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淄博市市售双壳贝类中诺如病毒检测结果,了解其污染情况,为开展食品中诺如病毒风险评估及采取有效防控措施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采集2018—2022年淄博市市售双壳贝类样本155份,提取病毒核酸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分别进行诺如病毒GI型和GII型检测。结果:2018—2022年采集市售双壳贝类155份,检出诺如病毒阳性29份,总阳性检出率为18.71%。GII型阳性检出率(10.97%)高于GI型阳性检出率(4.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不同季度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第一季度检出率最高(50.00%)。结论:淄博市市售双壳贝类中存在诺如病毒污染现象,以GII型为主,第一季度检出率最高,需加强监测,开展相关风险评估,以降低诺如病毒引起的食源性疾病负担。  相似文献   

2.
目的监测北京市市售扇贝中诺如病毒和A组轮状病毒污染状况,分析其基因特征。方法 2014年11月至2015年10月,采集北京市3个水产品出售市场新鲜扇贝72份。取扇贝消化组织,用聚乙二醇(PEG)8000沉淀法进行病毒富集后提取核酸,用实时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检测诺如病毒和A组轮状病毒核酸。用半巢式RT-PCR方法扩增诺如病毒GⅠ/GⅡ组衣壳蛋白区基因,对PCR产物进行测序,用BioEdit 7.0.9.0软件进行序列比对,用MEGA 6.06软件构建进化树。结果 72份扇贝样品均未检出A组轮状病毒;诺如病毒检出率为27.8%(20/72),其中GⅡ组16份,GⅠ组2份,GⅠ和GⅡ组混合2份。冬季检出率最高,为61.1%(11/18);夏季未检出。8份诺如病毒核酸阳性样品测序结果为GⅡ.17型,属于GⅡ.17型ClusterⅢb分枝。有6株GⅡ.17型毒株与2015年中国人源诺如病毒、2016和2017年日本人源诺如病毒、2017和2018年韩国水中诺如病毒以及2015年日本牡蛎中诺如病毒序列相似性为100.0%。结论北京市市售扇贝中存在诺如病毒污染,食用扇贝有引起病毒性急性胃肠炎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贝类中诺如病毒SYBR Green I实时定量RT-PCR检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诺如病毒(Norovim8es,NV8)RT-PCR特异产物纯化后与pGEM-T裁体连接并转化至感受态细胞DH5α,经测序鏊定.提取阳性克隆质粒DNA,梯度稀释后作为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标准质粒.使用SYBRGreen I染料建立检测贝类中NV8的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结果表明,本方法标准曲线线性范围可达6个数量级(108~103拷贝),R2为O.9983,比常规RT-PCR方法敏感100倍,且特异性良好,与贝类中的轮状病毒、甲肝病毒均不反应;批内和批间重复性良好,变异系数(CV)分剐在0.28%~4.03%和1.47%~5.53%范围.该方法具有简便、敏感、高效、稳定等优点,可用于水产品中NV8的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4.
5.
目的研究广西养殖场、农贸市场及餐饮场所牡蛎中诺如病毒的污染状况,对广西养殖牡蛎中诺如病毒可能引发的发病风险进行评估。方法采用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对广西养殖场、农贸市场、餐饮场所牡蛎样品中诺如病毒污染状况进行检测,采用Risk Ranger软件对牡蛎中诺如病毒进行半定量风险评估。结果 480份牡蛎样品中诺如病毒总检出率为11.04%(53/480),其中养殖场及农贸市场检出率分别为15.83%(38/240)、12.50%(15/120),餐饮场所牡蛎样品未检出诺如病毒;基因分型结果显示检出的诺如病毒均为GⅡ型。风险评估结果显示,加工后食用和生食的风险评分为44和67分,分别为中度和高度风险,预计食用者每人每天患病的可能性分别为3.29×10~(-6)和3.29×10~(-2),预计广西每年患病人数分别为3.10×10~3和3.10×10~7人。结论广西养殖场及农贸市场牡蛎中诺如病毒污染情况较为严重,污染的诺如病毒基因型均为GⅡ型,不生食牡蛎及食用前有效的加工处理是减少诺如病毒食源性疾病发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2015~2016年河北省6个设区市的市售牡蛎、海虹、血蚶样品中的诺如病毒进行连续一年的检测, 了解河北省贝类水产品中诺如病毒污染状况。方法 分离贝类水产品消化腺, 用蛋白酶K消化后进行前处理, 提取RNA, 用一步法实时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法检测GⅠ型和GⅡ型诺如病毒。对河北省贝类水产品的诺如病毒污染状况进行分析。结果 共采集691份贝类样品进行检测, 其中仅检出GⅠ型阳性样品16份, 阳性率2.32%; 仅检出GⅡ型阳性样品22份, 阳性率3.18%; 同时检出GⅠ和GⅡ型的阳性样品4份, 阳性率0.58%; 总阳性率6.08%。2016年6~7月阳性率最高。沿海地区样品阳性率为内陆地区的2.35倍, 有统计学差异(χ2=8.58, P<0.01)。结论 河北省市售贝类水产品中部分存在诺如病毒污染, 需要加强对贝类水产品的诺如病毒污染检测和控制, 特别是沿海地区, 降低诺如病毒引起的食源性腹泻的疾病负担。  相似文献   

