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了筛选出人源性的耐酸、耐胆盐的益生菌,利用含胆盐(0.2%)的5种选择性培养基(TPY、BHI、MRS、SL、乳酸杆菌选择性琼脂培养基),以溴甲酚紫为酸性指示剂,从婴儿粪便中初步筛选出42株耐胆盐的乳酸菌。根据菌株在pH5.0,4.0,3.5的MRS液体培养基中培养时OD值的变化情况,筛选出3株具有较好酸耐受性的菌株。然后通过平板菌落计数方法测定筛选出的3株菌在pH 3.0条件下0~3h存活率的变化情况,筛选出对酸和胆盐耐受能力最强且最稳定的菌株经16SrDNA分子生物学鉴定为Lactobacillus plantarum。该菌能够作为潜在的益生菌菌株用于后期深入地挖掘其益生功能。  相似文献   

2.
自然发酵豆酱中明串珠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离筛选传统发酵豆酱中的明串珠菌,研究其益生特性。以采集自东北6 个地区的56 份自然发酵豆酱为研究对象,用稀释涂布平板方法对明串珠菌进行分离筛选,然后对疑似菌株进行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分析,确定菌株种属序列,然后对鉴定得到的明串菌株进行耐酸耐胆盐性能比较。结果表明:从56?份豆酱样品中共分离到118?株疑似乳酸菌,从中得到6?株明串珠菌,鉴定3?株为乳酸明串珠菌,3?株为肠膜明串珠菌肠膜亚种。综合比较6?株明串珠菌耐酸耐胆盐性,发现菌株FX6益生性最好,在pH?3.0环境培养3?h后存活率可达85.16%,在含0.3 g/100 mL胆盐环境培养6?h后存活率高达96.07%。因此,菌株FX6可用于进一步科研以及工业应用,其在豆酱发酵过程的作用机理仍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获得具有降甘油三酯功能的乳酸菌菌株。方法:从母乳及顺产的健康婴儿粪便中筛选分离乳酸菌菌株,采用单试剂法乳酸菌(GPO-PAP法)测定其甘油三酯去除能力。从中选择甘油三酯去除能力强的菌株进行形态学鉴定、生理生化及16S rDNA鉴定,并测定其耐受酸、胆盐和胃肠液的能力。结果:筛选分离出一株副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命名为HCS17-040(CGMCC No 19747),其甘油三酯下降率达(42.80±1.79)%;该株菌在pH 3.0和pH 2.0的环境中培养17 h后存活率分别为89.39%和87.18%;在3 g/L和5 g/L的胆盐浓度环境中培养17 h后存活率分别为94.75%,92.97%;在人工胃液中作用3 h,存活率为93.93%;在人工肠液中作用4 h,存活率高达99.06%。结论:副干酪乳杆菌HCS17-040对甘油三酯具有一定的去除能力,且具有良好的耐酸、胆盐及人工胃肠液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对4株来源于自然发酵肉制品中的乳酸菌进行耐酸耐胆盐性能的测定,选取在pH3.0和含0.3 g/100 mL胆盐的MRS培养基中存活率均超过50%的2株菌(M12、M23),进一步研究其在模拟胃肠液中的耐受性及MRS培养基中的生长特性。结果表明,这2株乳酸菌对人工模拟胃肠道环境有较好的耐受性,经过人工模拟胃液处理2 h后,存活率均>50%,经人工模拟肠液处理10 h后仍可存活;这2株菌具有较强的增殖及产酸能力,24 h内均已进入稳定生长期,随着菌体数目的增加,培养基pH值快速降低,在肉制品的发酵温度范围内均能较好地生长。因此,这2株菌可作为潜在的益生菌菌株应用于肉制品的发酵。  相似文献   

