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杨光  高俊 《人民珠江》2012,33(4):73-75
近年来,云南省干旱灾害多发频发重发,给群众生活、工农业生产以及生态环境等造成严重影响,抗旱工作形势日趋严峻,抗旱减灾任务也愈加艰巨.简要介绍了云南省的自然地理特点和干旱规律等基本情况,以2010年云南大旱为例,分析了旱情发展过程、旱情主要特点以及旱灾影响和损失情况,探讨了当前抗旱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抗旱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揭阳市抗击历史罕见旱灾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汉光 《中国水利》2002,(9):107-108
今年,广东省揭阳市遭受近60年来最严重的旱灾。在广东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和揭阳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干群齐心协力,全力以赴投入抗旱救灾工作,基本达到“三个确保”的预期目标,即确保群众饮用水不  相似文献   

3.
2014年,河南省内乡县发生了63年以来最为严重的旱情,农作物受灾严重,7.43万人发生饮水困难。经过全县上下奋力抗旱,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分析抗旱工作的突出特点,总结出克服等靠思想、争取各界支持、兴建水源工程、加强监管力度、组建抗旱队伍等工作启示,对县级防汛抗旱部门组织抗旱具有一定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4.
特殊的地理位置及气候条件决定了水旱灾害是淮安市的"心腹大患",防汛抗旱历来是淮安治水管水的重心.2019年3—12月,淮安市降雨异常偏少,上游来水持续偏枯,发生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春夏秋冬四季气象干旱.通过分析淮安市2019年雨情水情及干旱特点,总结抗旱工作经验做法,提出进一步优化配置水资源、提升精准调度水平、加快...  相似文献   

5.
《中国防汛抗旱》2010,20(2):39-39
<正>2月24日到26日,回良玉副总理赴云南省考察指导抗旱救灾和森林防火工作,代表党中央、国务院看望慰问灾区各族干部群众。他强调,党中央、国务院对当前严重旱情高度重视,对受灾群众高度关怀,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对做好抗旱救灾工作、切实解决好城乡居民饮水困难提出了明确要求。  相似文献   

6.
2010年盘县遭遇了百年不遇的特大干旱。本文分析了造成灾情的原因,总结了抗旱救灾经验,分析了抗旱工作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盘县抗旱救灾工作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7.
盐城市地处里下河腹部,淮河入海尾闾,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地区。建国后,全市人民坚持不懈地大搞水利建设,近五十年来,其投入各类资金50多亿元,累计完成有效土方50多亿立方米,初步形成了挡潮、防洪、除涝、抗旱、降渍五套完整的水利工程体系。这些水利工程设施在1997年抗御  相似文献   

8.
9.
谢招南 《水利科技》2008,(4):11-12,19
泉州市是一个干旱灾害频繁的地区,每年均有不同程度的旱情发生。该文以2004年旱情为例,分析了泉州市旱灾成因,并据此提出了解决干旱的对策:强化水库科学调度、开展人工增雨作业、发挥抗旱服务队的职能作用、开展打井抗旱工作、完善供水灌溉工程设施、加强水质监测工作、建立旱情动态监测系统、推动节水工作等。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甘肃特殊的水情和旱灾规律,以及对资源水利的正确认识,提出了抗旱减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李喆  谭德宝  张穗 《人民长江》2012,43(8):84-87
推动遥感干旱监测技术的业务化运行,对水利抗旱减灾工作至关重要。从土壤水分监测、植被状况监测和多维光谱特征综合监测3方面简述了国内外遥感干旱监测的主要技术方法。深入分析遥感干旱监测技术在水利抗旱减灾业务化应用中急需解决的问题:研究对象、遥感数据源和研究方法等,并在卫星遥感数据源、遥感干旱监测方法、遥感干旱监测应用策略等方面提出了进一步应用建议,以期推动遥感干旱监测技术在我国水利行业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广西防汛抗旱工作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近年来广西的防汛抗旱工作成绩,总结其经验和启示,针对国家防总提出的防汛抗旱工作由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转变,由单一抗旱向全面抗旱转变的"两个转变"新思路,指出今后广西的防汛抗旱工作要点。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云南地区的干旱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为了对云南省未来一个时期的干旱情况进行预测,利用1961~2013年云南省29个气象站逐月降水和气温资料计算云南各地区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并建立了SPEI序列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ARIMA),对模型参数进行率定和验证后,确定了模型参数和表达式。利用所建立的模型,对云南省各地区2014~2023年年平均SPEI值进行预测。结果显示,未来一段时期内云南各地区气象干旱仍将持续。针对云南的干旱情况,提出了相应的抗旱对策建议。   相似文献   