7.
从贝类中诺如病毒的污染现状、检测组织靶点、病毒浓缩方法及效率、检测方法有效性等多个方面评述贝类中诺如病毒的研究现状、进展、急需解决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以期为制定诺如病毒检测技术标准及我国贝类进出口贸易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诺如病毒(noroviruses,NoVs)是世界范围内引起非细菌性急性胃肠炎疫情爆发的主要病原体。组织血型抗原(histo-blood group antigens,HBGAs)作为NoVs的作用受体,在NoVs的传播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果蔬产品在从农场到餐桌这一供应链的任何环节均有可能被NoVs污染,已成为传播NoVs的高风险食品。海产贝类作为No Vs的另一重要传播媒介,主要通过滤食作用富集No Vs。部分生鲜食品内也存在类HBGAs与NoVs特异结合,使存在于生鲜食品内的NoVs难以被净化。本文主要综述了NoVs在生鲜食品中的蓄积、分布、污染来源及其作用受体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福建省养殖环节牡蛎中诺如病毒(Norovirus)污染状况及基因分型,进一步定量分析诺如病毒污染水平,为食品中诺如病毒污染监测及安全风险评估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2017年8月—2018年9月,于福建省某养殖基地采集牡蛎样品共244份,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对样品中诺如病毒进行检测,确定其污...  相似文献   

10.
双壳贝类的净化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综述双壳贝类净化技术研究的现状和发展前景,重点介绍双壳贝类的净化方法,为我国双壳贝类净化厂的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提升鲜活贝类品质与食用安全性,解决贝类前处理加工中净化效率低,污染物难以脱除,净化过程损耗等难题。本文从贝类对污染物蓄积及转化代谢规律、净化方法及影响净化效果的关键因子进行了综述,并指出在净化过程中应采用多种净化方法组合或优化、加强冷杀菌技术,益生菌制剂在活体贝类净化中的应用研究、开发绿色高效安全净化剂、研发新型净化设备与现代化净化工厂设计、及时制定与更新贝类净化行业标准等建议,以期为深入开展贝类净化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调查2011-2012年广东省市售牡蛎中诺如病毒的污染状况,为采取有效措施减轻牡蛎中诺如病毒污染程度提供建议,达到预防和控制食用牡蛎引起诺如病毒胃肠炎疾病的目的.方法 2011年3月-2012年10月,在广东省部分沿海城市进行市售牡蛎的采样检测,对其诺如病毒污染状况进行连续两年监测,采用荧光RT-PCR检测诺如病毒阳性标本基因分型,并对不同城市、季节及场所牡蛎中诺如病毒的污染情况及基因分型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牡蛎中诺如病毒总检出率为14.9% (41/275);四个季节牡蛎中诺如病毒检出率依次为4.4%、15.7%、18.2%和36.7%;从基因分型分析,GⅠ型病毒株检出率为4.0%,GⅡ型病毒株检出率为6.2%,GⅠ和GⅡ型病毒株同时检出率为4.7%.结论 2011-2012年广东省市售牡蛎的诺如病毒污染情况在市场、餐饮场所以及不同地区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基因分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呈现明显季节性特点,以冬季污染最严重.  相似文献   

