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解磷微生物的分离筛选及其解磷能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无机磷培养基,从海水、淡水、海水鱼和淡水鱼中分离筛选出六种能降解无机磷的微生物。它们分别是白地霉、大肠杆菌属、链霉素属、黄杆菌属、无色杆菌属、芽孢杆菌。并对其中3株优势菌株白地霉、黄杆菌属和芽孢杆菌所能达到的解磷能力测定分别为:白地霉,51.4%,黄杆菌属,20.0%,芽孢杆菌,24,3%。  相似文献   

2.
采用无机磷培养基,从海水、淡水、海水鱼和淡水鱼中分离筛选出六种能降解无机磷的微生物。它们分别是白地霉、大肠杆菌属、链霉素属、黄杆菌属、无色杆菌属、芽孢杆菌。并对其中3株优势菌株白地霉、黄杆菌属和芽孢杆菌所能达到的解磷能力测定分别为:白地霉,51.4%,黄杆菌属,20.0%,芽孢杆菌,24.3%。  相似文献   

3.
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是一种颇具潜力的治理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方法,筛选合适的微生物提高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是该修复方法的重要内容。采集株洲市清水塘工业区株洲冶炼厂附近土壤作为研究对象(采样深度为0~20 cm),采用稀释培养法和CAS检测平板分离筛选产铁载体的抗镉微生物;通过对目的菌种镉离子最低抑菌浓度的测定和显微镜及扫描电镜(SEM)对其形态的观察,实验结果表明细菌X19,X22和真菌Z1能分泌铁载体,且对镉产生较强的抗耐性,根据CAS变色程度初步断定其分泌铁载体的能力为Z1>X19>X22;菌株X19,X22和Z1的镉离子最低抑菌质量浓度(MIC)分别为450,220,800 mg/L。  相似文献   

4.
磷钾细菌的分离筛选与培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离、筛选与纯化,获得了溶磷能力和解钾能力较强的磷细菌和钾细菌菌株,并对其培养条件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以可溶性淀粉为底物配制固体培养基,然后低温处理(4℃)平板培养物,产淀粉酶的菌株其菌落周围的培养基由白色变成灰色且透明.该方法不具有破坏性,不需要预先接种菌落,能直接发现和分离分解利用淀粉的微生物.利用淀粉琼脂平板还能快速验证淀粉酶的耐酸性,根据在pH4.2和pH6.0的琼脂平板上透明圈的直径d与淀粉酶活力的对数InA的关系,求出淀粉酶在pH4.2和pH6.0时的淀粉酶活力.pH4.2时比pH6.0时的比值大,说明该淀粉酶产生菌的耐酸性较强.  相似文献   

6.
利用4种不同成分的培养基从活性污泥中共分离出39株菌株,通过考察培养条件最终在4种培养基中各筛选得到一株具有较高絮凝活性的菌株,分别命名为A11,B6,C5,D6;同时考察了絮凝剂用量及助凝剂CaCl2的投入量对絮凝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A11絮凝剂投加量在0.2mL,CaCl2用量在0.8mL;B6絮凝剂投加量在0.2mL,CaCl2用量在1.0mL;C5絮凝剂投加量在0.25mL,CaCl2用量在1.0mL;D6絮凝剂投加量在0.15mL,CaCl2用量在1.0mL;分别具有良好的絮凝效果。  相似文献   

7.
利用荧光检测技术以外消旋帕罗西汀中间体为底物,乙烯乙酸酯为酰基供体,建立脂肪酶酯化活性的高通量筛选模型,以筛选获得具有较高酯化活性的微生物.实验中荧光激发波长为485 nm,荧光吸收波长为538 nm,建立了筛选模型的工作曲线Y=10 685X+176.15,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 =0.997 2.  相似文献   

8.
土壤中致香微生物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先进的微生物分离技术,将土壤中存在的致香微生物进行分离,筛选获得两株具产香效果的细菌菌株,其中菌株B33具浓郁的水果香味,菌株B4l具坚果味。并对两菌株的生长和致香情况进行了探索性研究,为开发利用微生物产香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9.
反硝化聚磷菌株分离筛选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建立一种快速、有效的反硝化聚磷菌菌种分离筛选方法,将吸磷试验、硝酸盐还原产气试验及异染颗粒和PHB颗粒染色辅助检验组合为一种新的筛选手段,并筛选出四株高效反硝化聚磷菌H 16,H 19,H 24和Xg.经鉴定,前三者属于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后者属于肠杆菌属(Enterobacter).  相似文献   

10.
对絮凝剂产生菌MF1进行了培养基成分的优化和培养条件的正交实验研究.实验表明:菌MF1产絮凝剂的最佳培养基成分为葡萄糖20 g;尿素0.5 g;K2HPO45.0 g;MgSO4.7H2O 0.2 g;NaCl 0.1 g;酵母粉0.5 g;H2O 1 000 mL;培养基初始pH值为6.0、培养温度为32℃、摇床转速为120 r/min.在上述最适培养条件下,培养48 h产生的絮凝剂对高岭土悬浮液的絮凝率可达85.88%.  相似文献   

