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肝癌是我国位居第二的恶性肿瘤,死亡率高,预后差。蛋白质组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在临床医学及疾病的诊治等方面得到了广泛运用,在肝癌的诊断和治疗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可通过比较恶性肿瘤与正常组织之间蛋白质组学的表达差异,提供发现肝癌肿瘤标志物的新依据,为肝癌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4.
人体及动物不同组织中肥大细胞颗粒超微结构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透射电镜对人体正常皮肤、肺、心肌及萎缩性胃炎胃粘膜、垂体肿瘤、淋巴管瘤;大肠正常皮肤、舌粘膜、腹腔及小肠,化学致癌剂诱发肝癌、舌粘膜、腹腔及小鼠,化学致癌剂诱发肝癌以及血吸虫感染家兔肝、脾等组织中肥大细胞(MC)胸浆内颗粒的超微结构进行了对比观察,结果表明:存在于人体肺及胃粘膜中的大多数MC颗粒均具有独特 亚结构,它们由多个呈旋涡状排列的筒状结构组成,其它组织中的MC颗粒则主要呈电子致密均质状,前者属MC^T,后者为MC^CT。这种结构特征在正常及病理性组织中并无明显差异。因此,人体MC颗粒的超微结构特征可以作为区别两类不同表型MC的标志之一。与人体组织中MC相反,大鼠体内各部组织中MC颗粒超微结构基本一致,而与人体MC^T颗粒类似。因此,单从颗粒的超微结构不能区分大鼠MC表型,血吸虫感染家兔肝、脾中的MC颗粒超微结构则与上述观察均不相同,颗粒内或见有电子透明的大的结晶样结构或见有许多电子透明的小点状结构。后者有的广布于整个颗粒之中,有的则沿颗粒周边分布,沿有一些颗粒则由单膜包绕,内含多个致密亚单位。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32只经亚硝基码啉诱发的大鼠腺样肝肿瘤中的肥大细胞进行了电子显微镜观察,并运用免疫金标方法对部分肿瘤组织中的肥大细胞性质进行了确定。肥大细胞是一种恒定的结缔组织成分,它以不等数量存在于动物及人体各种组织器官之中。由于在某些肿瘤中见有肥大细胞数量的明显增多,故推测肥大细胞与肿瘤有一定关系。最近某些临床资料报道:癌周及其癌组织内,肥大细胞数量的多少与患者存活时间有关,即癌周及其癌组织内存在较多数量肥大细胞的患者5年存活率远较肥大细胞数量低的患者高,肥大细胞数量与患者生存期呈正相关关系。但是另一些 相似文献
6.
知识可增殖人工神经网络是一个由多个已知功能人工神经网络和匹配人工神经网络协同工作共同组成的具有扩展功能、知识继承和积累作用的大规模人工神经网络。文章使用微分几何作为数学工具来分析、描述神经网络的场理论,研究可学习的机构和已知功能人工神经网络之间的组织结构协同工作方法。并利用统计流形整体不变几何结构特性为理论基础,完成层次化混合专家神经网络的信念分配,实现知识可不断扩充,功能不断增强的人工神经网络。 相似文献
7.
近来对肿瘤生长的不断深入研究,发现血管生成对肿瘤的生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肿瘤血管生成由正负两方面调节,其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是重要的促血管生长因素,由不同肿瘤细胞分泌,也可在发育中的正常细胞及组织中表达,在体内调节血管的通透性,为血管形成过程中的多种细胞提供一个纤维网络;在体外能促进基质的降解以及内皮细胞的增殖、迁移、运动和血管腔样结构的形成,并可动员骨髓来源的内皮祖细胞。VEGF是诱导肿瘤血管形成的作用最强、特异性最高的血管生长因子。理论上来说,采用不同方法来干预或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可以抑制肿瘤的生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PDT法制备的抗小鼠H22肝癌肿瘤疫苗的抗瘤效应.方法:昆明鼠60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30只.实验组:取6-12周龄的昆明鼠背部皮下接种PDT法产生的疫苗,每3天注射一次,每次注射50μl(相当于3×105个细胞),连续两周.一周以后再注射H22肿瘤细胞悬液0.1ml(1×106个细胞);对照组:每周每次注射50μl生理盐水,连续两周.一周以后再注射H22肿瘤细胞悬液0.1ml(1×106个细胞).比较两组的抑瘤率和生存率.结果:实验组小鼠的抑瘤率、生存率均较对照组有显著提高.结论:PDT法产生的抗小鼠H22肝癌疫苗具有明显的抗瘤效应,该方法有望成为一种临床治疗肿瘤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水稻胚乳细胞淀粉质体被膜与其增殖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水稻胚乳细胞经高锰酸钾固定法固定后,显示出十分清晰的内膜结构,尤其展现了淀粉质体被膜与淀粉质体增殖在结构上的密切关系。常见的淀粉质体出芽、缢缩和形成中间隔板的增殖方式分别与淀粉质体外层被膜、内外层被膜、内层被膜的活动有关。另外,淀粉质体外层被膜也能出芽,形成双层膜小泡,再积累淀粉形成淀粉质体;而淀粉质体内层被膜向内出泡或内外层被膜同时内陷,在淀粉体内形成新淀粉质体,这是淀粉质体增殖的两种新方式。对淀粉质体被膜在淀粉质体增殖中的作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11.
