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海上老油田挖潜的深入,以及受军事、环保等因素的影响,大斜度及大位移井逐渐成为增储上产的重要井型。大斜度及大位移井具有井斜大,稳斜段长的特点,一趟管柱难以同时实施射孔与放喷作业,严重制约着大斜度及大位移井完井时效。低密度微泡沫液放喷技术,可有效解决这个难题。下入平衡射孔管柱,校深方式可采用泵送电缆校深或随钻校深,射孔后将射孔枪起出射孔段,再根据负压值向钻杆内替入设计量的低密度泡沫液制造负压,坐封机械可回收式封隔器后导通流程进行放喷作业。该技术能够在大斜度及大位移井完井中一趟管柱同时实施射孔与放喷作业,无需在射孔后单独下一趟管柱进行放喷,节省完工工期,降低完井作业成本,提高射孔放喷效果。  相似文献   

2.
17~#断层位于喇嘛甸油田背斜构造西北部,受到断层封闭遮挡作用影响,断层边部井网密度相对较低且注采关系不完善,剩余油相对富集。在17~#断层边部开展大斜度井试验,对断层发育较多的喇嘛甸油田挖潜断层边部剩余油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如何保证大斜度井射孔质量,是高效开发的关键。为克服井眼斜度大、井底压力大、油层渗透率低等因素影响,开展断层边部大斜度井定向射孔完井工艺试验,实现了大斜度井平行储层射孔,射孔下泵作业一次完成,不但提高了采出效果,而且缩短了投产时间,为喇嘛甸油田成功利用大斜度井挖潜断层边部剩余油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南海西部区域油田储层具有油组多、分布广、非均质性强等特征,开发难度大。超长跨距多级起爆负压射孔技术可有效解决油气井射孔施工难题。该技术在南海西部油田不同井况的生产井中应用7井次,一次成功率100%,时效提高51.30%,射孔费用直接减少了17.68%,实施效益显著。其中WZ6-10-A2井最长射孔夹层段超过534.7m,刷新了国内一趟射孔夹层段距离最长的记录。  相似文献   

4.
水力喷射压裂技术是油田目前改造薄层、薄夹层油藏的一种常用的手段。大斜度井可实现一井穿多层开采,也是一种油田常见井型。但穿多个薄层、薄夹层的大斜度井,即使采用水力喷射压裂技术,也会出现射孔时射出油、气层的问题。为解决该问题,研制了由定向喷枪、重力定向器、密封旋转悬挂器等主要工具组成的定向水力喷射压裂技术,实现了在大斜度井中依靠重力作用,实现喷枪的自然定位,避免了射孔时射穿薄夹层的问题。该技术在WB2-9-7等2口井成功应用,增产效果明显。结果表明,该技术可以作为大斜度井中薄夹层改造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采油六厂加大剩余油挖潜力度,特别是薄差层方面,通过优化射孔工艺和技术,扩大泄油面积,提升采出效率。在47#断层边部,对喇4-斜2811井开展大斜度井定射角射孔工艺试验,使大斜度井孔眼轨迹与储层方向平行,避免了射孔孔道穿出油层射向夹层、水层,对断层发育较多的喇嘛甸油田挖潜断层边部剩余油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石油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加快了石油资源开发的进程。然而,传统的垂直射孔技术更多地适用于平面井的石油开发,难以适用于大斜度井中的石油资源开发。为了提升对大斜度井中的石油资源利用率必须要积极引入大斜度井射孔技术,提升射孔完井效率和单井产能。  相似文献   

7.
海上油田主要采用注水开发,且水平注水井逐年增多,渤海油田前期水平注水井采用水平段裸眼完井,由于海上钻完井作业成本较高,综合分析了F05H井采用水平段套管射孔完井的可行性,并总结了海上水平注水井完井方式优选方法,对于后续完井方式设计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海上油田开发具有高投入、高风险的特点,为了保障海上油气井的高效开发,而当油气井出现井下事故时就必须进行修井作业来恢复油气井的生产能力。渤海油田基本上都是定向井,越来越多的大斜度井在修井作业是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对于修井技术人员来说,如何开发新的修井技术和研发新的修井工具,提高修井作业的效率,已成为其努力攻关的方向。本文在总结大斜度井特点的基础上,举例说明大修打捞技术和大修打捞工具在渤海油田大斜度井和水平井修井作业中的应用,同时也为渤海油田未来的修井作业积累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9.
疏松砂岩油藏储层岩石强度较低,若采用负压射孔完井方式容易造成地层出砂,甚至砂卡射孔枪。针对海上疏松砂岩油藏,储层射孔段跨度比较大的难点,采用近平衡正压射孔与负压返涌分两趟作业的模式。但根据储层物性特点,可适当的优化射孔管柱结构,实现一趟管柱同时兼顾射孔与负压返涌,达到联作的作业目的,一则有利于降本增效,二则也有利于油层保护,提高油井产能。  相似文献   

