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考察了Si-Mn-Mo系贝氏体钢作为超高强度(V级)建筑钢筋的可行性。试验表明,在较宽的成分范围内,该网经热轧空冷后可获得无碳化物的准贝氏体组织,性能满足我国V级建筑钢筋的要求。Si-Mn-Mo系贝氏体钢不存在冶金和轧制方面的困难,可以在普通的Ⅱ、Ⅲ级钢筋生产线上直接生产热轧V级钢筋,其工艺简化,成本降低,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Fe-20Ni-6Mn-0.04(wt%)合金中贝氏体转变,结果表明:该合金的贝氏体为有独立的C曲线,Bs温度为380℃左右,转变产物为上贝氏体。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高碳空冷贝氏体钢的贝氏体/马氏体复合组织中贝氏体的含量与力学性能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复合组织中含有15%-20%下贝氏体量时,具有最佳的强韧性配合。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Fe-C-Mn-Si钢的组织及其精细结构。透射电镜观察发现,贝氏体铁素体内存在不同形貌、尺寸的电残余奥氏体膜,它们把贝氏体铁素体分割或包围为不同层次结构单元,以残余奥氏体膜为分界面确定了贝氏体铁素体不同层次的精细结构单元及尺寸。贝氏体铁素体条束由亚片条、亚单元和超亚单元组成,其尺寸分别为25-80nm,25-80nm,5.0-30nm。  相似文献   

5.
Fe—C合金贝氏体相变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贝氏体在奥氏体贫碳区马氏体式切变相变为:γ-γ‘+γ1-α’+γ1-BF+γ1。整个相变过程受碳扩散控制。热力学分析表明,贝氏体切变形成具有热力学可能性,贝氏体相变具有阶段性特点。  相似文献   

6.
从理论上证明了相变过程中形成混合产物的可能性.通过测定Cu-Zn-Al合金TTT图,讨论了贝氏体相变阶段性并定义了贝氏体相变阶段.  相似文献   

7.
关于Cu—Zn—Al贝氏体相变的阶段性——I.TTT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理论上证明了相变过程中形成混合产物的可能性。通过测定Cu-Zn-Al合金TTT图,讨论了贝氏体相变阶段性并定义了贝氏体相变阶段。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两种高纯度Fe-0.06%C-1.80%Mo和Fe-0.19%C-1.81%Mo合金在550-850℃奥氏体到贝氏体的整体的恒温转变。结果表明,奥氏体到贝氏体转变完全。两种合金分别在600℃和585℃左右的转变过程中贝氏体的恒温转变暂时停滞,而后恢复并加快转变,最后完结。两合金TTT图均有一明显稳定区,Tb温度上下铁素体形貌明显不同。在700-800℃恒温保持,Mo2C碳化物平行于奥氏体晶粒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Cr12钢贝氏体量与马氏体一贝氏体复相组织力学性能关系和工艺参数对强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回火马氏体一贝氏体复相组织含中15%-25%下贝氏体时能显著提高钢的强韧性及模具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0.
本文考察了Si-Mn-Mo系贝氏体钢作为超高强度(V级)建筑钢筋的可行性.试验表明,在较宽的成分范围内,该钢经热轧空冷后可获得无碳化物的准贝氏体组织,性能满足我国V级建筑钢筋的要求.Si—Mn—Mo系贝氏体钢不存在冶金和轧制方面的困难,可以在普通的Ⅱ、Ⅲ级钢筋生产线上直接生产热轧V级钢筋,其工艺简化,成本降低,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1.
根据我国重载铁路辙叉发展要求,在已有发明应用的客运铁路贝氏体钢辙叉基础上,研究重载铁路辙叉用新型贝氏体钢,满足辙叉心轨大尺寸下,热处理空冷态得到贝氏体组织,获得高强高韧性能,代替传统高锰钢辙叉材料。研究表明:研制的新型重载辙叉心轨贝氏体钢成分设计实现了在正火空冷态获得奥氏体-贝氏体复合组织,贝氏体组织为无碳化物贝氏体;奥氏体-贝氏体复合组织具有优异的综合力学性能,断裂强度高达1 400 MPa,V型缺口的锻后回火态试样的冲击强度高达39.8 J。  相似文献   

