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解决膨胀烟丝经回潮筒回潮后出现湿团烟丝等问题,通过对回潮筒工作原理进行分析,使用Fluent仿真软件对回潮筒加水及烟丝运动情况进行模拟;根据仿真结果优化改进了回潮筒内喷嘴数量及布局,调整了加水量及加水比例。以宁波卷烟厂膨胀烟丝生产线为对象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回潮筒加水方式改进后,膨胀烟丝各项工艺指标均符合生产要求,烟丝品质未受到影响;湿团率由11.75%降低到0.37%,降低96.9%,有效提高了膨胀烟丝回潮效果。该方法可为提升膨胀烟丝加工工艺水平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2.
以膨胀丝整丝率指标为参考,通过DOE试验设计,运用混料设计分析法,在加水总量不变的前提下,研究一、二、三区不同加水比例参数设置在膨胀线叶丝回潮工序对膨胀丝整丝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一、二、三区不同加水比例参数设置对膨胀丝整丝率影响显著,回归方程模型显著且有效;在加水总量不变的前提下,叶丝回潮一、二、三区最佳加水比例3∶4∶3。该条件下,叶丝回潮出口膨胀丝整丝率最高。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膨胀烟丝回潮时筒壁粘料量大、烟丝含水率不稳定等问题,采用分步分比例加水工艺对回潮系统进行改进。安装加湿漏斗和加湿振槽,与滚筒式回潮机共同完成加水过程,通过定量加水方式提高烟丝的耐加工性;改进滚筒式回潮机的喷水装置和抄料板,通过降低加水强度和集中度,减少筒壁粘料量。以厦门烟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提供的A级膨胀烟丝为对象,对改进前后回潮系统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改进后膨胀烟丝填充值提高0.82 cm~3/g,出丝率提高1.28百分点,整丝率提高1.88百分点,碎丝率降低1.22百分点,筒壁粘料量降低12.39 kg/批次,含水率标准偏差降低0.039百分点。该技术可为提升膨胀烟丝品质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在传统CO2膨胀烟丝加工过程中,升华后的膨胀烟丝耐加工性差、造碎大等问题,采用蒸汽预回潮工艺,在升华器后增设了蒸汽喷射预回潮出料装置。该装置既有蒸汽预回潮功能又能保证正常出料,蒸汽经过均匀分布的加湿喷管释放到气锁刮板的腔体内,把经过转网分离进入出料气锁刮板内的膨胀烟丝均匀加湿,并对物料进行松散。应用效果表明,采用预回潮工艺进行设备改造后,膨胀烟丝整丝率提高1.5百分点,出丝率提高0.75百分点,避免了在加湿过程中产生水渍烟丝,有效提高了膨胀烟丝的耐加工性,降低了烟丝造碎。  相似文献   

5.
张松  韦斌 《轻工科技》2023,(1):83-85
RCC回潮工序是烘丝前最后一个工序,主要作用是对烘前烟丝进行加水回潮处理,提高烟丝的耐加工性。目前回潮工序存在加水不均问题,造成回潮后烟丝含水率波动大、回潮加水量异常,该问题直接影响烘丝机卷曲、定型和烘干功能。为了解决该问题,本文对影响加水过程的关键部位之一——耙钉进行改进优化。通过裁短耙钉,设计等差分布的耙钉,有效解决了回潮加水不均问题,降低了回潮后烟丝含水率波动,提升了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究烟丝生产过程中叶丝滚筒回潮工序产生湿团烟丝量的影响,本文从人、机、料、法、环、测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后,针对加水延时时间这一重要因素进行梯度试验,并提出湿团烟丝的剔除方法。结果表明:加水延时时间对湿团烟丝量的影响显著;进料加水起动延时时间≥40S后,湿团烟丝量变化不明显;最佳进料加水延时时间为46S。  相似文献   

7.
SP32烟丝膨胀系统回潮机加水量小、纯延时较大,对水分调节控制精度要求较高,现有设备系统难以满足水分控制的稳定性要求。文章通过对回潮机的蒸汽加湿管路及控制系统进行技术改进,实现完全自动化调节膨丝水分,自动适应厂区内蒸汽含水率变化及微波出料口膨丝水分变化。经调试生产数据取样分析,回潮工序过程能力充分,满足膨胀烟丝的含水率控制精度和稳定性要求。  相似文献   

