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掺Si补偿Cu的GaAs(GaAs:Si:Cu)材料的光控开关特性进行了计算机模拟,结果表明Cu与Si的浓度比(NCu/NSi)和激光通量是影响开关特性的两个重要因素,NCu/NSi越大,电导淬灭时间越短;光通量越大,导通态电导率越大,开关闭合、断开时间越短。并分析了上述现象的产生机理。  相似文献   

2.
2000年12月28日,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组织成员来校,对“功率光导开关砷化镓基体材料特性的研究”工作进行了项目鉴定.功率光导开关砷化镓基体材料特性的研究,是河北工业大学电气信息学院付浚、杨瑞霞教授等于1997年申请到的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该项目主要研究光导功率开关砷化镓基体材料(GaAs∶Si∶Cu)的制备和GaAs∶Si∶Cu 的暗电导、光电导及导通和关断瞬态特性与Si 浓度、Cu 浓度和光激发脉冲特性的关系.半导体功率开关是利用不同光激发脉冲激励下,半导体分别呈现高阻和低阻态来实现开关功能.从理论上讲,这种…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以光导开关为核心的高压纳秒电脉冲系统组成.半绝缘GaAs光导开关在初始偏置电场26.7 kV/cm条件下受到1 ns、光能20 μJ、波长1 064 nm激光照射.根据SRH模型和有限元法计算载流子浓度和光导开关时域电阻,考虑Blumlein 传输线等效电容电压的时域变化,进行了输出脉冲的模拟计算.模拟和实验表明...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为固态电解质导电桥纳米开关的特性,文中采用FR-4覆铜板(Cu)作为活泼电极,Al作为惰性电极,PMMA作为固态电解质,研究了Cu/PMMA/Al导电桥纳米开关的制备工艺和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旋转涂胶形成PMMA薄膜的厚度对Cu/PMMA/Al开关的性能起决定性因素,最大开关转换次数随旋转转速的增大而增大.电化学抛光时间和氧化时间对Cu/PMMA/Al纳米开关性能的影响相对较弱.电化学抛光时间为30s和60s时,纳米开关的开关循环次数总体上比电化学抛光时间为90s时的多.氧化时间对Cu/PMMA/Al纳米开关性能的影响没有明显的规律性.FR-4覆铜板用磷酸电化学抛光30s,在180℃的条件下氧化7min,以4 000r·min~(-1)旋转速率涂胶后,Cu/PMMA/Al导电桥纳米开关可实现开关305次;铜表面电化学抛光处理Cu/PMMA/Al纳米开关的开关比(高阻态/低阻态)为105,高阻态与低阻态时的电阻基本上不随时间变化.  相似文献   

5.
通过拉氏变换求解了在高斯光脉冲激励下光导开关的载流子连续性方程,获得了载流子随时间和器件深度变化的解析表达式,再推导出光导开关的时变电阻解析表达式,并将该时变电阻转化为PSPICE电路模拟程序能接受的器件模型,实现了用PSPICE对光导开关瞬态响应特性的表征。根据所获得的结果,对光导开关的响应规律进行了分析和描述。  相似文献   

6.
用 Ti粉作中间层在 12 73K直接进行 Si3 N4 / Cu的连接 .用四点弯曲方法测定了不同保温时间下的连接强度 ,并对连接界面进行了 SEM、EPMA和 XRD分析 .结果表明 :通过 Cu- Ti二元扩散促使液相与氮化硅发生界面反应 ,形成 Si3 N4 / Ti N/ Ti5Si3 Ti5Si4 / Cu3 Ti2 (Si) / Cu的梯度层界面 .接头弯曲强度随着保温时间的增加 ,先增后降 .微观分析表明 :Si3 N4 与 Ti的界面反应以及 Cu、Ti、Si的相互扩散决定了接头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光导开关的原理,并研制出CaAs:Cr,InP:Fe光导开关,实验显示了开关对光的响应特性,利用光导开关来探测皮秒光脉冲的波形,并且利用光导开关的原理研制成新型的超宽带雷达实验室模型,实验显示了其脉冲辐射与接收波形。  相似文献   

