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以液压压榨澳洲坚果粕为原料,采用碱性蛋白酶水解制备多肽(MNP-0),通过分级透析将其分离为8种不同分子量的澳洲坚果多肽(MNP-1、MNP-2、MNP-3、MNP-4、MNP-5、MNP-6、MNP-7、MNP-8)组分,测定其多肽含量、氨基酸组成与抑菌活性。结果表明:不同分子量澳洲坚果多肽呈现不同的质量占比,氨基酸组成也有所差异。其中,澳洲坚果多肽MNP-8占比最高,为25.09%,其所含有的与抗菌作用有关的丙氨酸、缬氨酸、亮氨酸、脯氨酸及总疏水性氨基酸占比最高,分别为3.38%、2.42%、4.67%、4.39%与26.92%。多肽MNP-6占比也较高,为18.52%,与多肽MNP-4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所含有的与抗菌作用有关的赖氨酸占比最高,为6.03%。不同分子量澳洲坚果多肽抑菌效果也不尽相同,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鼠伤寒沙门氏菌、大肠埃希氏菌、铜绿假单胞菌抑菌活性较好,对白色念珠菌与黑曲霉相对较差。其中,澳洲坚果多肽MNP-8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鼠伤寒沙门氏菌、大肠埃希氏菌、铜绿假单胞菌、白色念珠菌抑菌活性最好,在4 mg/mL浓度下,其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5.92、14.67、13.70、16.98、12.47 mm,最低抑菌浓度(MIC)分别为4.0、5.0、4.5、3.5、18.0 mg/mL。不同分子量澳洲坚果多肽的抑菌活性与其分子量及氨基酸组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以鲫鱼鱼鳞为原料,对其预处理后采用柠檬酸浸提酶解等工艺得到鱼鳞抗菌多肽粗酶解液,经透析后,再依次经Sephadex G-15、Sephadex G-50凝胶过滤层析和纤维素DEAE-52阴离子交换层析对其进行分离纯化,最后得到具有较强抑菌活性的鲫鱼鱼鳞抗菌多肽,并对其进行分子质量分析以及对多种细菌、霉菌的抑菌活性和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测定。结果表明:经分离纯化后得到的具有抑菌活性的蛋白组分AcIII,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结果显示为单一条带,表明其已达到电泳级纯,其分子质量约为20.1 kDa,抑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鲫鱼鱼鳞抗菌多肽具有很好的广谱抗菌活性,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白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假单胞菌和希瓦氏菌的MIC为16 μg/mL,对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MIC为32 μg/mL。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澳洲坚果抗氧化肽的抗氧化活性和氨基酸组成,以复配蛋白酶水解澳洲坚果粕制备粗多肽,利用超滤、大孔树脂纯化技术制备了抗氧化活性最佳的分子量小于1000 Da的多肽,采用Sephadex G-15凝胶对其分离并评价各组分对DPPH、羟基、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与还原能力,筛选出抗氧化活性最强组分,利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liquid chromatography and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LC-MS/MS)进行鉴定并分析。结果表明,葡聚糖凝胶柱层析分离出G1、G2、G3组分,其中G3具有最佳的抗氧化活性,其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半抑制浓度(half 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50)6.18 mg/mL与还原能力IC50 2.19 mg/mL优于谷胱甘肽,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IC50 0.50 mg/mL,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IC50 0.02 mg/mL;通过液相色谱-串联质谱鉴定G3含有46个肽段,肽段长度均小于...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了提高核桃粕利用价值,阐明核桃多肽抗氧化活性及其构效关系。方法:采用DA 201-C大孔树脂和Sephadex G-15葡聚糖凝胶分离纯化核桃粕蛋白酶解液,分析比较不同疏水性和不同分子量核桃多肽抗氧化活性及氨基酸组成特性。结果:经DA 201-C大孔树脂分离的多肽组分Ⅰ、Ⅱ、Ⅲ的抗氧化活性随洗脱溶剂疏水性增大而增大。组分Ⅲ经Sephadex G-15分离纯化得到a、b、c、d四个不同分子量多肽组分。分子量分布在400~700 Da的组分c具有最高的羟自由基清除能力,并含有较高的谷氨酸、天冬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与组分Ⅲ在氨基酸组成上具有相似性。结论:具有较好抗氧化活性的核桃多肽分子量小于800 Da,并具有疏水性较强,谷氨酸、天冬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组成含量相对较高的结构特性。  相似文献   

