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有机化学反应可经由单电子转移反应途径和极性反应途径来进行。本文通过一些典型的反应来讨论此两种反应历程以及影响反应历程的主要因素,并从理论上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4.
5.
6.
设计合成了二个含芘和苯胺基的二元化合物,研究了溶剂极性和粘度对它们分子内激基复合物的影响.此外,CTAB胶束中的光物理性质表明它们可以作为微环境的粘度探针和极性探针.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在新农药创制工作中,寻找高活性化合物。[方法]以香草醛为起始原料,经烷基化、缩合、还原、磺酰胺化4步反应,设计并合成了21个未经文献报道的N-(4-烯丙基氧基-3-甲氧基苄基)-N-烷基磺酰胺类化合物,其化学结构经核磁共振氢谱确证,并对合成的化合物进行了室内杀虫、杀菌、除草生物活性的筛选。[结果]初步的生物活性表明,该类化合物具有良好的除草活性,质量浓度为250 mg/L时,化合物C9、C10、C11、C15、C16、C17、C19、C21对苋菜的抑制率达100%。[结论]该类化合物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单电子转移-蜕化链转移(SET-DT)聚合是一种单体适用性广、对聚合环境要求不苛刻的活性自由基聚合方法。以Na_2S_2O_4为催化剂,CHI3为引发剂,采用水相细乳液聚合法进行丙烯酸丁酯(BA)的SET-DT活性自由基聚合,考察了聚合温度、引发剂/催化剂浓度、催化剂滴加方式和乳化剂浓度对聚合动力学、聚丙烯酸丁酯(PBA)数均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细乳液聚合速率明显大于悬浮聚合,可在较低温度(30℃以下)、较低引发剂和催化剂浓度(BA,CHI_3和Na_2S_2O_4的初始摩尔浓度比为1 600:1:8)下实现BA的快速聚合;通过聚合过程滴加Na_2S_2O_4催化剂和增加十二烷基硫酸钠主乳化剂浓度,可提高聚合速率;采用低引发剂浓度和催化剂逐步滴加聚合得到的PBA的平均分子量较大,分子量分布较窄。 相似文献
9.
以香草醛、正癸酸、SOCl2为原料,3步反应合成了辣椒碱类物质——N-(4-羟基-3-甲氧基苄基)-癸酰胺,其结构经IR、1HNMR、13CNMR和元素分析确认。对比研究目标产物与天然辣椒碱生理活性:两物质辣度相近,目标产物辣度仅比天然辣椒碱低0.4%;目标产物镇痛活性优于天然辣椒碱30%;两物质抗菌活性基本相同,强于苯甲酸钠;驱避老鼠活性相似;两物质毒性级别均为3级(低毒)。因此,合成辣椒碱——N-(4-羟基-3-甲氧基苄基)-癸酰胺在上述生理活性上有替代天然辣椒碱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本文用聚四乙二醇柔性链将9-氨基啶和不同取代基的苯甲酸酯连接起来,合成了一类新型二元分子体系。对各体系中9-氨基啶的电子转移荧光猝灭进行了研究,并根据稳态荧光猝灭计算了体系中的荧光猝灭效率和荧光猝灭速率常数。 相似文献
11.
12.
以碘仿为引发剂、连二亚硫酸钠/碳酸氢钠为催化体系、十二烷基硫酸钠/十六烷为乳化体系,通过单电子转移-蜕化链转移(SET-DT)活性自由基细乳液聚合合成碘端基化聚丙烯酸丁酯(I-PBA-I),进而以其为大分子引发剂引发苯乙烯聚合,制备聚苯乙烯-b-聚丙烯酸丁酯-b-聚苯乙烯(PS-b-PBA-b-PS)三嵌段共聚物,并进行共聚物结构和性能表征。发现两个阶段的SET-DT细乳液聚合均具有大的反应速率,碘仿引发剂用量少,可获得高分子量PBA和PS-b-PBA-b-PS共聚物。PS-b-PBA-b-PS共聚物具有微相分离和热塑性弹性体特征,PS质量分数为50%的嵌段共聚物的拉伸强度达9.8 MPa,断裂伸长率为660%。 相似文献
13.