5.
为了筛选具有肠道益生特性的乳酸菌,进一步开发益生菌资源,本文研究采用牛津杯、人工模拟胃肠液及体外黏附Caco-2细胞等方法,以鼠李糖乳杆菌GG(Lactobacillus rhamnosus GG,LGG)为对照菌株,对实验室保藏15株乳酸菌的益生特性进行筛选与评估。实验结果表明:15株乳酸菌对两株沙门氏菌都具有一定抑制效果,抑菌圈直径为10.95~22.06 mm;乳酸菌C174、D24、D599、C37、D512具有较好的耐酸耐胆盐能力,在人工胃液3 h内存活率达到60%以上,人工肠液4 h内存活率达到80%以上;在黏附试验中,C174对Caco-2细胞具有较强黏附能力,黏附数量为740 CFU/100细胞,略高于对照菌株鼠李糖乳杆菌(543 CFU/100细胞);通过对具有高黏附性的菌株C174进行生理生化和16S rRNA分子测序鉴定,结果表明菌株C174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命名为Lactobacillus plantarum ZJ-174。Lactobacillus plantarum ZJ-174的抑菌能力强、能够耐酸耐胆盐,并具有很强的黏附能力,是一株潜在的益生菌,具有治疗或预防人和动物肠道疾病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从泡菜中分离得到5株乳酸杆菌,经16S rDNA种属分析,其中4株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编号分别为E-6-1、E-1-2、E-6-3、D-2-3,1株为消化乳杆菌(Lactobacillus alimentarius),编号为C-2-1。通过人工胃液和胆盐试验来确定5株菌的体外抗性。结果表明,D-2-3乳酸菌具有较好的抗人工胃液能力,其在pH 3.0的人工胃液处理3h后的存活率高达95.38%,且在1,2,3g/L胆盐中均能较好的生长。说明该菌株具有益生菌潜质。  相似文献   

7.
从发酵乳中分离出2株细菌,经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鉴定为植物乳杆菌(Z1)和鼠李糖乳杆菌(S1),并对两株菌的耐酸、耐胆盐、耐氯化钠及对重金属(Pb)吸附的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Z1菌株耐胆盐,在胆盐质量浓度为1.0 g/100mL的肉汤培养基中,相对不含胆盐的空白管,其OD值仅下降38%,S1对胆盐比较敏感,在胆盐质量浓度仅为0.1g/100mL时,相对不含胆盐的空白管其下降率就为63%;两株菌株均耐酸,在pH值为4.5的肉汤培养基中,S1和Z1的相对生长率分别为52%和62%;两株菌株在氯化钠浓度为4%的肉汤培养基中均能生长,且S1菌株嗜低盐,在质量分数为2%的氯化钠肉汤培养基中其OD值明显上升;S1和Z1菌株对Pb均表现出一定吸附能力,其最高吸附率分别为37%和19%。  相似文献   

8.
渗透压胁迫对耐盐乳酸菌发酵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传统分离培养法从新疆伊犁昭苏县土壤样品中分离筛选耐盐乳酸菌,通过形态观察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进行鉴定,并探究高盐胁迫(7%、8% NaCl)下其生长速率、产酸性能、耐酸、耐胆盐胁迫能力的变化。结果表明,筛选得到4株耐盐乳酸菌,其中菌株a、b、c被鉴定为海氏肠球菌(Enterococcus hirae),菌株d被鉴定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在高盐胁迫(7%、8% NaCl)下,L. plantarum d的生长特性、产酸及耐酸性能最好,但耐胆盐能力最差,E. hirae a、b、c的耐胆盐胁迫能力更佳;在10%和12%的NaCl含量下胁迫3 h,4株菌的存活率均能维持在36%以上,其中E. hirae b的耐盐能力最佳,存活率最高。  相似文献   

