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张晓波  盛海峰 《人民长江》2015,46(18):15-19
针对有些城市(特别是沿海地区城市)遇大到暴雨容易出现内涝的问题,经分析,主要是没有将城市排涝与城市的自然地理位置及其周边江河洪水的特性结合考虑,城市排水设计方法上的滞后性是城市内涝的原因之一。为解决这一问题,应用圣维南方程组,对明渠、雨水管道及田面汇流等多个排水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进行表达,通过彼此之间的联接关系,建立了城市市政排水与区域排涝的水动力耦合模型。实例应用表明,该模型能客观反映承泄区河道水位顶托及长历时暴雨对城市排水的影响,可广泛应用于城市排水的规划设计工作中。  相似文献   

2.
城市排涝标准与城市排水标准的合理衔接是城市排水防涝规划编制工作有效开展的基础和关键。从城市排涝和城市排水的服务范围、应对对象和选样方法等方面探讨排涝标准与排水标准的内涵,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内既有的研究成果,从城市排涝和排水共同解决的目标出发,提出采用模型统一评估法与水位衔接法对排涝标准与排水标准进行衔接与匹配。  相似文献   

3.
排水泵站是城市排水防涝的基础性设施,对保障排涝安全具有重要作用。按照国家关于全面提高城市排水防涝能力的要求,以及武汉市建设海绵城市试点的需要,提高排水泵站自动化水平,实现泵站运行监控远程管理,及时发布泵站运行工况、抽排情况等信息,广泛应用移动办公,是城市排水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介绍了移动互联网办公远程监测管理系统建立的意义,系统方案的构成、优势以及系统的运行和维护,总结了该系统带来的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为城市排涝行业移动办公的扩展应用提供了支撑。  相似文献   

4.
马晓君  王凯 《长江建设》2012,(2):106-107
城市排水系统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常由排水管网和污水处理厂组成。本文探讨通化市排水系统体制的改造问题,目的是针对通化市原有排水管网进行改造后更好地和新建污水处理厂相结合,使通化市排水系统更趋于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5.
面对愈演愈烈的城市内涝问题,在吸取国内外有益经验的基础上,梳理现阶段我国城市内涝防治存在的若干主要问题,提出浅层排水系统和深层排水系统建设相结合的城市内涝问题综合解决方案。深隧排涝工程排水能力强、对城市建成区影响较小、综合效益高,对城市防涝问题的缓解既有必要性,又有急迫性,应大力推进其研究和建设工作,保卫城市长期运营安全。  相似文献   

6.
论述城市雨洪的形成、洪涝的基本类型以及城市排水系统的水文学和水力学基础。总结了中国城市排水存在的主要问题:城市发展快速、粗放;城市建设重地表轻地下;排水系统设计标准偏低且升级困难;城市建设防汛意识淡薄,灾害预警能力不达标等。提出了若干解决中国城市排水问题的措施:从整体上规划布局地下排水管网建设;修订暴雨强度公式,提高排水设计标准;实施雨污分流,整治城市河道;改造不透水下垫面,增加渗透铺装、绿地和湿地面积;建立长效管理体制,加强灾害预警等。  相似文献   

7.
韩志卫 《陕西水利》2023,(4):65-67+71
因城市发展建设需要,厦门周边海域围海造地,改变了原有村、盐田、鱼塘、虾池等运行多年的排洪排涝设施。以厦门市莲河片区为例,通过调查后方排水现状,划分排涝片区,在各片区设置排水系统作为后方排涝方案,通过计算该防洪排涝方案满足后方排涝要求。以期为同类案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针对暴雨导致的城市内涝问题,采用GIS与SWMM耦合的城市暴雨洪水淹没分析计算方法,对郑州市暴雨内涝淹没范围和淹水深度进行了模拟分析,对组成排水系统的排水管网、道路和河道水系等进行合理概化,构建了暴雨洪水淹没分析模型,对重现期分别为0.5、1、2、5、10 a设计暴雨情形下的管道节点溢流和积水深度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郑州市区总体排涝标准较低,排涝能力严重不足;该模型能直观表现受涝区淹没范围和淹水深度,在城市排水管网规划、雨洪管理和灾后损失评估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随着滨海城市的快速发展,洪涝灾害已成为制约发展的瓶颈,防洪排涝即为其发展的重要安全保障。通过一些典型滨海城市防洪排涝的成功案例分析,研究其防洪排涝存在的主要问题,制定相应的有效对策措施,适当提高防洪排涝标准、排蓄并举、建设可持续排水系统、优化市政排水管网设计、对潮水补偿调度、加强防洪排涝工程建设与设施维护管理、建立应急抢险机制等,便可有效地改善我国滨海城市防洪排涝的现状和提升防洪排涝能力。  相似文献   

10.
针对目前存在的市政排水与水利排涝两个标准的衔接仍无规范统一方法的问题,以广州市东濠涌流域为研究区域,采用城市综合流域排水模型Info Works ICM建立东濠涌流域管道、河道及地面二维耦合模型,分析计算市政排水1年一遇与水利排涝5年一遇以及市政排水1年一遇与水利排涝10年一遇两种情况下的标准衔接关系,为城市排水防涝规划设计提供技术支撑。结果表明:1年一遇市政排水标准与10年一遇水利排涝标准的组合能够满足流域涝水顺利排除的要求,但管道排水口底高程距河底高程的距离过短也会对管道的水位顶托产生一定影响,故建议城市排水管网的规划建设应至少保证排水口底高程高于河道底高程0.5 m以上。  相似文献   

