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哈尔滨南岗会堂增层改造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增层改造施工过程影响既有建筑正常使用的问题,结合哈尔滨南岗会堂增层改造工程,研究了既有房屋套建巨型框架增层的设计方法与施工措施.巨型框架选用悬挂结构体系,次框架的竖向荷载通过吊柱传至主框架.主框架由内置H型钢预应力混凝土组合梁和角钢混凝土柱组成,次框架由型钢混凝土梁和型钢混凝土柱组成,施工阶段采用自承重现浇混凝土结构体系,实现既有建筑在施工过程中的正常使用  相似文献   

2.
核心型钢可有效提高钢筋混凝土框架柱的变形能力和耗能能力。本文采用有限元程序ANSYS对5个核心型钢混凝土柱试件进行试验全过程的非线性数值模拟,分析了在不同配钢率和轴压比下核心型钢混凝土柱试件的破坏特征、截面应力分布、裂缝发展和钢筋、混凝土、核心型钢的应力应变发展过程。与试验结果的对比分析表明,ANSYS可以有效模拟核心型钢混凝土柱的整个受力和变形过程。  相似文献   

3.
进行6个1/2比例的型钢混凝土框架柱(SRC)的低周反复加载试验,主要研究轴压力系数和体积配箍率对型钢混凝土柱滞回特性的影响和SRC柱在不同抗震性态水平的变形指标.通过试验结果分析了SRC柱试件的破坏形态、变形能力、滞回特性等抗震性能指标.基于不同性能水平下的变形和相关参数试验结果,提出了以裂缝宽度和纵向钢筋应力水平、残余变形、极限转角分别作为正常使用、可修和避免倒塌等性能水平的评定参数,并建议了相应性能水平的限值.该研究成果可供型钢混凝土结构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研究和工程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4.
将人工神经网络理论应用于型钢混凝土结构中,建立了型钢高强混凝土框架柱位移延性评估的BP网络模型;并用现有的试验数据对该模型进行了训练和预测,预测结果较理想,表明该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以广东移动通信大厦为例,介绍了在高层钢筋混凝结构中,部分采用型钢混凝土框架梁、型钢框架柱时的设计计算方法,型钢混凝土框架梁、型钢柱与钢筋混凝土梁、柱的连接计算和连接构造。  相似文献   

6.
进行了2个1/2.5比例的型钢再生混凝土框架-填充墙结构的低周反复加载试验,主要研究轴压系数对型钢再生混凝土框架-填充墙结构破坏形态的影响和该结构在不同抗震性态水平的变形指标.结合现阶段国内外对钢筋混凝土结构划分性能水平的标准,将其划分为正常使用、暂时使用、生命安全和接近倒塌四个阶段;通过试验结果分析了型钢再生混凝土柱和型钢再生混凝土框架-填充墙结构的主要破坏形态、受力模式及特点,提出了上述四个性能水平划分的判别参数及标准;在总结国内外型钢再生混凝土柱和型钢再生混凝土框架-填充墙结构试验研究资料的基础上,得出型钢再生混凝土柱和型钢再生混凝土框架-填充墙结构各性能水平极限状态对应的层间位移角容许变形值.  相似文献   

