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董健文 《中华建设》2012,(1):128-129
1.概述1.1湿限性黄土负摩阻力产生原理通常情况下黄土遇水浸泡后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湿陷,当其湿限量大于桩的沉降量时,桩周土体相对桩身产生向下位移,对桩身产生下拉力,从而降低桩基承载力。对于支承于压缩性较大土层的摩擦桩,负摩阻力对桩基施加下拉荷载使桩体产生沉降,土对桩的相对位移减少,负摩阻力随之降低或消失;另一种情况,当桩端支承于较坚硬持力层,桩体受负摩阻力的下拉荷载将不产生沉降或沉降量很小,负摩阻  相似文献   

2.
用有限元法对桩侧负摩阻力进行了研究,采用邓肯-张模型,并设置了Goodman接触单元,为模拟时间效应,程序采用中点增量法,同时考虑土体的渗透系数,以计算加载后间歇期的应力应变。  相似文献   

3.
现场浸水试验是研究深厚黄土场地自重湿陷特征、评价其湿陷性的重要手段。基于原状黄土的室内试验,在兰州新区深厚黄土场地开展现场浸水试验,测试分析浸水过程中的土层含水率及地基沉降变形发展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兰州新区原状黄土的含水率和干密度沿深度逐渐增大,孔隙比、自重湿陷系数大幅降低;随着水分入渗深度增加,体积含水率变化曲线上翘时间依次增大,湿润锋面到达测点的时间越来越滞后;地表沉降经历缓慢-快速-减缓-稳定的过程,沉降速率可达5.88 cm/d,浸水50 d时完成总沉降量的60%;该场地0~16.5 m强湿陷土层的湿陷量占湿陷总量80%以上;试坑周围有大量环向裂缝发育,裂缝最宽为34 cm,错台高度可达50 cm;结合室内和现场试验结果,该场地的自重湿陷下限深度和地基处理深度可取24.0 m。研究结果可为深厚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工程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深入分析陕、甘、宁、青等省若干个湿陷性黄土场地预浸水处理的有关资料,结合宁夏扶贫扬黄工程11泵站地基预浸水处理设计、施工、观测等工作,对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预浸水处理技术提出自己的一些认识,为类似工程地基处理方案的正确选择提供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深入分析陕、甘、宁、青等省若干个湿陷性黄土场地预浸水处理的有关资料,结合宁夏扶贫扬黄工程11泵站地基预浸水处理设计、施工、观测等工作,对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预浸水处理技术提出自己的一些认识,为类似工程地基处理方案的正确选择提供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6.
张方成 《中华建设》2011,(10):136-137
桩基工程技术正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已广泛运用于交通铁路、水利水电、工业建筑和城市建设等各个方面。桩与土的相互作用研究也逐渐深入,对桩侧负摩阻力的认识也进一步深化。规范及各文献对桩侧负摩阻力的定义为:因某些原因,桩体本身向下的位移量小于周围土体向下的位移量,从而使作用在桩上的摩擦力向下,这种摩擦力实际成为作用在桩上的下拉荷载,或者说对桩体增加了一个除建筑荷载外的附加荷载,桩的承载能力不但不能充分发挥,反而会产生负面影响,这种影响力对摩擦桩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大厚度湿陷性黄土地区风电扩底钻孔灌注桩的承载特性,结合陕北定边某风电场试桩过程,采用慢速维持荷载法进行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荷载等级的不断增加,同一水平断面处桩身轴力逐渐增加,在同一荷载等级的情况下,随着桩入土深度的增加,桩身轴力由上到下逐步减小;施加荷载的过程中,桩侧阻力随着桩入土深度的增加而略微减小,随着荷载等级的增加,同一水平断面处,桩侧阻力逐级增加,增加到一定程度后趋于稳定值。  相似文献   

8.
为评价超高能级增湿强夯在低含水率、大厚度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效果,在兰州市某工业建筑场地平整工程的填方区开展了 25000kN·m能级的增湿强夯试验,分析了注水增湿效果及施工参数、地基土含水率对强夯处理效果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当场地存在上部虚填土、下部原地基土的二元结构时,在注水增湿过程中易在二元分界面形成溶洞,造成含水率局部过高或过低;当土体含水率向最优含水率逐步接近时,强夯对减小湿陷系数、降低孔隙比和提高干密度的效果逐渐增强;单击夯沉量与夯击次数之间近似呈指数函数关系,利用该关系可预估达到某一夯沉量控制值时所需的夯击次数。  相似文献   

