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渭河盆地是鄂尔多斯地块南缘的新生代断陷盆地。盆地前新生界基底结构与构造特征对于指导该区油气勘探与资源潜力评价工作至关重要。通过该区区域构造的分析,并综合利用野外地质、钻井资料、分析测试数据以及重力、航磁、地震等地球物理资料,对渭河盆地的基底组成和构造样式开展了研究,并进而对盆地的油气成藏条件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渭河盆地基底主要由4个不同物质分区组成;盆地下古生界的构造特征主要表现为被新生代正断层分割的强烈挤压褶皱变形,新生界则表现为受正断层控制的南断北超的半地堑式箕状断陷;渭河盆地前新生界基底和新生界盖层均具有较好的天然气成藏条件。   相似文献   

2.
从渭河盆地内P井奥陶系岩心及岩屑的核磁共振分析入手,利用所获得的T2弛豫谱形态特征、可动流体百分数及孔隙度和渗透率数据,结合常规测井解释、岩石薄片显微鉴定及扫描电镜分析,对该井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特征进行了综合研究。同时,利用核磁共振测井资料,采用标准T2分布差异及差谱分析对奥陶系储层流体进行了识别。认为:渭河盆地P井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主要发育微孔隙,可动流体较少,在测量井段内并没有解释出含有油气的储层。核磁共振技术在渭河盆地P井奥陶系储层评价中得到了准确、快速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海洋石油》2017,(4):8-11
构造调节带是裂谷盆地中的一类重要构造变形体系,也成为油气聚集的有利场所。本文以东非Albert湖盆北部构造调节带为例进行解析,该调节带断裂十分发育和复杂,通过三维地震资料属性分析对构造精细解释,发现大量断块圈闭;该调节带位于盆地的缓坡带,距离湖盆生烃中心较远。北部调节带发育大型河流三角洲,成为有利储层相带的同时为油气侧向长距离运移提供通道。结合构造和沉积储层认识,建立了构造调节带的成藏模式并对油气运聚规律进行深入研究,认为网状断裂和大型河流三角洲体系的发育共同控制调节带油气运聚,该地质认识可对世界其它地区裂谷盆地中发育的构造调节带油气成藏提供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李正  张阳  贾胜娟 《特种油气藏》2015,22(1):52-55,153
长期以来渭河盆地被认为是油气勘探的禁区,通过对固市凹陷张家坡组烃源岩、储层、盖层和圈闭等油气地质条件的分析,认为张家坡组烃源岩具有较典型的生物气地球化学特征。河湖相砂岩物性良好,盖层封盖能力强,潜在发育有岩性、地层和断层圈闭,渭河盆地具有形成生物气的基础地质条件,固市凹陷北缓坡是生物气勘探重点区域。渭河盆地生物气勘探还存在勘探难度大、开发周期长等问题,通过理论创新、科技投入、政策支持及多元化发展等途径加以解决,渭河盆地生物气勘探前景不容低估。  相似文献   

5.
随着含油气构造研究的发展,盐构造日益成为油气勘探新的研究领域,人们已对许多含盐油气盆地进行了各方面的研究,无论在沉积历史,还是在构造演化方面,都获得了很多的资料和新的认识,本文将通过分析在不同区域应力下形成的舍盐油气盆地,从区域构造应力,盐岩类型,盐构造形成机制,以及盐构造与油气聚集关系等方面的横向对比,从宏观上认识盐构造样式与油气的聚集关系.  相似文献   

6.
南大西洋中段两岸盆地为大西洋开裂形成的共轭被动陆缘盆地,具有相似的演化过程和油气成藏特征,但两岸勘探程度和勘探领域各有区别。如何借鉴南美巴西桑托斯盆地、坎波斯盆地盐下油气勘探成果,指导西非安哥拉宽扎盆地的盐下油气勘探是当前该区域勘探研究的重点。此文对南大西洋中段两岸的油气分布特征、构造沉积特征和油气成藏条件进行了对比分析,并指出了两岸油气成藏特征的异同。认为西非宽扎盆地和巴西坎波斯盆地具有类似基底构造形成的垒堑相间构造格局,在盐下储层沉积时的某个特定古水深区域,基底隆起形成远离物源区的古浅水区,碳酸盐岩储层及与基底隆起的相关构造圈闭发育,周边地堑区供烃,盐岩提供良好的封盖条件,具备形成盐下大油气藏的条件。将会成为安哥拉未来储量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7.
前陆冲断带构造-沉积响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前陆冲断带是前陆盆地内油气聚集的主要场所,也是油气勘探中最难的领域。对于前陆冲断带构造一沉积响应的研究,是伴随着前陆盆地的勘探分析开展的,并且在近年来随着勘探理论分析及技术方法手段的提高,其研究程度逐步提高。在大量文献、资料调研基础上,评述国内外前陆盆地,中断带构造一沉积响应研究历程及最新进展,并指出当前存在的关键问题与难点,对其今后研究发展趋势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8.
塔里木盆地构造应力场与油气聚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塔里木盆地构造应力场与油气聚集研究,是一个涉及构造物理、构造地质、石油地质等多学科的具有较强理论与应用价值的问题。研究的关键是以实测资料、震源机制资料及地质资料为基础,利用三维有限单元方法对整个盆地进行应力场模拟,探索出现代应力场与现代油气聚集的关键,然后以比较地质学思想为基础,反推出地质历史演化中各期应力场与油气聚集的关系,从而得出盆地在构造应力场控制下的油气聚集特征。  相似文献   

