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大朝山水电站尾水调压室开挖锚喷支护采用由上至下分十层施工。顶部开挖采用中导洞先行,两侧跟进,周边进行光面爆破的施工方法;Ⅳ层至V层采用周边预裂超前,垂直深孔爆破,全断面一次开挖的施工方法,锚杆采用先注浆再插杆的施工方法。喷射混凝土采用湿喷法。施工中质量、进度曾出现问题,后经监理和施工单位的共同努力,质量、进度均得到改善。有效地保证了尾调室施工进度按期完工。  相似文献   

2.
居甫渡水电站发电厂房基坑爆破施工的特点是:场地狭小、工期紧、任务重、防汛要求高。采用传统的保护层分层爆破开挖法施工,工期很难满足要求,爆破质量差,清基的工作量大。采用水平预裂的爆破方法施工,较好地解决了传统的保护层分层爆破开挖法施工的缺点,方案可行,效果很好,降低了施工成本。  相似文献   

3.
乌都河洞口水电站新建厂房与原厂房间的水平距离小,开挖位置狭窄,施工条件受限、施工干扰较大,预固结灌浆后再控制爆破是厂房基础开挖施工技术关键。文章结合工程地质条件,按“自上而下,先坡后河床”的开挖方式,提出了预开挖边坡固结灌浆超前处理、分区分期梯度爆破为主辅以光面爆破和预裂爆破的开挖爆破施工技术方案,经爆破后验证,爆破效果良好,达到了预期效果,确保了工程工期质量和施工安全,节约了工程投资。  相似文献   

4.
观音阁水库为保证开挖质量及工期要求,开挖中采用边线预裂爆破及主爆区梯段微差挤压松动爆破施工方法。文中对爆破设计、爆破施工进行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庙林水电站调压井开挖施工方法:先进行球冠开挖,采用浅孔光面爆破、控制球冠成型,并及时支护;井身采用正反井结合开挖,先导井再扩挖成型。  相似文献   

6.
李红 《人民长江》2010,41(5):7-8
以溪洛渡水电站右岸泄洪洞龙落尾补气竖井施工为例,针对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难点问题,提出了采用反井钻开挖竖井的施工方法,即先进行导井施工,然后扩孔进行全断面施工,扩孔开挖采取小药量乳化炸药爆破扩孔,并对开挖效果进行了分析,指出施工过程中的控制要点。结果表明:采用反井法钻进辅以爆破开挖方法有利于降低施工难度,加快施工进度。  相似文献   

7.
三峡电源电站地下厂房岩锚梁开挖施工,采用双向光面控制爆破技术一次开挖成型,就该工程岩锚梁开挖时机选择、钻孔精度的控制、爆破设计方案等进行论述,检测结果表明,所采用的施工方案科学、有效,满足设计开挖要求.  相似文献   

8.
察汗乌苏水电站C4标隧洞施工过程中多次出现掉块和塌方,根据现场施工情况,从客观和主观两方面分析了塌方的原因.并且针对塌方原因提出了相应防范措施:根据地质预报指导施工、加强施工监测、采用新奥法施工、分层分区开挖、特殊部位先衬砌后开挖、上覆岩体较薄部位采用分次联网爆破,及时优化爆破工艺、选择合理的支护措施等.  相似文献   

9.
为了最大程度地减少爆破震动对地下厂房高边墙的危害,以及确保地下厂房开挖施工的安全和今后岩锚吊车梁、桥机的运行安全,三板溪水电站在地下厂房开挖过程中先对支护、混凝土这2种不同介质的质点允许震动速率的对比、换算得出地下厂房相应区域在爆破时需控制的爆破单响药量,然后结合观测数据的综合分析成果提出了各开挖层开挖爆破的合理措施,从而达到了对地下厂房开挖爆破震动控制的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10.
小湾水电站是世界级工程,地质条件复杂,施工难度大,技术要求高,施工工期紧,施工强度高,开挖工程量大。右岸开挖边坡高达600m。采用大区深孔梯段爆破,非电毫秒微差起爆网络;爆破网络可靠性对作业循环及施工进度的影响较大,保证大区网络的可靠性是开挖爆破的关键,我们采取一系列的技术措施,提高了网络的可靠性,保证了开挖爆破的质量,加快了开挖施工进度。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采用先进的三维超声波多普勒流速仪(ADV)对不同分流比情况下弯道水流紊动特性进行了系统的试验研究。根据试验数据,探讨了不同分流比工况下弯道水流的紊动机理,分析了其紊动特性,同时对紊动强度分布特点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复杂边界条件下气液两相界面的流动及混掺现象对工程建设的影响,结合某大型水电站的溢洪道,利用RNG k-ε模型对其进行三维流场模拟,采用有限体积法离散控制方程,并用GMRES算法进行压力求解,对前置掺气坎式阶梯溢洪道和传统阶梯溢洪道泄流壁面上的高速掺气水流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随着掺气坎坡度的增加,其掺气空腔及掺气浓度均有所增大,随着水流下泄掺气浓度沿程降低,达到一定距离后趋于稳定,掺气浓度值达到了减免空蚀破坏的要求;与传统阶梯溢洪道的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可知,增设前置掺气坎后,既可以增加前几级阶梯的掺气浓度使水流提前达到水气平衡,也没有降低阶梯式溢洪道的消能率,为解决传统阶梯溢洪道中出现的工程难题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