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这是党和国家明确提出的经济发展战略。2006年9月27日至28日召开的中国石油集团公司信息化工作会议,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落实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围绕集团公司“资源、市场、国际化”的战略部署和“十一五”发展规划,总结“十五”以来集团公司信息化建设的成绩,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十一五”信息化建设的目标、任务及工作重点,组织动员广大干部职工,统一思想,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全面提升信息化建设水平,为增强集团公司国际竞争力发挥重要支撑。中油集团公司党组成员、…  相似文献   

2.
任柏明  黄革 《石油教育》2011,(4):109-112
人才在促进企业发展过程中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作用。搞好"十二五"期间的人才强企工作,全面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保障国家石油安全,是我国石油企业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在对人才强企内涵进行比较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根据"人才强国"的研究成果提出了人才强企的衡量指标和比较标准。并对石油企业当前推进人才强企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作了分析,就"十二五"期间如何进一步推进人才强企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在各石油石化企业贯彻落实“十一五”规划加快改革和发展的大好形势下,欣悉全国石油企业管理现代化优秀成果、优秀论文、优秀著作奖(行业部级)评审揭晓,我代表中国石油企业协会对获得殊荣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 表示热烈地祝贺!并借此机会,向全国石油石化企业所有长期从事协会或企管工作的同志们表示真诚的谢意!  相似文献   

4.
赵亮 《石油教育》2006,(1):59-62
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主要从事长输管道、大中型储罐、电力、通信等工程的建设和运营管理,具有国家颁发的化工石油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拥有从管道科研、咨询、勘察、设计、施工、采办、工程物流、监理、检测、防腐、通信、试运行到在役管道检测、抢维修等完整的管道建设产业链,以及管道建设PM C、PM T、EPC、B O T、BO O T等项目运作能力。“十五”期间,管道局坚持“人才强企”战略,站在建设世界驰名品牌中国石油管道的高度,把培训工作作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最重要和最有效的手段,摆在企业重要而突出位置,不断强化员工培训和培…  相似文献   

5.
《石油教育》2006,(2):1-1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集团公司“人才强企”战略,紧密结合辽化公司发展战略和当前工作的实际,抓住人才培养、吸引和使用三个重要环节,营造企业内部唯才是举、唯才是用的人才开发机制和爱才、惜才、护才、用才的良好氛围,着力建设辽化公司经营管理、专业技术和操作技能人才三支队伍,培育职工终身学习意识,不断发展壮大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和谐发展。◇我们要以发展的眼光,从战略的高度,全面推进人力资源的管理开发,为公司的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人力资源支撑,确保实现各项改革,实现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在实施可持续发展、率先建成一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企业和具有国际竞争力跨国企业集团进程中,大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十一五"规划也明确提出,"十一五"期间,管道局将按照建"成国内第一、世界一流专业化公司"的要求,以建设世界驰名中国石油管道为目标,以人才队伍建设为支撑,树立大市场观、大管道观、大人才观,增强创新能力,谋求全球发展,推向持续较快有效和谐发展新阶段。作为中国石油和管道局重要的教育培训、科技开发、技术服务和技能鉴定基地,河北石油职业技术学院(中国石油管道学院)必将依托石油天然气管道行业,在为企业、为社会培养高技能人才上发挥重要作用,努力打造行业知名职业教育培训品牌。  相似文献   

7.
对一个企业来说,“三分技术,七分管理”,改革是动力,技术是支撑,管理是保证,管理在企业改革与发展中的作用更显得重要。  相似文献   

8.
曙光采油厂是中油辽河油田公司第一大采油厂,现有员工四千余人,年产原油230万吨以上,3/4以上为稠油和超稠油。工作场所分布在几十平方公里的芦苇荡里,点多面散,生产人员紧张、任务繁重。为深入贯彻油田公司二届三次职代会和党委一届六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全面落实集团公司《基层建设纲要》,加快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努力推进“三支人才队伍”建设和“职业技能培训工程”,曙光采油厂进行了员工培训模式的创新与实践,掀起了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千人百项“小练兵”,强基固本“大比武”活动新高潮。通过制度练兵、实物练兵、网络练兵和比…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集团公司大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坚持把教育培训作为人才队伍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来抓,教育培训工作有了明显的进步和发展,不仅得到了集团公司党组的充分肯定,也先后得到了中央组织部、国家人事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等有关部门的认可,并多次在国家级会议上介绍经验,受到表彰。教育培训工作为集团公司加快发展、安全稳定、构建和谐企业,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教育培训工作正在进入扎实、有效、持续、健康的发展轨道,呈现出以下几个鲜明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石油工程建设》2007,33(2):46-46
据悉,2006年度“中国管理竞争力百强企业及中国管理百名英才”评选活动揭晓,辽河石油勘探局、新疆油田公司、大连石化公司、管道局4家中国石油企业列百强企业前4强。同时,这4家企业的主要领导张凤山、陈新发、蒋凡、苏士峰荣获“中国管理百名英才”称号。  相似文献   

