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讨论形成建筑风格的决定因素中,我们对“建筑风格”这一名词的理解是相当含混的。有人把建筑风格与建筑形式这两个不同性质的概念混为一谈,以建筑形式代替了建筑风格。我认为讨论任何问题,首先要弄清讨论的对象,要有大致统一的理解。否则,每人所谈的不是一回事,大家没有共同语言,就很难讨论出结果。 形式和风格是不是一回事?我认为是有区别的。 “形式”,一般是指物体形状、结构、布局、种类和模型等。建筑形式是具有空间和体积的物质的东西。新的社会生活和物质手段带来新的建筑内容,产生新的建筑形式。建筑形式不是静止不前的,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出现新的形式。例如,古代出现了砖石  相似文献   

2.
<正> 哈尔滨建筑风格问题,是多年来大家所关注的一个难题,问题之所以难于解决,并不在于说明历史上已形成的哈尔滨建筑风格是什么,而在于从历史形成的哈尔滨建筑风格中,今天我们能从中吸取和借鉴些什么。“继往”是为了“开来”,离开今天的生活,不从今天的建筑创作需要出发,停留在历史的现象里,难免将流于清谈。对哈尔滨的建筑风格问题,确有它难解的特殊性,哈尔滨建筑不同于我国的传统建  相似文献   

3.
关于“符号化”的现代“中式”建筑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路南 《建筑与环境》2009,3(4):152-154
将中国古典建筑中的设计意匠在脱离时代背景的情况下引入现代建筑的设计过程之中,从而产生了越来越多的误区:从历史建筑的废墟中挖出些“凤毛麟角”的符号来随意地将其拼贴在以新技术、新材料为支撑的现代建筑之上作为一种无语境的建筑语言。本文通过几个方面的讨论来说明将中国古典建筑具有其独特的美,但是将其错位的带到今天,这种脱离了当下时代语境的美就是对自己所处时代的不顾,是对时代所赋予自己的精神价值的否定。我们应该摆脱这些误区,结合当前时代的特点及背景发展出具有时代感的民族建筑风格,而不是从历史的形式中汲取“符号化”的灵感。  相似文献   

4.
正在全球化背景下,人们可以轻易获得关于最新趋势、设计方法和技术的信息,由此导致了全球建筑风格的趋同,这也使得何为本土建筑的问题变得越发紧迫。立陶宛的建筑师们拒绝直接模仿历史或传统建筑风格,试图寻求一套当代而本土化的建筑形式规则。"拉苏纳迈"住宅区位于维尔纽斯市中心一片珍贵的森林中,就是这样一个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阐述文艺复兴到折衷主义的历史进程和建筑风格,结合中国当代"新中式"建筑的产生,提出一种"怀旧"建筑思想的发展过程,即以向传统学习为初衷,结合时代特征,最终形成一种新的建筑风格。  相似文献   

6.
“新古典”一词,是本文借以表述我们周围近几年的一种特定建筑风格,一批外在形式具有所谓“欧陆风情”、“罗马式”的建筑。 新古典形式建筑大多运用一些西洋古典建筑语汇,尤其是表现在立面,或套用某种古典柱式,或抄袭某种母题,也有运用古典构图技法。这些建筑使人联想到西洋古典的建筑风格。新古典形式的出现,大致分三种情形:一、业主显富露贵的心态使然,偏爱形式与风格,以西洋古典的形式去表现气派、文化。此类多为一些银行机构所采用。此类新古典形式往往是立面上古典柱式的套用,细部的模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关于“中国建筑为何用木构”的讨论出发,揭示这个问题背后隐藏的西方古典建筑理论框架的局限性,认为中国建筑应该寻求新的诠释。建构作为一种较为客观的研究方法,是研究中国建筑体系的一个合适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一 建筑的目的在于创造一种“物”的世界。建筑设计构思不仅要追求一种主题思想,更重要的是,它必须找到一种形态的图式与之重叠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因此,我们认为建筑创作的首要任务是寻求一种新的图式。新图式指的是:建立在某种特定含义上的模糊  相似文献   

9.
建筑创作中的“地方性”以及在城市规划中的地方风格一直是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地方”作为一般性的概念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正如人们平常所说北方是相对于南方而言的。它是以地理条件、自然环境、以及民族风俗等要素的不同来界定的,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很自然地把地方特有的上述要素诈为‘’地方性”最基本的概念。在城市建筑中,在一定的历史条件、自然环境以及文化背景的影响下,都相对地形成了建筑风格上较为成熟的统一型制,我们把这种在某一特定地域环境的建筑中普遍存在的统一型制称谓建筑的“地方性””。如我国古建筑中的大…  相似文献   

10.
季凌  王浩  项力 《建筑与环境》2011,(3):118-120
阐述了两个“老街”项目建筑风格的创作,探讨建筑形式与文化精神的契合,达到了“居住建筑与文化底蕴共融创新”的设计目标。  相似文献   

11.
虞刚 《世界建筑》2005,(8):87-89
“变形”(Deformation)是近些年来西方当代建筑形态讨论最多的话题。这里的“变形”不是一种从简单形态向复杂形态的转变,也不是一种从正交几何形体向曲线形体的转变,它更多的是对已有或现有形态的脱离和去除。对“变形”的讨论将有利于我们打破已有建筑风格或历史风格论,有利于我们通过新兴的数字技术发展出更多的具有创新特征的建筑。  相似文献   

