480)的处理时间约为90 ms.  相似文献   

10.
贾松敏  丁明超  张国梁 《机器人》2019,41(3):384-391
针对图像纹理较为单一及相对模糊时仅仅依靠点特征难以实现精确位姿估计的问题,采用分散模块化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点线特征的视觉SLAM(同时定位与地图创建)算法.首先,提取相机采集环境中的点特征及线特征,并根据帧间特征匹配进行跟踪;随后,采用改进的NICP(normal iterative closest point)算法与关键帧匹配策略构建里程计系统.在此基础上,引入基于点线特征词典的闭环检测与GTSAM(Georgia Tech smoothing and mapping library)图优化方法获取具有全局一致性位姿的3维点云地图.以机器人技术中间件构筑系统框架,在提高系统实时性的同时增强功能模块的可扩展性与灵活性.标准数据集与实际实验室场景下的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Algorithm frameworks based on feature point matching are mature and widely used in 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 (SLAM). However, in the complex and changeable indoor environment, feature point matching-based SLAM currently has two major problems, namely, decreased accuracy of pose estimation due to the interference caused by dynamic objects to the SLAM system and tracking loss caused by the lack of feature points in weak texture scenes. To address these problems, herein, we present a robust and real-time RGB-D SLAM algorithm that is based on ORBSLAM3. For interference caused by indoor moving objects, we add the improved lightweight object detection network YOLOv4-tiny to detect dynamic regions, and the dynamic features in the dynamic area are then eliminated in the algorithm tracking stage. In the case of indoor weak texture scenes, while extracting point features the system extracts surface features at the same time. The framework fuses point and surface features to track camera pose. Experiments on the public TUM RGB-D data sets show that compared with the ORB-SLAM3 algorithm in highly dynamic scenes, the root mean square error (RMSE) of the absolute path error of the proposed algorithm improved by an average of 94.08%. Camera pose is tracked without loss over time. The algorithm takes an average of 34 ms to track each frame of the picture just with a CPU, which is suitably real-time and practical. The proposed algorithm is compared with other similar algorithms, and it exhibits excellent real-time performance and accuracy. We also used a Kinect camera to evaluate our algorithm in complex indoor environment, and also showed high robustness and real-time. To sum up, our algorithm can not only deal with the interference caused by dynamic objects to the system but also stably run in the open indoor weak texture scene.  相似文献   

12.
动态环境干扰是视觉同时定位与地图构建(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SLAM)领域内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场景中的运动对象会严重影响系统定位精度。结合语义信息和几何约束更强的线特征辅助基于传统ORB特征的SLAM系统来解决动态SLAM问题。首先采用深度学习领域的优秀成果SOLOv2作为场景分割网络,并赋予线特征语义信息;完成物体跟踪和静态区域初始化后,使用mask金字塔提取并分类特征点;再使用极线约束完成动态物体上点线特征的剔除;最后融合静态点线特征完成位姿的精确估计。在TUM动态数据集上的实验表明,提出的系统比ORB-SLAM3的位姿估计精度提高了72.20%,比DynaSLAM提高了20.42%,即使与近年来同领域内的优秀成果相比也有较好的精度表现。  相似文献   

