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近期,市场上出现了一种橙红色砗磲品种,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橙红色砗磲样品,对其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宝石学特征及谱学分析研究。采用宝石显微镜观察形貌特征、红外光谱仪检测橙红色砗磲样品种属成分、显微激光拉曼光谱仪分析其颜色,并与市场上较常见金丝砗磲样品进行对比。经分析发现,橙红色砗磲样品的红外光谱谱峰与砗磲一致,拉曼光谱结果显示了橙红色砗磲中文石拉曼特征峰以及1 130 cm~(-1)和1 520 cm~(-1)处与色素有关的拉曼特征峰,与橙红色砗磲的白色部分对比发现其颜色主要与天然有机色素类红萝卜素有关,属于天然颜色成因。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在国内外珠宝市场上出现了一种红色透明长石,其天然性引起了广泛的争议.采用常规的宝石学方法、LA-ICP-MS以及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测试仪器研究了该红色长石样品的宝石学特征、化学成分及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旨在探讨其致色原因.结果表明,该红色长石样品属于中长石;与黄色长石样品相比,其化学成分中Cu的质量分数为739×10-6~801×10-6,远远高于黄色长石的(1.07 ×10-6),而其它微量元素的质量分数则无明显的差别,故认为Cu可能与其呈红色有关;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结果显示,该红色长石样品在可见光区的吸收带主要位于566 nm处,推测其可能与Cu对可见光的吸收有关.  相似文献   

3.
紫外-可见光谱仪在区分天然颜色和染色金珍珠的局限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金珍珠饰品的流行,市场上出现越来越多的颜色处理过的金珍珠。天然颜色的金珍珠与染色金珍珠的价格相差甚远,故金珍珠的颜色检测显得尤为重要。目前,紫外-可见光谱仪(UV-Vis)被认为是有效鉴别金珍珠颜色的测试手段之一,但在检测工作中,当利用紫外-可见光谱仪判定某些金珍珠是否染色时,发现其结论存在一定的争议性。前人的研究显示,在紫外-可见光谱中出现350~360nm处的吸收峰为天然色素的吸收所致,410~450nm出现明显吸收峰归因于有机染料所致。在实际工作中,笔者发现一些金珍珠样品不同部位的紫外-可见光谱不一样,有时测试结果还与显微镜下的特征相矛盾。因此,笔者初步分析了金珍珠的颜色成因,探讨了紫外-可见光谱仪在检测金珍珠时存在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4.
采用热水浸提法进行正交试验,分析、确定茶黄素的最佳提取工艺为:95℃,35 min,料液比1∶40.通过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吸收曲线分析其结构和性能,并将其应用于毛织物上,通过染色赋予织物抗紫外、抗菌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经染色的织物具有良好的抗菌、抗紫外效果,织物具备了保健功能.各项色牢度均达到3~4级.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荧光染料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以4-溴-1, 8-萘二甲酸酐和含不同取代基的邻苯二胺为原料,合成了3种1, 8-萘酰亚胺类荧光染料,并对其进行结构表征,同时测定其紫外-可见光漫反射光谱、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及单光子荧光光谱。在基态优化构型基础上,采用时间依赖密度泛函理论计算该类分散染料在二氯甲烷溶剂中的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的吸收波长和单光子荧光光谱的发射波长。实验测试和理论计算结果均表明:随着邻苯二胺上取代基(-H,-CH3,-OCH3)供电子能力的增强,染料吸收光谱发生红移的同时荧光强度会减弱。当3种染料应用于涤纶织物染色,对染色织物的荧光性能和色牢度进行比较测试,结果表明染料b的染色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6.
研究紫外照射对涤纶织物性能的影响,采用黄色涤纶平纹布为研究对象,紫外光灯管照射30d后,测试其分子量、力学性能及耐磨性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黄色涤纶织物紫外照射后分子量先降低后小幅增大,其力学性能下降,耐磨性能变差。紫外照射影响到了黄色涤纶织物的服用性能。  相似文献   

7.
国家黄金钻石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收到待检的百余件群镶钻石首饰中发现混有大量HPHT合成黄色钻石。采用宝石显微镜、红外光谱仪、X射线荧光光谱仪、紫外-可见光分光光谱仪、紫外荧光灯、DiamondViewTM等对HPHT合成钻石样品做了详细地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这些HPHT合成钻石样品具有较为统一的黄色,放大检查可见合成钻石内部含有大量棒状、柱状、细小微粒状的铁镍合金包裹体,且几乎都有磁性,有些磁性甚至较强;样品的红外反射光谱非常特征,均具有明显的1131cm-1处的吸收峰,为Ib型钻石,而Ib型钻石在天然钻石中极少见到;X射线荧光光谱测试显示有强烈的铁峰和镍峰,且在短波紫外线下多数具有绿黄色荧光。HPHT合成钻石在DiamondViewTM下具有不同程度的黄绿色荧光,部分具有黑十字现象。  相似文献   