11.
城市雨水排水系统是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直接关乎城市排水安全和内涝防治水平,也影响着城市水环境质量.国家对提高城市排水和内涝防治标准一直有明确的要求,"十四五"规划又提出了具体的发展目标."绿色、蓝色、灰色、管理"相统一、相协调的城市雨水排水提标改造与建设思路,体现了绿色发展、增强城市韧性的理念,也是提升城市排水标准,削...  相似文献   

12.
<正>海绵城市建设应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海绵城市"并不是推倒重来、取代传统的排水系统,而是对传统排水系统的一种"减负"和补充,最大程度地发挥城市本身的作用。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应统筹自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系统性,协调给水、排水等水循环利  相似文献   

13.
城市道路与雨水利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分析城市化对城市水文系统的影响,指出城市排水不利是产生城市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给出城市道路建设和城市雨水蓄集联合运用的模式。通过城市道路,充分利用由于城市发展而增加的地表径流,不仅可以减小暴雨洪峰流量,减轻市政排水压力,解决道路积水和城市防洪、排涝等问题,还可以控制径流污染,缓解城市水危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从而实现道路建设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利用。  相似文献   

14.
深层排水隧洞是解决高密度城区内涝问题的一种方式,其规模确定不同于传统浅层排涝系统。以深圳市前海-南山片区的内涝治理方案为例,介绍了在前期工作过程中,利用MIKE URBAN数值模拟软件建立排水管网数学模型,进行片区排水能力评估、内涝成因分析以及深隧系统规模研究的工作。结果表明:深层和浅层排水系统的共同作用可有效提升城市排水系统内涝防治标准;排水深隧系统的线内调蓄作用,相对于传统的浅层排水系统,可大幅缩小泵站设计规模。  相似文献   

15.
正海绵城市建设应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海绵城市"并不是推倒重来、取代传统的排水系统,而是对传统排水系统的一种"减负"和补充,最大程度地发挥城市本身的作用。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应统筹自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系统性,协调给水、排水等水循环利  相似文献   

16.
<正>海绵城市建设应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海绵城市"并不是推倒重来、取代传统的排水系统,而是对传统排水系统的一种"减负"和补充,最大程度地发挥城市本身的作用。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应统筹自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系统性,协调给水、排水等水循环利  相似文献   

17.
利用我国2007年和2015年地级城市排水系统面板数据,从城市排水设施配备水平、排水设施运行水平、污水处理效果3个方面选取合适指标,分析了其空间分布特征和时空演变特征,结果显示:此期间我国排水系统建设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各地区间排水系统特征存在显著差异,系统内部也不均衡。各地区排水管网增设规模显著高于其他方面增长,而污水再生利用情况堪忧,各地区排水系统各方面增长还处于失衡状态。未来建设应更加关注排水系统各方面的均衡发展。运用TOPSIS多因子评价法和变异系数法对我国现阶段地级城市的排水系统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贵阳、自贡、鄂尔多斯、邢台、昆明等城市排名前列,伊春、六盘水、揭阳、达州、商洛等城市排名末位,分区来看,排水系统排序依次为华北华东西北西南东北华南华中,同时华北地区显著优于其他地区。通过对比现阶段各地区排水系统不同方面与全国平均水平间差异以及各地区近八年间系统不同方面增长特征,对未来各地区排水系统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方向。  相似文献   

18.
城市内涝防治采用市政排水与水利排涝两级排涝模式,针对城市两级排水系统标准无法衔接的问题,以深 圳市大空港区为例,考虑城市两级排水系统可能遭遇的两类衔接风险,通过构建雨量结构关系分别得到以短历时 暴雨为主和以长历时暴雨为主的设计暴雨重现期衔接关系。同时利用芝加哥雨型和珠江三角洲雨型分别推求市 政排水与水利排涝设计暴雨过程,以探讨城市两级排水系统设计暴雨雨峰之间的衔接关系。最终通过 Spearman 相关系数评估截留河流域各条支流的衔接关系与地理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水利排涝与市政排水设计 暴雨重现期的衔接关系受降雨强度和降雨历时共同作用,且设计暴雨雨峰衔接关系存在地区差异性。以德丰围 涌为例,在市政排水设计暴雨重现期为 X 年一遇时,水利排涝设计暴雨重现期应至少设计为(2~3)X 年一遇才能 实现城市两级排水系统的衔接。  相似文献   

19.
暴雨后引发的城市内涝及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及思考。防洪、排水、排涝三者的关系是紧密相连的,是城市发展的安全保障,是城市的命脉,缺一不可。北京依据防洪规范确定了防洪的体系,排水系统是依据室外排水设计规范确定了相应的排水系统,但没有相应的排涝标准及排涝规划。排水管网的设计标准大部分重现期是1年一遇的,当超频率降雨时,只有靠应急抢险。  相似文献   

20.
正海绵城市建设应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海绵城市"并不是推倒重来、取代传统的排水系统,而是对传统排水系统的一种"减负"和补充,最大程度地发挥城市本身的作用。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应统筹自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系统性,协调给水、排水等水循环利用各环节,并考虑其复杂性和长期性。作为城市发展理念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