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乡村振兴语境下田园综合体复杂适应系统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振兴是深化农村改革的新部署,田园综合体是在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提出的,可视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落地路径之一.田园综合体强调农旅融合,延长农业链条,融合包括康养、科技、旅游、创意和休闲等业态组合,故构建田园综合体面临着解决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关于城乡统筹的农旅融合问题.在研究田园综合体策划、规划、设计、运...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4,(8)
网站本地化是实现产品与服务国际化的重要手段。文化适应是网站本地化翻译的重要工作内容和网站翻译的基本原则。语境的基本要素:文本、参与者、背景和规约勾勒了跨文化交际活动的基本框架。透过对海姆斯语境要素的分析,从宏观上把握网站本地化翻译的文化适应策略。  相似文献   

3.
在明确乡村景观建设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优秀传统文化应渗透到乡村景观建设中,并从树立科学的景观设计思想、挖掘乡土文化资源、重构乡村公共空间、加强景观与人的有机对话四方面,阐述了乡村文化传承的景观学策略,从而改善乡村景观结构,美化人居环境,提高人口素质,保护和传承乡村的特色文化。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3,(24)
明清之际西方传教士陆续来华,面对明帝国这块冥顽不化、拒不开放的顽石,被迫采取了文化适应策略。利玛窦极大的实践了这种策略,他的衣食住行无一不不是此策略的体现。同时利玛窦的成功传教充分证明外来文化和本土文化的交流和对话是完全可能的,但必然充满艰辛和曲折。  相似文献   

5.
城乡现代化与城乡文化--对城市与乡村文化发展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立足于当前的社会经济背景,从广义文化的角度,探讨了城市与乡村文化现代化的发展状况,最后指出了城乡文化发展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6.
7.
我国乡村长期处于滞后发展状态,存在贫困加剧、环境恶化、特色流失等问题,乡村发展亟待重视。文章在此背景下,分析地域文化对乡村的影响,阐述新时期乡村地域文化产生的危机与嬗变,认为现代化、政府决策、文化认同的淡化与缺失、文化价值内核的失序是引起文化嬗变的动力机制。最后提出乡村发展结合地域文化,通过文化自我革新、打造文化产业基地、构建文化认同纽带、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培养公众参与意识等方式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3,(2)
跨文化适应的研究始于20世纪初期的美国,20世纪80年代后研究方法不断丰富,研究范围、研究层面和视角不断扩大,产生了不同的模式和理论。对跨文化适应研究发展历程、分类、研究层面和研究视角以及不同理论的系统梳理有助于对跨文化适应的深层次研究。  相似文献   

9.
10.
吴庆 《江西建材》2022,(5):267-268+273
文中阐述了乡村建设3.0时期的文化振兴要求,对青砖的文化价值进行了深入的挖掘分析,提炼内涵,并探讨了青砖文化在乡村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莆田市行政中心规划竞标二等奖方案的设计构思——尊重自然 ,并以资源建筑的规划手法为切入点 ,重在追求建筑环境的整体性及其与自然的共生 ,实现“城市、建筑、园林”的再统一 ;叙述了该方案的五个特色 :1、主轴线的秩序美 ;2、“绿色”环境的自然美 ;3、广场水景的动态美 ;4、建筑设计的“雕塑”美 ;5、道路结构的工程美  相似文献   

12.
罗荩  高美祥  杨瑛  陈翚 《室内设计》2022,(2):126-133
乡村公共文化空间承载着乡土文化传 承、乡风文明建设和乡村社会治理等功用,是乡 村文化振兴的重要物质空间载体。随着乡村休闲 旅游经济的迅速发展,传统型和新型公共文化 空间在外来和内生文化资本的叠加作用下混合共 生。借鉴文化资本的作用原理和分类方式,根据 空间生成不同阶段的干预因素和作用特征,将乡 村公共文化空间识别为由具态化、物态化和制度 化文化资本主导的生产型空间、生活型空间及组 织型空间三种类型。在乡村旅游经济资本力量的 驱动下,公共文化空间在更新过程中产生消费化、 静态化和孤岛化等发展趋势。以湖南浏阳市农业 休闲旅游型竹联村美丽屋场营建为例,分析三类 公共文化空间物理场域和文化活动的存在特征, 探究文化资源向文化资本转化过程中的空间复合 化更新路径,进而提出弹性转化、多元化发展、整体式营建等更新策略,以期为其他类似乡村公共文化空间营建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3.
严何 《建筑师》2017,(6):48-54
从居住、政治、宗教等方面探究近代鼓浪屿城市转型过程中,华、洋不同势力对鼓浪屿城市空间的控制和争夺,及其呈现的城市文化象征。并讨论这一过程中的文化适应现象对城市空间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李英豪  郑宇军 《规划师》2011,27(5):37-40
东阳市花园村的规划设计以宜居、富民、和谐为重点,以"生态文明、美丽乡村"为规划主题,基于"集约高效、功能升级、产业驱动"的规划机制与创新理念,形成"两心三轴四区六组团"的用地布局结构,完善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实现从农村型向城市型功能的跨越,完善村庄生态设施建设和生态空间景观建设,明确制定项目建设内容,项目空间的布局...  相似文献   