8.
近期,市场上出现一种翠绿色碧玺,商家称之为铬碧玺,常切割成戒面出售,价格高于其它绿色碧玺。为了探究铬碧玺与普通绿色碧玺的差别,对从市场上收集到的铬碧玺以及普通绿色碧玺样品进行了折射率、密度等测试并观察其在查尔斯滤色镜下反应。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以及X射线荧光光谱仪对样品进行测试。结果表明,铬碧玺的折射率为1.618~1.638,双折率为0.018~0.020,相对密度为3.05,查尔斯滤色镜下不变红,其宝石学性质与普通绿色碧玺相近。红外光谱测试结果表明,铬碧玺与普通碧玺在分子结构上并无明显差别,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以及X射线荧光光谱测试结果表明,铬碧玺中存在一定量的Cr元素,且在可见光波段中表现典型的Cr元素的吸收光谱,该特征与普通绿色碧玺明显不同,可以作为鉴别铬碧玺与普通绿色碧玺的诊断性特征。  相似文献   

9.
本文选取6件不同花纹不同结构的孔雀石样品,通过常规宝石学测试、显微观察、紫外—可见光光谱、红外光谱、拉曼光谱及X荧光光谱进行研究分析,可得出其在折射率、相对密度、紫外荧光等方面的特征基本相同。经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测试可见[CO3]基团引起的晶格振动及[OH]振动,具有典型的孔雀石特征峰谱图。经X荧光光谱无损测试可见明显的Cu元素峰,结合紫外—可见光光谱推测孔雀石的致色元素为Cu。  相似文献   

10.
正1翡翠"荧光"与"莹光"的概念"荧光"一词在在学术界中是指:当物质受到较高能量的辐射和作用时,被激发并发出可见光的性质。在珠宝的鉴定检测中,经常利用紫外荧光灯来检测宝玉石荧光;宝玉石出现的荧光特征与自身性质有关,也与宝玉石的处理与否密切相关。因此,宝玉石的"荧光"特征,可以作为鉴别与评价宝玉石的一个重要特征。如在鉴别翡翠A货、B货和B+C货中,其重要的特征之一就是B货和B+C货在紫外荧光灯下会出现较强的"荧光"[如图1(左)],这是  相似文献   

11.
浅表层加色处理金色海水珍珠的谱学鉴别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国内珍珠市场中染色处理的金色海水珍珠的染料类型尚不明确,鉴别难度大。通过对一些浅表层加色处理金色海水珍珠样品的表面特征、紫外-可见光谱、拉曼光谱研究发现,浅表层加色处理金色海水珍珠的剖面特点与金色海水珍珠的一致,剖面珍珠层的颜色由内向外颜色变浅,同心环状分布,这与传统染色处理金色海水珍珠的剖面特征不同。浅表层加色处理金色海水珍珠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具有398nm处的吸收峰,是由人工染料造成的特殊吸收峰,具有鉴定意义;浅表层加色处理金色海水珍珠的拉曼光谱和金色海水珍珠的一致,且没有传统染色处理金色海水珍珠拉曼光谱的强荧光背景,可能是染料沉淀极少所致。  相似文献   

12.
李红杰  张庆 《印染》2007,33(18):12-15
以一氯均三嗪与环氧丙基为反应性基团制备多活性季铵化合物棉用改性剂,并用于竹原纤维织物的改性;将改性后的纤维采用活性染料染色,并与传统活性染料染色和未改性无盐染色工艺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改性后竹原纤维织物得色量和固色率有一定提高,染料上染率与常规染色相近。但用红色染料染色时,改性无盐工艺与常规工艺染色织物色光不一致;金黄色与藏青色染色时,色光一致。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18种单色光染料单独染色尼龙黏扣带后耐氯色牢度等级的分析与追踪,发现:金黄、深红、橘黄3种单色光染料以不同质量分数染色尼龙黏扣带后,尼龙黏扣带不仅自身就能耐氯,而且耐氯的耐久性很好;桃红、红、蛋黄、橘红、深蓝、彩蓝、翠蓝、萤黄、萤粉、大红、枣红、青莲、浅蓝13种单色光染料以不同质量分数染色时,随着质量分数的提高,尼龙黏扣带耐氯色牢度提高,且耐氯的耐久性变好;元青和萤绿2种单色光染料以不同质量分数染色后,尼龙黏扣带的耐氯色牢度均不合格。通过在染色时加入固色剂A,染色后再用耐氯固色剂B进行浸渍整理,结果显示:100℃,加入质量分数为3%的固色剂A,染色1 h,再在30℃,加入70 g/L的耐氯固色剂B浸渍整理2 h,18种单色光染料染色后尼龙黏扣带的耐氯色牢度均能合格,而且除了浅蓝、元青、萤绿,其他15种耐氯色牢度耐久性都很好。  相似文献   

