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介绍了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BIM)的概念、特征以及相应的标准,对目前流行的建筑信息模型解决方案进行了对比分析.对基于建筑信息模型进行的建设项目文档管理进行了研究,通过对Autodesk的建筑信息模型解决方案Revit进行分析,利用其所提供的API开发了网络化文档管理系统.该系统可有效地实现文档与建筑信息模型的集成,提高文档管理的效率和质量.该方法也可以用于其他信息与建筑信息模型的集成.  相似文献   

2.
针对建筑给排水管道设计中存在管道碰撞和交叉的问题,基于建筑信息模型(BIM),利用Revit开展给排水管道自动优化设计研究.首先对Revit软件的二次开发功能进行分析,然后基于管道优化的避让原则设置精确的避让管道过滤条件,并且重点研究管道自动避让的原理,最后基于Visual Studio 2015软件和Revit 2016软件,使用C#语言开发管道自动避让插件.以两个工程实例来测试插件的稳定性和实用性,结果表明,开发的插件能够精确地进行碰撞管道的自动化避让.管道自动避让插件极大地提高了设计人员的工作效率,丰富了管道自动避让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以位于中国安徽省黄山地区的一幢长10m,宽8m,高10m的三层民用徽派建筑为对象,进行采暖季太阳能贡献率分析.该建筑采用了瓦型太阳能双效集热模块和可翻转百叶型太阳能集热墙等两种新型太阳能集热技术,在采暖季利用太阳能来辅助采暖.其中瓦型太阳能双效集热模块和可翻转百叶型太阳能集热墙的平均集热效率可以达到50%和30%,建筑的太阳能贡献率能达到59%,结果表明新型太阳能集热技术能充分利用太阳能,可节约大量的采暖能耗.  相似文献   

4.
在预制混凝土(PC)构件工业化生产中,传统的定位多采用人工排布,存在平台生产面积利用率低、排布费工费时、生产漏排多排等缺点。将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应用到PC构件工业化生产中,可提高管理的信息化程度,并能较好地解决传统定位中存在的问题。采用Revit软件,制定了PC构件信息模型的参数化建模标准,创建了PC构件信息模型,改进了最低水平线算法。在模型信息的基础上应用算法排布构件,从而提高了PC构件生产的信息化程度和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5.
针对BIM技术在建筑施工应用中,建筑信息不全面的问题,应用数据库编辑软件Access对建筑信息数据库进行修改,以此对Revit模型信息进行修改,弥补Revit模型中相关施工信息的缺失,使施工人员通过Naviswork能够更方便的查看;同时,通过施工现场收集的施工信息指导数据库编辑,实现施工信息由设计到施工,再由施工到设计的良性循环,实现BIM技术对建筑施工更好的指导.  相似文献   

6.
太阳能光伏发电是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认为是当前世界上最具发展前景的新能源技术.针对太阳能利用和建筑一体化这一新的课题,简述了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工作原理,详细阐述了太阳能光伏与建筑集成系统的组成结构及其功能,并对太阳能光伏发电与建筑一体化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同时,根据目前我国太阳能光伏发电和太阳能光热利用技术日趋成熟的现实,提出了太阳能光伏发电与建筑一体化的发展方向,并预测了其未来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太阳能光伏发电是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认为是当前世界上最具发展前景的新能源技术.针对太阳能利用和建筑一体化这一新的课题,简述了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工作原理,详细阐述了太阳能光伏与建筑集成系统的组成结构及其功能,并对太阳能光伏发电与建筑一体化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同时,根据目前我国太阳能光伏发电和太阳能光热利用技术日趋成熟的现实,提出了太阳能光伏发电与建筑一体化的发展方向,并预测了其未来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将先进的能源合同管理理念引入太阳能建筑推广中,利用节能服务公司科学、专业的能源管理,通过BOT的方式解决太阳能建筑推广的融资问题,对于推动我国建筑领域节能降耗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对我国太阳能建筑中采用EMC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钢筋作为工程中三大主材之一,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占有较长的工程周期和较重的成本比例.通过Revit API,首先将钢筋图集规范的相关要求编译到Visual Studio中,使得满足钢筋图集配筋要求的钢筋BIM模型在Revit 3D模型中自动生成;然后利用遗传-爬山混合算法将从Revit导出的钢筋总用量进行求解,使得钢筋利用率满足最优解,从而指导施工过程中的钢筋下料;最后将Revit中整个工程的3D钢筋模型以OBJ和MTL文件格式输出,在移动浏览器中快速重建,从而以浏览器中的3D钢筋模型指导施工现场钢筋绑扎及验收,为BIM技术在建筑工程中钢筋的用量优化及可视化施工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主动式太阳能供暖系统保证率定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主动式太阳能供暖系统在南墙布置太阳能集热器时,布置率和蓄热水箱客积对太阳能供暖保证率的影响,从而实现太阳能的有效利用.方法以沈阳地区的某住宅为研究对象,采用DeST—h软件建立一个六层的仿真模型,对建筑全年的供暖能耗进行动态模拟,分别计算不同集热器布置率和蓄热水箱容积下的太阳能利用总量,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得到太阳能供暖保证率.结果当集热器的布置率达到80%时,太阳能保证率可达到29.56%;当集热器的布置率为30%时,太阳能保证率可达到11.03%.结论在满足建筑条件限制的情况下尽量增大集热器布置率,在满足蓄热情况下尽量选取小容积蓄热水箱,具体可以根据计算出的适宜的蓄热水箱容积选取.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土壤储热技术的现状,对混凝土桩储热技术的经济性进行分析,得出混凝土储热桩储热技术造价相对于土壤源热泵系统节省25%左右的打井费用,经济效益巨大.  相似文献   