5.
从仿刺参体壁中分离纯化出抗菌肽并研究其抑菌活性。以鲜活仿刺参体壁为原料,采用5%乙酸浸提法进行粗提,以抑菌活性为指标进行分离。经超滤系统超滤,大孔吸附树脂柱层析分离纯化,采用酶标仪比浊法检测各组分对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肠炎沙门氏菌(Salmonella eternitidis)、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的抑菌活性。采用Tricine-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Tricine-sodium dodecyl sulfate-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Tricine-SDS-PAGE)检测抗菌肽分子质量。结果表明:通过超滤分离,分别得到分子质量<1、1~5 kD和5~10 kD组分,其中分子质量<1 kD组分的抑菌活性最高,选用该组分继续进行大孔吸附树脂柱层析分离,得抑菌活性最高的组分,其Tricine-SDS-PAGE结果表现为单一条带,分子质量约为4.35 kD。  相似文献   

6.
为制备具有抗氧化活性的明胶肽,本实验采用不同的酶水解明胶,并对酶解产物采用超滤技术分离,利用分光光度法检测超滤后所得多肽组分对羟基自由基(·OH)的清除能力;进一步对抗氧化活性较强的组分利用葡聚糖Sephadex C-25阳离子交换色谱、Sephadex G-50凝胶过滤色谱和C18反向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分离、纯化,并对其各组分清除·OH活性进行了研究,最后对所得洗脱组分中具有最强清除自由基活性的多肽组分的分析氨基酸组成,结果显示:组分中甘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含量较高的肽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OH清除率达到55.37%。  相似文献   

7.
牛骨胶原蛋白源抑菌肽的分离纯化及成分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牛骨胶原蛋白经中性蛋白酶水解,采用超滤技术和凝胶层析技术对酶解液进行分离纯化并测定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活性;借助反向高效液相色谱和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离子化串联飞行时间质谱仪对抑菌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经超滤分离后,分子质量小于10kD的组分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活性强;Sephadex G-25柱分离得到的峰Ⅰ和峰Ⅳ组分有较强的抑菌活性.经反向高效液相色谱和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离子化串联飞行时间质谱仪分析,峰Ⅰ组分中含有的多肽种类多,分子质量集中在850~1550D之间.峰Ⅳ组分含有的多肽种类较少,分子质量集中在700~900D之间.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驼乳和牛乳的乳清蛋白为原料,经胃蛋白酶水解后,通过超滤及葡聚糖凝胶层析对其水解物进行分离纯化,其后对获得的蛋白肽进行抑菌活性、二喹啉甲酸法(BCA)蛋白浓度、相对分子质量及氨基酸组成的测定。结果表明:经超滤获得的驼乳和牛乳分子量<3 kDa的多肽片段-F3具有最强的抑菌活性,将F3(<3 kDa)组分通过层析处理得到的驼乳G-25-2和牛乳G-25-2抑菌肽纯度较高(BCA蛋白浓度分别为95.60%和95.32%);驼乳G-25-2和牛乳G-25-2组分对大肠埃希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抑菌作用,最小抑菌质量浓度分别均为32.50和65.00 mg/mL;氨基酸分析结果显示,高活性抗菌肽中的总碱性氨基酸和总疏水性氨基酸含量最高,驼乳G-25-2中分别为32.80%和65.76%,牛乳G-25-2中分别为31.77%和58.70%。本研究结果表明,驼乳与牛乳均具有抑菌效果,且其抑菌能力高于牛乳,为今后研究驼乳抑菌肽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中国林蛙皮抗菌肽的提取纯化及抑菌活性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战勇  李宁  苏婷婷 《食品科学》2010,31(3):132-135
采用酸化甲醇法提取中国林蛙皮肤中的抗菌肽,并采用凝胶色谱的方法对提取物进行纯化。结果表明:采用Sephadex G-50 和Sephadex G-25 串联凝胶层析法获取的F2 组分,即纯化后的抗菌肽的抑菌率可达90% 以上。抗菌肽对革兰氏阴性菌和阳性菌以及真菌均有一定抑制效果。对各受试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链球菌为0.2mg/mL;枯草芽孢杆菌和大肠杆菌为0.4mg/mL;蜡样芽孢杆菌为0.8mg/mL;白色念珠菌为1.2mg/mL;酿酒酵母和毛霉为1.5mg/mL;根霉为2.0mg/mL。  相似文献   