以邻苯二甲酸二甲酯和二乙二醇单丁醚为原料、有机锡为催化剂,通过酯交换法在无溶剂的条件下催化合成邻苯二甲酸二(二乙二醇单丁醚)酯,通过正交实验考察了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及物料配比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分析对产品进行了结构表征。结果表明,当邻苯二甲酸二甲酯用量为0.1 mol、邻苯二甲酸二甲酯与二乙二醇单丁醚的摩尔比为1∶2.20、催化剂有机锡用量为1.5 g、反应时间为4.0 h、反应温度为180~190℃时,邻苯二甲酸二(二乙二醇单丁醚)酯的产率在88%以上,折光率(25℃)为1.4892~1.4896。 相似文献
14.
15.
16.
以十二烷基硫酸钠为乳化剂,过硫酸钾为引发剂,使N-(α-甲基-丁酯基)马来酰亚胺的微乳液聚合。并对其动力学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引发剂浓度、乳化剂浓度、单体浓度对聚合的影响,得到三者的曲线斜率分别为0.5,1.17,1.22。 相似文献
17.
以N-单马来酸十八烷基酰胺(NSA-18)和甲基丙烯酸十八烷基酯(MAO)为亲油单体、丙烯酸(AA)为亲水单体、过硫酸铵(APS)为引发剂,采用活泼单体滴加法制备了两亲结构共聚物(PNMA)复鞣加脂剂。通过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示差扫描量热分析(DSC)对PNMA的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影响PNMA制备的各项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当n(NSA-18)∶n(MAO)=3∶2、n(亲油单体)∶n(亲水单体)=1∶3.5、w(APS)=4.5%(基于单体总质量)、反应温度为88℃、活泼单体滴加时间为2 h时,合成的PNMA复鞣加脂剂具有较好的填充性能和一定的柔软、防水性能,质量分数为1%的水乳液的透光率为42.7%(400 nm,25℃),复鞣加脂后革样增厚率为29.6%,静态吸水率为43.6%。 相似文献
18.
聚(N-乙烯基异丁酰胺)接枝聚苯乙烯微球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合成了数均相对分子质量为 35 0 0和 6 30 0的两种聚 (N 乙烯基异丁酰胺 ) (PNVIBA)大分子单体 ,并以此大分子单体与苯乙烯 (St)在V(乙醇 )∶V(水 ) =7∶3的混合溶剂中进行自由基分散共聚 ,得到了稳定分散的PNVIBA接枝聚苯乙烯 (PSt)高分子微球。研究发现微粒的粒径随聚合体系中大分子单体相对分子质量和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减小 ,并发现当混合溶剂中水的体积分数增加到 ρ(水 ) =35 %时 ,微球的形态发生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9.
20.
通过与氯化亚砜反应,将间苯二胺的氨基保护,所得产物1,3-二(N-亚磺酰胺)苯作为有机相第二单体,参与聚哌嗪酰胺复合纳滤膜的界面聚合。1,3-二(N-亚磺酰胺)苯添加质量浓度范围为0~0.06%,研究了该变量对纳滤膜盐截留率、水通量、表面形貌、水接触角的影响。结果表明,1,3-二(N-亚磺酰胺)苯可作为调节纳滤膜性能的添加剂,并改变膜表面形貌与水处理性能。当1,3-二(N-亚磺酰胺)苯的添加量介于0~0.03%时,纳滤膜对氯化钠溶液的截留率下降,水通量上升;当1,3-二(N-亚磺酰胺)苯的添加量介于0.03%~0.06%时,纳滤膜对氯化钠溶液的截留率基本不变,水通量下降。最后探讨了亚磺酰胺基团在界面反应中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