9.
乳酸菌的抗氧化活性和耐酸耐胆盐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清除DPPH自由基和还原能力为指标,对实验室保藏的25株乳酸菌的菌体和无细胞提取物进行体外抗氧化性研究;将抗氧化性强的10株乳酸菌,进行对模拟胃液酸度和肠道胆盐的耐受性研究,比较不同乳酸菌株的抗氧化和耐酸耐胆盐能力,为开发功能性乳酸菌食品提供理论依据。研究表明:不同属和同属的不同菌株的乳酸菌抗氧化能力和耐酸耐胆盐存在差异,且其抗氧化活性物质存在部位不同。比较发现干酪乳杆菌GL-2抗氧化性高且耐酸耐胆盐。干酪乳杆菌GL-2菌体浓度为109cfu/mL时,菌体和无细胞提取物DPPH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37.22%、42.78%,还原活性分别相当于104.84、107.10μmol/L L-半胱氨酸;pH=3.0的酸性缓冲溶液处理2h后存活率均达100%,在改良MRS培养基(胆盐为0.5%(W/V))处理4h存活率为0.35%。  相似文献   

10.
嗜酸乳杆菌生理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以实验室保藏的一株嗜酸乳杆菌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该菌的生理特性,包括生长曲线的测定,渗透压对菌体生长的影响,耐胆盐性,同化胆固醇及抑菌能力。结果表明,嗜酸乳杆菌为革兰氏阳性菌,培养16h是最佳收获期,最高可耐受浓度为6%的NaCl,菌体在0.5%的胆盐溶液中放置0.5h后存活率为80%,胆固醇同化率为57.06%,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明显的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为获得具有较好生长能力及胃肠耐受性的果蔬发酵剂,作者以自然发酵60 d的番茄液为对象,利用形态学及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等方法,从中分离鉴定出3株乳酸杆菌(分别命名为L1、L2、L3),并研究其生长特性及对模拟胃肠环境的耐受能力。其中,L1和L3属于植物乳杆菌属(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L2为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 brevis),3株菌的最适生长pH值均为6.6,最适生长温度为30~38 ℃。耐受性研究发现,L1和L3具有更强的高温及高盐耐受性,L2具有更好的胆盐耐受性;3株乳酸杆菌尤其是L3对人工胃液环境具有良好的耐受能力,存活率均高于96%。在人工肠液环境下3株菌的存活率超过90%,尤其L1表现出更好的稳定性。结果表明,作者分离得到的3株乳杆菌均具有良好的生长特性和胃、肠耐受特性,本研究结果可为果蔬发酵剂的研制及其发酵制品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体外实验,研究植物乳杆菌KLDS 1.0318的生长曲线、产酸能力、耐酸耐胆盐性能,在此基础上对其可能的免疫调节活性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平板计数法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菌株生长曲线,pH计测定其产酸能力,平板计数法测定该菌株在酸性及高胆盐环境作用后的活菌数及存活率。采用CCK-8法观察不同剂量的植物乳杆菌KLDS 1.0318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以及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能量代谢水平的影响,采用巨噬细胞吞噬中性红法评估不同剂量的植物乳杆菌KLDS 1.0318对巨噬细胞吞噬作用的影响。结果:植物乳杆菌KLDS 1.0318在4 h后进入对数期,12 h后达到稳定期。其产酸能力较强,pH在12 h后降至4.16。菌株在pH为2.5、3.5条件下培养至3 h时,其存活率分别为91.20%、97.50%,在胆盐质量浓度分别为0.3、0.5 g/100 mL的培养基中作用4 h后,其存活率分别为95.40%、87.76%。一定剂量的植物乳杆菌KLDS 1.0318能够促进脾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活性,并呈现剂量依赖关系。结论:植物乳杆菌KLDS 1.0318生长较快,具有较强的产酸、耐酸、耐胆盐能力,并具有潜在免疫调节功能。  相似文献   

