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河南理工大学为例,基于绿地系统的视角,提出大学校园LID雨水系统的设计原则和设计目标。通过汇水区划分、技术选择、设施平面布局、设施规模确定等流程的设计,制定了适合大学校园的LID雨水系统构建方案,使校园绿地能够在满足生态、景观、游憩和其他基本功能的前提下,对自身和周边硬化区域的径流进行渗透、调蓄、净化,并与城市雨水管渠系统相衔接。该研究为类似大学校园的LID雨水系统构建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城市低影响开发雨水控制利用系统设计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我国缺乏城市低影响开发雨水控制利用系统设计方法的现状,基于低影响开发(LID)理念与方法,依据LID目标与原则,根据城市新建区、已建区的特点,探讨了城市低影响开发雨水控制利用系统的设计标准及设施规模计算方法;介绍了雨水控制利用技术体系及模式,提出了技术设施的选用方法;最后给出了雨水控制利用系统的设计流程,以期为我国低影响开发雨水控制利用工程的实施提供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在海绵城市建设中,既有市政道路如何进行海绵化改造是业内面临的难点之一。从市政道路海绵改造中面临的技术措施选择、海绵设施景观效果保障、雨水溢流口布设等问题出发,结合鹤壁市淇滨大道海绵城市改造案例,阐述了不同类型市政道路的雨水控制系统构建策略、海绵设施景观统筹与细节设计要求、雨水溢流口设计要求等,并提供了相应的参考设计详图,以期为同类项目的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郭俊锐 《智能建筑》2024,(2):124-127
本研究围绕嘉兴市市区快速路环线,对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快速路管线设计与迁改进行了探讨。首先,本文分析了海绵城市理念的起源、发展及其在中国的应用与挑战。接着,针对现行快速路管线设计的问题和挑战,提出了一系列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设计与迁改策略,包括使用生态材料、设计高渗透性管线、设置雨水收集设施、优选可再生或循环材料、实施灵活的迁改策略等。嘉兴市市区快速路环线管线迁改效果分析结果显示,应用海绵城市理念的策略可以显著提高内涝减少率、雨水资源利用率、管线使用寿命,并减少环境污染。因此,本研究证明了海绵城市理念在快速路管线设计与迁改中的实用性和有效性,为未来城市发展与环保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策略。  相似文献   

5.
贾丽 《四川建材》2014,(3):138-139,141
LID滞留设施是一种生态型雨水收集、输送和净化措施,被广泛应用于城市园区雨水利用和城市径流非点源污染控制系统。本文对LID滞留设施设计关键参数的选择及雨水滞留量的计算等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建设项目动态发展的LID滞留设施规模设计计算的简便方法,并以典型LID滞留设施-雨水花园为例进行设计示例探讨。  相似文献   

6.
以滕州高铁新城养德公园海绵城市建设为例,针对工程实施中遇到的景观效果与LID设施功能需求之间如何平衡的问题,探索出一套海绵城市生态景观设计策略,将城市雨洪调蓄渗技术、城市规划和风景园林设计融为一体。为海绵城市规划与设计中植物选择、LID设施的应用、植物对雨水净化作用等提供技术支持,同时为如何平衡景观效果和功能需求提供经验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权海源  苗展堂  任利剑 《住区》2022,(6):103-110
以可实施性和现状问题为导向,在《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基础上提出适用于已建区的海绵化改造设计方法,包括目标设定、汇水分区划定、LID设施规模积计算、LID设施选择与布局及SWMM模拟校核优化。之后通过南开大学海绵化改造进行实践验证,结果表明,改造方案合理可行,年降雨和场次降雨事件模拟结果均能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可以为相关改造类项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针对城市雨洪控制利用的不同目标合理设计调蓄设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城市非点源污染、径流排放量增加、洪涝频繁等雨洪问题突出,传统的城市雨水排放设计理念已远远不能符合"绿色基础设施"理念的新型城市雨水系统的设计要求."调蓄"是城市雨洪控制利用系统中十分重要且广泛应用的一类措施,实践中需要根据项目的具体条件和雨洪控制利用系统的设计要求,针对控制径流污染、利用雨水、削减径流排放和控制洪涝等不同目标设计调蓄设施.介绍了调蓄的概念、设施的种类及其应用,据此分析说明了不同控制目标的调蓄设施设计原理及标准,为科学合理地设计城市雨洪控制利用系统及调蓄设施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海绵城市工程逐渐成为城市建设的热点领域.在公园绿地建设中应用海绵设施,降低城市地块的雨水排放压力,削减雨水径流污染排放量,实现对雨水资源的利用,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措施之一.以玉溪大河下段3号地块的设计为例,应用海绵城市的设计理念,采用了多种海绵设施处理场地内雨水径流,使场地满足海绵城市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10.
以江西省萍乡市武功山大道为例,通过在城市道路绿化带内布置不同规模和组合方式的低影响开发LID(Low Impact Development)设施,利用暴雨雨洪管理模型SWMM(Storm Water Management Model)软件模拟短历时芝加哥设计雨型条件下,所设置的低影响开发设施对道路雨水径流总量及污染物总量的控制效益。并以各LID设施的下凹深度为主要研究参数,对LID设施的参数进行模拟分析与优化,探索最佳参数阈值,以期为萍乡市其他城市道路海绵城市设计提供理论研究支持。结果表明,LID组合模式能够起到削减径流量和污染物含量,滞后洪峰的作用;下沉式绿地+透水铺装组合、雨水花园+透水铺装组合中下沉式绿地与雨水花园的下凹深度分别到达200mm、150mm时可满足萍乡市雨水控制目标需求。  相似文献   

