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一种VoIP语音质量评价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VoIP系统中,传输网络性能(QoS)参数对可感知语音质量(Quality of Experience, QoE)起着基础性的影响作用,但QoS取值情况并不能直接反映和代表QoE水平。为此,基于对VoIP传输特征的分析,首先采用PESQ,E-Model算法分析了单个QoS参数对QoE损伤的影响;在单个因素计算的基础上,通过对E-Model算法的扩展研究了QoS参数综合作用情况下语音QoE值的变化情况;采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建立了QoS参数与语音 QoE的映射模型,模型构成简单。验证实验表明,该模型与语音QoE客观评价方法之间具有很高的相关度,满足对网络运行状况及VoIP QoE实时监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探讨了VoIP的关键技术,分析了影响VoIP语音通信质量的因素,提出了提高VoIP语言通信质量的方法,即:优化网络环境、选择合适的编解码、服务质量保障(QoS)、使用颤音缓存。该方法对提高VoIP语音通信质量,推动VoIP业务的普及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VoIP应用中,为了实现服务质量的监测和路径切换,通常需要测量路径的网络性能,并将网络性能映射到语音质量评价.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网络性能的VoIP语音质量评价模型,该模型在E-Model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只考虑网络性能的动态变化对语音质量的影响.新的模型考虑更少的影响因素,比E-Model更容易计算,因此更适用于VoIP系统的语音质量评价.通过实验比较了新的模型和简单的网络参数评价模型,结果显示该模型具有更好的语音质量描述能力. 相似文献
4.
5.
6.
7.
8.
抖动缓冲是解决VoIP系统延时抖动问题的有效方法。为实现抖动缓冲的动态调整,获得更好的VoIP通话质量,提出了一种基于语音质量预测的自适应抖动缓冲算法。算法采用Pareto分布为延时建模,通过E-Model方法预测突发丢包模式下的瞬时语音质量,以最大化语音质量为目标,自适应选择出最优的抖动缓冲区大小。实验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算法明显优于已有算法,能够有效提高VoIP系统的语音质量。 相似文献
9.
针对基于隐马尔科夫(HMM,Hidden Markov Model)的MAP和MMSE两种语音增强算法计算量大且前者不能处理非平稳噪声的问题,借鉴语音分离方法,提出了一种语音分离与HMM相结合的语音增强算法。该算法采用适合处理非平稳噪声的多状态多混合单元HMM,对带噪语音在语音模型和噪声模型下的混合状态进行解码,结合语音分离方法中的最大模型理论进行语音估计,避免了迭代过程和计算量特别大的公式计算,减少了计算复杂度。实验表明,该算法能够有效地去除平稳噪声和非平稳噪声,且感知评价指标PESQ 的得分有明显提高,算法时间也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0.
VoIP网络中SIP和H.323协议互通的研究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SIP网络出现之前,以IP网络为传输系统的H.323网络已得到广泛应用,因此,必须考虑SIP网络和H.323网络的互联问题.通过分析两个协议互通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地址解析和映射、消息映射、媒体能力协商等问题,并深入研究它们的状态图,然后分别以SIP向H.323终端发起呼叫以及H.323向SIP终端发起呼叫为模型,模拟两协议的互通实现,经实践证明此方案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会话初始化协议(SIP)是IETF提出的IP电话呼叫信令协议,是一个基于文本的协议,用来创建、修改和终止多媒体呼叫与会话。该文介绍了SIP协议及其分层实现方法,采用UML的类图、状态图和序列图等设计了SIP消息包的结构和SIP协议的事务层,并用C++加以具体的实现。 相似文献
12.
13.
简要分析了广域专网中的VoIP服务质量问题,对QoS的概念、功能、模型进行了阐述,提出了在广域专网中的Q-oS保证策略,给出了配置实例. 相似文献
14.
15.
在当前Internet的“尽力而为”服务模式下,网络拥塞和分组丢失不可避免,因此,要想大规模使用IP网络电话必须得提供有效的QoS保证手段。文中分析了话音质量和丢包率的关系,给出了端到端的动态QoS管理方法以保证IP网络电话的通话质量。 相似文献
16.
17.
VoIP的关键技术及语音终端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分析了VoIP的基本原理,研究了VoIP的关键技术。在VoIP网络发展的过程中,如何保证VoIP的QoS是VoIP网络得到进一步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对VoIP网络的QoS进行了阐述,介绍了VoIP网络的基于UDP协议的网络电话语音终端的研制情况。 相似文献
18.
实现高端应用中端到端QoS的关键问题及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高端网络应用的兴起及近几年网格技术的发展,传统的传榆服务模型和QoS实现机制已经不能适应高端应用对网络和其它资源的需求。因此,如何在高端应用间提供更优的QoS成为关注的焦点。本文从IP网络传输控制机制和端点QoS系统结构两个角度,探讨了端到端QoS实现的关键问题,同时详细分析并比较了几种端到端QoS实现构架及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