13.
胆盐水解酶合成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MRS,MRS肉汤,改良MRS为基础培养基,考察了培养基对菌株产胆盐水解酶活力的影响,确定了MRS肉汤为基础培养。对KTx在MRS肉汤中最适碳源、氮源、培养温度、培养基起始pH值、刺激因子作了单因素试验,得出最适碳源为葡萄糖,最适氮源为大豆蛋白胨,最适培养温度37℃,最适培养基起始pH值为5.5~6.0,最适刺激因子吐温80。在此基础上选择葡萄糖、大豆蛋白胨、培养温度、接种量进行L16(4^4)四因素四水平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对胆盐水解酶活力影响因子水平:葡萄糖〉大豆蛋白胨〉培齐温度〉接种量:最佳产胆盐水解酶条件:葡萄糖4%,大豆蛋白胨2%,接种量2%(均为质量分数),培养温度为37℃。优化后菌株的产酶活力可提高到优化前的13.4倍。  相似文献   

14.
为了筛选优良的降胆固醇乳酸菌,本分析了从传统自然发酵食品中分离的30株乳酸菌,从中筛选出WS1、LP2、LP3、LP4、LP5和LP6 6株具有较强降胆固醇能力的乳酸菌,并通过对其胆盐耐受性及在含胆盐MRS培养基中的降胆固醇效率的分析,复筛出其中的WS1、LP2、LP3和LP6 4株乳酸菌。对4株乳酸菌的生长特征、产酸特征、不同生长阶段的种子液对胆固醇的降低效率的影响、耐酸特征及人工胃酸的耐受性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显示,4株优选的乳酸菌降胆固醇能力较好,在胆盐中具有一定的存活力。胆盐的存在对降胆固醇能力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4株菌在常规MRS培养基中生长和产酸特征稳定。不同生长时期的种子液对乳酸菌的降胆固醇能力有一定影响,对数期优于稳定期。耐酸性分析表明, pH越高,乳酸菌耐受性越好。pH 2.5,处理2h,乳酸菌依然具有一定的存活力;pH 3.5,乳酸菌存活力和存活时间都有所提高,pH 4.5时的存活力基本和自然pH的保持一致。在人工胃酸条件下,4株复筛乳酸菌在pH 2的条件下,存活时间超过4 h,随着pH的升高,存活率和存活时间都有所提高。本试验结果表明,4株乳酸菌均具有降胆固醇的特征,为后续优良菌株的降胆固醇机理研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臭味天然发酵食品中常见益生菌种类。方法本实验从臭味天然发酵食品中选取了4种常见益生菌株,并对耐酸耐胆盐能力、抗药性进行了研究。结果 4株益生菌株经16S rDNA分子鉴定为鼠李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和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ium)。嗜酸乳杆菌在pH 4的培养基培养16 h后,其相对OD_(600 nm)值为51.13%,具有较强的耐酸能力。植物乳杆菌在0.3 g/L和0.6 g/L胆盐质量浓度下培养16 h后,其相对OD_(600 nm)值分别为98.88%、66.22%,具有较强的耐胆盐能力。实验结果表明这2株菌的耐药性都低于鼠李糖乳杆菌和粪肠球菌。结论植物乳杆菌、嗜酸乳杆菌为耐酸耐胆盐低耐药性特点的益生菌株。  相似文献   

16.
酸驼乳中优势乳酸菌的胃肠道耐受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通过体外耐酸、耐胆盐实验,从传统发酵酸驼乳中的优势乳酸菌中筛选出耐受性较强的优良益生特性较强的乳酸菌菌株.结果显示,其中15株乳酸菌具有强耐酸特性,其中有14株菌对0.3%牛胆奥盐有一定的耐受性;耐受性较好的是M1-1、M3-3(Lactobacillus brevis)、5-d(Enterococcus sp.)、Le2-1、M4-5(Enterococcus durans strain)、M3-11、M1-4、Le3-3、Le2-10(Leuconostoc lactis strain)、M1-1、M4-3-2、M1-1,以上这些菌株在pH 2.0和胆盐浓度0.3%条件下均能生长,其存活率也大于1%;研究结果为开发出适合于驼乳发酵的益生发酵剂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从东北自然发酵酸菜中分离筛选得到一株乳酸菌,经形态学鉴定、显色培养基初步鉴定和API鉴定为嗜热链球菌,命名为ST-111,对其进行生理特性及耐酸、耐盐试验的初步研究,该嗜热链球菌在pH 4以下几乎不生长,最适生长pH为7~10,最适盐浓度为0%~3%;在MRS液体培养基中菌株生长较快,2 h即达到对数期,12 h达到稳定期时OD600可以达到4.5左右;该菌株产酸能力较强,培养24 h后发酵液pH可降到3.6以下;耐胆盐试验和胆固醇移除率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具有较强的胆盐耐受力和较高的胆固醇移除率,在0.1%胆盐条件下生长良好,在0.1%的胆盐条件下的胆固醇移除率为42.3%。  相似文献   