11.
为缓解城市内涝,我国当前倡导通过海绵城市建设,在场地设计中实现雨水汇聚后自消纳、不外排。在此雨水管理理念导向下,场地中的绿地设计需要实现对雨水的汇流、下渗、自然净化和排放等功能。缓解城市内涝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要实现绿地的雨水管理功能,应因地制宜,并尊重地域的气候环境特征,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多元化探索其设计策略。以深圳前海自贸区门户公园绿地设计建造为实证,通过绿地地形设计的数值化模拟,可视化集雨路径和计算集雨量,在此基础上,设计建造系统布局的绿色雨水管理设施,并进一步评估雨水管理效果,检验设计建造的合理性。在这一过程中,通过ArcGIS模拟,匹配雨量计算,设计后SWMM评估技术等综合应用,建立“目标研究—设计方案—模拟验证”的综合设计流程,提出通过因地制宜的高程设计和与场地匹配的系统雨水管理设施结合来实现城市绿地的高效雨水管理功能。以此为参考案例,建议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宜采用多学科融合的方法,提倡系统化、精细化、数值化结合进行定性、定量的研究型系统设计。  相似文献   

12.
新时代背景下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城市发展新理念,指明了城市发展的目标与方向,也为城市停车设施的规划与建设提供新的发展思路。随着城镇化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汽车产业也迎来新的机遇与挑战,交通拥堵与停车难也成为现代城市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文章主要思考新时代背景下城市停车设施在规划、设计与发展中的问题,并提出共享化配置、人性化设计与产业化发展3个方面发展策略,以期为新时期城市公共停车设施发展与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在城市雨水资源流失的大背景下,公园绿地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从公园绿地地形角度切入,借鉴我国传统的地形雨水利用实践,以雨水渗透利用为目标,归纳总结该目标下公园绿地地形微改造的原则与策略,并针对不同地形提出对应的微改造设计方法与措施。  相似文献   

14.
建筑小区雨水利用是解决水资源短缺和城市内涝等问题的重要途径,分析了各类雨水利用设施的雨水利用强度及其基本规模。在满足外排径流系数不大于开发建设前的前提下,以年成本最小为目标函数,应用非线性规划建立了建筑小区雨水利用优化设计模型。以合肥市某小区为例,对其雨水利用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该模型能较好地对建筑小区的雨水利用进行优化,为建筑小区雨水的合理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透水铺装、生物滞留设施作为典型的海绵城市设施,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全国各地区的海绵城市建设当中,在城市雨水管理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于各城市地形地貌、水文特征等的不同,透水铺装、生物滞留设施的设计和维护等也不尽相同,需要根据城市的地区条件和气候合理地进行设计及管理。论文以济南鲁能领秀城海绵城市建设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了冬季寒冷气候下的透水铺装、生物滞留设施在设计和维护管理中的关键问题,旨在为鲁能领秀城低影响开发雨水设施的设计及后期的管理维护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针对不同自然地理条件下海绵城市建设迫切需要技术本土化的问题,以西咸新区海绵城市建设为例,探析其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的本土化策略、方法和初步成果。西咸新区海绵城市建设基于降水分布不均、水资源紧缺、生态环境敏感、土壤类型复杂等现状问题,从技术手段组合、建设区域划分、设施本土化设计到乡土植物配置等四方面进行探索性实践研究;重点梳理渗透铺装、下沉绿地、雨水花园、生态滤沟四种设施的本土化设计成果;并以典型强降雨条件下的试点区雨水消纳的实际情况来验证建设的成效。相关海绵城市本土化建设思路、方法、成果,较好地适应了地域环境,为类似地区的海绵城市建设提供了可参照的模式和技术。  相似文献   

17.
宫聪  吴竑  胡长涓 《中国园林》2022,38(5):62-67
山地洪涝灾害制约城市发展与安全。近年来,美国多处城市采取小规模且分散的绿色雨水基础设施(GSI)与传统管网系统相结合的方式来解决复杂的雨洪问题,发挥GSI的多种功能与效益。以美国山地城市匹兹堡的“绿色优先计划”为例,重点介绍了灰绿雨水基础设施在管理合流制溢流与洪涝等方面的效能评估方法,以及GSI融入排水分区城市设计框架的规划策略。以期在规划技术方法、多功能GSI、灰绿设施配置等方面为中国山地城市中灰绿雨水基础设施的协同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在指出传统雨水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具有忽略雨水"资源化"特点的基础上,阐明了基于LID理念重构城市雨水设施系统的意义。结合居住区中规模分级的标准和居住区绿地系统布局特点,提出建构"层级式"雨水设施系统的规划新模式。在驻马店新社区的居住组团规划中,通过采用"多类型住宅组合"、"人车分流"、"错层设计"和"庭院空间设计"的规划理念,将规划布局设计与雨水工程设计相结合,构建了"层级式"雨水设施系统。  相似文献   

19.
雨水集蓄利用是海绵城市建设中控制雨水径流和缓解水资源短缺的重要技术手段。在实践过程中,要实现主管部门对雨水收集利用规划建设的有效管控和设施的有效运行,必须在规划中合理确定收集利用方式和管控指标。本文以固原市海绵城市规划为例,确定了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利用策略,研究了居住、公建、道路、公园绿地等各类用地的雨水资源收集利用形式以及规划管控指标,为其它城市雨水资源利用设施的建设和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提升城市排水设计水平,本文基于海绵城市理念,分析了绿色雨水基础设施的设计原则和设计目标及其对土壤透水特性、地形坡度、地下水位、地表水体等的具体要求。同时,从绿地分布、街区道路、城市建筑等方面探讨了绿色雨水基础设施的设计策略,并以某城市道路改造项目为研究对象,利用SWMM模型计算了不同工况下的地面径流,对绿色雨水基础设施的设置效果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