12.
本文探讨了利用冲天炉铁水,在砂型连续冷却条件下获得铸态奥氏体-贝氏体球墨铸铁的可能性,讨论了这种奥-贝球铁的含Ni量与其显微组织和机械性能之间的关系,分析了塑性、韧性不高的原因,阐述了在连续冷却过程中奥氏体-贝氏体组织的形成规律。介绍了铸态奥-贝球铁的生产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3.
测定了母相状态的Cu-Zn-Al记忆合金,在恒应力作用下连续加热过程与中温等温过程的变形量。通过对温度-应变特性,时间-应变特性,组织形貌以及X光结构分析,揭示出了应力,温度及升温速度对应力诱发贝氏体相变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对热机械处理后的Cu-25.66Zn-4.02Al(wt%)合金中α1贝氏体进行电镜观察,发现:α1贝氏体在位错割阶和缠结处形核并以择优取向生长;在长大的过程中,α1沿〈111〉β方向快速伸长并出现相互交割现象;接着沿堆垛层错的扩展方向增厚。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高碳空冷贝氏体钢的贝氏体/马氏体复合组织中贝氏体的含量与力学性能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复合组织中含有15%~20%下贝氏体量时,具有最佳的强韧性配合.  相似文献   

16.
锌对空冷贝氏体钢净化变质处理的韧化和强化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加锌的空冷贝氏体钢与同成分的无锌钢进行了冲击和拉伸对比试验,精细测定了各性能指标因加锌引起的变化.结果表明,加锌对空冷贝氏体钢有显著的韧化与强化效应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Fe-20Ni-6Mn-0.04C(wt%)合金中贝氏体转变。结果表明:该合金的贝氏体转变有它独立的C曲线,Bs温度为380℃左右,转变产物为上贝氏体.  相似文献   

18.
以A3钢边角料为原料添加锰铁、硅铁、铬铁和钼铁以及少量的稀土,通过中频感应熔炼及相应的炉前处理,设计了1种铸钢,通过不同的热处理工艺制度,在空冷条件下获得了贝氏体组织.通过16种不同的热处理工艺研究热处理对组织的影响规律,借助光学金相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硬度计和冲击试验机等手段分析研究了试验钢热处理态、回火态以及不同热处理工艺规范下的力学性能,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分析研究了空冷贝氏体组织组成以及析出的碳化物的成分.结果表明:合金元素C,Si.Mn,Mo,Cr的合理有效配合,可使钢在空冷条件下,在较宽的成分范围内得到以贝氏体为主的显微组织.TEM分析证明基体组织以下贝氏体为主,兼有部分上贝氏体,同时还有少量的残余奥氏体存在,贝氏体中的碳化物有渗碳体和ε-碳化物.贝氏体钢的硬度在40~49HRC范围内变化,冲击韧性在44~70J/cm2范围内变化;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了在边界润滑、滑动磨损条件下,新型奥氏体-贝氏体双相钢的磨损规律,磨面及磨屑形貌,磨损表层微观组织及硬度变化,动态摩擦系数及表面氧化膜与微观磨损机制的关系,并首次建立了“载荷-滑动速度-滑动时间”三维磨损机制图。  相似文献   

20.
研制了600MPa级低(超低)碳贝氏体钢DDB590R。试验分别在实验室和热连轧生产线上进行,通过控轧控冷两阶段轧制。分析了试验钢的组织结构、力学性能和系列冲击韧性。实验结果表明,试验钢的化学成分设计合理,具有优良的综合力学性能:该钢在强度方面具有较大的富余量,屈服强度的平均值为561MPa,抗拉强度的平均值高达645MP;其韧性指标也大大地超过了设计目标,-40℃的纵向冲击韧性值为150J以上,韧脆转变温度在-80℃以下,具有极优的冷弯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