11.
<正>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主办,四川省投资促进局、自贡市人民政府等承办的2012年度中国机械工业百强企业信息发布会暨机械工业发展战略研讨会近日在四川自贡举行。会上发布了2012年度中国机械工业百强榜单。榜单以2012年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为准,同时参考利润总额指  相似文献   

12.
中国石油企业协会成立20多年来,在推动石油石化企业的管理创新工作中,始终坚持在会员单位中开展企业管理创新的评优工作。这些活动的开展有力地推动了石油企业管理创新的不断深入,有效地提升了企业的整体素质和管理水平。截止2006年底,共评选出全国石油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奖1003项:管理现代化优秀论文575篇:管理现代化优秀著作71部。这些优秀项目的评审不仅有力地推动了石油企业现代管理方法的普及和管理创新活动的开展,构建了石油企业管理现代化的工作体系,同时也培养造就了积极致力于现代管理方法的应用与创新的石油企业管理工作者队伍。《经济日报》对石油企协这项工作评价是”行业协会助推企业管理创新”。  相似文献   

13.
“十五”期间,青海石油管理局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在局党委、管理局的高度重视和领导下,我局的员工教育培训工作,坚持立足于管理局生产实际需求和企业可持续发展,以“优秀人才优先培养、重要人才重点培养、紧缺人才超前培养”为原则,通过整合教育培训资源,理顺管理运行机制,制定各项规章制度,实施项目培训方案等一系列措施,形成了以局职工培训中心抓重点岗位人员培训,各单位抓适应性岗位培训,队(站、车间)进行生产与学习相结合的技能提高培训,依托社会培训市场突出新知识、新技术的创新培训的员工教育培训网络体系,提高了职工队伍素质,取…  相似文献   

14.
一年一度的阳春三月,一年一次的全国“两会”,年年不同的热点话题。今年的全国“两会”,恰逢“十一五”规划开局之年,代表、委员们回顾“十五”历程,展望未来发展前景,“两会”的重点议题自然围绕“十一五”规划纲要展开。  相似文献   

15.
传统的成本管理是要实现“降低成本”,而战略成本管理则追求成本优势,这对石油石化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是一种全新的考验。  相似文献   

16.
2006年作为“十一五”开局之年,展望石油石化业未来发展,有以下趋势:国际油价预计仍将会在较高价位波动,对世界经济、世界石油石化产业、国际石油市场和各国能源战略与能源结构的调整仍将会带来较大的影响,对国际油气资源的争夺将更趋激烈。  相似文献   

17.
我国“十一五”规划提出了包括节水在内的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目标.并作为约束性指标。但从当前运行情况看.实现节能减排目标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石油石化企业作为耗能大户.更应强化企业作为节能减排的主体责任,落实目标责任。在选方面.镇海炼化作为国内炼油行业老大.近年来节水减排也勇站排头。他们创造了《节水减排管理》经验,从节水减排的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着手,通过技术、管理双轮驱动,提升吨油耗水和吨油排水等主要节水减排指标,进入国际先进水平行列。  相似文献   

18.
进入21世纪,企管工作继续维持原有模式已不能适应形势的变化,要求冲破原有“企管工作”的框架,建立起“大企管”体系,也就是说要建立起符合现代企业制度、适应国际惯例要求的科学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9.
2006年元旦前夕,我国首台9000米钻机在这里通过国家和中油集团组织的专家评审验收.在石油石化业内外引起了关注。一直站在我国石油装备制造行业排头的大型企业——宝鸡石油机械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宝石公司).在“十一五”及未来发展中有何打算,怎样引导中国石油装备制造业的新潮流?记者近日走访了宝石公司总经理张永泽。  相似文献   

20.
刘奕 《石油教育》2006,(1):53-55
重组改制后,乌石化总厂原有的生产运行和经营管理框架被打破,从单纯依附于炼、化、纤的辅助生产和后勤服务单位变成了市场的竞争主体,面临着资金少、人员多、资产结构不合理等诸多问题,生产经营形势十分严峻。面对严峻形势,全厂上下达成了谋生存、求发展、实现“二次创业”的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