9.
特提斯构造域是一个巨型的油气富集带,世界上许多特大型油气田都发育在特提斯构造域中。特提斯构造域含油气丰富但不均匀,以南带油气最为富集,盆地类型上以克拉通边缘盆地和前陆盆地最富油气。青藏高原位于特提斯构造域的东段,是我国海相三叠系—新近系分布面积最大、最集中的地区,也是我国最具油气潜力但研究程度又很低的地区。青藏高原作为特提斯构造域东段的主体,在构造演化上密切相关,但在含油气盆地特征上存在较大差别。通过青藏高原各重点沉积盆地与特提斯构造域含油气盆地初步对比,对青藏高原的油气资源潜力进行了分析,认为青藏高原油气勘探的关键是后期的保存条件。  相似文献   

10.
欧加登盆地为东非大型含油气盆地之一,勘探程度低,资源潜力巨大,但该盆地油气运移模式的研究尚属空白,影响盆地高效勘探开发。结合区域构造背景,应用大量地震资料解释结果,分析盆地多期次构造演化过程,明确盆地断裂特征;采用有机地化资料分析了主要烃源岩及气源,首次建立欧加登盆地多期构造运动控制下的传递式油气运移模式:互不连通的3期断裂提供油气运移的垂向通道,渗透性好的地层提供油气横向运移通道,断裂与渗透性地层相互配置,为油气的运移创造条件,逐步从古生代运移至中生代,由深至浅在不同层系储层内聚集成藏,形成现今欧加登盆地纵向上多层系油气分布的格局。该项研究可有效指导盆地的油气勘探工作。  相似文献   

11.
准噶尔盆地为新疆北部最大、最富集的含油气盆地,随着盆地勘探资料丰富,重新研究盆地油气形成与分布,明确大油气田富集层位和勘探方向,可为盆地整体勘探部署提供指导.应用地震、钻井、试油、油源对比等资料,通过油气藏解剖、有效烃源岩分布和生烃潜力的差异性再认识,将盆地石油地质演化与构造演化相结合,对盆地油气聚集成藏的复杂性进行系...  相似文献   

12.
我国海域地质调查和油气勘探表明 ,在陆架海域都不同程度地发育着中生代盆地 ,它们主要属于构造残留型和断陷型盆地 ,中生代盆地虽然石油地质条件复杂 ,找油找气的难度较大 ,但大多具有一定的油气勘探潜力。其中东海陆架盆地油气勘探和研究表明 ,其除了新生界古近系为重点勘探目的层之外 ,中生界也为不可放弃的油气勘探新领域。文章通过对近几年来东海油气勘探有关中生界资料的总结研究 ,较系统地阐述了东海陆架盆地中西部地区中生代盆地的地质结构、构造格局、地层分布和岩相特征 ,进行了油气地质条件初步分析评价 ,指出盆地南部的福州凹陷存在着中下侏罗统含油气系统 ,其油气资源规模中等偏小 ,一般以形成中 -小型油气田为主 ,具备一定勘探价值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阿拉伯板块被动陆缘盆地内含油气系统的系统表征和类比分析,结合中东地区油气田最新资料和前人研究成果,揭示阿拉伯板块被动陆缘盆地构造沉积演化、源盖成藏要素和油气富集的相关关系,探索盆地油气差异富集的主控因素。阿拉伯板块被动陆缘盆地群发育内克拉通、弧后、被动陆缘和活动陆缘4个超级含油气系统,其中被动陆缘和内克拉通超级含油气系统油气最为富集;区域上油气主要富集于中阿拉伯盆地和鲁卜哈利盆地,层系上石油主要储集于白垩系和侏罗系,而天然气则主要富集于二叠系和三叠系;阿拉伯板块被动陆缘盆地群油气的差异富集主要受3个因素的控制,即优质烃源岩的展布与盆地的正向构造带控制油气的区域分布,区域盖层控制油气的层系分布。   相似文献   