13.
滤食性牡蛎是食源性诺如病毒传播的重要食品媒介。为了解广州市售牡蛎中的诺如病毒污染水平与遗传多样性特点,合理评估消费风险,本研究于2020年6月至2021年5月期间,每月从当地水产市场随机采集牡蛎样本,采用实验室前期建立的蛋白酶K处理偶联聚乙二醇沉淀小体系法,包括荧光定量RT-PCR和巢式RT-PCR技术检测贝类中病毒的污染量以及基因型分布特点。结果共检测牡蛎110只,GII型诺如病毒阳性检出率为52.7%(58/110),病毒污染含量范围为1.56×103~1.09×106 copies/g(消化腺)。其中,春夏季节(3~8月)牡蛎中诺如病毒的阳性率为35.7%(20/56),低于在秋冬季节(9~2月)的阳性率70.4%(38/54);但不同季节中检出的病毒含量无显著差异,分别为春季(2.69±1.46)×105 copies/g(消化腺),夏季(1.97±2.16)×105 copies/g(消化腺),秋季(6.91±6.16)×104 copies/g(消化腺),冬季为(4.83±2.99)×104 copies/g(消化腺)。部分阳性样本测序分析后显示,除1份为GII.17基因型外,其余均为GII.4基因型(n=13),与当地的临床流行基因型呈现一致性。本研究显示广州市售牡蛎中仍存在较高的诺如病毒污染水平,需要进一步加强病毒防控工作,尤其提醒消费者在食用牡蛎时需加工充分。  相似文献   

14.
美国NSSP双壳贝类HACCP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美国NSSP简介、美国NSSP贝类HACCP体系要求解析、建立符合美国NSSP要求的贝类HACCP体系,对美国NSSP与我国贝类加工HACCP体系的差异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完善我国贝类加工HACCP体系的措施。通过这些研究将为我国贝类加工HACCP体系符合NSSP要求、通过美国官方检查奠定基础,促进我国与美国签署MOU的进程,进而推进我国生的贝类出口美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调查秦皇岛市诺如病毒污染的高风险食品生菜和草莓中诺如病毒的污染状况。方法 2015年9月至2016年6月采集市售的生菜201份、草莓136份, 利用实时荧光RT-PCR法检测诺如病毒, 在样品中添加Mengo病毒进行过程控制, 并根据Mengo病毒标准曲线计算 诺如病毒回收率。结果 Mengo病毒回收率均达到了ISO/TS 15216-2-2013对 病毒回收率>1%的要求。同时对201份生菜样品进行检测, 检出诺如病毒阳性标本9份, 总检出率为4.5%, 其中GⅠ型检出率为0.5%(1/201); GⅡ型检出率为3.5%(7/201); GⅠ型和GⅡ型同时检出率为0.5%(1/201)。136份草莓样品中检出阳性标本4份, 总检出率为2.9%, 其中GⅠ型检出率为0.7%(1/136); GⅡ型检出率为2.2%(3/136)。结论 秦皇岛市售蔬菜、浆果中部分存在诺如病毒污染, 诺如病毒检出率在不同采样环节以及时间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需要进一步加强日常监测。  相似文献   