10.
采用超滤法、离子交换层析和凝胶过滤层析分离阿魏菇抗氧化多肽,研究其抗氧化性能。以胃蛋白酶-胰蛋白酶联合酶解阿魏菇多肽水解物为原料,采用超滤法分离阿魏菇水解液,使用10 000的超滤膜,将阿魏菇水解液分离成10 000以下的多肽组分和大于10 000的多肽组分,小于10 000的多肽组分的·O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较高。小于10 000的多肽组分经DEAE-32纤维素分离,得到3个洗脱峰,其中P3组分的羟基清除能力较高,达到50.22%。P3组分采用葡聚糖凝胶Sephadex G-25分离,在220 nm处得到5个洗脱峰,组分P3-2的羟自由基清除最高,达到77.23%,具有较高的抗氧化活性,其相对分子质量大约为1 862。  相似文献   

11.
玉米肽、大豆肽及其复配肽的降血压活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为了得到高降血压活性、具有良好营养且便于工业化生产的生物活性肽,本实验以碱性蛋白酶A lcalase水解玉米大豆复配蛋白,通过正交试验,用试剂盒测定了酶解肽抑制血管紧张素Ⅰ转化酶(ACE)的活性,结果表明:最佳酶解条件为pH=8.0,温度55℃,[E]/[S]=0.5%,料液比1∶15,时间4h。比较了高降血压活性大豆肽、玉米肽、复配肽ACE的抑制活性,其抑制率分别为63.05%,82.59%,84.02%。复配肽不仅ACE抑制率最高,且营养价值高,与玉米肽相比,水解时间可减少14h,节省能源。结论:玉米大豆复配肽是优于玉米肽、大豆肽的降血压肽。  相似文献   

12.
米渣肽抗疲劳作用及抗疲劳肽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米渣中蛋白质量分数在60%以上,但目前米渣仅用于附加值低的饲料行业.为了提高米渣的功能特性,拓展其应用范围,采用碱性蛋白酶对米渣进行酶解,酶解的产物经大孔树脂纯化得到具有高蛋白含量的米渣肽.超滤分离得到具有不同相对分子质量范围的米渣肽.与灌胃生理盐水、米渣肽和高相对分子质量米渣肽组相比,灌胃低相对分子质量(<1000)米渣肽可以显著延长小鼠游泳的疲劳时间和小鼠血糖含量,并显著降低血乳酸含量,说明小分子肽具有显著的抗疲劳作用.经过高效液相色谱分离,得到一个抗疲劳肽,其序列为Gln-Ser-Pro-Glu-Ile.  相似文献   

13.
稻米蛋白与功能肽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水稻生产大国,2000年种植面积达到3050万hm2,总产量达1.9亿t。稻米的传统利用,作为能量食品有大米、米粉丝、汤团、米糕等;利用工业发酵生产的饮料有大米酒;调味品有味精。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采用先进的生物发酵工程和酶工程,以稻米为原料可以开发高蛋白米粉、高γ一氨基丁酸米糠粉和大米肽等功能性产品,利用水稻秸秆可发酵生产优良的畜禽饲料,转换成动物蛋白,从而显著提高稻米的附加值。现代生化分析技术确定了稻米的化学组成,为深加工提供了基础。大米含淀粉80%~85%,蛋白质7%~11%,脂肪2%~3%,灰分1%左右。米糠含蛋白质13.2%,脂肪…  相似文献   