7.
为了系统研究Y型钢支撑加固RC框架的滞回性能,采用通用有限元程序ABAQUS对试验试件RCF-YB2进行了模拟验证。在此基础上,系统分析了低周往复荷载作用下框架柱截面、框架柱纵筋配筋率及框架柱配箍率对此类加固结构的滞回性能、水平承载力、抗侧刚度、耗能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框架柱截面对结构的水平承载力、抗侧刚度、耗能影响显著;框架柱纵筋配筋对结构的水平承载力、抗侧刚度、耗能影响较小;框架柱配箍率对结构的水平承载力、抗侧刚度、耗能能力影响可忽略。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ABAQUS有限元模拟软件建立了L形平面不规则预压装配式PC框架,设置多种不同工况,研究了拆除各个位置承重柱后该框架剩余结构的抗连续倒塌机理。研究表明:预压装配式结构可提高结构整体的最大抗力;预应力钢筋的配置可提高结构的抗连续倒塌能力,并在悬链线阶段提高效果明显;柱失效位置对结构抗连续倒塌有着重大的影响,转角柱的结构抗连续倒塌性能介于内柱与长边中柱之间,其破坏位置越低、破坏时间越早,破坏范围越大。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某停建多年建筑物的安全性鉴定,发现已建楼层的部分梁、柱、剪力墙等构件存在结构安全问题,并对该部分构件分别采用几种可行的加固措施进行处理,同时,还对续建楼层的钢筋连接提出了解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传统框架和楼板局部设缝框架进行动力弹塑性分析.结果表明:传统框架柱端钢筋受拉应力高于梁端相应值,塑性铰主要分布在框架柱端,呈柱铰屈服机制;而楼板局部设缝框架梁端钢筋受拉应力高于柱端相应值,塑性铰主要分布在框架梁端,呈梁铰屈服机制;因此,楼板局部设缝框架能满足"强柱弱梁"的抗震要求,从而改善了结构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Y型偏心支撑加固震损RC框架的抗震性能,采用有限元程序ABAQUS对RCF-YB1试验试件进行了验证分析.在此基础上系统研究了耗能梁段腹板高度对Y型偏心支撑加固震损RC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重点对比分析了加固后试件的滞回曲线、水平承载力、抗侧刚度、累积滞回耗能.结果表明,针对中等程度损伤的RC框架,采用Y型偏心支撑加固后仍可获得较大的水平承载力和抗侧刚度.此外,Y型偏心支撑的耗能梁段对加固震损RC框架的抗震性能有较大影响,随着耗能梁段腹板高度的增加,试件的水平承载力、抗侧刚度、耗能均呈增大趋势.  相似文献   

12.
砌体填充墙RC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砌体填充墙RC框架结构作为建筑工程中最常见的一种结构体系,在中国以及世界范围内都有着广泛的应用.由于填充墙与框架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到目前为止依然缺乏合理的分析和设计方法来评估结构的抗震性能.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国内外许多学者通过试验、有限元模拟等方法对填充墙RC框架结构的相互作用机理和受力性能进行了大量分析,提出了适用于整体抗震分析的各式简化模型.本文从平面内、平面外以及新型填充墙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3个方面论述了砌体填充墙RC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研究现状,介绍了当前的最新研究进展,指出了砌体填充墙RC框架结构抗震研究中尚存的一些问题,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碳纤维布加固方式对框架结构性能的影响,按1∶3缩尺模型设计了用碳纤维布加固损伤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试验试件,进行了竖向荷载作用下的试验研究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对损伤混凝土结构较大裂缝进行灌胶密闭和粘贴间距较小的U型箍能够有效抑制裂缝开展;梁底粘贴碳纤维布在粘结锚固满足的情况下,不仅能够有效延缓钢筋的屈服,而且可以大幅度提高梁的极限抗弯承载力.由于碳纤维布的约束作用,加固后梁的截面抗弯刚度有所提高.碳纤维布加固后的梁的拉力由钢筋和碳纤维布共同承担,钢筋屈服后碳纤维布的作用明显增大,承担其主要拉力,为防止碳纤维布突然拉断,需考虑其有效利用率问题.  相似文献   

14.
设置外包预应力钢板箍RC短柱抗震性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提出一种采用预应力钢板箍对钢筋混凝土矩形截面柱进行抗震加固的方法.通过6个采用预应力钢板箍加固的RC短柱试件的低周反复加载试验,研究采用横向预应力钢板箍加固混凝土矩形截面柱的抗震性能.主要试验参数为横向箍板的预应力水平和试件的轴压比.通过试验检验了加固试件的破坏形态、强度、变形能力、滞回特性和耗能能力等重要抗震性能指标.结果表明,采用预应力钢板箍加固后的短柱的抗震性能得到大幅度提高,横向预应力钢板箍能够有效抑制斜向剪切裂缝的开展,将试件的破坏形态由剪切破坏转变成具有较好延性的弯曲破坏;加固后试件的变形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且位移延性比随横向预应力水平的提高而有所增大;试件耗能性能随预应力水平的增大而提高.  相似文献   