13.
针对动态场景下视觉SLAM(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算法易受运动特征点影响,从而导致位姿估计准确度低、鲁棒性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动态区域剔除的RGB-D视觉SLAM算法。首先借助语义信息,识别出属于移动对象的特征点,并借助相机的深度信息利用多视图几何检测特征点在此时是否保持静止;然后使用从静态对象提取的特征点和从可移动对象导出的静态特征点来微调相机姿态估计,以此实现系统在动态场景中准确而鲁棒的运行;最后利用TUM数据集中的动态室内场景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表明,在室内动态环境中,所提算法能够有效提高相机的位姿估计精度,实现动态环境中的地图更新,在提升系统鲁棒性的同时也提高了地图构建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4.
为改善视觉SLAM(SimultaneousLocalizationandMapping)系统在低纹理环境下定位精度较低的现象,提出一种改进的ORB(OrientedFASTandRotatedBRIEF)特征点提取策略和一种关键帧选择机制;首先采用多尺度分析和基于局部灰度的特征检测方法克服一般ORB算法缺乏尺度和旋转描述的缺点;其次提出一种基于高斯模糊的图像信息增强方法解决传统ORB特征点提取方法在纹理信息不被突出环境下容易失效的问题,并对图像进行象限分割使特征点均匀分布;最后为剔除劣质关键帧,设计了一种综合时间因素与特征点数量因素的关键帧选择机制;将提出的方法移植到ORB_SLAM2上,并在TUM数据集上测试,实验结果表明,视觉SLAM系统的定位误差平均降低14.688%,证实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激光雷达作为同时定位与地图构建(SLAM)传感器之一,因精度高、性能稳定等特点而被广泛研究使用.但其获得的点云数据较稀疏,包含特征信息少,会导致误匹配、位姿估计误差大等问题,影响SLAM的定位和建图精度.对此,提出一种将视觉语义信息与激光点云数据融合的SLAM算法(VSIL-SLAM).首先,基于投影思想将聚类后的点云映射到语义检测框内,生成语义物体,解决原始激光点云特征稀缺问题;然后,在形状特征的基础上引入拓扑特征对语义物体进行表述,提出基于匹配的拓扑相似性度量方法,解决单一特征造成的误匹配问题,提高匹配准确度;最后,加入语义物体点到点的几何约束,基于几何特征和语义物体构建前端里程计,并完成后端回环检测和位姿图优化设计.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算法在定位和建图效果上都有显著提高,改善了激光SLAM算法的性能.  相似文献   

16.
顾恺琦  刘晓平  王刚  黎星华 《机器人》2022,44(6):672-681
为解决视觉SLAM(同时定位与地图创建)算法依赖图像亮度而对光照变化场景敏感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在线光度标定的半直接视觉SLAM算法。首先,根据相机成像原理,提出基于光度标定的帧间位姿估计方法,在求解位姿的同时对原始的输入图像进行光度校正。其次,在特征追踪环节采取最近共视关键帧匹配策略,以提升特征点匹配效率。最后,对后端重投影迭代优化策略进行改进,降低光照变化对视觉SLAM算法的精度和鲁棒性的影响。在TUM、EuRoC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本算法的轨迹估计精度优于LSD-SLAM和SVO 2.0算法,尤其是在中等难度、高难度的数据集序列上。在真实环境测试中,通过对比本算法与激光方法的轨迹估计结果,证明本算法有效提高了传统视觉SLAM方法在光照不均匀场景下的定位精度与鲁棒性。  相似文献   

17.
陈兴华  蔡云飞  唐印 《机器人》2020,42(4):485-493
点线特征结合的视觉SLAM(同步定位与地图构建)算法中,线特征匹配准确度差会引入新的误差,点线特征误差的累积加剧了数据关联失败情况的发生.针对这一问题,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点线不变量的线特征匹配方法,该点线不变量对线段与相邻2个特征点的局部几何关系进行编码,直接在现有特征点的基础上完成线匹配,可有效提高线段匹配的速度和准确度;此外,在点线特征的融合过程引入加权思想,根据场景特征丰富程度,在构造误差函数时对点线特征的权重进行合理分配.在TUM室内数据集和KITTI道路数据集上的实验表明,与现有的点线SLAM系统相比,本文提出的点线SLAM系统有效地提高了视觉SLAM中线特征匹配的准确度,提高了特征匹配环节的运行效率,使线特征在SLAM过程中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提高了系统数据关联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针对目前视觉SLAM方法鲁棒性差、耗时高,使系统定位不够精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点线特征融合的视觉惯性SLAM算法。首先通过短线剔除和近似线段合并策略改进LSD(line segment detection)提取质量,以提高线特征检测的速率和准确度;然后在后端优化中有效融合了点、线和IMU数据,建立最小化目标函数进行优化,得到更精确的相机位姿;最后在EuRoC数据集和现实走廊场景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表明,所提算法可以有效提升线特征提取的质量和速度,同时有效提高了SLAM系统的定位精度,获得更为丰富的点线结构地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