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新型杀菌剂——氰烯菌酯(JS399-19)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氰烯菌酯,试验代号:JS399—19,属2-氰基丙烯酸酯类,是一种结构新颖、作用方式独特的新型杀菌剂,也是该类化学结构中第一个商品化的杀菌剂。江苏省农药研究所于1998年合成,2001年进入田间试验,目前正在进行农药临时登记和深入研究开发,将在小麦赤霉病、水稻恶苗病等化学防治中发挥重要作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以苯甲腈、氰乙酸乙酯等为起始原料,经加成、缩合反应2步合成氰烯菌酯。通过提纯,产品质量分数达到95.0%,总收率大于72%。改进后的方法与原方法相比,线路缩短,易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3.
氰烯菌酯防治小麦赤霉病及治理多菌灵抗药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李恒奎  周明国  王建新  倪玉萍  刁亚梅 《农药》2006,45(2):92-94,103
室内测定了新型杀菌剂氰烯菌酯(2-氰基-3-氨基-3-苯基丙烯酸乙酯,试验代号:JS399-19)对20个小麦赤霉病菌(Fusariumgraminearm)的毒力,结果表明氰烯菌酯对所有野生型敏感菌株和多菌灵的抗药性菌株均表现极高的抑制活性,平均EC50分别为0.090±0.021μg/ml和0.097±0.035μg/ml。离体麦穗上的生物测定结果表明,500μg/ml氰烯菌酯对小麦赤霉病具有很好的保护和治疗作用,但不能被小麦穗颈吸收或是在小麦穗颈中的输导性较差。进一步研究了氰烯菌酯在田间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效果及对多菌灵抗药群体发展态势的影响,结果表明375ga.i./hm2氰烯菌酯施用1、2次,防效分别达到72.2%和86.1%,562.5ga.i./hm2和375ga.i./hm2氰烯菌酯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与562.5ga.i./hm2多菌灵的防效差异不显著。同时发现使用多菌灵处理的小区,抗药性频率从对照的2.91%上升到14.81%,而氰烯菌酯处理的地区,多菌灵抗药性菌株出现的频率只有0%~1.39%。由此可以看出,氰烯菌酯可以作为一种治理小麦赤霉病的替代药剂,尤其在对多菌灵产生抗药性的地区。  相似文献   

4.
杨娟  张磊 《现代农药》2011,10(2):32-33
采用气相色谱法,以邻苯二甲酸二戊酯作为内标物,使用3%OV-101填充柱和FID检测器对氰烯菌酯进行分离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氰烯菌酯的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标准偏差为0.23,变异系数为0.23%,平均回收率为99.68%。  相似文献   

5.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氰烯菌酯进行定量分析,以乙腈+水+冰乙酸(体积比74︰26︰0.3)为流动相,使用ODS C_(18)不锈钢柱和可变波长紫外检测器。该方法的平均回收率为99.3%,标准偏差为0.501,变异系数为0.505%。  相似文献   

6.
7.
25%氰烯菌酯悬浮剂防治小麦赤霉病大田示范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加快创制杀菌剂氰烯菌酯防治小麦赤霉病的应用推广,2010年在江苏省白马湖农场和新洋农场进行了大田示范试验。结果表明,25%氰烯菌酯悬浮剂1 500~2 250 g/hm2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为80.10%~98.28%,均优于对照药剂40%多菌灵悬浮剂1 500 g/hm2处理,增产效果与多菌灵相当。氰烯菌酯对小麦赤霉病具有明显的防病和增产效果,应用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8.
曹斌  于传宗  徐婧 《现代农药》2009,8(3):34-35
通过摸索实验,确定了一种简洁有效的气相色谱法测定小麦中氰烯菌酯的残留量。试验表明,样品中氰烯菌酯添加回收率在90.08%~93.43%之间,变异系数在2.19%~4.12%之间。该方法残留测定最小检出量为2.0×10-11g,满足一般残留测定要求。  相似文献   

9.
<正>由于小麦赤霉病对多菌灵抗性明显增加,一旦大爆发,将难以控制。为尽快研制推广替代目前大面积应用的多菌灵单剂类产品,我站按省植保站要求,用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研制开发的高效、低毒、低残留的25%氰烯菌酯悬浮剂进行防  相似文献   

10.
48%氰烯菌酯·戊唑醇悬浮剂防治小麦赤霉病的开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刁亚梅  周明国  王建新  刘德如 《农药》2012,51(5):375-376,384
[目的]为了延缓创制杀菌剂氰烯菌酯的抗药性和扩大氰烯菌酯的应用范围,通过室内活性筛选和田间试验等研究,开发了48%氰烯菌酯.戊唑醇悬浮剂。[结果]室内活性筛选表明:氰烯菌酯与戊唑醇复配在1~6∶1时对小麦赤霉病具有协同相加作用。2011年田间试验表明:48%氰烯菌酯.戊唑醇SC(氰烯菌酯36%+戊唑醇12%)对小麦赤霉病具有优良的防效,在推荐有效成分使用剂量300~420 g a.i./hm2下防效达63.8%~87.5%。[结论]该药剂除了防治小麦赤霉病,还可用于防治小麦白粉病、小麦纹枯病等麦类病害。  相似文献   

