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模 《视听技术》2007,(3):109-109
“雨果”一年到头出版的唱片不少,而“雨果发烧碟”其实就是一张年终精选碟。“雨果发烧碟”系列一直是有口皆碑。从第一辑直到现在,一直是发烧友每年必买的唱片之一。不过自从2004年底推出第11辑后,经过整整两年的沉寂,直到2007年年初,我们才看到这款“第12”的尊容。  相似文献   

2.
草枯叶黄,岁暮天寒,瑟瑟冬夜里,清冷氛围中,蜷缩着不愿动弹,思绪也变得慵懒,此时此刻,聆赏一篇美文、一部佳片或一首好音乐,让自己沉浸在“冬日暖阳”般的和煦中无疑是非常惬意的事。  相似文献   

3.
雨果公司自2005年初推出LPCD以来,从最初的遍受质疑,到被大部分发烧友接受,到现在,LPCD的靓声品质已经为唱片界同行与发烧友一致认可,被誉为“最接近LP声音的唱片”,而且还有了不小的国际影响。  相似文献   

4.
《视听前线》于3月18日在名戈视听俱乐部举办了“LPCD和雨果新唱片展示会“,由易有伍先生等知名人士担任嘉宾主持。当日到场的读者和发烧友非常踊跃,以致连通道都站满听众,盛况空前。会上展示了雨果出品的LPCD新唱片LPCD 33和LPCD 45。嘉宾主持易有伍先生不愧为音乐界大师级的人物。  相似文献   

5.
《中国电子商情》2006,(2):122-122
雨果唱片创办20年来出版了不少广受欢迎的唱片,尤其是大量中乐作品的录音,对弘扬民族音乐文化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其高品质的录音,更在音响发烧友中树立了崇高的口碑。最近该公司又推出了一种名为LPCD的产品,这种由他们公司独家开发的产品甫一上市就博得了不少赞誉。近日笔者趁雨果唱片老板、著名录音师易有伍来广州出差之机对他就LPCD作了一次专访。  相似文献   

6.
贾达 《视听技术》2006,(10):107-108
现代社会,有车一族的人数日渐增多,“车音乐”这个新兴名词及其真实载体——车用唱片也应运而生。雨果最新推出的这款“车音乐”第一辑,正是这样的尝试,其实,以往的驾车人也常将自己喜爱的CD唱片等放在车上,一边开车,一边享受音乐。只是,选用的唱片带有随意性,到底哪些唱片最适合在车上享用,多数人并未在意。现在雨果这款正式命名“车音乐”的CD,开始具有了它独特的内涵。首先,“车音乐”选曲有考究:不能装备如交响曲、歌剧全剧等长大的乐曲,甚至其它体裁的重型作品也不宜随意选取。  相似文献   

7.
珍珠 《高保真音响》2014,(5):102-103
从成为一位特殊的音乐爱好者,也就是所谓的音响发烧友的那天起,朋友们,也许你就得逐渐学会重视那些游离于传统唱片国际大厂之外的形形色色、或大或小的品牌了,特别是一些规模小得不能再小,出版的唱片少到几乎屈指可数的“蚊型”公司。  相似文献   

8.
由广东电台以及各大媒体通过一年的广泛推介,再由音响和音乐、录音师等权威人士组成的专业评审团,根据作品的创新风格、音乐的艺术表现、录音制作水平等各种元素,再考虑在发烧友、音乐大众的心目中受欢迎程度综合评选出“2006年度十大发烧唱片”。  相似文献   

9.
2004年12月3-5日,一年一度的广州音响唱片展如期在白天鹅宾馆举行,共有90多家来自世界各地的音响制造厂、唱片公司、代理商、经销商以及媒体等参展;其实 音响音乐发烧友中同时也爱好相机和摄影的不在少数,所以主办单位不失时机地将摄影器材也列入参展项目,为其开辟了一个专门展厅,虽然规模不大,但其中不乏顶级名牌,所以也颇能聚集一些人气。  相似文献   

10.
贝司的面相     
在中国发烧友心目中。Telarc的地位不低。而近几年来,这个品牌致力于爵士音乐的录音,而且颇有建树。当今世上硕果仅存的几个前辈级爵士乐大师。如奥斯卡·彼德森、戴夫·布鲁贝克、格里·马林根、德克斯特·戈登等,均有TelarC的新唱片发行。这种唱片的发行几乎带有文化保护的味道。而低音贝司手雷·布朗,也就是Telarc重点出版的爵士乐大师。  相似文献   