12.
北方地区堆石坝面板补偿混凝土施工技术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盘石头水库工程所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为了适应高温干燥气候下的施工条件及工期要求,采取了补偿收缩混凝土技术以及无轨滑模施工工艺,确保了大坝面板混凝土的质量,为北方地区混凝土面板施工提供了可借鉴的范例.  相似文献   

13.
在保证塔机基础安全可靠的基础上,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混凝土预制拼装多用塔机基础”,采用无粘结预应力工艺将混凝土预制件合理组合与塔机组成受力整体,克服了传统塔基的不足,实现了重复利用、节约能源的目的。保证塔基的施工质量是塔机安全运行的前提,因此监理应从塔基的地基承载力、定位组装、预制件的质量、预应力施加、预应力筋的防护以及回填土等方面进行控制,以确保塔机基础的施工符合要求。  相似文献   

14.
细长钢管混凝土构件混凝土应变测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钢管混凝土桁梁是一种新型组合结构,管内混凝土应变状态是定义这种结构的关键指标之一,但其弦杆管径较小而长细比较大,很难准确测得弦杆管内混凝土应变。本文结合钢管混凝土桁梁受力性能试验研究,开发了内埋式混凝土应变计及其定位构造,并设计了配套的普通强度等级自密实混凝土的配合比和浇筑工艺。应用结果表明,本文开发的小管径、大长细比的钢管混凝土构件管内混凝土应变测试技术,可以减少结构损伤,造价低廉,而且设计和施工简便,可推广应用于钢管混凝土桁梁等新型组合结构的室内小比例模型。  相似文献   

15.
为了促进BIM技术在桥梁工程中的推广,研究了BIM技术在复杂立交桥设计阶段的应用.利用软件Revit Structure建立立交桥的构件族库,运用Civil 3D对立交桥整体选线进行规划,并利用Dynamo软件对异形匝道参数进行设计,运用三个软件建立复杂立交桥完整的数据信息模型,从而探索BIM技术在立交桥初步设计优化时所发挥的作用.结果表明,BIM技术可将复杂、抽象的二维桥梁平面图描述成细致、直观的三维桥梁模型,可实现对桥梁设计图纸的深度优化. BIM技术可在桥梁工程全周期运营中得到应用,并且作为标本进行推广,拓宽了桥梁工程管理的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16.
传统大体积混凝土通水冷却施工多采用人工监控温度,存在数据采集处理不及时、监测数据准确性差、温度控制效率低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开发一种BIM智能温控系统。具体方法为:选择Revit、Navisworks等BIM软件进行二次开发;利用控制计算机、温度数据采集设备、自控阀门循环水泵、无线网络通讯及桥接设备、工业集成软件服务器及客户机等搭建温度测控系统;建立温度预警机制并搭载人工智能控制算法,通过无线传输接收测温元件传递的数据,系统自动判别温度异常情况并控制冷却水管阀门的开关;在BIM实体模型中标记实际测温点的相对应位置,使系统以三维形式同步直观反映相应测温点位置混凝土温度曲线变化,并提供预警功能。系统在寸滩长江大桥中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系统采集数据准确灵敏且预警及时,温度采集的精确度和效率均得到提高,温度控制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7.
虎门大桥引道采用了碾压砼复合式路面,这在广东省高等级公路上尚属首次。碾压砼具有机械化程度高、施工进度快的特点,可大大地减少砼中的水泥用量,节约投资。特别是掺入粉煤灰后,不但变废为宝,而且对提高砼的性能也有显著的效果。文章简要介绍了碾压砼的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18.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formulate an appropriate free energy potential for inelastic behavior of concrete and construct an elastoplastic damage model on a more rational basis. The concept of effective plastic energy storage rates is proposed, which are conjugate forces of hardening variables in an undamaged configuration. Then an analogy between the evolution of hardening variables and that of a plastic strain is used to postulate the formulation of plastic free energy. This formulation reflects the specific characteristics of a certain plasticity model, so it can serve well as a thermodynamic link between plasticity and damage. By combination of the general formulation of free energy with the double hardening plasticity theory and two-parameter damage expression, a thermodynamically well-founded elastoplastic damage model for concrete is constructed. The operator split algorithm is employed, and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s agree well with a series of material tests.  相似文献   

19.
在地铁隧道建设过程中,暗挖车站洞内机械成桩技术因其降水周期短、施工安全性高、绿色节能性好等优势具有较强推广意义。结合北京地铁12号苏州桥站中桩中柱机械成桩施工的基本情况,对中桩中柱施工参数、资源使用量和工艺流程进行了监测和分析,根据地层环境调整钻进速度可以缩短成桩施工周期,增加地层⑥与地层⑧钻进速度至2 m/h可以减少中桩的成孔用时,增加地层⑦与地层⑨的水资源用量可加强泥浆对桩孔的护壁效果;根据工程数据建立了机械成孔工况预测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利用该模型对4根桩的施工情况进行预测,预测结果与监测参数的绝对误差大于5%为工况异常;提高钢管柱调平及灌注效率可以缩短施工周期,改善中桩中柱质量。根据中桩中柱施工工艺参数进行监测及分析为类似工程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