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本文中,我们报告了1M~3实验高炉冶炼包头铁矿时所取得的煤气、炉尘和炉料样品的分析结果。实验结果指出,氟在炉顶煤气中绝大部分系以氟化氢的形态存在。从热力学计算与实验结果的比较,得知煤气中的氟化氢与炉料中石灰或石灰石之间的化学反应接近平衡。由于石灰或石灰石对氟化氢的吸收作用,在正常高炉操作条件下,炉顶煤气的含氟量仅约3—13毫克/立方米。因此,可以预料由于矿石含氟而引起的一系列高炉冶炼上的问题,均可以较顺利地获得解决。另外,我们对炉内各平面边缘煤气中含氟量变化的规律,以及氟进入炉尘的机理均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3.
为了研究包头铁矿的冶炼特性及由于矿石含氟所引起的一系列问题起见,我所于1955年11月筹建了有效容积约为1米~3的实验高炉一座及全部附属设备。1955年11月30日至12月8日及12月20日至12月24日进行了二次试炉。经过设备上的改进后,于1956年1月20日至2月11日及4月23日至5月29日进行了二次冶炼试验,获得设计上所要求的的主要数据后停炉。在实验高炉冶炼试验期间并进行了4次物质平衡的试验。结果发现绝大部分的氟进入炉渣中,进入炉尘中的氟石多,而高炉煤气中的氟极低. 相似文献
4.
5.
6.
根据Al3+与F-能形成稳定的络合离子[Al F6]3-,采用HNO3-Al(NO3)3溶液络合浸出包头稀土精矿中的氟元素。讨论HNO3浓度、Al(NO3)3浓度、液固比、搅拌速度、温度和搅拌时间等工艺条件对氟浸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HNO3浓度为3 mol/L、Al(NO3)3浓度为1.5 mol/L、液固比(mL/g)为30:1、搅拌速度为300 r/min、温度为100℃、搅拌时间为90 min的条件下,稀土精矿中氟浸出率达到97.59%,从而使氟碳铈矿进入溶液中,达到与独居石分离的目的。F-与Al3+的络合机理研究表明:F-与Al3+能形成配位数是1~6的复杂稳定配合物,并随着氟铝比的增大,氯铝配合物向高配位方向移动。 相似文献
7.
研究Zn在含Cl的FetO-CaO-SiO2-Al2O3渣系中的挥发行为,包括挥发气体种类、挥发率以及各因子如温度、渣成分、添加剂等的影响。应用吉布斯自由能最小化原则,热力学计算显示在本实验温度条件下,样品90%渣+10%ZnO+CaCl2中的挥发气体为金属Zn、ZnCl2及FeCl2。实验结果表明,金属Zn及FeCl2气体挥发量随温度增加而增加,而ZnCl2气体量却随之降低。反应初期,样品挥发速度很快,10 min后基本趋于稳定,ZnCl2主要形成于样品升温期间(室温至实验温度1 190℃),恒温期间,生成的ZnCl2与FeO反应生成FeCl2气体及ZnO,后者又被FeO还原成金属Zn气体。渣成分中,FeO含量和二元碱度CaO/SiO2对Zn的挥发气体种类及挥发率有重要影响。添加还原剂如C粉可显著提高Zn的挥发率。 相似文献
8.
本次对高炉内氟的变化的研究,系在石景山钢铁厂内11M~3高炉上进行,试验结果证实了前一文中关于1M~3实验高炉内氟变化情况的结论,即煤气中氟与石灰或石灰石间接近平衡,而与温度的分布有很大关系。本次度验取得炉料样品较多,因此对氟从矿石中和熔渣中的挥发机理有所阐明,而对氟在高炉内的变化获得了较为完整的概念。 相似文献
9.
10.
采用粉末冶金技术制备了空间对接用铜基摩擦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及定量化学分析技术对MoS2在材料烧结过程中的变化行为及与其他组元之间的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MoS2在加压烧结过程中存在三个方面的反应:在高温下分解成Mo和S,并造成了S元素的损失;与Cu作用形成了复杂的铜钼硫化合物;与Cu反应生成了Cu的硫化物,该类化合物具有与MoS2相类似的层状结构,有一定的润滑作用。MoS2高温分解后或MoS2与Cu反应产生的Mo元素与石墨反应形成了Mo的碳化物。另外,双飞粉的加入不仅与材料中的Mo元素作用形成CaMoO4并且改变了铜钼硫化合物、Cu的硫化物以及Mo的碳化物中各元素的麾尔比。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工业纯钛在硫酸溶液中的腐蚀行为及表面形貌演变,利用扫描电镜、粗糙度仪、能谱分析仪和X射线衍射分析仪对蚀刻前后的表面形貌、粗糙度、成分及物相组成进行分析,利用电子背散射衍射仪及透射电镜对纯钛基体的织构和显微组织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工业纯钛的表面酸蚀处理可看作微电池腐蚀过程,具体分为3个阶段:钛氧化膜去除、钛基体溶解以及钛表层形成氢化钛吸气层。钛晶粒的取向差异导致蚀刻后钛表面形成具有取向性的多孔形貌,钛基体内析出的纳米粒子使蚀刻后的钛表面形成丰富的多孔结构。 相似文献
12.