18.
该研究采用脉冲强光对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CICC 6240进行诱变,并以乳酸产量为响应值,通过响应面法优化脉冲强光诱变条件。采用最佳脉冲强光对植物乳杆菌CICC 6240进行诱变后,通过溶钙圈法和乳酸产量测定选育高产乳酸的突变株,并对其耐酸、耐胆盐、人工胃肠液耐受性、疏水性、自聚集能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最佳脉冲强光诱变条件为脉冲电压1 700 V,脉冲次数18次,脉冲距离9 cm。采用此条件进行诱变后,筛选出两株高产乳酸的突变株G10、G16,其乳酸产量较原始菌株分别提高58.96%和56.53%。突变株G10、G16在pH值2.0条件下培养3 h后,存活率分别为77.72%、72.55%;在人工模拟胃肠液中培养后,存活率分别为71.40%、78.16%;在1.0%胆盐条件下培养3 h后存活率分别为75.32%、62.96%;培养24 h时自凝集率分别为76.49%、74.80%;对二甲苯、氯仿和乙酸乙酯的疏水性分别为83.33%、75.26%;78.00%、80.36%及53.16%、50.36%。综上,突变株G10为高产乳酸的优良菌株。  相似文献   

19.
筛选一株富硒能力强且适宜发酵枳椇液的乳酸菌菌株,为开发富硒乳酸菌发酵型枳椇营养液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从枳椇表面分离鉴定出39株乳酸菌,以产酸能力、耐硒能力为指标进行初筛,以耐酸耐胆盐能力、富硒率为指标进行复筛,以期得到一株优势富硒菌株并对其生长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2号菌株为屎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ium),其可将枳椇液的pH降低1.23±0.05,能够耐受10 μg/mL的亚硒酸钠溶液,经pH2.5酸处理和0.3%胆盐处理后的活菌浓度大于1×10~6 cfu/mL;在接种量为1%(v/v)、亚硒酸钠质量浓度为10 μg/mL、36℃培养24 h条件下的富硒率达39.06%;最适生长温度为35℃,培养3 h左右后进入对数生长期,15 h进入稳定期,培养时间应控制在15~18 h为宜。  相似文献   

20.
3株植物乳杆菌LPL04、LPL05、LPL14的益生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广东省微生物种质资源库保藏的3株野生植物乳杆菌LPL04、LPL05、LPL14进行体外实验,对其耐酸、耐胆盐、抑菌、降胆固醇能力进行探讨,为接下来的菌种优化提供方向。通过活菌计数测定3株植物乳杆菌耐酸、耐胆盐能力,通过抑菌圈法测定3株植物乳杆菌抑菌特性,通过邻苯二甲醛法测定植物乳杆菌的胆固醇降解能力。结果表明,其中植物乳杆菌LPL05耐酸能力最强,p H2.5条件下2 h活菌数达2.0×107 cfu/m L,存活率为72.9%;LPL04耐胆盐能力最好,0.3%胆盐水平下2 h活菌数依然达到2.05×107 cfu/m L水平,存活率为36.6%;LPL04对藤黄微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均有良好的抑制效果;LPL14在体外降解胆固醇量最大,降解量为17.86μg/m L;3株菌均有良好的益生菌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