10.
在油田生产时期,油井完井性故障随时间越来越严重,任何一个完整性故障都会给油田生产带来严重后果。对套管或油管来讲,可采用不同测井方法如:机械、电磁或超声波等对管子变形、腐蚀、射孔效果评价等对其工作状态进行检测与监测,确定管子异常并采取相应维修措施。而渤海油田受限于井身结构和防砂筛管的特殊性,电磁和超声套损检测技术在筛管中效果很差。为解决大斜度井和水平井中筛管检测的难题,油田技术事业部通过地面试验对利用MIT检验筛管孔、缝变形识别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并将MIT与爬行器组合成功应用于海上油田,较好地解决了筛管出砂位置探测和筛管变形检测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增压装置在大斜度井多级射孔作业中的应用,该装置配合压力开孔起爆点火头,采用管柱正加压方式引爆,完成多级射孔。  相似文献   

12.
在斜度小的井中一般采用下挂滚轮加重的方式和外加绞车向下的推力来输送电缆。但在大斜度井、水平井中以上的方式就难以实现电缆的输送。另外,在油管输送射孔中,由于造斜井段过长致使油零数据相应过长,这就势必造成射孔深度的准确性难以控制,射孔误差大。针对以上难题,从新型柔性滚轮加重的研制和电缆旁通泵送工艺的研究两方面入手,并通过现场实际应用,获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随着海上平台加密调整井网布置实施,同时考虑到防碰及避障要求,海上平台钻井井眼轨迹越发复杂,大斜度及大位移井已较为常见,大斜度大位移井不仅给钻井作业增加难度,同样也给完井作业带来挑战,本井最大井斜80.16°,60°~80°稳斜段长度达1520m,具有较强代表性。本文对现场组下刮管管柱、射孔校深、优化防砂送入管柱等方面做的一些尝试及工作进行了介绍,最后根据这口井实施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优化完善,并提出一些建议,以期为大斜度定向井完井作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根据海上油田注水井井斜大、分层多、作业成本高、风险大等特点,结合涠西南注水井洗井工作现状、管柱结构特征、洗井工艺要求等,对比分析了可洗井封隔器洗井、负压洗井、排液注水兼洗井一体化等洗井方式的工艺原理以及管柱特征、优点与不足。对各洗井方式的适用性进行了分析比较,为海上油田注水井洗井工艺方式的选择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胜利海上油田注水水源分别是过滤海水和地层污水。采用过滤海水作为注入水,注水管柱腐蚀严重,并且目前注水水源已不能满足海上高速开发的需要。目前在馆下段投产一个水源井组,馆下段地层水与馆上段地层配伍性好,是有利的注入水源。海上水源井通过采取178枪178弹负压射孔,减少射孔器在套管中的偏心影响和射孔残渣对孔道的伤害,尖端脱砂压裂技术改造高渗层,引进雷达公司大排量电泵采水,并采用地面变频控制生产。水源井完井施工顺利,投产后有效缓解了海上注水水源的不足。该完井技术的推广和完善,必将进一步加快胜利海上的开发进程。  相似文献   

16.
随着海上油田的高速开发,采用过滤海水作为注水水源已不能满足需求,而且过滤海水对管柱腐蚀较大,与地层配伍性较差。而馆陶组水源与地层配伍性较好,是有利的注水水源。因此,在渤中S油田开发期间,为满足油田开发需要,先后部署了3口水源井,均采用砾石充填防砂完井方式。由于水源井射孔段长、防砂段跨度大,射孔和防砂风险较高,所以采用合理科学的完井方式,既能保证完井作业顺利,又能提高水源井生命周期,保证注水水源质量。  相似文献   

17.
胜利海上油田主体馆陶组疏松砂岩油藏具有大斜度、长井段、厚夹层、多油层等特点,受油田注水开发滞后影响,目前地层压降2.5MPa,造成了钻完井过程侵入带较深,而配套的射孔弹无法有效穿过侵入带。针对馆陶组油藏特点,近两年自主改进实施了一趟管柱分层挤压充填+全井多步段塞循环充填高密实两步法防砂工艺,地层、炮眼、环空建立三道密实砾石充填层,改善近井筒地层渗透率,作业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针对海上油田大斜度定向井存在结蜡严重的问题,设计了一套油井井筒内壁动态结蜡规律的实验装置.该实验装置可对不同井斜的采油井生产过程中结蜡影响因素进行研究,通过模拟井筒温度、产液量、含水率、井斜角和油管壁内外温差等实验条件下蜡在井筒的沉积情况,得到了温度、流量及井斜等因素改变下的油井结蜡速度、厚度等参数.结合大斜度井动态结...  相似文献   

19.
贝××-平1井是部署在海拉尔油田的第一口水平井。本文分析了该井水平井射孔的施工难点,介绍了该井射孔采用的施工管柱、射孔参数优化设计、深度定位方法、起爆方式等工艺技术。该井射孔施工获得较好的产能效果,为优质、高效、安全开发海拉尔油田提供了有效的射孔完井方法。  相似文献   

20.
由于海上油田水平井酸压井次较少,对水平井分段酸压管柱及技术没有较深的认识,而水力喷射分段酸压技术是利用水力喷射工具进行分段隔离、喷射酸压的新型改造方法,为S油田U碳酸盐岩储层大斜度井、水平井储层改造提供了很好的解决方案。该技术在S油田的A5H井得到成功应用,增产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