模拟厚大断面球铁之生产条件,用 RE-Mg 合金处理球铁,将铁水放入 SG_2-8-13型保温炉做长时间保温,同时监测铁水化学成分的变化和球化衰退过程,找出了 RE 含量在球铁熔体中变化的规律与球化衰退的关系,分析了 RE 元素的抗衰退作用,为研究和应用 RE 于厚大断面球铁生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MoS2在空间对接摩擦材料烧结过程中的行为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粉末冶金技术制备了空间对接用铜基摩擦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及定量化学分析技术对MoS2在材料烧结过程中的变化行为及与其他组元之间的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MoS2在加压烧结过程中存在三个方面的反应:在高温下分解成Mo和S,并造成了S元素的损失;与Cu作用形成了复杂的铜钼硫化合物;与Cu反应生成了Cu的硫化物,该类化合物具有与MoS2相类似的层状结构,有一定的润滑作用.MoS2高温分解后或MoS2与Cu反应产生的Mo元素与石墨反应形成了Mo的碳化物.另外,双飞粉的加入不仅与材料中的Mo元素作用形成CaMoO4,并且改变了铜钼硫化合物、Cu的硫化物以及Mo的碳化物中各元素的摩尔比. 相似文献
14.
Cu-Al-Mn合金马氏体结构及其在时效过程中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观察等方法研究了Cu 11 9Al 2 5Mn合金的马氏体结构及其在时效过程中的变化。该合金淬火态马氏体为单斜 18R结构 (M18R) ,点阵常数为 :a =0 4 4 75nm ,b =0 5 2 2 9nm ,c=3 815nm ,β =89 6°。特点是单斜角β很大 ,已非常接近正交 18R结构 (N18R) ;马氏体内存在两种类型的面缺陷 ,一种是基面堆垛层错 ,另一种是非基面堆垛层错 ;时效时马氏体由单斜向正交转变的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抑制 ,因而具有较高的抗马氏体稳定化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Na2O含量是非冶金级Al2O3的重要技术指标。应用D/max-3BX-射线衍射仪,IR-440红外光谱法研究了赋存于氧化铝水合物中的Na2O在燃烧过程中的行为。β-Na2O.Al2O3随温度升高而分解,最终是α-Al2O3与Na2O.11Al2O3共存。氧化铝水合物中的Na2O含量增加,燃烧产物的a-Al2O3含量减少,比表面积降低。研究结果对生产及应用Al2O3的行业均有益。 相似文献
16.
Sb2O3在硫酸锌溶液净化除钴过程中的机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Co-Sb-H2O系电位-pH图表明,在锌粉置换除钴过程中,锑与钴形成金属间化合物,从而提高了锌粉置换除钴的热力学推动力。扫描电镜观察及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锑与镍和钴的存在形式相同,进一步说明钴与锑形成金属间化合物,而锌则以碱式硫酸锌、氧化锌和金属锌的形式存在。 相似文献
17.
高效浸矿混合菌种的筛选及其在浸矿过程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筛选可高效浸出低品位硫化矿的混合菌株,从10个典型的硫化矿矿区的酸性矿坑水中分离富集到混合菌株。以浸出率作为筛选的主要标准,筛选后的高效菌株,利用群落基因组芯片分析混合菌群的组成和过程变化。浸矿持续进行24d后,采集自江西德兴银山铅锌矿的混合菌浸出率最高,为68.89%。群落基因组芯片结果表明银山菌群包含9种菌,可被分为6类,在浸出过程中群落始终在变化。该研究为加速浸出和了解浸出过程中群落演替提供了一个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Cu-25Al-3Mn形状记忆合金淬火态马氏体亚结构特征及其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透射电镜、选区电子衍射等手段研究了Cu—25A1—3Mn形状记忆合金淬火态马氏体亚结构特征及其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实验合金淬火态马氏体内部亚结构为(121^-)2H孪晶,该合金马氏体中产生T谱的孪晶是一些具有不同厚度的、平行入射电子束的片状非相干散射体,孪晶亚结构中最薄孪晶片厚度小于2.02nm;在加热过程中,部分2H马氏体向18R马氏体转变,出现了层错亚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19.
用柠檬酸螯合法制备Y2-x-yGdxEuyO3纳米粉体(x+y≤2),通过FTIR,XRD和SEM分析了制备过程中的物相变化以及pH值对粉体形貌的影响.测试了Y2-x-yGdxEuyO3晶格常数和晶胞体积,分析了Gd与Eu在Y2O3中的同溶行为及其发光性能.结果表明:在pH<3的体系中制备Y2-x-yGdxEuyO3粉体较为适合,经900℃煅烧2 h可完全合成出立方相的Y2-x-yGdxEuyO3;在pH=l时,加入少量乙二醇(5%,体积分数)时得到粉体形貌最佳,粒径约90 nm,近球形.样品的发光性能和Y,Gd的配比以及Eu的含量有关,当化学配比为Y0.2Gd1.65Eu0.15O3时样品发光强度最高,y值超过0.15会发生浓度猝灭,导致发光强度降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