8.
  背景和目的  研究烘焙与否对白肋烟膨胀烟丝质量的影响。  方法  分别采用烤烟烟片处理线(不加料)、白肋烟烟片烘焙处理线(不加料)对单品种白肋烟进行烟片处理,切丝后分别进入二氧化碳烟丝膨胀线,经290℃热风温度膨胀处理制成膨胀后烟丝,再经回潮加料,制成成品白肋烟膨胀烟丝,对上述两种不同工艺路径处理的试验样品进行各项指标检测并对比分析。  结果  (1)未经烘焙处理的成品膨胀白肋烟丝的整丝率、填充值显著高于经烘焙处理的成品膨胀白肋烟丝。(2)未经烘焙处理的膨胀后白肋烟丝的总糖含量显著高于经烘焙处理的成品膨胀白肋烟丝。(3)未经烘焙处理的膨胀后白肋烟丝的NNN、NAT、NNK含量显著低于经烘焙处理的膨胀后白肋烟丝。(4)未经烘焙处理的成品膨胀白肋烟丝的烟气特种成分CO、NNK、NH3、苯酚、巴豆醛释放量均低于经烘焙处理的成品膨胀白肋烟丝;且卷烟危害性评价指数低于经烘焙处理的成品膨胀白肋烟丝达10.07%。(5)未经烘焙处理的成品膨胀白肋烟丝感官质量得分高于经烘焙处理的成品膨胀白肋烟丝。  结论  对于白肋烟膨胀烟丝而言,不进行烘焙处理不仅可以简化工艺流程,更有利于卷烟减害。   相似文献   

9.
苏福彬  张伟 《食品与机械》2015,31(5):146-148
为解决干冰线RC-80叶丝回潮系统因回潮滚筒入口前烟丝温度高以及滚筒导流板设计不合理,造成滚筒内烟丝造碎量大、粘丝和湿团量过多而影响产品质量的问题,对干冰线RC-80叶丝回潮系统进行整体优化改进。在回潮滚筒入口前的冷却皮带增加可变频的低风压吹风设备,以及对滚筒内部导流板进行优化改造。结果表明,全压590Pa通风机频率15Hz下,滚筒入口前的烟丝温度可由65℃降至低于40℃,烟丝的造碎减少,粘丝和湿团量降低,达到了改善产品质量,降低烟丝损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白肋烟加料过程中存在的加料均匀性差、料液有效利用率低等问题,采用片、丝相结合的分步分比例加料技术,即在白肋烟叶片经回潮、增温松散后进行片加料,切丝后进行丝加料,并对最佳料液施加分配比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分步分比例加料技术,当片加料料液分配比例为75%,丝加料料液分配比例为25%时,加料均匀系数由采用传统叶片两次加料技术时的53.52%提高到90.14%,料液有效利用率由61.19%提高到88.25%。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复合型保润剂对膨胀烟丝的影响,采用膨胀前加料方式,按0.1%的施加比例加料制备膨胀烟丝,并进行物理指标、感官品质和保润性能对比.结果表明,添加复合型保润剂的膨胀烟丝与空白样品相比,物理指标得到明显提高,长丝率由43.4%提高到50.8%,整丝率由69.7%提高到74.1%,填充值由2.163 mm/g提高到2.463 mm/g,而碎丝率则由2.8%降低到2.1%;膨胀烟丝感官品质由65.0分提高到68.8分;保润性能得到明显改善,平衡含水率提高,失水速率降低.  相似文献   

