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当前微博谣言检测研究大多基于微博原文、评论内容及其相互关系,忽略了情感特征、语法特征及语言特征等重要因素的影响。为此,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事件-词语-特征异质图的微博谣言检测新方法。首先,在传统方法基础上引入情感、语法、心理等方面的知识,提出文本特征的概念以有效挖掘微博事件中蕴含的情感特征、语法特征以及语言特征。然后,综合微博评论、文本词语及文本特征对谣言检测结果的影响,构建用于谣言检测的事件-词语-特征异质图。最后,利用GraphSAGE和异质图注意力网络在节点表达方面的优势提出新的节点信息聚合方法,以此在区分节点类型重要性的同时降低节点集规模带来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提高微博事件表示的准确性;相对于传统机器学习方法和典型的深度学习方法而言,该方法在谣言检测精度上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2.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微博为主的社交媒体平台上网络谣言逐渐泛滥,研究微博谣言的自动检测对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现今主流的基于深度学习的谣言检测方法普遍存在没有充分考虑微博文本语义信息的问题,同时,过分依赖传播信息的谣言检测方法使得检测时间滞后,不能满足谣言检测的现实需求。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一种融合用户历史交互信息的微博谣言检测模型,不使用待检测微博的传播信息,构建并训练AbaNet(ALBERT-BiGRU-Attention)深度学习网络模型,充分考虑待检测微博和用户历史传播信息文本的文本特征和语义信息进行谣言检测。实验结果显示,本文模型具有准确率高、稳定性强的特点,并且能够在获得较高检测精度的情况下大大缩短谣言检测的时间。  相似文献   

3.
社会网络信息的可信度问题近年来受到了相当大的关注。谣言的散播可能造成社会恐慌,引发信任危机。在国内,新浪微博用户量的快速增长,使其成为了谣言传播的温床。及时清理在新浪微博中传播的谣言,对于社会的和谐发展有着现实的意义。该文以新浪微博为背景,将谣言检测任务作为分类问题,首次提出将微博评论的情感倾向作为谣言检测分类器的一项特征。实验结果表明,引入评论的评论情感倾向特征后,使得谣言检测的分类结果得到了可观的提升。  相似文献   

4.
基于评论异常度的新浪微博谣言识别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微博为代表的社交媒体在为公众提供信息共享平台的同时, 也为谣言提供了可乘之机.开展微博中谣言的识别和清理方法研究, 对维护社会的安全稳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针对新浪微博平台中谣言识别的问题, 提出了一种基于评论异常度的微博谣言识别方法.首先采用D-S理论实现微博评论异常度的计算方法; 然后利用评论异常度与微博的内容特征、传播特征、用户特征对微博进行抽象表示; 最后再利用SVM (Support vector machine)构建一个基于评论异常度的谣言识别模型, 实现对新浪微博中谣言微博的识别.实验表明, 本文提出的谣言识别模型对新浪微博中谣言识别具有较好的效果, 谣言微博识别的F1值达到了96.2 %, 相较于现有文献的最好结果提高了1.3 %.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在线社交媒体的发展大大加速了谣言的滋生和传播,谣言的危害性使得谣言的自动检测技术受到研究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同时考虑事件与事件之间的全局结构关系以及事件内部消息传播的时序关系,以异质图为载体共同显式建模两种关系,提出一种新的时序感知的异质图神经谣言检测模型.该模型利用时序感知的自注意力机制捕获事件内部转发(或评论)贴之间的时序关系,并将具有时序信息的转发(或评论)贴与源贴融合,得到事件的局部时序表征;接着利用元素级注意力机制捕捉事件与事件之间的全局结构关系,学习事件的全局结构表征;最后将二者融合用于检测谣言.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优于大多数现有模型,可以提高谣言检测性能,并且同样具有优秀的早期检测性能.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交媒体的迅速发展,谣言通过社交媒体迅速传播,识别社交媒体网络上的谣言是社交网络研究中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考虑注意力机制的微博谣言检测模型,考虑到卷积神经网络(CNN)提取到的特征对输出结果影响力问题,在经典的文本卷积神经网络(Text CNN)上引入了注意力机制,通过CNN中的卷积层学习微博窗口的特征表示,再根据每个特征表示对输出结果的影响力不同通过注意力机制赋予不同的权重来进行谣言事件的检测.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微博谣言检测模型准确率达到了96.8%,并且在召回率和F1值上也有提升,即本文提出的新的微博谣言检测模型具有更好的谣言识别能力.  相似文献   