11.
从采油菌剂及原油中共分离出11株细菌,并对其发酵特性和生理生化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分离菌株可以利用石蜡产表面活性物质,但不产气;菌株发酵液的pH值没有明显的变化,对原油有不同程度的乳化作用;Y-1和Y-5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Y-2和Y-6为节杆菌属(Arthrobacter),Y-3为棒杆菌属(Corynebacterium),Y-4、J-1、J-2、J-4、J-5和J-6为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大多数分离菌株为兼性厌氧菌,具有运动性,不产生硫化氢,能够利用蔗糖、葡萄糖等廉价碳源产生有机酸和气体,这些特性有利于菌株应用于微生物采油。  相似文献   

12.
从采油菌剂及原油中共分离出11株细菌,并对其发酵特性和生理生化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分离菌株可以利用石蜡产表面活性物质,但不产气;菌株发酵液的pH值没有明显的变化,对原油有不同程度的乳化作用;Y-1和Y-5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Y-2和Y-6为节杆菌属(Arthrobacter),Y-3为棒杆菌属(Corynebacterium),Y-4、J-1、J-2、J-4、J-5和J-6为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大多数分离菌株为兼性厌氧菌,具有运动性,不产生硫化氢,能够利用蔗糖、葡萄糖等廉价碳源产生有机酸和气体,这些特性有利于菌株应用于微生物采油。  相似文献   

13.
溶磷微生物的选育及除磷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土壤中选育分离出8株溶磷微生物,研究了不同溶磷微生物对磷酸钙的溶解能力,其中菌株XH2对磷酸钙的溶解量最高可达415.69 mg/L。将溶磷微生物应用到高磷鲕状赤铁矿的除磷试验中,结果表明,菌株XH3的除磷最高达到79.58%的理想效果,为高磷铁矿石的脱磷技术提供了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以清江流域的两个工程为例,对岩石边坡和混凝土边坡的植被混凝土的肥力差异性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了植被混凝土的各项理化指标:这两种边坡的植被混凝土容重和酸碱度差异不大,但混凝土边坡的植被混凝土含水率远低于岩石边坡;而作为表征植被生长指标的速效磷、碱解氮则是混凝土边坡远高于岩石边坡.以上述试验分析结果为基础,最终明确了影响植被生长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5.
我国磷矿石平均含P2O5 18%,其中中低品位磷矿占总储量的一半,且近2/3属于难选矿,而易选矿的磷灰石平均品位含P2O5 6.7%,矿石量占总储量的18.52%,因此每选出1 t含P2O5 30%的高品位磷矿,将产生4 t 以上的尾矿. 为延长磷矿使用寿命,郑州大学联合云天化集团开发了“郑州大学-云天化”磷资源可持续利用模式,其实质是采用不同的途径充分利用各种品级的磷矿,如通过选矿富集为含P2O5 30%的商品磷矿,主要供给生产磷铵、磷酸;P2O5 27%的磷矿用于无磷石膏排放的脲硫酸复肥的生产; P2O5 14%~24%的磷矿可生产碱性熔融钙镁磷肥;磷矿顶板含钾页岩用于生产熔融磷钾肥;二次选矿得到的P2O5 27%的磷矿用于生产过磷酸钙;二次尾矿可进一步加工成土壤调理剂;精制磷酸过程中的萃余酸用于生产包裹型缓释肥料等,有望使中国磷资源使用年限大大延长.  相似文献   

16.
本文简述了新型直接饲喂活性微生物作为饲料添加剂的应用原理,重点突出动物胃肠道内微生物与直接饲喂微生物的相同作用,强化直接饲喂微生物在动物胃肠道内的作用方式和效果,探讨新型直接饲喂活性微生物作为饲料添加剂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两株芽孢杆菌对磷矿粉中磷的浸出能力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以巨大芽孢杆菌和多粘芽孢杆菌为实验菌种,研究了不同磷矿粉用量、培养时间以及碳源物质和氮源物质的质量分数对细菌培养液中的磷浸出率和pH值的影响.结果表明:两株菌种均显著提高了细菌培养液中磷的浸出率,最高达到3.3%,且多粘芽孢杆菌的溶磷能力比巨大芽孢杆菌稍强.随着磷矿粉用量增加,磷的浸出率显著降低,pH值逐渐升高,但当磷矿粉用量超过10g/L后,pH值稳定在一定水平.培养时间越长,磷的浸出率越高,到培养的第15d达到最高值,此后不再明显升高.另外,碳源物质和氮源物质的质量分数在3%时磷的浸出率最高,质量分数过高或过低均抑制了磷的浸出。  相似文献   

18.
海洋微生物碱性脂肪酶生产菌的分离选育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从海水,海泥,海洋生物的消化道,碱厂土样等43个样品中分离获得碱性脂肪酶产生菌286株,其中Q53菌株产酶能力最高,达11.4IU/mL,初步鉴定为假单孢菌落属,对研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表明,D/d值与LA有线性相关关系,对Q53脂肪酶合成影响因素的研究表明,由尿素和玉米浆组成 的有机氮源为产酶培养基的最佳氮源,橄榄油和豆油有利于脂肪酶的合成,而可溶性淀粉不利于酶的合成,产酶最适条件,起始PH9.5,温度31度,摇瓶转速150r/min,发酵周期48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