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核数据是核科学研究、核设施建设以及核技术应用的基础数据。本文回顾了我国核数据研究的发展历程,总结了目前国内外核数据发展现状以及新形势下国民经济发展对核数据的新需求,最后介绍了我国核数据研究的新进展,并讨论了未来核数据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核数据是核基础研究、核能开发与利用以及核技术发展的基础数据,是连接核物理基础研究与核工程和核技术应用的重要桥梁,在国防与国民经济建设以及核科学发展领域起重要作用。核数据评价建库与检验是核数据研究过程中的两个重要部分,是核数据应用于核工程必不可少的环节。本文介绍了核数据内涵、核数据研究意义以及国内外核数据评价研究的简要发展历史,并结合中国评价核数据库CENDL的研究过程介绍了实验数据调研与分析评价、核数据理论模型计算、核数据统调建库与核数据宏观检验的主要评价核数据研究过程,以及我国自主建立的核数据评价方法和技术、模型及计算程序、评价数据建库和评价数据库的检验方法;介绍了基于我国自主建立的核数据评价建库与检验系统而研制的中国评价核数据库最新版CENDL 32以及对其进行的相关基准检验及应用结果;最后简要介绍了CENDL 32在反应堆屏蔽设计以及压水堆、高温堆等方面的实际应用以及与其他主流评价核数据库的比对结果。  相似文献   

3.
评述了国际、国内核数据评价的现状和发展,对我国核数据评价的发展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4.
六十年代以来,我国核数据工作有了很大进展。1975年成立了核数据中心。在全国核物理工作者以及有关部门大力协同下,已先后完成了两期核数据评价任务,进行了一些重要数据的测量,为实验测量条件的创建作了努力,以计算机形式存储的《中国评价核数据库第一版》(CENDL-I)即将完成。本文介绍了我国核数据工作的进展,提出了进一步工作的意见。  相似文献   

5.
本文论述了我国核化学基础研究的现状,重点介绍了裂变产物化学形态研究、裂变化学研究、裂变产物放化分离方法研究、长寿命核素核数据测量研究等领域的进展和展望.并结合我国核能发展的需要,展望了核化学研究的前景.  相似文献   

6.
正1前言核数据是核科学与工程应用所需的基本数据,其质量直接关系着核工程产品的可靠性、安全性和经济性。核数据研究包括核数据测量、核数据理论计算与评价和核数据可靠性与应用。本文介绍了2017年度核数据测量与评价技术研究进展。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核数据测量方法与技术研究、核数据理论程序研究、核数据评价和群常数制作与宏观检验。2核数据测量2.1基于中国散裂中子源的核数据测量进展中子核数据是先进核能系统研发、核天体物理、基础物理研究及国防科技发展中用到的关键数据。国际上自20世纪80年代以  相似文献   

7.
大型核物理实验装置的问世和实验技术的进步,为核理论研究提供了越来越丰富的实验数据,检验着现有的理论,也为理论研究提出了新的课题,因而拓宽着核理论的研究领域。现代大型超级计算机的运算能力和运算速度的迅速提高以及数值计算方法的不断改进极大地提高了核多体计算的精确程度。核理论研究已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迅速发展时期。本文就低能核理论的研究现状、国内近期主要研究进展和将来的发展趋势作简要分析和概述,并对核理论研究工作的今后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正中子核数据是先进核能系统研发、核天体物理、基础物理研究及国防科技发展中用到的关键数据。国际上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基于中高能强流脉冲质子加速器的散裂中子源已成为开展各种高水平中子核数据测量的重要手段。中国散裂中子源(CSNS)反角白光中子束线(图1)是我国首条基于散裂中子源的白光中子束线,将为我国开展高水平的中子核数据测量提供很好的条件,该束线已于2017年8月建成并投入使用,在11  相似文献   

9.
核取证学是针对核材料及相关材料进行特征分析、数据解释和归因溯源,以威慑和打击非法核活动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由于研究对象的特殊性以及应用场景的复杂性,核取证技术呈现出专用性、多样性和复杂性等特点。本文总结分析了核取证领域常用分析技术及专用分析技术,从加强国际合作交流、建立国际核取证数据库等方面简述了核取证领域的最新进展概况,并结合核取证分析技术现状与发展目标,探讨了未来核取证分析技术的潜在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核数据是指描述和表征原子核这一物质层次的“数据”。它包括:有关原子核性质和由其相互作用支配的基本物理关系的“数据”;描述与原子核有关的基本物理过程,反映核物理基本规律的“数据”;以及对于核物理和核技术的发展及利用是极其关键(和/或重要)的“数据”。在核物理的发展历史中,不断地积累了大量的核数据。基于它们对于核物理及相关学科的基础研究的基本重要性,和在核能及核技术应用中的需要及发展趋势,提出了发展前沿性的核数据,建立《原子核的基础数据库(NBDB)》的计划。这里将介绍NBDB的进展及已提供共享的数据资源。NBDB是一…  相似文献   