16.
诺如病毒(NoVs)是世界范围内引起非细菌性胃肠炎的主要病原体。为研究不同压力条件的超高压处理对牡蛎中NoVs消减控制的影响,将GⅡ.4型NoVs分别置于牡蛎消化腺匀浆和PBS缓冲液中,采用压力分别为200,300,400,500MPa,加压初始温度5℃,保压时间5 min进行处理,并以常压(0.1 MPa)处理为对照组。采用PMAxx-RT-qPCR与透射电子显微镜检测超高压处理后的NoVs,评价不同压力对牡蛎消化腺匀浆和PBS缓冲液中GⅡ.4型NoVs的消减效果;测定超高压处理后牡蛎丙二醛含量和蛋白质巯基含量,评价超高压处理对牡蛎中脂肪和蛋白质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PMAxx可有效区分感染性NoVs;qPCR检测发现经不同压力的超高压处理后,牡蛎消化腺匀浆和缓冲液中NoVs的RNA拷贝数均显著减少,当压力为500 MPa时,牡蛎和缓冲液中的RNA拷贝数减少量分别>3.49 lg(copies/μL)和>3.61 lg(copies/μL),均降至检测限以下;超高压处理对PBS缓冲液中NoVs的消减效果优于牡蛎消化腺匀浆,还可使牡蛎中脂肪氧化和蛋白质变性,然而,改变程度小...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2018—2020年河北省市售贝类中麻痹性贝类毒素(paralytic shellfish poison,PSP)污染状况。方法 2018年8月—2020年5月间,对河北省市售的7种双壳贝类,共508份进行检测分析。样品经0.5%乙酸水提取,石墨化碳黑固相萃取柱净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进行检测。结果 508份样品,PSP阳性样品24份,检出率为4.7%, 15份样品超过世界卫生组织规定安全限量,超标率为3.0%。检出贝类为贻贝、毛蚶、杂色蛤、扇贝, PSP含量范围分别为217.0~13001.8μg石房蛤毒素当量(saxitoxin equivalent, STXeq/kg)、217.0~4893.2μg STXeq/kg、217.0~503.6μg STXeq/kg、217.0~11024.5μg STXeq/kg;超标贝类为贻贝、毛蚶、扇贝。贝类中检出的PSP类型有GTX1、GTX4、GTX2、GTX3、neoSTX、STX。结论河北省市售贝类麻痹性贝类毒素暴露风险整体较低,秦皇岛地区贻贝等贝类产品在4、5月份较易受到PSP污染,应持续关注,加强早期监测预警。  相似文献   

18.
应用分子马达生物传感技术,建立食品中诺如病毒特异性快速检测方法。以嗜热菌中提取的载色体(chromatophore)为材料,根据诺如病毒ORF1和ORF2连接处的高度保守区设计探针,利用生物素-亲和素系统将诺如病毒探针连接在F0F1-ATPase的ε亚基上构建生物传感器。提取病毒RNA并将其与生物传感器结合的同时启动ATP合成,比较其荧光强度的差别,对样品中的RNA进行检测。建立并优化了F0F1-ATPase生物传感技术检测食源性诺如病毒的方法。所建立的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12个含诺如病毒样品均能检出,3个不含诺如病毒样品均未检出,无假阴性或假阳性情况出现。该方法可在1 h内完成检测,检测灵敏度在RNA水平上达到0.005 ng/m L。所建立的分子马达生物传感技术可以较好的检测食品中的诺如病毒,并为其他病毒的检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北京市顺义区部分市售双壳贝类中副溶血性弧菌及诺如病毒的污染情况,为相关感染性腹泻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2017年7~10月采集顺义区市场的双壳贝类,取适量样品分离其消化腺,进行样品前处理,提取病毒RNA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检测诺如病毒。剩余样品按照GB4789.7—201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副溶血性弧菌检验》进行副溶血性弧菌的分离鉴定。对检出的副溶血性弧菌进行毒力基因(tlh,tdh,trh)检测、耐药性分析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子分型。结果 50份双壳贝类样品中有18份检出副溶血性弧菌(18株),检出率为36.0%;有8份样品携带诺如病毒。分离的副溶血性弧菌17株为tlh+tdh-trh-型,1株为tlh-tdh-trh-型;所有副溶血性弧菌均对氨苄西林耐药,对其他抗生素均敏感;PFGE图谱聚类后呈现多态性,存在多个克隆群。诺如病毒只在10月份检出,分布于牡蛎、蛏子和扇贝中,均为GⅡ型核酸阳性。结论顺义区市售双壳贝类中存在副溶血性弧菌和GⅡ型诺如病毒,需警惕感染风险。分离的副溶血性弧菌呈现多态性,但毒力基因携带率较低,对大多数抗生素敏感。  相似文献   

20.
食品基质是食源性病毒传播的主要媒介,其中诺如病毒(Norovirus,NoV)的检测也备受国内外关注。食源性NoV暴发和污染给人类健康和食品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而基于食品基质成分的复杂程度,其样本前处理过程一直是病毒检测研究中的重点和难点,直接影响NoV的精准检测和结果的可靠性,给食品安全监管及疫情防控带来困难。本文综述了NoV在食品中的流行现状,为食源性NoV的风险评估和监管预警提供基础性研究数据。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就食品中NoV的分离方法进行了全面论述,比较了各个方法的优缺点,旨在为完善和扩充食品中NoV检测基质范围提供方法,为研究简便、快捷、准确的食源性NoV检测方法提供参考和思路,以防范NoV造成的污染及感染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