7.
针对微博文本以实现谣言检测为目标,深度挖掘微博正文内容的语义信息,并且着重强调用户在微博评论中体现的情感倾向性,提升谣言识别效果。为提高谣言检测的准确率,采取基于XLNet的词嵌入方法,使用Transformer的Encoder的模型提取微博正文内容的语义特征,并结合BiLSTM+Attention网络实现微博评论的情感特征的提取,将2种特征向量进行拼接融合,进一步丰富神经网络的输入特征,之后输出微博事件的分类结果,进而实现微博谣言检测。实验结果显示,该模型对谣言识别的正确率达到94.8%。  相似文献   

8.
《电子技术应用》2015,(9):106-109
基于BA无标度网络模型,融合微博用户网络的特征,构造一种微博谣言传播网络模型。提出一种新的SIR(susceptible-infected-removed)模型,通过数值仿真探讨微博谣言的传播动力学行为。研究表明,当微博用户规模以及节点间新建连接数量不断增大时,微博谣言的最终感染程度显著增大,网络的传播临界值却大幅降低。研究还发现,拥有较大吸引度的节点比例以及微博用户之间添加反向关注的概率基本不影响谣言的传播特性。  相似文献   

9.
微博情感分析是研究社交网络舆情的一项关键技术。微博表情符号和情感词汇等是一类直观显性的情感特征,而微博的内容语义则可视为隐性特征,且对情感判定往往具有决定性作用,因此本文提出将两类特征因素融合的微博情感分析方法。首先构建情感分析词典、网络用语词典以及表情符号库,定义微博频繁特征词集,再根据频繁特征词集,利用最大频繁项集获得微博初始情感簇;针对初始簇间存在文本重叠情况,提出基于短文本扩展语义隶属度的簇间重叠消减算法,获得完全分离的初始簇;最后根据簇语义相似度矩阵,给出一种凝聚式情感聚类方法。利用NLPCC2013 评测所提供的训练语料进行情感分类实验,说明了分析该文方法的性能优势,并以2014年3月8日马航事件微博数据为例,给出了利用微博情感分析公众随事态发展的情感变化,说明了该文方法的实用效果。  相似文献   

10.
针对卷积神经网络检测网络谣言没有考虑到谣言各生命周期之间的深层特征以及训练参数过于庞大问题,提出了一种融合时间序列和卷积神经网络的谣言检测算法(CNN-TS).首先将微博中的谣言事件向量化,其次将这些向量根据时间顺序分组为潜伏期、滋生期、蔓延期、消退期,然后通过卷积神经网络隐含层的学习训练来挖掘表示各阶段文本深层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刘政  卫志华  张韧弦 《计算机应用》2017,37(11):3053-3056
人工检测谣言通常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并且会有很长的检测延迟。目前现存的谣言检测模型一般根据谣言的内容、用户属性、传播方式人工地构造特征,而人工构建特征存在考虑片面、浪费人力等现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提出了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NN)的谣言检测模型。将微博中的谣言事件向量化,通过卷积神经网络隐含层的学习训练来挖掘表示文本深层的特征,避免了特征构建的问题,并能发现那些不容易被人发现的特征,从而产生更好的效果。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准确识别谣言事件,在准确率、精确率与F1值指标上优于支持向量机(SVM)与循环神经网络(RNN)等对比算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自动检测谣言至关重要,目前已有多种谣言检测方法,但存在以下两点局限:1)只考虑文本内容,忽略了可用于判断谣言的辅助多模态信息;2)只关注时间序列模型捕捉谣言事件的时间特征,没有很好地研究事件的局部信息和全局信息。为了克服这些局限性,有效利用多模态帖子信息并联合多种编码策略构建每个新闻事件的表示,本文提出一种新颖的基于多模态多层次事件网络的社交媒体谣言检测方法。方法 通过一个多模态的帖子嵌入层,同时利用文本内容和视觉内容;将多模态的帖子嵌入向量送入多层次事件编码网络,联合使用多种编码策略,以由粗到细的方式描述事件特征。结果 在Twitter和Pheme数据集上的大量实验表明,本文提出的多模态多层次事件网络模型比现有的SVM-TS(support vector machine—time structure)、CNN(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GRU(gated recurrent unit)、CallAtRumors和MKEMN(multimodal knowledge-aware event memory network)等方法在准确率上提升了4 %以上。结论 本文提出的谣言检测模型,对每个事件的全局、时间和局部信息进行建模,提升了谣言检测的性能。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新浪微博已成为国内重要的社交媒体平台之一,然而该类平台开放的匿名环境给谣言提供了滋生、传播的温床,造谣传谣给社会带来的消极影响不容忽视。传统的基于特征的谣言检测研究主要关注消息文本、发布用户、传播等方面的静态扁平特征,忽略了对消息传播演化结构和传播群体反应等方面的研究。针对此问题,首先将消息传播的级联模型引入标记传播树(LPT)模型中,提出改进的标记信息级联传播树模型(CA-LPT);在此模型下提出一种动态度量用户影响力的方法;然后提出10个新特征以扩充已有的静态扁平特征集,再利用基于随机通路图核和RBF核的混合核支持向量机(SVM)进行谣言检测;最后通过基于新浪微博真实数据集的实验分析,验证了所提方法能提升谣言检测的性能。  相似文献   