14.
各类金色海水珍珠的呈色属性及UV-NIS 反射光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各类金色海水珍珠的呈色属性、改色处理及其鉴定问题,采用LA-ICP-MS、拉曼光谱仪、UV-NIS微光谱仪等测试仪器,重点对近期市面上出现的金色海水珍珠与染色处理金色海水珍珠样品的化学成分、拉曼光谱、反射光谱、呈色属性及表面微观特征进行了测试与研究。结果表明,金色海水珍珠样品的化学成分与UV-NIS反射光谱特征在很大程度上依附并继承了金唇贝的基本属性,以356 nm(±2 nm)为中心的吸收谱带可作为识别金色海水珍珠是否染色的诊断性证据之一;颜色欠佳的海水珍珠通常采用人工有机色素予以染金色,经染色处理后的金色海水珍珠样品显示与金色海水珍珠截然不同的呈色属性和UV-NIS吸收谱带。浅表层染色处理金色海水珍珠样品通常在其珍珠表层形成厚约15μm(通常<20μm)、着色相对均匀的金黄色渗色层,其在紫外-可见光范围内呈现2组特征的吸收谱带:一组位于可见光蓝紫区427 nm(±2 nm)处,归因人工染色剂所致;另一组则位于紫外区353 nm(±2 nm)处,为自身的有机致色因子所致;深层染色处理金色海水珍珠样品沿其珍珠表层向内层形成厚约50~80μm、着色均匀的金黄色渗色层,由人工染色剂致特征吸收谱带主要位于可见光...  相似文献   

15.
珍珠的金黄色染色工艺及染色珍珠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有机染料直接冻黄(C28H24O8N4S2)对淡水珍珠进行染金黄色实验。通过正交实验分析了影响染色效果的4种因素,获得了相对理想的染色条件。在对珍珠染色的膨化处理和固色处理中发现,使用蒸馏水降低膨化剂中苯和氨水的浓度,可以降低化学试剂对珍珠层的破坏,对珍珠层质地较疏松的珍珠尤为有效。对比常用的两种固色方法发现,硫酸铜溶液对染色珍珠的固色效果较好。染金黄色珍珠的主要鉴定特征为:染色珍珠表面的瑕疵、裂纹及孔眼处都有颜色浓集的现象;在紫外灯下染色珍珠发强黄绿色荧光,其拉曼光谱显示很强的荧光背景。  相似文献   

16.
针对棉针织物在用活性染料连续湿蒸染色过程中出现的染色条件对织物色光难以控制和预测,易导致染色织物不符合预期产品要求的问题,选用雷马素金黄RGB对棉针织物进行湿蒸染色,研究了元明粉和纯碱浓度、汽蒸时间对织物表观染色深度(K/S值)的影响,同时基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将这些影响因素作为预测模型的输入变量,织物K/S值作为输出变量,建立了多因素模型并进行预测。结果表明,织物K/S实验值和模型预测值的相关系数高达0.999 6,平均相对误差小于1%,说明该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该建模方法可用于预测织物K/S值,为棉针织物活性染料湿蒸染色工艺的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郑铮 《印染助剂》2021,(2):51-53,60
利用天然栀子黄对壳聚糖改性棉织物进行染色,研究了时间、栀子黄用量、pH和温度对染色棉织物K/S值的影响,并研究了栀子黄染色壳聚糖改性棉织物的色牢度、防紫外和抗菌性能.结果 表明壳聚糖改性实现了棉织物纤维的阳离子化;栀子黄染色壳聚糖改性棉织物的优化工艺:栀子黄用量8%,pH 5,60 min,40℃;栀子黄染色壳聚糖改性...  相似文献   

18.
张丽 《珠宝科技》2010,(5):53-56
市售染色处理金黄色海水珍珠染色机制尚不明确,文章通过等离子体质谱仪和拉曼光谱仪对天然和经染色处理后的金黄色海水珍珠进行了对比测试分析,重点探讨了其颜色特征与微量元素含量及拉曼光谱特征之间的关系,提出染色处理金黄色海水珍珠的肉眼和谱学鉴定特征为:在瑕疵、孔眼及裂隙处有颜色聚集,在拉曼光谱中,染色品种均显示很强的荧光背景。  相似文献   

19.
雷马素荧光黄FL活性染料,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其荧光反射率随染色深度增加而增大,而当超过一定浓度后,其荧光反射率开始下降;在染色深度达到某一数值时,荧光黄FL染色织物符合EN 471-2003标准;功能性整理剂会对荧光黄FL染色织物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袁新林  徐艳华 《纺织学报》2017,38(10):44-48
为方便快捷地预测出给定段染纱编织的横编织物所形成的花纹形状,对段染纱色段的分布特征和横编织物的编织方式进行分析,探讨了段染纱色段在横编织物中的分布规律,确定其可用三角波函数来模拟。并用MatLab 语言编程模拟出给定段染纱编织的横编织物花纹,预测结果与编织实样有很好的一致性。研究结果表明:段染纱色段分布特征结合横编的往返编织方式,可在织物上形成多变的花纹,花纹形状与段染纱色段循环长度和织物横列用纱长度密切相关;用MatLab 程序可简便地实现花纹的预测,生产中可通过改变编织针数来获得所需的花纹,也可根据花纹的需要来选用或设计段染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