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固定翼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精度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固定翼无人机航空测量系统在进行地形测量时,存在着测量误差。这些误差主要来源于仪器误差、人为误差、气候等外界因素影响产生的误差。针对仪器误差、人为误差,探讨了误差修正方法。主要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调整固定摄像机的位置和提高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来修正误差。以实际航空摄影测量图片进行了试验性误差分析。经过误差修正的图片精度满足国家相应大比例尺成图的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2.
对中误差引起观测角度、边长的误差。在某次的测量中,无法确定对中误差的大小、方向,故应根据对中误差来推导由对中误差引起的测角、测边中误差,对此来估算对中误差的影响。本文推导出相应的计算公式,同时提出减低对中误差影响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影响水准测量的各种误差,包括仪器误差、外界条件的误差、观测误差,并根据影响源头提出相应的观测方案来减弱这些误差影响,以提高观测精度。  相似文献   

4.
GPS测量误差大致可分为三大部分:GPS信号误差、GPS信号传输误差和GPS拉收机误差。与此同时,GPS布网也是影响高程变化的主要因素,其它尚要注意已知点的精度误差和测量人员的误差。  相似文献   

5.
角度测量的误差主要来源于仪器误差、观测误差以及外界条件影响带来的误差等几个方面。认真分析这些误差,找出消除或减小误差的方法,可以提高观测精度。  相似文献   

6.
试从互感器合成误差、电度表误差、温度、电压、谐波等影响情况的分析和降低误差的途径就如何提高计量准确性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高彬 《陕西水利》2017,(Z1):158-160
选取阿勒泰水文站2005~2010年人工站与自动站降水量数据,从日降水量误差、主汛期降水量误差和小时降水量误差等角度进行数据误差分析,并寻找误差产生的原因和订正办法。结果表明,引起观测误差的主要是人为原因,而仪器故障、仪器系统误差及其他原因是难以避免的。  相似文献   

8.
牛占  和瑞莉  吉俊峰 《人民黄河》2007,29(5):72-73,78
根据激光法测试泥沙粒度的目标函数、误差环节和统计误差作为精度指标的要求,提出了误差评估路线,设计了仪器测试重复性试验、试样加样平行性试验、人员操作平行性试验等精度试验方案。通过试验,总结出了激光粒度分析仪测试黄河泥沙粒度时各误差环节的误差限定指标。  相似文献   

9.
采用水量平衡方程调洪演算时,洪水、泄洪能力和库容等基础数据可能存在误差,将影响到计算的调洪成果精度。各基础数据的相对误差会产生库水位的单步误差和传播累积误差。库水位上升期入库洪水流量误差对库水位单步误差有放大效应,产生的水位单步误差、传播累积误差最严重;库容误差在库水位极值前后产生的库水位误差正负号相反,库容相对误差为正值时对库水位误差有缩减效应;接近最高库水位处洪水和泄洪能力误差产生的水位单步相对误差存在奇点。  相似文献   

10.
影响流量测验误差的有诸多因素,其中主要的为测速历时引起的误差(Ⅰ型误差)、垂线上测点分布引起的误差(Ⅱ型误差)、测速测深垂线数引起的误差(Ⅲ型误差)等。参照国际标准ISO/1088和ISO/DIS1088的技术规定,从1981年~1984年,我们在恭城、扶绥、黄冕、梧州等站开展了流量测验误差试验工作,取得了大量试测资料,经PC—1500机分析整  相似文献   

11.
针对柳洪水电站压力管道下斜段洞身长、倾角陡、工期紧、地质条件复杂、安全隐患突出等问题,开挖中采用反井钻开挖斜井导孔与人工开挖斜井导洞对接技术,安全隐患少,施工效率高。介绍了反井钻开挖大倾角斜井导孔的施工程序、操作步骤和导孔纠偏措施。在反井钻施工中通过调整主副泵工作压力、转速,合理调整稳定钻杆分布等措施控制孔斜,取得了反井钻实际钻孔129 m、平均日进尺7.5 m、导孔钻头落在距斜井中轴线下方1.8 m处的良好效果,成功与人工开挖导洞对接。  相似文献   

12.
五孔测球测流速场的数据采集与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孔球测量流场时,传统方法是采用液柱法测孔压.文中介绍采用压力(差压)传感器测了孔压并通过计算机进行数据采集和数据处理的方法.使用情况表明,此方法较传统方法提高了测量精度,加快了测量速度,省人力,并能方便快捷地进行数据处理.  相似文献   