11.
新杀菌剂JS399-19的生物活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王龙根  倪珏萍  王凤云  刁亚梅  韦萍 《农药》2004,43(8):380-383
JS399-19是国家南方农药创制中心江苏基地发现并正在开发中的新型氰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研究表明.JS399-19对小麦赤霉病、辣椒疫霉病、水稻恶苗病、棉花枯萎病、小麦纹枯病及黄瓜灰霉病等具有优良的抑制活性.对小麦赤霉病菌的EC50为0.1895~0.2252g/L;并具保护和治疗作用;田间试验表明,应用剂量为300~750g/hm^2可有效控制小麦赤霉病的发生与危害。研究比较表明,JS399-19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显著优于多菌灵。  相似文献   

12.
13.
2种新型水稻浸种剂对恶苗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室内和田间条件下比较了2种新型水稻种子处理剂12.5%戊·氟·杀螟丹WP和12.5%戊·咯·杀螟丹WP对水稻恶苗病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2种药剂的1 000~1 200倍液,在15~25℃下浸渍水稻种子36~72 h,对水稻恶苗病具有较高的防治效果(90%~100%),且对水稻种子萌芽和成苗较安全;在8℃下浸种10 d仍对种子发芽安全,对恶苗病防效较高。2种药剂对恶苗病的田间防治效果高于16%咪鲜·杀螟丹WP、5.5%二硫氰基甲烷EC和20%氰烯·杀螟丹WP的防效。  相似文献   

14.
除草活性研究表明:新化合物JS913对禾本科杂草、莎草科杂草和部分小粒阔叶杂草具有较高的防除活性,对水稻、玉米、大豆、棉花等作物安全。在25~100 g (a.i.)/hm2剂量下于温室苗前处理对多数禾本科杂草、莎草科杂草和部分小粒阔叶杂草具有较高的防除活性,鲜重抑制率达80%以上,对水稻、玉米、大豆、棉花等作物安全。田间筛选试验结果表明,JS913在60~120g (a.i.)/hm2剂量下对移栽水稻田和玉米田大多数禾本科杂草、莎草科杂草和部分小粒阔叶杂草具有较好的防效,防效达50%~100%,对移栽水稻、玉米安全。  相似文献   

15.
噻虫酰胺,试验代号JS9117,是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于2009年创制发现的新型邻杂环苯甲酰胺类化合物。以氯虫苯甲酰胺为对照药剂,采用浸叶碟饲喂法、浸虫法及综合法等处理小菜蛾、甜菜夜蛾、斜纹夜蛾、棉铃虫、二化螟等幼虫,研究了噻虫酰胺的杀虫活性。结果表明,噻虫酰胺对5种鳞翅目昆虫具有高活性,对小菜蛾的活性是氯虫苯甲酰胺的1.58~1.83倍,对甜菜夜蛾是0.64~4.87倍,对斜纹夜蛾是1.04~1.34倍,对棉铃虫是1.36~1.98倍,对二化螟是0.23~1.33倍。本研究为噻虫酰胺的进一步研发和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JS118对茶尺蠖室内生物活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JS118和虫酰肼是酰肼类具有蜕皮激素活性的新一代杀虫剂,室内对茶尺蠖幼虫的生物活性研究表明:(1)JS118和虫酰肼对茶尺蠖幼虫有较高的杀虫活性,但两药剂均属于迟效性杀虫剂,药剂处理后96h,药效才能较充分发挥,JS118对茶尺蠖的药效发挥较虫酰肼快;(2)两药剂对茶尺蠖毒力测定结果表明,JS118和虫酰肼药后4d对茶尺蠖幼虫的LC50分别为11.6792mg a.i./L、17.4210mg a.i./L,药后5d LC50分别为9.8040mg a.i./L、14.4225mg a.i./L,经t测验结果表明t4d=5.87、t5d=5.27均大于1.96,说明JS118和虫酰肼对茶尺蠖幼虫均有较高的毒力,且JS118对茶尺蠖幼虫的毒力高于对照药剂虫酰肼。  相似文献   

17.
新农药呋喃虫酰肼在四种土壤中吸附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振荡平衡法研究了新农药呋喃虫酰肼(JS118)在4种中国典型土壤中的吸附特性及其吸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JS118在江西红土、山东黄土、北京褐土及吉林黑土中的吸附基本符合Freundlich方程,其吸附常数Kf分别为2.2619、2.5734、2.3811和2.9279。JS118在4种供试土壤中的吸附能力均较弱(Kf<5),且以物理吸附为主(△G<40kJ·mol-1)。另外,其吸附系数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及土壤pH值呈良好的相关性,而与阳离子交换量及粘粒含量相关性较差。  相似文献   

18.
《现代农药》2013,(5):51-53
为了筛选防治机插稻恶苗病的浸种药剂,采用25%氰烯菌酯SC、16%咪鲜·杀螟丹WP等药剂浸种并进行田间药效对比试验。结果表明:25%氰烯菌酯SC对水稻恶苗病具有优异的防治效果,可作为咪鲜胺类浸种药剂的替代品种;16%咪鲜·杀螟丹WP与80%乙蒜素EC或25%脱臭乙蒜素EC混用可提高对恶苗病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