12.
本刊讯:1999年10月22日,为大力弘扬徽派建筑风格,在继承中求发展,求创新,为保护传统文化,建设现代国防旅游城市,黄山市人民政府制定并印发“弘扬徽派建筑文化加强建设管理暂行规定”。“规定”共分十四条详细规定了风景保护区范围,以及在保护区内建筑新的建筑应采用的形式,色调及应办理的手续等等,并规定了违反规定的罚没条款,这是黄山市政府炙保护黄山风景区,弘扬徽派建筑风格作出的积极努力。黄山市政府印发“弘扬徽州建筑文化加强规划建设管理暂行规定”  相似文献   

13.
城市建筑是近年来建筑界的热门学科之一。它主要研究城市的建筑处理。这和我们过去讲的在城市规划基础上进行单体建筑设计本来没有什么根本区别,只不过它专指在城市某一地区和范围,把建筑看成一个整体,同时又作为城市的一部分,而着重研究其与环境的协调关系。面对一座座古城,建筑师们自问:怎样的建筑形式才能与旧建筑协调而成为它们当中新的组成部分?什么样的建筑风格才能体现从旧时代步入现代社会以来,传统建筑文化与现代建筑艺术的自然结合?文化古城的时代感怎样体现?传统城市里可不可以出现国际式建筑?  相似文献   

14.
当前北京建筑新的形式主义流行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勃 《新建筑》1998,(3):53-55
当前建筑风格的多元化归根到底是经济的繁荣带来的。多元化当中有一股强大的潮流正在兴起,可称之为“洋风”建筑,它也许会在今后一段时期内成为建筑发展的主流。现在到了对它进行研究和评判的时候了。笔者反对“洋风”建筑所带来的新一轮形式主义的建筑风格取向。  相似文献   

15.
乌鲁木齐建筑由于受新疆历史、地缘的影响,形式非常复杂,其建筑不能单纯用维吾尔民族建筑的形式来代替,乌鲁木齐伊斯兰建筑的精华是由传统民族文化兼容种种外来文化而形成自身的建筑特色。居民生活方式的变化、经济技术条件与社会的进步、科技的不断发展,是推动地域建筑向前发展的动力因素。由此产生的新建筑,则通过社会与设计师之间的信息交流,不断改进设计观念与设计手法,最终得到社会的认同,而形成新的地域建筑风格。  相似文献   

16.
建筑是一种文化底蕴的体现。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建筑的需求不仅停留在最初的满足最基本的居住功能上,还逐步上升为精神需求,随之各种建筑风格悄然兴起。近些年,新中式建筑成为了建筑设计的主要方向,它将中国传统元素与现代建筑完美融合,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文章以深圳万科第五园为例,简要论述了新中式建筑的建筑风格及新中式建筑的空间形态。  相似文献   

17.
“土掌房”作为一种独特的地域建筑,是彝族人们的劳动和智慧的结晶。然而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土掌房”这种原生态的建筑形式却越来越无法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该文通过分析“土掌房”的文化背景和建筑形式的特点,并且结合“友联矿业酒店”的设计过程,通过对功能、空间和造型的研究,将二者进行比对,进而探索出传统民居“土掌房”如何在新时代下满足功能需求的同时拥有自己的新表达和新演绎,从而为彝族地区新的建筑设计寻找其独特的范式。  相似文献   

18.
“新制宜主义”的建筑观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新制宜主义”主张将古今中外一切优秀的建筑风格手法都包容进去,都为我所用,以创造一个丰富的含有“多义性”的人造环境。建筑除了反映高科技的时代精神,还要彰显一个民族在文化上的历史连续性。“新制宜主义”强调城市设计和场所精神,认为城市是逐渐形成的,新设计的建筑要与原有建筑融为一体,要为原有环境增色,而不能破坏原有的文脉与历史连续性;建筑与城市都是为人创造生活和交往的“场所”,建筑创作与城市设计是为表现一定的“场所精神”服务的,而“场所精神”离不开特色,其特色要借助于建筑形象及其环境所蕴含的情调、神韵、气氛、节奏、尺度、风格等显现出来。新制宜主义运用的设计思路概括为:“情理之中,意料之外;得体切题,兼容并蓄;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三句话,并强调细部设计。  相似文献   

19.
用自己的声音说话——近作二则兼论“本土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化”建筑? 在近几年的国际建筑界中,我们可以觉察到一种越来越时髦的思潮,就是把建筑新思想的探索局限在发展一种“全球化”建筑中。一个最直接了当的例子是当荷兰著名的学生毕业设计竞赛ARCHIPRIX在2000年第一次向全世界征集方案时,评选人公开宣称参赛者必须“探索解决全球问题的普遍建筑语言,而不是寻求地区的或本国的模式。”  相似文献   

20.
表现主义建筑是20世纪初受到西方新艺术运动影响而出现的一种建筑风格,试图通过外部形式和内部空间来表达人的内心情感,新表现主义建筑产生于二战以后,出于对千篇一律的现代主义建筑的批判性反思而出现。新旧表现主义二者都强调建筑的精神内涵,注重表达主观世界。而新表现主义建筑处于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当代社会进入到信息时代,科学技术和文化都在不断发展变化,从而为其提供了更强大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