12.
许昌卷烟厂 4 0 0kg/hCO2 烟丝膨胀生产线 ,采用郑州烟草研究院研究和设计制造的我国首条低温膨胀形式 (140~ 16 0℃ )、利用技术改造实施的工业性实验项目 ,2年来共加工烟丝 174 4 0 0 0kg ,配方掺兑比例5%~ 8% ,掺用膨胀烟丝的卷烟牌号达到 18个 ,社会和经济效益显著。1 膨胀烟丝的降耗作用我厂现膨胀烟丝掺兑比例为 5%~ 8% ,据统计 ,掺用膨胀烟丝后烟叶单箱消耗可降低 1 2kg ,烟支各项物理检测指标均符合国标。1 1 膨胀烟丝降耗实验为了更准确地掌握膨胀烟丝对单箱卷烟耗丝量的影响 ,我厂进行了膨胀烟丝降耗对比实验。实验…  相似文献   

13.
再造烟叶丝、膨胀烟丝和膨胀梗丝的燃烧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再造烟叶丝、膨胀烟丝和膨胀梗丝的燃烧特性,利用锥形量热仪研究了三者在燃烧过程中热释放、烟气释放、质量损失、CO和CO2释放等关键燃烧特征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①膨胀梗丝的易燃性差于再造烟叶丝和膨胀烟丝;②在有焰燃烧阶段,膨胀烟丝较再造烟叶丝和膨胀梗丝具有更快速的烟气释放速率,而在阴燃阶段,膨胀烟丝的烟气释放速率明显低于再造烟叶丝;③在整个燃烧过程中,膨胀梗丝的发烟量均小于膨胀烟丝和再造烟叶丝。在阴燃阶段,再造烟叶丝的发烟量高于膨胀烟丝;④在阴燃状态下再造烟叶丝、膨胀烟丝和膨胀梗丝的CO释放速率都明显高于有焰燃烧阶段,CO2释放速率则相反;在整个燃烧过程中,膨胀梗丝较膨胀烟丝和再造烟叶丝生成了更多的CO和更少的CO2。  相似文献   

14.
“三丝”掺兑量对卷烟主流烟气有害成分释放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考察膨胀梗丝、膨胀烟丝或再造烟叶(简称“三丝”)掺兑量对主流烟气有害成分释放量的影响规律,在控制烟支硬度一致的条件下,制备了15种不同“三丝”掺兑量的卷烟,对其烟丝重量、吸阻、抽吸口数及主流烟气中焦油、烟碱、CO、氢氰酸、NNK、氨、BaP、苯酚、巴豆醛的释放量进行了测定,并建立了“三丝”掺兑量与上述有害成分释放量的回归方程.结果表明:①膨胀梗丝、膨胀烟丝或再造烟叶掺兑量增加10%,烟丝重量分别减少约1.8%,31%和1.3%,卷烟抽吸口数均减少约0.4口;膨胀梗丝或膨胀烟丝掺兑量增加10%,卷烟吸阻均增加约3.0%;②随着膨胀梗丝掺兑量增加,CO和巴豆醛释放量增加,其它7项有害成分释放量降低;随着膨胀烟丝掺兑量增加,巴豆醛释放量增加,焦油、烟碱、CO、BaP、氨和苯酚释放量降低;随着再造烟叶掺兑量增加,巴豆醛释放量增加,焦油、烟碱、氢氰酸、BaP、氨和苯酚释放量降低;③通过增加膨胀梗丝、膨胀烟丝或再造烟叶掺兑量,可以选择性降低卷烟主流烟气中的BaP、氨和苯酚.  相似文献   

