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 毫秒
1.
目的研究碳源种类对双泥生物膜亚硝化反硝化除磷工艺脱氮除磷的影响程度.方法以甲醇、淀粉、葡萄糖、乙酸钠、丙酸钠、污泥水解酸化液六种碳源模拟废水,通过间歇运行方式对不同碳源的反硝化除磷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研究.结果六个系统中,淀粉的COD去除率最小,为45%,其余系统相差不大,去除率最大的是污泥水解酸化液,为88%;缺氧结束时系统出水PO43--P质量浓度分别为2.24 mg/L、3.00 mg/L、3.81 mg/L、1.40 mg/L、2.46 mg/L、1.18 mg/L;各系统每克M LSS的亚反硝化速率分别为1.27 mg/(g·h)、1.15 mg/(g·h)、1.58 mg/(g·h)、2.91 mg/(g·h)、2.60 mg/(g·h)、2.03 mg/(g·h).结论碳源种类对双泥生物膜亚硝化反硝化除磷系统有很大影响,淀粉类大分子碳源不利于反硝化除磷,乙酸钠类小分子物质有利于磷的释放和吸收.  相似文献   

2.
3.
反硝化除磷颗粒污泥的培养与除磷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普通絮状污泥为接种污泥,人工配制生活污水,采用厌氧/缺氧/好氧的运行方式,通过在缺氧段投加硝酸盐氮和控制选择压,经98 d的培养与调整在SBR中获得具有反硝化除磷功能的颗粒污泥.稳定运行的颗粒污泥粒径主要在0.3~0.5 mm,SVI约为45 mL/g,ρ(MLSS)约为4 000 mg/L.具有反硝化除磷功能的颗粒污泥对COD、氨氮和磷酸盐的去除率分别可达88%、96%和90%.通过分析磷的去向及X射线衍射检测结果可知存在颗粒污泥的磷酸盐沉淀除磷现象.培养的反硝化除磷颗粒污泥除生物除磷外,还具有磷酸盐固化于污泥颗粒方式除磷.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双泥生物膜亚硝化反硝化除磷工艺的最佳后曝气池水力停留时间(HRT).方法 通过改变后曝气池出水口位置的方法调节后曝气池HRT,研究不同后曝气池HRT条件下,双泥生物膜工艺的脱氮除磷性能和COD去除率的变化.结果 在后曝气池HRT为2.4h的条件下,系统COD平均去除率为66.68%,NH4-N平均去除率为88.41%,出水NH4+-N平均质量浓度为6.26 mg/L,大部分NH4-N都在前段反应中去除,同步亚硝化反硝化不受COD质量浓度的限制;TP平均去除率在94.88%左右,厌氧释磷率稳定在45.24%左右,缺氧吸磷率最大,维持在54.59%.HRT为4.8h时,TP平均去除率降至59.48%,可利用的COD质浓度逐渐减少,使运行后期的NH4-N氧化率下降.结论 对于长期运行的双泥生物膜亚硝化反硝化除磷工艺,保持后曝气池HRT为2.4h,系统出水COD值可满足排放标准,脱氮效果稳定,除磷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亚硝酸盐作为电子受体对反硝化除磷系统的影响。在实验室模拟SBR反应器,在厌氧/缺氧交替运行方式下,利用模拟生活废水,分别选取不同浓度的亚硝酸盐作为电子受体进行反硝化除磷系统的培养和驯化,对不同亚硝酸盐浓度下反硝化除磷系统的反硝化率以及反硝化吸磷率等因素进行了交叉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经过长期驯化的条件下,在合适的NO-2-N浓度范围内,DPB能以NO-2-N为电子受体进行反硝化除磷,抑制浓度为15 mg/L;在低于15 mg/L的浓度范围内,NO-2-N的消耗量以及反硝化速率随着起始NO-2-N浓度的增大而增加,在15 mg/L之后又随着其浓度的增大而降低;5~15 mg/L NO-2-N浓度下的释磷速率以及吸磷量增加得尤为明显,15 mg/L浓度下出现了类似反硝化速率的拐点曲线,在15 mg/L浓度时释磷量和吸磷量均为最高。由此可得本实验中NO-2-N的抑制浓度为15 mg/L,缺氧吸磷量与厌氧释磷量有着比较好的线性关系,拟合的直线方程为y=0.580 6+1.697 4x,两者具有线性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
连续流双污泥反硝化同时除磷系统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了深入研究连续流双污泥反硝化同时除磷系统的主要影响因素,确定系统最佳运行条件.方法以生活污水为研究对象,保持其他运行条件不变,分别改变C/N、BFR、PAHRT的大小,监测系统的除磷脱氮效果,确定系统的最佳运行条件.结果进水C/N(COD/TN)与TP、TN的去除效果密切相关,在3.8~6.0之间,系统可长期稳定运行,对TN、TP、COD的去除率可分别达到83%、92%和86%,而系统的最佳C/N比是在4~5之间;同时BFR在0.33~0.38之间控制得越低TN去除效果越好,如果BFR低于0.28或高于0.48,均会影响系统对TN、TP的去除;PAHRT也不宜过长,如果超过60 min并长时间运行,会破坏污泥沉淀性能,减少聚磷菌群中反硝化聚磷菌的比例,影响系统稳定运行.结论系统进水最佳C/N为4~5,BFR为0.33~0.38,PAHRT应控制在20~30 min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7.
反硝化聚磷菌富集、筛选及其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进一步探讨反硝化除磷机理和提供脱氮除磷功能菌株,对A2SBR快速富集驯化并筛选其中反硝化聚磷菌功能菌.采用控制A2SBR进水及运行方式对反硝化聚磷菌进行快速富集筛选,并将所筛菌株进行复配研究,为构建脱氮除磷菌剂奠定基础.两段进水和提高注水比的运行方式能使反硝化聚磷菌在反应器中迅速成为优势菌.实验分离得到效果较好的反硝...  相似文献   