12.
目的:研究刚地弓形虫RH株培养上清对体外培养的肝癌细胞HepG2增值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影响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HepG2细胞,分别接种于96孔细胞培养板及50mL培养瓶中,加入200μL不同数量(3×107/mL、6×107/mL、12×107/mL)弓形虫RH株速殖子培养上清孵育24、48、36、72h后,四甲基氮噻唑蓝(MTT)法检测其对HepG2细胞增殖抑制作用;不同浓度弓形虫培养上清作用HepG2细胞48h后,DAPI染色,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核形态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内钙离子浓度([Ca2+]i),Western-blot检测凋亡HePG2细胞内Caspase-3的表达.结果弓形虫培养上清能抑制HepG2细胞株增殖和诱导其凋亡,且呈时间剂量依赖性,各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HepG2细胞凋亡率和[Ca2+]i随浓度增加逐渐增加,12×107/mL时凋亡率和[Ca2+]i分别达到41.46%、128.4(荧光计数单位);Caspase-3的表达随上清浓度增加表达增强.结论:刚地弓形虫培养上清能够抑制肝癌HepG2细胞增殖,其诱导HepG2细胞凋亡可能与细胞内钙离子浓度上调和Caspase-3的表达增强相关. 相似文献
13.
14.
15.
综述了近几年拉曼光谱技术在胃癌、食管癌、肠癌等消化系统肿瘤诊断中的研究现状,并展望了拉曼光谱技术在肿瘤诊断领域中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16.
光动力法制备抗小鼠H22肝癌的肿瘤疫苗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研究了光动力疗法(PDT)制备的抗小鼠H22肝癌肿瘤疫苗的抗瘤效应.将昆明鼠60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30只.实验组取6~12周龄的昆明鼠背部皮下接种光动力疗法产生的疫苗,每3天注射一次,每次注射50μL(相当于3×105个细胞),连续两周.隔一周于第22天注射H22肿瘤细胞悬液0.1 mL(1×106个细胞);对照组:每周每次注射50μL生理盐水,连续两周.隔一周于第22天注射H22肿瘤细胞悬液0.1 mL(1×106个细胞).比较两组的抑瘤率、生存率以及两组之间免疫学的相关指标.结果表明,实验组小鼠具有显著的抑瘤效果,抑瘤率、生存率较对照组有显著提高.实验组肿瘤抑瘤率最高可达60%且长期有效,100天生存率达56%.说明光动力疗法产生的抗小鼠H22肝癌疫苗可以有效地抑制肿瘤生长,提高荷瘤小鼠的生存率,具有明显的抗瘤效应.该方法可能成为一种辅助性治疗肿瘤的手段而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7.
18.
超声导入Nd:YAG激光凝固离体肝癌组织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欲寻求激光凝固离体癌肿组织的最佳功率和最佳时间。方法:动物实验基础上,实时超声引导、观察组织间激光凝固(interstitial laser photocoagulation,ILP)离体肝癌标本。结果:激光能有效损伤离体癌肿组织造成凝固性坏死,效果肯定;功率为6瓦,时间为8至10分钟时癌肿组织凝固效果最佳,损伤范围直径2.8cm左右。结论:激光凝固离体癌肿组织效果肯定,最佳功率和最佳时间分别为6瓦及8瓦至10分钟。 相似文献
19.
20.
文章对医学激光中我国近三十年来在肿瘤中开展情况、尤其是近十年医学各领域的进展作了综述、对在光动力学的诊治肿瘤的发展到具体应用实效作出评价、并对今后的展望、提出了一些自己的具体看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