11.
作为核电运行最重要的核燃料,铀资源的安全供应是保障我国核电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海水提铀对于保障我国核能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而长远的战略意义。随着海水提铀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发展,海水提铀研究工作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以国内外海水提铀的研究现状为基础,提出了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领衔的“海水提铀技术创新联盟”关于海水提铀的前景规划与展望,指明了未来海水提铀的研究方向,为海水提铀向工业化迈进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
简要回顾了核动力厂选址适宜性准则的建立与发展,介绍了核动力厂厂址评价的新进展,探讨了核动力厂选址标准研究的走向。在制定我国核动力厂选址标准中,应优先建立厂址适宜性准则,包括厂址安全、环境保护和应急准备的各种要素,以指导厂址评价。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在韩国浦项中子源上应用中子飞行时间方法进行的169 Tm的全截面穿透测量,发布了1组新的169 Tm透射率和全截面数据,并在此基础上介绍了应用SAMMY程序结合实际实验环境,对169 Tm在100eV以下能区的中子共振参数进行的分析和计算。结合此次计算结果及前人的169 Tm共振能区实验数据和评价结果,对169 Tm的100eV以下能区中子共振参数进行了评价和推荐,探索并总结了中子共振参数评价的基本方法和流程。  相似文献   

14.
中国核农学的发展历程与成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概述了我国核农学的创建与发展历程以及核技术农业应用研究所取得的主要成果。我国核农学始于1956年,经过50多年的发展,现已形成科研协作网络、学术交流网络、国际交流网络。这三大网络全面推动了中国农业核技术应用的核农学的形成与发展,在辐射育种、航天育种、同位素示踪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农产品辐照贮藏和保鲜加工、辐射害虫防治、低剂量辐射刺激增产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此外,文章还就中国核农学今后的发展构想以及核农学优先发展的主要领域提出了构思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杨喆 《核动力工程》2022,43(6):151-154
生态环境部第8号令《核动力厂、研究堆和核燃料循环设施安全许可程序规定》对核动力厂、研究堆和核燃料循环设施运行许可证件延续事项作出了新的规定。为推动我国研究堆老化管理标准体系建立,分析了我国研究堆延寿审查策略发展历程,结合高通量工程试验堆等研究堆运行许可证有效期延续申请审查工作中的几个关键问题,提出了以定期安全审查为主、重点依据老化管理并兼顾技术规格书审查及差异性审查的审查策略,研究成果为我国研究堆老化管理法规标准的建立提供了实践经验及理论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16.
超临界水冷堆国内外研发现状与趋势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从我国核能长期发展的需求来看,研发第4代新型核能系统将确保核能的长期稳定发展。作为6种第4代未来堆型中唯一的水冷堆,超临界水冷堆具有经济性、延续性及可持续性等诸多综合优势,是国家水冷堆核电技术路线进一步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清洁能源科学和技术领域基础研究国际竞争与合作重要的前沿与热点之一。本文将分析超临界水冷堆的技术特性及它在我国核能长期发展战略中的地位,总结国内外超临界水冷堆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提出中国超临界水冷堆的发展方向与路线图。  相似文献   

17.
薛岳  徐广铎 《同位素》2021,34(2):97-103
核技术应用作为高技术产业逐渐受到政府重视,并于“十三五”正式被国家纳入加强前瞻布局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更好地把握核技术应用产业高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本文在《2016-2017核技术应用学科发展报告》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调查研究,总结了我国核技术在工业、医学、农业和社会安全领域应用的整体发展情况,以及2018年以来取...  相似文献   

18.
模块式小型反应堆(SMR)是一种新型的核能系统。“玲龙一号”反应堆(ACP100)是我国完全自主创新的多用途模块化小型压水反应堆。本文介绍了ACP100的研发过程、堆芯设计和安全设计的主要特点,主要包括堆芯核设计、热工水力设计、安全设计理念、固有安全设计、事故应对策略等关键技术。ACP100反应堆通过基于全非能动的设计理念以及确定论与概率安全评价相结合的设计方法,极大地提高了安全性,超过了三代核电安全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9.
放射性废液得到有效处理是世界各国核工业迅猛发展的前提,其关键技术的现状和发展方向也是我国核工业界关注的焦点。本文介绍了几种放射性废液处理的传统方法及涌现出的新技术,概述了各种方法的原理及优、缺点,同时讨论了放射性废液处理技术今后的研究方向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