15.
房屋加层外套框架结构方案的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旧房增层改造中采用外套框架结构体系时,框架型式具有跨度大、底柱高的特点,按常规设计时往往为肥梁胖柱,工程造价高,使用空间较低.本文提出了房屋加层外套框架结构方案的优化设计方法,利用适用于机械制造的优化软件包,编制了用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优化程序,程序采用分部优化法,以结构成本为作为目标函数进行优化设计,并结合工程实例作了优化计算.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能合理地利用材料的性能,协调各构件的几何参数,从而减小工程成本.  相似文献   

16.
在地震多发国家和地区,很多老建筑或抗震能力达不到现行规范要求的建筑均面临抗震性能评估和加固问题.加固方法种类繁多,各种加固方案的结构抗震性能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介绍了汶川地震中汉旺镇一栋仅遭受轻微结构损伤的老式无筋砌体结构的加固方法,分析了其表现良好的原因;并就1985年墨西哥城大地震中一栋加固建筑表现出的良好抗震性能进行了分析.以都江堰某需抗震加固的实际工程为例,用ANSYS分别对加固前原结构、加大截面法实施加固后的结构以及增设钢支撑加固后的结构进行了3维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综合分析数值计算结果和经受地震考验的成功加固案例后认为,对原结构深入的抗震性能评估是选择加固方案的前提;结构抗震加固应强调对结构整体抗震性能的优化,而不是结构构件简单的修复;加固方案应尽量避免增加结构的自重,优先选择相对轻质高强材料;侧向刚度的增大可能导致地震反应显著增加,故增大侧向刚度并不一定能有效降低结构的水平侧移,建议加固后结构强度提高的程度应高于刚度增加的程度;应允分认识到加固可能带来新的薄弱环节和新的不利受力状态.  相似文献   

17.
塑性耗能支撑钢筋混凝土框架的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三榀普通钢筋混凝土框架、钢支撑框架和塑性耗能支撑框架单元1/3比例模型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进行对比试验,研究三类不同型式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破坏形态、位移延性系数、强度退化与累计耗能等抗震性能指标,为塑性耗能支撑框架的深入理论分析和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竖向不规则RC框架结构连续倒塌动力放大系数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研究竖向不规则钢筋混凝土(reinforced concrete,RC)框架结构连续倒塌过程中的动力响应特征,以一系列不同布置形式的竖向不规则RC框架为对象,基于变换路径法,采用静力非线性和动力非线性分析方法,研究底层柱失效时建筑形式与动力放大系数之间的关系,并针对特定建筑形式提出塔群层数比和塔群跨数比。研究表明:GSA2003在静力非线性方法中所建议的动力放大系数2.0偏于保守;减小结构的塔裙层数比,降低结构不规则程度能够有效地提高剩余结构承受动力荷载的能力;在下部裙楼跨数一定的情况下,增大结构塔群跨数比能够降低结构连续倒塌的风险。  相似文献   

19.
提出一种新型的钢框架结构体系,即内摇摆柱-钢框架结构体系.为了研究这种新体系的受力性能,并与普通钢框架体系性能相比较,本文建立了六层的新型结构体系和传统普通钢框架体系的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模型,分析了在不同类型的侧向荷载作用下结构的变形特征、承载力以及塑性铰分布等受力性能,结果显示本文提出的内摇摆柱-钢框架结构体系具有良好的受力性能,并且新型结构体系构造简单施工方便,采用该体系建筑结构可以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加固后的抗震性能,利用ANSYS软件建立三种框架模型(无加固模型KJ-1,碳纤维加固模型KJ-2,混合加固模型KJ-3),进行低周反复荷载数值分析,得到的KJ-1的力学性能指标和荷载位移曲线与试验数据比较吻合,并对三个框架模型的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延性进行对比.研究表明:加固后框架结构的承载力、延性得到很大提高;混合加固模型的承载能力和延性优于碳纤维加固模型的,具有较强的抗震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