14.
基于戴-帕尔默干旱强度指数(Dai Palmer drought severity index,Dai-PDSI)和径流干旱指数(streamflow drought index,SDI),分析云南地区2009—2014年持续性气象干旱与水文干旱时空演变特征,并利用NCAR/NCEP再分析资料,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青藏高压、南支槽、对流层垂直运动及水汽垂直分布等视角,分析2009—2014年云南持续性干旱的原因。结果表明:(1)2009—2014年是云南地区自1961年以来最严重的一次持续性极端干旱过程,2009年10月—2010年9月是最干旱的时段;夏季与冬季是干旱最严重的两个季节。(2)在空间上,云南中东部旱情最重,东南部稍轻。(3)水文干旱伴随气象干旱而生,金沙江和南盘江出现重度水文干旱,澜沧江出现中等水文干旱,从强度上讲,水文干旱弱于气象干旱。(4)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西偏强,青藏高压持续偏强、中心偏西,云南上空的大气持续受它们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冬季南支槽偏弱,不利于引导孟加拉湾水汽北上;在其他季节,大气多以下沉运动为主,对流层水汽严重不足。  相似文献   

15.
胡兆军  范洪奎 《中国水利》2006,(9):51-52,55
近几年来,吉林省西部地区连续发生干旱,给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严重影响.为进一步做好吉林省西部地区抗旱工作,建议合理规划经济发展规模,有效利用水土资源,通过工程建设改善西部旱区的生态与环境,加强抗旱非工程措施建设,最终建立抗旱工作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6.
云南省农业旱灾社会脆弱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云南省近年来旱灾爆发频率、波及范围、持续时间及损失程度等呈现的加重趋势,首先构建干旱扰动下农业旱灾社会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组合熵-CRITIC法确立指标权重,对云南省近15年来农业旱灾社会脆弱性进行动态评价。结果表明,近年来云南省农业社会经济在干旱扰动下,敏感性和应对能力总体呈现增长趋势,农业社会脆弱性呈现波动下降趋势;旱灾社会脆弱性类型划分结果显示,云南省农业社会脆弱性在干旱扰动下,主要集中于低敏感性、低应对能力,高敏感性、低应对能力和高敏感性、高应对能力3种类型。最后,提出从提高农户防旱抗旱意识,加快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积极探索灾后补偿新范式等方面进行农业旱灾风险管理。  相似文献   

17.
对生态抗旱工作的认识和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斌  刘学峰 《中国水利》2007,(17):50-52
近年,我国部分地区尤其是北方地区出现了持续干旱,干旱影响的范围、领域不断扩大,不仅影响到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用水,还对生态与环境造成严重影响,一些水域生态区环境恶化,河道断流、湖泊干涸、湿地、沼泽萎缩退化、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甚至给当地气候带来影响,严重制约了局部区域经济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水利部门按照可持续发展水利思路与模式,对生态抗旱工作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针对生态抗旱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云南省水资源和旱灾情况,分析引起云南省旱灾的因素,认为造成云南省旱灾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中,气候变化和地质状况等客观因素不是造成云南旱灾的罪魁祸首,只是在一定程度了加重了旱灾的灾情;而主观因素,如,云南省森林和湿地等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却一方面使旱季无涵养水源的补给,另一方面引起土壤侵蚀,造成水库泥沙淤积,有效库容减小,蓄水功能降低,它们才是云南省旱灾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杜俊  陈晶  熊执中 《人民长江》2016,47(9):12-16
云南省山洪灾害频发,防灾避险任务艰巨。通过2009~2015年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项目建设,查清了省内流域暴雨特性、人员分布、社会经济和历史山洪灾害情况,划定了山洪灾害防治区和危险区,评价了防洪现状,明确了避灾转移路线和临时避险点;建设完成覆盖全省的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平台和预警信息管理系统,实现防汛抗旱指挥系统网络互联互通和监测预警信息的实时共享,创造性地构建了适合云南省情的山洪灾害防治体系,探索了不同区域山洪灾害群测群防体系特点,延伸和扩展了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发挥了显著的防灾减灾效益。今后还将进一步完善硬件、软件实力,开展多层面的研究,使山洪灾害防治得到有序、良好、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河南省抗旱服务组织坚持面向农村基层,构建多层级的抗旱社会化服务网络体系,并在发展中不断拓宽服务功能,在抗旱减灾工作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在分析抗旱服务组织建设可行性和必要性的基础上,提出了新型抗旱服务组织的建设模式,即长效机制模式和专业化与社会化相结合的模式,把防防汛抗旱服务组织建设成为水利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核心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