11.
我早就认识老易,但老易并不认识我,这似乎有点奇怪,但却是一件很平常的事儿。因为我是一位雨果唱片的拥趸,雨果唱片甫一上市,我便被它的曲目和录音效果所吸引,成为最早拥有雨果唱片的朋友。老易是雨果唱片的老板、监制和录音师,我对雨果唱片的欣赏必然会对老易的尊敬,可以这样说:我对雨果唱片有多大的兴趣,就是对老易有多深的了解。  相似文献   

12.
发烧友其实是个抽象的词,它源自对音响极度痴迷者,到了后来,极度狂热的音乐爱好者也被归入了此行列。不过如有机会共处一桌,两者总发现共同语言少得可怜。个中原因要分析起来实在繁琐。简而言之,是出发点不同、目的也不同。硬件发烧友们大致上把唱片当作工具,以测试其音响系统,真正的目的在玩机器上。而软件发烧友们大致上把音响系统当作工具,真正的目的在玩唱片。而在我看来,无论硬件、软件其实都是工具,真正的目的在于聆听音乐,相对于在音乐厅听现场演奏,能在家中或独自、或三五知己通过一套不错的音响系统去听演录俱佳的唱片,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在此,我无意贬低音乐厅以外的听客。其实,在家中通过音响系统去聆听音乐,具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法国哲学家萨特就认为与众人一起听音乐是荒谬的,音乐就是应该独自聆听……  相似文献   

13.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大陆与港台各地有一批小品牌唱片公司,瞄;隹了“中国民族音乐”的定位,开始了以“弘扬民族音乐文化”为己任的千里之行。这其中不乏有雨果、风潮、龙吟、京文、雨林等几十家之众。  相似文献   

14.
一个偶然的机会.认识了一群玩发烧音响、听发烧音乐的小团体。倾听他们对发烧音乐的看法、以及如何欣赏发烧音乐.感悟发烧音乐内在的品质.让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当这群发烧友知道了笔者的工作性质以后(负责电化教育工作的).  相似文献   

15.
harmonia mundi(乐满地)对许多老乐迷来说应该不是一个太陌生的厂牌。事实上该品牌称得上是一个相当有水准的法国大厂,在本期的专题中,笔者除了对harmonia mundi独特的价值作一些简单的介绍之外,也希望透过实际探讨一些其所发行的唱片,来提供给读者们一些线索。并藉着对这一厂牌独到眼光的评析,给一个不断在音乐理想中探索的古典唱片品牌下一个注脚。[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现在有多少发烧友还在坚持使用CD播放机来听音乐?这的确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我在写下这段文字的时候,脑海中又想到一个距今并不遥远的事实:在CD机初面市之际。无论是业界或是市场,乃至发烧友,所有讨论的焦点都集中在被播放的载体上——即CD唱片。当时,人们感兴趣的是,作为存放音乐内容的载体,CD片的有效保存期是多少年。而对CD机,则均持乐观态度,比较普遍的看法是。这是一种“划时代”的技术,能够“长期合理存在”。  相似文献   

17.
古诗说:云想衣裳花想容,可见这衣装容颜古人也是颇为讲究的。至于今日,这商品包装、美容时装等早已被细分为各种专业。对于爱乐人或音响发烧友来说,唱片自是爱不释手的尤物,唱片封套也爱屋及乌成了手中的玩物。 本期我们策划了这个“碟的衣裳”专题,请了几位作者谈谈他们各自对唱片包装的看法,也说些关于唱片封套的奇闻逸事,以增加我们在唱片收藏中的乐趣。[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择仙花”,这个名字对于许多爵士发烧友来说并不陌生。她的原名是Jacintha,而这个近似于原文发音的译名是美国FIM“一听钟情”唱片公司的华人老板马浚先生给她取的。“择仙花“这3个字如同她的歌声一般,透露出一股清新灵动、令人着迷的魔力。  相似文献   

19.
LPCD1630诞生     
继成功推出LPCD45之后,雨果唱片的易有伍先生再次为乐迷朋友与发烧友带来了他的最新研制成果:LPCD1630。与LPCD45不同的是,这种制式制作出来的唱片,可以在任何CD机上播放,而它的价格,也比LPCD45便宜许多。  相似文献   

20.
漫谈唱片的实用编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