8.
高压PS光导开关的瞬时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考虑了载流子的漂移效应,在不同激励光脉冲参量和不同光导开关结构情况下,数值计算了光导开关输出电脉冲的瞬时特性,得到了对设计光导开关器件及应用有指导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运用正交法,对碱浸提取碲的工艺进行了优化.考察了浸出温度、NaOH浓度、液固比、浸出时间对Te浸出率的影响.同时对最佳浸出工艺下主要杂质元素Si、Se、Cu的浸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浸出温度、NaOH浓度、液固比、浸出时间对Te的浸出率无显著影响.碱浸提取碲的最佳浸出工艺为:浸出温度95℃,NaOH浓度3moL/L,液固比6∶1,浸出时间3h.此工艺条件下浸出液中Si、Se含量较高,进行后续碲的提取工艺前需除杂.  相似文献   

10.
用Ti粉作中间层在1273K直接进行Si3N4/Cu的连接.用四点弯曲方法测定了不同保温时间下的连接强度,并对连接界面进行了SEM、EPMA和XRD分析.结果表明:通过Cu-Ti二元扩散促使液相与氮化硅发生界面反应,形成Si3N4/TiN/Ti5Si3 Ti5Si4/Cu3Ti2(Si)/Cu的梯度层界面.接头弯曲强度随着保温时间的增加,先增后降.微观分析表明:Si。N。与Ti的界面反应以及Cu、Ti、Si的相互扩散决定了接头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1.
LED亮度调节中的人眼感受非线性校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PWM数字调光方式中,人眼对LED灯具亮度(光通量)线性变化的感受是非线性的.为了对这种非线性感受进行校正,需要对光通量进行补偿.由于光通量和PWM占空比成严格线性关系,故根据光通量和人眼亮度感受的反非线性特性,得到人眼线性亮度感受需要的非线性变化PWM占空比即可.系统采取查找表方式,利用Quartus II平台的参数可设置宏模块,在存储器中预存按反非线性特性计算好的占空比数值,实现光通量补偿.测试显示,系统达到了校正目的.  相似文献   

12.
细粒煤在Falcon分选机中的运动特性及其脱硫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简述了Falcon离心重力分选机的特点及工作原理,通过细颗粒在Falcon离心重力场中的受力分析和沉降末速的计算,得出了颗粒沉降时间与离心加速度的关系,结果表明:颗粒的离心加速度越大、固体颗粒与介质的密度差越大、颗粒直径越大,则沉降时间越短.通过对转筒内流膜运动特性分析,研究了处于转筒内不同流膜微层中的颗粒切向速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流膜内各微层的切向流速沿径向递增.分析对比了Falcon离心分选和浮选分步释放试验脱硫效果,结果表明了细粒煤在离心重力场中的全硫脱除率要比基于颗粒表面性质分选的浮选过程平均高5%左右.  相似文献   

13.
基于COMSOL Multiphysics 5.0层流两相流模型,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微通道内液滴被动式融合机理及影响因素.在液滴生成的下游通道设计长棱形的扩张通道,形成流速降低梯度区,实现了液滴的有效融合.结果表明:微液滴的被动式融合利用的是油/水界面张力的作用使液滴自发融合,主要分为4个过程:液滴相遇、液滴接触、液滴破碎和液滴融合.连续相入口处的雷诺数和液滴体积是影响液滴融合的关键因素.一定范围内,雷诺数越大,融合时间越短,当超过临界值时,雷诺数越大,液滴运动速度过快,则无法实现融合;一定范围内,液滴体积越大,融合时间越短.当超过临界值时,液滴运动轨迹发生变化,使两液滴不能相遇,无法融合.  相似文献   