8.
为快速实现颗粒化同时富集反硝化聚磷菌(denitrifying phosphate accumulating organisms, DPAOs),在接种絮状活性污泥和长期低温储存的颗粒污泥后,以人工配水为处理对象,分别以恒定水力停留时间(hydraulic retention time, HRT,tHR)和不同比的长/短HRT交替模式运行4组序批式活性污泥反应器(sequencing batch reactor, SBR),探究长/短HRT交替运行下的饥饿作用对于富集DPAOs和造粒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长/短HRT交替运行下的颗粒污泥均具有更高的DPAOs占比和脱氮除磷率,沉降性能良好且颗粒致密。其中,在12 h/6 h的长/短HRT交替模式下,同步硝化反硝化除磷颗粒的污染物去除性能最好,其长周期内COD、TN和TP的去除率分别达93%、96%和98%,短周期内的去除率为95%、90%和93%,这主要是大粒径颗粒内形成的缺氧区、饥饿条件下胞外聚合物的分泌以及反硝化菌对可溶性微生物产物(soluble microbial products, SMP)的利用等因素...  相似文献   

9.
为培养亚硝酸盐型反硝化聚磷菌实现好氧颗粒污泥(AGS)短程硝化内源反硝化除磷,设置3组同规格以厌氧/好氧/缺氧后置短时曝气(AO1A-O2)模式运行的SBR,各反应器好氧段/后置好氧段(O1/O2)的曝气强度和曝气时间均不同,通过对比3组反应器60 d的运行情况,探究各系统污染物处理性能和功能菌活性。结果表明,后置短时低氧曝气10 min且O1、O2的曝气强度分别为5、2.5 L/(h·L)的R2脱氮除磷效果最佳,其COD、TP、NH+4-N、TN去除率达95.49%、95.57%、100%、95.52%。通过短时好氧饥饿和低溶解氧可以创造出短程硝化内源反硝化除磷的最适环境,R2中约60%的除磷菌为DPAOs,且亚硝酸盐型聚磷菌最多,可达38.76%,其反应器好氧段的亚硝酸盐积累率(RNA)为74.19%,实现了较高的NO-2-N积累,游离亚硝酸(FNA)为1.03 μg/L,可抑制PAOs和NOB,同时富集出更多的AOB和DPAOs。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解决在新的反硝化同步脱氮除磷工艺中,同一处理流程很难达到除磷脱氮过程协调稳定运行的问题.方法在SBR反应器中用传统活性污泥做为种泥驯化反硝化菌脱氮除磷,并进行静态试验改变其温度、COD质量浓度及不同运行阶段时间,以此来考察其生长和控制特性以及影响参数.结果试验表明反硝化同步脱氮除磷工艺中温度,COD浓度,电子受体浓度,以及运行时间等因素对其运行具有决定性作用,并且对于同一周期来说,厌氧和缺氧时间比维持在1∶2,反硝化作用除磷最佳.结论分析结果表明反硝化作用除磷的最佳温度为30℃,而最佳COD质量浓度为140 mg/L时反硝化作用较稳定并能达到同步除磷脱氮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以亚硝酸盐为电子受体的反硝化除磷工艺中的运行参数以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序批式反应器(SBR),在厌氧/缺氧条件下,利用亚硝酸盐为电子受体进行反硝化除磷的静态对比试验,改变温度、电子受体质量浓度、泥龄等因素,考察此工艺的最佳运行条件.结果在反硝化除磷工艺中,乙酸钠是较理想的碳源;当亚硝酸盐质量浓度在30 mg/L时,TP的去除效果最佳,过高则产生抑制作用;当泥龄为32 d,温度控制在25℃时,反硝化除磷效果最为理想.结论反硝化除磷系统是一个复杂的集合体,其影响因素主要有温度、电子受体浓度、污泥龄等,控制工艺最佳运行条件对获得较好的反硝化除磷效果非常重要,并为反硝化除磷工艺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进一步认识聚磷菌(phosphate accumulating organism,PAOs)的代谢机制以及影响因素,在厌氧-好氧交替运行的SBR反应器中,采用人工配水,富集了含量高达80%以上的聚磷菌Candidatus Accumulibacter Phos-phates,在此基础上,用静态试验的方法研究了突然投加不同质量浓度的亚硝酸盐(ρ(NO 2--N)=0、5、10、20、40mg/L)对聚磷菌厌氧放磷的影响.结果表明,前60 min,随着起始ρ(NO 2--N)从0 mg/L提高到40 mg/L,释磷量不断增加,起始ρ(NO2--N)为40 mg/L的反应器比起始ρ(NO2--N)为0 mg/L的反应器释磷量增加了近60%,而乙酸吸收速率和PHA合成量却几乎下降了20%.60 min后,ρ(PO34--P),ρ(NO2--N)以及ρPHA都出现下降趋势,系统发生了反硝化吸磷.结果表明,此系统富集的PAOs中,一部分具有反硝化除磷的功能,还有一部分会因为亚硝酸盐的进入对其发生毒害而自溶.  相似文献   