15.
村庄环境是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的空间载体,是实现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随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持续推进,村庄环境建设需要总结过往经验,制定更具针对性的方案,建立动态管护机制。通过梳理国内学术界对村庄环境建设的相关研究,针对白鹿原塘村片区的村庄环境建设情况,引入IPA分析法,基于农户满意度对塘村片区村庄环境建设进行评价。根据相关政策文件、行业标准和学术研究,建立包括6个系统、23项指标的村庄环境建设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实地调研、入户访谈和问卷调查收集村庄环境建设村民满意度数据,并进行村庄环境建设现状的定性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收集到的数据从重要性和满意度两个角度进行评价,探寻白鹿原塘村片区村庄环境建设的关键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提升策略,以期为其人居环境建设与乡村振兴工作提供指引。  相似文献   

16.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广 大乡村地域社会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生 产生活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新农村建 设”、“美丽乡村”、“传统村落”等一系列 创建活动一方面体现了各级政府对乡村地域 的投入与指导日益增多,另一方面也对传统 的营建模式产生了影响。本文首先介绍了当前 村庄建设中外力强介入的整体改建、外力弱 介入和村民自建的局部改建等营建方式的特 点,随后分析乡村地区建筑特有的与生产生 活紧密相连的功能多样性,与时间紧密相连 的营建渐进性,以及与使用者紧密相连的村 民主体性等营建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针 对功能多样性特征的村落分类和引导,针对 营建渐进式特征的建筑营造示范与引导,以 及针对村民主体性特征的村落营建保障与支 撑等乡村地域建筑营建模式。  相似文献   

17.
杨威 《重庆建筑》2003,(3):19-21
建筑适地性设计可以理解为在整个建筑设计过程中,因地制宜地、恰当地处理建筑与用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建设条件、噪音、交通流线、竖向空间与建筑场地等的相互关系。随着人类对社会、经济、生态环境要求的快速提高,建筑适地性设计研究已经成为建筑设计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相似文献   

18.
解飞 《华中建筑》2015,(3):28-32
通过大量案例的分析与比较,该文意在对观演建筑的城市性进行深入剖析。观演建筑作为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城市环境对其设计及布局产生一定的制约作用;同时观演建筑作为文化、娱乐、生活中心,也给城市增加活力,丰富市民生活。从城市出发,该文通过体量、控制线、视线等方法,从城市环境的物质形态到人的心理需求,使剧场与城市充分融合;从观演建筑出发,该文从建筑形态和功能的角度入手,探讨剧场自身成为城市舞台、剧场舞台面向城市打开等方法,着重发掘剧场活力城市的可能性。两者相互协调,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9.
郭焕宇 《华中建筑》2014,(5):130-134
近代广东三大汉族民系侨乡地区的民居建筑文化,在传统文化与海外文化的碰撞交流过程中发展演化。两种异质性的建筑文化相遇,在广府侨乡表现为外来文化与本地传统文化充分交融的"合流式"融合模式,在潮汕侨乡、客家侨乡则分别表现为外来文化以"融入式"及"嵌入式"模式与本地文化融合。  相似文献   

20.
以改善乡村环境和空间形态作为研 究的起点,通过中日乡村营造系统的对比研 究,提出基于人、地、村三方维系的乡村营造 新模式,把关注的重点转移到乡村营造过程 中人、地、村三方,探究其背后所存在的各自 特质以及三方维系,借鉴中日乡村营造的成 功案例,从建立乡村规章,及振兴乡村产业, 至优化乡村环境,归纳总结出现代乡村建设 所必须考虑的基本要素和必须遵循的营造准 则,以及具体的做法要求,为国内的乡村振 兴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经验 和做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