9.
作者通过对湿陷性黄土坝基处理的实践,提出湿陷性黄土坝基湿陷变形量计算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湿陷性黄土坝基处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大厚度湿陷性黄土地区的渠道建筑物,如果严格按照规范执行进行地基处理,将大大增加工程投资和施工难度,故选择经济合理的地基处理方法至关重要。文章以引洮二期工程总干渠末端渠道为例,介绍了水泥土挤密桩的设计方法及检验效果,为水泥土挤密桩在大厚度湿陷性黄土地基中的应用提供了一定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宁夏扬黄扶贫灌溉工程渠道建筑物的基础处理,阐述了在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采用桩基设计的理论依据及方法,为以后类似基础处理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正湿陷性黄土场地不同于一般的地基,在自然条件下很难被压缩,这类场地的土质强度很高,但是当遇到水的作用时,湿陷性黄土场地就会产生因受到自身的重力压力以及外界的附加压力两种作用力而变得比较大的压缩情况。由于湿陷性黄土场地的以上特点,在施工时一旦受到水的浸湿作用,黄土场地的强度明显下降,非常容易出现地基突然下沉的问题,这样的问题对于工程建设来说具有非常大的安全隐患。在进行工程建设时,如遇到湿陷性黄土场地问题,必须采取措施对场地的湿陷性进行勘探,充分了解湿陷性黄土场地对整个工程质量、工程造价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我国现行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中关于浸水试验浸水总量或浸水程度的要求比较模糊,在山地风电场,若采用湿陷土层全部浸水饱和的浸水试验结果指导设计,将导致设计偏保守。结合甘肃某风电场风机基础钻孔灌注桩静载浸水试验,设置了4种浸水状态,分别进行单桩竖向承载力试验。结果表明:大浸水状态桩基承载力仅为设计值的60%~70%,其余3种状态桩基承载力均大于设计承载力;设计承载力作用下,小浸水与中浸水状态,桩顶沉降变形基本一致;小浸水状态的实测入渗深度为3.5m;依据小浸水试验结果优化桩基设计,经风电场运行验证,结果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湿陷性黄土的特征。依据大量湿陷性黄土试验的研究,提出有效大孔隙率的概念,从测定湿陷性系数的压力值、地基稳定设计、地基处理、预防渠道湿陷变形灾害及有效大孔隙率的直观性等几方面,阐述了湿陷性黄土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5.
湿陷性黄土地基上的管道,其基础处理费用一般都较高。为尽可能准确地进行湿陷性评价和确定基础处理范围,本文以《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J25-90)为基本依据,提出了在工程地质勘探及土工试验的基础上,计算出湿陷系数、自重湿陷量、总湿陷量等基本参数,在管路沿线的实测图上绘制出参数曲线的方法,此方法可直现地展示出管道沿线湿陷性黄土的工程地质情况,并进行评价,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可为地基处理设计以及下阶段的详细工程地质勘探提出建议。文中列举了某大型供水管道在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设计中的湿陷性评价实例,该实例从基础资料的收集整理到各图线的绘制、管道基础湿陷性评价等,逐一进行演示。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由桩的荷载-沉降(Q-s)曲线确定单桩侧摩阻力,通过静载荷试验和数学分析的方法,研究在已知静载试验结果的情况下,用线性最小二乘法反演桩周各土层的极限侧摩阻力,并利用有限元法对桩基沉降、极限摩阻力和桩端阻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由线性最小二乘法计算所得多层土中桩的极限侧摩阻力值为单桩极限承载力值的53%~66%,比有限元法偏大约23%,单桩极限侧摩阻力值为单桩极限承载力值的40.3%;2种方法的计算结果与静载试验的Q-s曲线呈现的变化规律一致,说明线性最小二乘法可满足多层土中桩的极限侧摩阻力值反演预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的方法有多种,本文介绍了灰土桩、石灰桩和双灰桩在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中的应用,并简单说明这3种方法的加固机理、适应范围、设计和工程实例。  相似文献   

18.
桩基负摩阻力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宁芬 《水利科技》2009,(3):47-48,51
该文阐述了负摩阻力的产生条件,总结了负摩阻力的研究方法及现状,并对负摩阻力的计算方法进行了探讨。结合实例说明负摩阻力的计算及其对桥梁桩基的影响,简述减少负摩阻力作用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载体桩是一种新型桩基技术,具有承载力强、施工简便、施工进度快、应用广泛等特点.以西宁同心家园住宅楼工程的应用为实例,介绍了该桩型在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应用,证明了载体桩的适应性,可作为类似工程的设计参考,为推广该技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运用数据挖掘技术中较成熟的因子分析、相关分析和神经网络-BP模型三种方法来对黄土湿陷性进行预测和评价,因子分析是数据挖掘中评价各变量相关性的一种方法,用因子分析对黄土湿陷性作出评价,可以得出湿陷系数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相关系数,用以判断各影响因素对黄土湿陷性影响的大小。相关分析是用来处理两个及两个以上变量间线性依存关系的统计方法,采用相关分析中的一元线性、多元线性和多元非线性方法来对黄土湿陷性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可以得出各影响因素与黄土湿陷系数的相关方程,确立湿陷系数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具体关系。采用神经网络-BP方法来模拟黄土的湿陷性,通过网络的训练和检验构建适当的网络结构,来计算黄土的湿陷系数,且预测值与真实值误差较小,完全可以用来预测黄土的湿陷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