13.
厌氧-好氧活性污泥法除磷机理及动力学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控制藻类生长的关键元素──磷为出发点,以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污水处理厂为依托工程,在国内首先利用厌氧-好氧活性污泥法仅除磷的工程实践中,证明该技术可行,造价经济。分重点对除磷机理和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对该工艺除磷的数学模型的建立进行了尝试。  相似文献   

14.
新型GS-MBR工艺生物强化除磷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新型GS-MBR对校园污水生物强化除磷效果进行了试验研究。小试装置采用全泥龄操作,正常运行92d。SBR运行条件为厌氧5h,好氧5h,沉淀1h,出水与进水合计1h,进水COD、NH4^+—N、TP和TN分别为202-550mg/L、7.66~16.46mg/L、1.25~3.28mg/L和10.56-38.26mg/L,去除效率平均分别为95,2%、95%、96.4%和50.5%。进水COD/TP=148,出水磷浓度仅为70μg/L。分析表明:进水COD/TP是本装置生物强化除磷的关键因素,在进水COD/TP较高的条件下,无需排泥也能达到强化除磷的目的。此外,膜污染以无机盐为主,酸洗效果优于碱洗。  相似文献   

15.
To elucidate the phosphorus removal and metabolism under various COD / P ratio,a sludge highly enriched in PAOs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impacts of COD / P in batch tests under different carbon supply conditions. Acetate,propionate and a mixture of acetate and propionate at a ratio of 3 ∶ 1( COD basis) was used as carbon sources with the COD / P of 20,15,10 and 5. 0 g COD /gP,respectively. The minimum COD / P ratios for complete P removal were found to be 8. 24 g COD /gP for acetate,11. 40 g COD /gP for propionate and9. 10 g COD /gP for the 3 ∶ 1 mixture of acetate and propionate. Converted to a mass basis,all three cases had a very similar ratio of 7. 7 g VFA /gP,which represented a useful guide for operation of EBPR plants to identify possible shortages in VFAs. The trend in PHV accumulation during the anaerobic period along with the decrease of COD / P ratios suggested that,PAOs may use the TCA pathway for anaerobic VFA uptake to maintain the required NADH production with reduced glycogen degradation. During the aerobic phase,the glycogen pool was reduced but remained enough compared to the requirement for anaerobic VFA uptake,and the synthesis and degradation of glycogen was not the inhibition factor of PAOs.  相似文献   

16.
生活污水除磷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生活污水除磷的现状及污水除磷工艺的研究进展,重点分析了化学沉淀法、生物法、吸附法及絮凝剂除磷的机理和研究动向,并对这些方法的优缺点进行对比,进而提出了改进思路和方法。结论表明:利用高效吸附剂和复合型絮凝剂强化生活污水除磷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7.
A^2O工艺处理生活污水反硝化除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A2O工艺处理低ρ(C)/ρ(N)实际生活污水,研究其脱氮除磷性能和反硝化除磷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处理低ρ(C)/ρ(N)实际生活污水时,在不设置预缺氧区、无外加碳源的情况下,A2O工艺的脱氮除磷能力受到严重影响,出水ρ(NO3--N)高达35 mg/L,TN平均去除率仅为47.1%;此时A2O工艺除磷能力较差,缺氧段有释磷现象的发生.当设置预缺氧区后,A2O工艺的脱氮除磷能力明显提高,TN平均去除率可达60.7%,PO43--P平均去除率为55.9%;此时系统存在反硝化除磷现象,缺氧段除磷率为31.4%~46.9%.在设置预缺氧区的基础上,通过外加碳源,提高进水ρ(C)/ρ(N),可进一步提高系统的脱氮除磷能力,TN平均去除率可达74.4%,出水ρ(PO34--P)小于0.5 mg/L,缺氧段除磷率高达66.2%~90.9%.同时研究了外加碳源情况下污泥内PHA成分、含量及糖原含量在A2O系统内的沿程变化趋势.经过驯化、富集,反硝化聚磷菌相对于全部聚磷菌的代谢活性从31.1%提高到74.7%.A2O工艺反硝化除磷能力的增强,提高了碳源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8.
污水除磷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介绍了富营养化与磷的关系以及磷的来源.着重讨论污水的各种除磷技术,为不同条件下的污水除磷提供参考与选择的依据,并探讨了除磷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