14.
在社交媒体上发布和传播有关新冠的谣言对民生、经济、社会等都产生了严重影响,因此通过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技术开展新冠谣言检测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社会意义.现有谣言检测研究,一般假定进行建模和预测的事件已有充足的有标签数据,但对于新冠这类突发事件,由于可训练样本较少,所以此类模型存在局限性.该文聚焦少样本谣言检测问题,旨在使...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谣言和谣言源检测受到了多领域学者的广泛关注,准确高效地发现社交网络中谣言传播源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大多数传统检测方法通常只检测是否存在谣言,很少检测谣言的源头。MPA(Message-passing Algorithm)是基于谣言中心性(Rumor Centrality)的一种谣言源检测方法,在该方法基础上提出一种改进的IMPA算法(Improved Message-passing Algorithm),用以提高相关算法的准确率。实验结果表明,新算法检测谣言源的准确率更高,此外,针对相同的检测任务,其实际执行时间更短。  相似文献   

16.
目前,针对微博领域的谣言检测方法主要基于微博正文,同时辅以用户评论特征、传播特征等信息进行判定。然而已有方法没有考虑用户评论质量会直接影响谣言检测的性能,质量低的评论甚至会引入无用甚至负面的特征,进而对谣言检测的性能带来更大的影响。针对该问题,基于用户评论和谣言检测的关联性,首次提出一种考虑评论有效性,并基于多任务联合学习的谣言检测方法。首先将谣言检测作为主任务,用户评论相关性检测为辅助任务;然后采用门控机制和注意力机制过滤和选择有效的用户评论特征;最后基于自主构建的3万条疫情微博谣言数据集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对用户评论进行筛选不仅可以提升谣言检测性能,还能对用户评论质量进行判定。  相似文献   

17.
杨文太  梁刚  谢凯  杨进  许春 《计算机应用》2017,37(10):2799-2805
针对现有谣言检测方法中存在的数据采集困难和谣言检测滞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动量模型的突发话题检测和领域专家发现的谣言检测方法。该方法借鉴物理学中的动力学理论对话题特征进行建模,使用特征的动力学物理量描述特征的突发特性和发展趋势,并在对突发特征进行特征聚合之后提取得到突发话题;然后,依据话题与用户个人信息的领域相关性在候选专家池中发现领域相关的微博用户来甄别话题信息的真实性。基于新浪微博数据的实验结果表明,相对于仅基于有监督机器学习的微博谣言识别方法,该方法谣言识别准确率提高了13个百分点;相对于主流人工识别方法,将最长谣言检测用时缩短至20h,能够较好地应用于实际的微博谣言检测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