13.
云州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金属结构部分根据闸门和启闭机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改建设计。对泄洪洞进口事故闸门卷扬启闭机和发电输水洞进口事故闸门卷扬启闭机进行了更新,启闭机容量和扬程均较大。该文对金属结构改建设计进行了介绍,对高扬程卷扬启闭机设计的关键部位卷筒和挡环进行了重点介绍。  相似文献   

14.
但其宝  魏晓峰 《水力发电》2005,31(9):39-41,57
倒垂线是大坝位移监测的主要设施之一,常与引张线和正垂装置配合使用,具有较高的监测精度。石泉水电站于1998年开始实施大坝监测系统自动化改造工程。大坝规划设置5条坝顶倒垂线。倒垂孔施工过程中,对钻孔及纠偏,孔斜检测,保护管安装及埋设,锚块、垂线安装及埋设,浮体组安装等,均采取了严格的技术措施;对坝左倒垂孔孔斜偏差超标提出了有效的解决办法,实施效果良好,保证了倒垂孔的安装精度。  相似文献   

15.
云州水库除险加同工程金属结构部分根据闸门和启闭机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改建设计.对泄洪洞进口事故闸门卷扬启闭机和发电输水洞进口事故闸门卷扬启闭机进行了更新,启闭机容量和扬程均较大.该文对金属结构改建设计进行了介绍,对高扬程卷扬启闭机设计的关键部位卷筒和挡环进行了重点介绍.  相似文献   

16.
多点变位计按其原理可分两类:一类将位移传感器安设于钻孔内部,直接测量被测部分;另一类传感器置于孔口,间接测量被测部分.但后者的缺点是增加了位移传递误差.精度测试设备由尾座、约束墙、测头三部分组成,分5方面考察测杆位移传递精度:(1)迟滞(死区)非线性;(2)迟滞;(3)单向线性;(4)小位移特性;(5)重复误差.此外,摩擦、杆件断面尺寸、材料、长度及张力等参量对精度具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7.
绳索取心金刚石钻进技术是水电系统小口径地质钻探的主要手段,文中结合吴家庄水库勘察应用实践,总结了绳索取心金刚石钻进施工工艺和施工技术包括钻孔结构、钻进参数、冲洗液的使用、施钻操作等,为熟练掌握这门新技术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18.
徐进鹏  王霄  段兴平  张硕  何鑫 《人民长江》2018,49(11):76-79
深大竖井常使用反井钻法施工导井或一次成型溜渣井,但在强渗漏地质条件下,因钻井液无法返回导致回渣循环中断,石渣淤积卡钻造成先导孔无法成孔。先采用改造的沉砂管清理前期已实施导孔的孔底沉砂,再利用地质钻变径套管法钻孔,最后使用反井钻扩孔的"多钻孔设备轮换"工艺,实现了强渗漏地质段反井钻导孔的顺利贯穿。在白鹤滩水电站4号排风坚井中的成功应用表明,该工艺成孔质量好、效率高,对在溶洞、空腔、导水断层等不利构造普遍发育的地区使用反井钻法施工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分别以自来水和0.05 mol/L的CaCl2溶液作为渗滤溶液研究带缺陷膨润土防水毯(GCL)的渗透性能。试验结果表明:自来水渗滤时,GCL的渗透系数随着缺陷直径的增大而增大,缺陷直径达11 mm时缺陷不能完全愈合,致使渗透系数超过1×10-9m/s。CaCl2溶液渗滤时,随着离子交换作用的进行,渗透系数随孔隙体积流量的增大有增大的趋势;缺陷直径小于5 mm时GCL具有一定的自愈能力,但增至7mm时缺陷不能愈合,溶液和缺陷的共同作用使得GCL的防渗性能很差。  相似文献   

20.
The apparent slip between solid wall and liquid is studied by using the Lattice Boltzmann Method (LBM) and theShan-Chen multiphase model in this paper. With a no-slip bounce-back scheme applied to the interface, flow regimes under differentwall wettabilities are investigated. Because of the wall wettability, liquid apparent slip is observed. Slip lengths for different wallwettabilities are found to collapse nearly onto a single curve as a function of the static contact angle, and thereby a relationshipbetween apparent slip length and contact angle is suggested. Our results also show that the wall wettability leads to the formation of alow-density layer between solid wall and liquid, which produced apparent slip in the micro-scal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