14.
为了找到提高排液速度、缩短段塞流时间的方法,同时优化采油系统、减少能量损失、提高采油量,对影响流型的流速、气体体积分数及海洋采油出油管-立管系统进行了多相流模拟,同时对压力云图和油气体积分数云图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流体的流动速度越大,段塞流的停留时间越短,排出段塞流的时间越短;气体体积分数越大,段塞流出现越慢,出油管底部通气可以提高采油量。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究风力发电机舱干粉灭火系统的喷射流动特性,根据1.5 MW风力发电机舱为原型建立仿真模型,应用Fluent软件的离散相模块,模拟并分析了不同的喷嘴形状及充装压力对风电机舱干粉灭火系统喷射颗粒运动轨迹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随着喷嘴角度的增大,颗粒流动到两侧壁的总时间越短,颗粒流动到机舱两侧壁的总时间最短的是150°喷嘴,为12.9 s;随着充装压力越大,干粉的喷射速度越大,颗粒向侧壁扩散的速度也越快,充装压力为2.5 MPa时,颗粒流动到机舱两侧壁的总时间最短,为10.5 s.模拟结果可为风电机舱灭火系统的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交通荷载作用下斜坡加筋路堤稳定性和变形特性一直是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在路堤顶面施加均布循环荷载,分析了交通荷载作用下路堤的动力特性.最后,对交通循环荷载的振幅、频率以及行车间隔进行参数分析.结果表明:交通荷载作用下,路堤顶面沉降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而增大,但增大的幅度逐渐变小,直至趋于稳定;交通荷载振幅、频率越大,行车间隔越短,路堤顶面最终沉降越大.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隔离开关电弧模型及其参数选取对特快速暂态过电压(VFTO)仿真结果的影响,以特高压单机、单变、单回线供电方式的气体绝缘组合电器(GIS)仿真试验回路为例,对隔离开关电弧模型及参数选取情况进行了分析,并采用不同参数的电弧模型对VFTO进行仿真计算,得到了相关模型及其参数对VF-TO仿真结果的影响规律。仿真结果表明,击穿过程对VFTO的陡度影响最大,击穿延时越短,VFTO的陡度越大;稳态燃弧电阻对VFTO的幅值影响最大,燃弧电阻越大,VFTO的幅值越小;熄弧过程会影响VFTO的衰减速度,熄弧时间越长,VFTO衰减的也越慢;为VFTO仿真中GIS隔离开关电弧模型及参数的选取提供了参考,对选取合理的模型及参数进而评估VFTO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采用正交试验法设计低熔点Al-Si-Cu-Mg系钎料成分,通过金相、硬度、铺展及差热等方法,分析钎料的显微组织及性能。结果表明:钎料的组织主要由基体相α-Al、粒状相Mg2Si、骨骼状相Al2Cu(θ相),以及θ相和Mg2Si的复杂共晶组成;合金元素对显微硬度及熔化特性的影响由主到次的顺序为Cu、Si、Mg;受金属间化合物Al2Cu和Mg2Si以及初晶Si析出的影响,当Cu、Si含量达到一定值(10%Cu、7.5%Si)后,钎料铺展面积变化不大,试验配方中Al-7.5Si-20Cu-0.4Mg熔点529℃时,铺展面积大,综合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铝管外换热流体温度及流速对铝管内石蜡储放热性能的影响,并通过简化石蜡相变模型,反推得到放热过程中液相石蜡区域半径。结果表明:风速越大,储热时间越短,最短的储热时间为1 380 s,属于温度为80℃、风速为3 m/s的情况;在一定温度下,风速越大,管壁温度下降越快,放热时间越短;通过反推液相区半径发现,风速越小,石蜡凝固越慢,放热结束时的液相区越大;最小液相半径出现在空气温度为80℃,风速为1.5 m/s的情况下,其值为4.19 mm。  相似文献   

20.
在自由落体条件下实现了三元Co45Cu45Si10和Co25Cu25Si50舍金的快速凝固,所获得的最大过冷度分别为357 K(0.22TL)和320 K(0.20TL),测定其液相面温度分别为1 600 K和1 592 K,固相面温度分别为1 358 K和1 105 K.Co45Cu45Si10舍金液相分离临界过冷度仅为8 K.直径大于100μm的合金液滴发生L a-Co→ε-Co的包晶转变,凝固组织由(Cu)、ε-Co和α-Co三相组成,而直径小于100μm时,合金液滴的凝固组织主要由(Cu)和ε-Co两相组成.Co25Cu25Si50合金不存在液相分离临界过冷度,形成由CoSi、CoSi2和Cu3Si 3个金属间化合物相组成的快速凝固组织.尽管Cu3Si的形核率最大,但始终没有形成领先生长相.当过冷度小于127 K时,形成以CoSi2为初生相枝晶的凝固组织;当过冷度大于127 K时,则形成以CoSi为初生相枝晶的凝固组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