14.
风味增强肽是增强食品原有风味的肽类物质,由于具有安全及易吸收的特性而在食品工业得到广泛应用。基因重组技术和酶解法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风味肽的制备,所得的风味肽能增强食品风味,提升食品营养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能预防慢性疾病。随着基因组学、分子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的发展,风味肽将在食品风味及品质调节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风味肽的分类、制备及其应用进行研究,有助于为风味肽的广泛应用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当肽段的氨基酸序列长度不等时,建立活性肽定量构效关系(QSAR)模型具有一定困难。自交互协方差(ACCs)技术虽然能够建立肽段不等的模型,但是预测效果并不理想。本研究提出1种两端排序法(TTPN)。首先从数据库中查找序列长度最短的肽,以氨基酸数量为基准,分别对每条肽的C端和N端取基准数量的氨基酸残基,组成新的,用于表征其结构的序列。之后建立描述变量矩阵X,活性数据矩阵Y进行定量构效关系(QSAR)研究。为验证TTPN法的有效性及适用范围,收集并建立3个数据库:苦味肽(BT)数据库、降血压肽(ACE)数据库和ORAC法测定的抗氧化肽数据库。QSAR结果表明,在3个数据库中TTPN均比ACCs法能更好地描述肽序列(如ACE数据库中TTPN和ACCs的R~2、Q~2分别为0.724,0.599和0.329,0.038)。此外,TTPN还能够描述信息被部分或完全描述的序列(2-14和7-14数据库的R~2、Q~2分别为0.717,0.693和0.922,0.753)。综上所述,TTPN法不仅为序列不等长肽QSAR建模提供了1种有效的处理方法,而且与ACCs法相比,应用TTPN技术所建立的QSAR模型具有较好的分析和预测能力,应用范围广泛,且根据模型得出的活性肽结构特征更易于解释。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降血压肽结构和功能的分析,设计合成了一条小肤VPVLPK.通过测定其对ACE酶的抑制活性,发现此肽具有很好的降血压活性IC50为4.2μmol/L.根据大肠杆菌偏爱密码子人工合成此肽的6拷贝片段,将其克隆至表达载体pET-15b并转化到宿主菌E.coil BL21(DE3)中.筛选阳性克隆,通过双酶切、PCR及测序表明,本研究已成功构建出重组降血压肽质粒pET-15b-ACEIP的表达系统.IPTG诱导表达后的菌体通过Tricne-SDS-PAGE小分子多肽电泳检测在5.8~7.8kDa之间出现目的蛋白条带,这与理论蛋白分子量6.2kDa相符,且目的蛋白主要存在于超声破碎的上清液中.上清液用胰蛋白酶酶切后,通过HPLC鉴定证实为目的多肤,且多肤的含量达130mg/L.  相似文献   

17.
天然食品防腐剂—抗菌肽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刘毅  宁正祥 《食品科学》1999,20(11):18-21
抗菌肽在原核与真核生物中都存在,它们分子量小,结构紧密,热稳定性好,通过基因工程可以改进其性质,优化分离过程可以降低生产成本,使把抗菌肽开发成天然食品的防腐剂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8.
生物活性肽的制备与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主要对酶解蛋白制备活性肽和活性肽的分离与检测分析进行了阐述,由于活性肽的独特生理功能,在保健食品和饲料工业有着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玉米多肽抗氧化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朱艳华  谭军 《中国粮油学报》2008,23(1):36-38,43
用K3[Fe(CN)6]测定了玉米多肽的还原力;采用脱氧核糖一铁体系、超氧阴离子自由基体系、二苯代苦味肼基自由基(DPPH·)体系对玉米多肽的抗氧化活性进行了研究,并同VC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玉米多肽具有还原力.玉米多肽对这几种自由基均有不同程度的清除作用,其中在20~50 mg/mL清除羟基自由基能力与VC相差不大;玉米多肽清除DPPH·和O2-·的能力均低于VC,玉米多肽5 mg/mL时,DPPH·清除率接近57.59%,10 mg/mL时,O2-·清除率为46.05%.  相似文献   

20.
玉米醒酒肽的脱苦及其对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制备具有高醒酒活性及风味良好的玉米肽功能食品,采用正交实验、体外乙醇脱氢酶活性试验,比较了活性炭吸附法,风味酶酶切法和β-环糊精掩盖法3种脱苦工艺对脱苦效果和醒酒活性的影响,以期获得醒酒活性高、风味口感好的产品。实验结果表明:活性炭吸附法虽实现了脱色和脱苦的同步进行,但造成了较大的玉米肽和醒酒活性的双重损失;风味酶法在保留玉米肽醒酒活性的同时能使苦味值下降2个单位,且无氮损失;β-环糊精掩盖法脱苦效果好。因此,生产高醒酒活性玉米肽功能食品不宜采用活性炭吸附法脱苦,可采用风味酶酶切法或β-环糊精掩盖法脱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