15.
对原3000kg/h HAUNI制丝生产线进行了改造.拆除了打叶机、润尖线,使全线实现了全片烟生产工艺;在润叶加料前进行三级筛分,将5~12mm碎片直接进入贮叶柜,1.5~5mm碎片与切后烟丝均匀掺兑;将打叶前的润叶基设备改造成加料机;将两个白肋烟贮柜改为双向出料,使原有的3个贮叶柜增加到5个;在切丝前增设加温加湿设备;在烟丝膨胀段增设回潮机,将KLK-G烘丝机热风由逆流式改为顺流式,烘丝后增设流动冷却床;在梗处理段一润后增设1台轴心喷汽方式的螺旋蒸梗机,在切梗前增设一道风冷装置;在松片回潮、润叶加料、叶丝回潮、梗回潮、白肋烟烘烤、加香等工序增设转子流量计和蒸气流量计,加强了流量和配比精度控制,调整了切丝水分、温度、宽度和刀门压力;调整了白肋烟烘烤机斜带、网带速度和拨辊高度,在各干燥室、冷却室、回潮室的送风口或回风口增设了整流装置.改造后制丝质量大为提高,消耗下降,稳定了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16.
对比分析了隧道式燃油烘丝机(HXD)气流干燥与CO2膨胀2种生产方式及HXD气流干燥叶丝不同掺配比例对配方烟丝质量和卷烟综合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掺配HXD气流干燥处理的膨胀叶丝能提高配方烟丝的整丝率,降低碎丝率,叶丝结构较合理,弹性较好;在实验牌号卷烟中,2种生产方式生产的膨胀叶丝掺配比例相同时,HXD气流膨胀叶丝卷烟感官质量较好,最佳掺配比例为15%.  相似文献   

17.
3种梗丝不同掺配比例对卷烟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微波处理的"颗粒状梗丝"、滚筒干燥处理的"丝状梗丝"和膨化塔处理的"片状梗丝"不同掺配比例对卷烟质量的影响,采用均匀设计方法对掺配比例进行设计,考察了掺配后混合烟丝的物理指标、烟支物理指标及卷烟主流烟气指标。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丝状梗丝对混合烟丝物理指标和烟支卷制质量的影响最小,随其添加比例增加焦油释放量呈降低趋势;颗粒状梗丝对混合烟丝填充值和碎丝率影响最大,随其添加比例提高焦油和CO释放量均呈下降趋势;随片状梗丝比例增加整丝率先升后降,焦油释放量先降后升,同时碎丝率和CO释放量增加。因此适当增加颗粒状梗丝和丝状梗丝以替代片状梗丝,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卷烟综合质量。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制丝线烘丝入口含水率控制精度低、批次间波动大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补偿加水的烘丝入口含水率调控系统。采用松散回潮环节减少加水,片烟增温环节补偿加水的策略,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得到片烟增温出口到烘丝入口物料含水率变化关系的回归方程,用于指导片烟增温环节补偿加水目标的设定。以厦门烟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七匹狼(豪情)"牌号卷烟烟丝为对象进行测试,结果表明:系统改进后烘丝入口含水率与工艺标准值的偏差均值降低0.098百分点,低偏差(0.2%)批次占比提高17.6百分点。该方法可为实现烘丝入口含水率的精确调控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9.
干冰膨胀烟丝加工过程参数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干冰膨胀烟丝生产及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造碎严重和耐加工性差等问题,采用正交试验法对膨胀过程的循环气流初始温度、气流流速及蒸汽消耗量进行了优化研究,系统分析了各主要工艺参数对烟丝膨胀质量的影响,并对参数优化前后的膨胀烟丝质量进行了测试对比.结果表明,循环气流初始温度对膨胀后烟丝含水率、回潮烟丝结构及填充值等工艺指标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气流风速;再次是蒸汽量.确定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循环气流初始温度260℃;气流风速36 m/s;蒸汽量2000 kg/h.在此条件下,可明显提高膨胀烟丝的含水率,降低造碎,提高其耐加工性能.  相似文献   

20.
过程能力分析在制丝工艺技术改进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稳定、提高卷烟制丝质量,采用统计过程控制技术对制丝关键工序重要参数进行了评价,发现润叶加料、混丝掺配加香工序有待改进,对其进行改进后,再次利用统计过程控制技术进一步完善制丝质量考核体系。结果表明:①经改进后的制丝生产工艺关键指标过程能力指数PPK(Preliminary Process Capability Index)值平均提高了0.23,润叶加料均匀性标准偏差降低了56.5%,梗丝掺配均匀性由改进前的94.27%提高到97.38%;②改进前后批内、批间卷烟样品的感官质量得分波动值分别降低0.29和0.27分,说明改进后批内、批间的内在质量更趋于稳定;③完善制丝质量考核体系后,松散回潮热风温度、润叶加料入口流量、加料比例、烘丝热风温度、加香瞬时比例5个指标的平均PPK值提高6.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