14.
依据南里海盆地中15 个大油气田的资料,应用研究含油气系统的思路与方法,对盆地构造沉积演化及油气地质条件进行剖析,探讨了大油气田的形成条件和分布特征。研究认为,南里海盆地主要发育麦考普组-红层组含油气系统,盆地北缘的大型走滑挤压构造带的油气地质条件最为优越,目前已发现的大油气田集中分布在该构造带上。里海东西两侧岸线附近的褶皱带也具备良好的生储盖条件,有望成为盆地今后油气勘探的有利区带;麦考普组-红层组含油气系统比较年轻,油气的生、运、聚活动仍然活跃,因此,即使是目前勘探程度较高的北缘构造带,仍然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15.
羌塘盆地构造单元划分及含油气评价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利用羌塘盆地及其邻区的磁力、重力、电磁测深、地面地质调查、少量地震及有关化验分析数据,对盆地进行了构造单元划分和初步评价。该盆地以前泥盆纪变质岩为基底,其上可以划分出三套构造层:泥盆系-中三叠统为下构造层、上三叠统-侏罗系为中构造层、白垩-第三系为上构造层。运用多种资料综合分析后,在羌塘盆地划分出北羌塘坳陷、中央隆起带及南羌塘坳陷等三个二级构造单元,并进一步细分出12个三级构造单元。通过石油地质基本特征的研究,对12个三级构造单元进行了含油气远景初步评价,指出吐坡错-白滩湖深凹陷和蒂让碧错-土门凹陷为有利的含油气单元,应作为盆地油气勘探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16.
打回老家去——记鄂尔多斯盆地找油(气)的一段历史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鄂尔多斯盆地近40多年来的油气勘探工作,因主观认识和客观(地形)上的原因,在早期经历了一段曲折的历史,队伍一度撤出该盆地而转战渭河地堑。1968年底,李四光部长根据他一贯的新华夏构造系找油的思想,坚持油气普查队伍应从渭河撤出并回到盆地中来,即"打回老家去"。接踵而来地质部门在庆参井、华参2井以及石油工业部在庆阳以北以马岭油田为代表的中下侏罗统的突破,迎来了上世纪70年代的长庆油田大会战。再伴随其后吴旗、志丹地区的出油气,一个当时为人称道的"庆、华、吴""油气系统"概念在当地流行起来。伴随近10多年来,石油工业部门对上三叠统延长组三角洲和庆阳油田的发现,使这个古老的鄂尔多斯盆地真正恢复了它的青春。   相似文献   

17.
博乐盆地油气勘探尚未取得重大进展,急需对其含油气远景进行系统分析。采用野外踏勘、地化分析、地震资料相结合的方法,对博乐盆地石油地质条件进行评价:博乐盆地主要发育三套烃源岩,其中二叠系为主力烃源层系;盆地发育5套储盖组合,石炭系的海相碳酸盐岩及碎屑岩和古近系河流相砂岩为有利储层;构造圈闭主要受逆冲断裂控制,精河坳陷西南部是有利的勘探区带。  相似文献   

18.
北部湾盆地构造迁移特征及对油气成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合利用各种地质、测井、录井等资料,在对盆地内4个凹陷范围内的三维地震资料地质解释基础上,通过分析各凹陷边界主控断裂的空间展布特征和不同时期的断裂落差以及盆地内不同时期沉积中心和沉降中心的变化特征,分别从单个凹陷的角度和整体的角度探讨了盆地的构造迁移特征,最后从油气勘探的指导意义上简要探讨了构造迁移对油气成藏的影响。研究认为:北部湾盆地的构造迁移具有波浪式定向性、汇聚型偏对称性等特征;构造迁移造就了盆地现今的构造格局,控制了盆地内的生储盖组合、造成了温压场的改变,促进了烃源岩的成熟演化以及油气的运移、聚集成藏等,影响了油气成藏的各个环节;受构造迁移的影响,研究区四个凹陷的富烃情况有所不同,涠西南凹陷是主要的富生烃凹陷,乌石凹陷次之,海中凹陷次于乌石凹陷,迈陈凹陷次于海中凹陷。  相似文献   

19.
根据西昌盆地首次地震概查资料,获得了较为可靠的地震成果,查明的地腹七里坝、尔乌、炭山、罗木大山等7个局部构造在上三叠统白果湾组顶界,其圈闭总面积达177.5km^2。通过解释,结合七坝1井区域探井成果,对西昌盆地地腹构造的总体分布特征及局部构造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认识,对盆地内主要断裂的位置和展布特征进行了推断及解释。综合地震地质资料解释了古生界二叠系、志留系、奥陶系、寒武系在西昌盆地的基本分布范围,其厚度变化的总趋势是:从西至东、由南往北地层由薄增厚。根据区域地质研究成果,对局部构造进行了含油气条件分析,提出位于米市凹陷内的七里坝和炭山背斜以及罗木大山西支东高点是具有油气远景的构造,为西昌盆地的进一步油气勘探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在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利用非地震勘探方法——重力进行场源分离、界面反演对三叠系界面起伏、局部构造以及与古地貌的关系进行研究,利用遥感资料研究地表裂隙及其分布规律;利用油气化探对有利构造油气微渗漏的分布特征和油气属性进行研究。最后综合这几种资料指出姬塬地区三叠系有利勘探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