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歧口凹陷及邻区上第三系发育两种类型油气藏:大断层下降盘被次级断层复杂化了的逆牵引构造油藏和披覆背斜油藏。大断层及与之伴生的次级断层的活动时期、活动强度、断距、断至层位、断至深度和断层间距等控制了上第三系油气运移和逆牵引型构造内油气富集程度。圈闭及运移途径控制了披覆型构造油气藏的形成和原油性质。歧口凹陷北区上第三系断层活动、油气运移及储盖组合特征与南区相似,是有利的勘探后备区。进一步勘探部署的关键是要查清断层组合及落实圈闭。  相似文献   

2.
歧口凹陷及邻区上第三系油气藏形成条件和勘探前景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歧口凹陷及邻区上第三系发育两种类型油气藏,大断层下降盘被次级断层复杂化了的逆牵引构造油藏和披覆背斜油藏,大断层及与之伴生的次级断层的活动时期,活动强度、断距,断至层位,断至深度和断层间距等控制了上第三系油气运移和逆牵引型构造内油气富集程度,圈闭及运移途径控制了披覆型的构造油气藏的形成和原油性质,歧口凹陷北区上第三系断层活动,油气运移及储盖组合特征与南区相似,是有利的勘探后备区,进一步勘探部署的关键是要查清断层组合及落实圈闭。  相似文献   

3.
在详细分析松辽盆地浅层地质资料和大量高质量地震剖面的基础上,编绘了浅层九个反射层的底界面构造图,发现了背斜、断块、断鼻、断背斜这四种类型的构造圈闭。圈闭的形成与发育受构造运动控制,圈闭的分布与断裂构造带展布有明显的依存关系。研究区内的圈闭主要形成于坳陷—反转时期,其中四方台—明水组是圈闭的主要形成时期,断块圈闭是油气富集的最主要场所。圈闭叠加有利于复式油气聚集带的形成,圈闭保存直接影响油气保存。不同期圈闭有不同的控制油气聚集作用。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渤西地区的断裂体系 ,以及由断裂体系控制的局部构造带的分布和油气运聚规律。渤西地区的圈闭有沿断层和凸起区分布的特点。凸起或低凸起区构造带以潜山、披覆背斜、地层超覆圈闭为主 ,边界断层下降盘常发育滚动背斜、断鼻圈闭 ,低凸起区是形成大、中型油气藏的有利场所。凹陷内的大断层两侧发育断块、滚动背斜、断鼻构造及凹中隆 ,已发现的中、小型油气田呈串珠状分布于大断层两侧。本区断层的发育对油气运移与聚集起重要作用 ,两组断层的交汇处 ,钻探成功率很高。  相似文献   

5.
渤西地区断裂体系与油气运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渤西地区的断裂体系,以及由断裂体系控制的局部构造带的分布和油气运聚规律,渤西地区的圈闭有沿断层和凸起区分布的特点,凸起或低凸起区构造带以潜山,披覆背斜,地层超覆圈闭为主,边界断层下降盘常发育滚动背斜,断鼻圈闭,低凸起区是形成大,中型油气藏的有利场所,凹陷内的大断层两侧发育断块,滚动背斜,断鼻构造及凹中陷,已发现的中、小型油气田呈串珠状分布于大断层两侧,本区断层的发育对油气运移与聚集起重要作用,两组断层的交汇处,钻探成功率很高。  相似文献   

6.
塔里木盆地与断裂作用有关的圈闭类型特征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塔里木盆地断裂带集中发育了60%以上的油气圈闭,其形成大多与断裂关系密切。不同系统的断裂控制了油气圈闭样式类型,逆冲滑脱作用主要形成堆叠叠瓦、断弯、断展和断滑褶皱,背冲作用主要形成背冲断块、背冲背斜和牵引圈闭,走滑作用主要形成花状和雁列褶皱。它们已成为盆地油气勘探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7.
沙垒田凸起地区是渤海海域西部新近系油气最为富集的区域,为了明确新近系走滑断裂发育特征及对油气富集的控制作用,依托连片高精度三维地震、钻井取心等资料,对走滑断裂类型及发育特征进行了详细刻画,并对走滑断裂与成藏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综合研究表明:研究区发育断穿基底走滑断裂、盖层走滑断裂及伸展-走滑断裂三种不同类型走滑断裂;走滑断裂对圈闭的控制作用表现为在不同类型走滑断裂控制下,断裂带内及断裂带间形成了多种类型圈闭,其中大型披覆背斜圈闭、断鼻、断背斜圈闭为有利圈闭,小型断块圈闭为不利圈闭;走滑断裂对输导体系的控制作用体现在断裂活动控制了骨架砂体输导体系及断裂输导体系的形成发育,有利于周边凹陷成熟烃源岩排烃及运移输导;走滑断裂对储层的控制作用表现为走滑作用形成的高角度裂缝提高了储层渗透率,改善了储层物性。新近纪普遍发育的走滑断裂是研究区油气富集的主控因素。  相似文献   

8.
新疆三大沉积盆地油气藏形成与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三大盆地油气生成、运移有四大高峰期,且与圈闭形成高峰期相对应,因而造就了盆地成藏的四大高峰期.那些在多期成藏过程中不断获得油气供给的圈闭,可形成大型油气藏.油气分布受大型隆起带、断裂背斜带与斜坡带的控制,形成隆起被覆背斜型、前陆掩冲带型与斜坡断阶带型三大复式油气聚集组合.  相似文献   

9.
新疆三大沉积盆地油气藏形成与分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新疆三大盆地油气生成、运移有四大高峰期,且与圈闭形成高峰期相对应,因而造就了盆地成藏的四大高峰期.那些在多期成藏过程中不断获得油气供给的圈闭,可形成大型油气藏.油气分布受大型隆起带、断裂背斜带与斜坡带的控制,形成隆起被覆背斜型、前陆掩冲带型与斜坡断阶带型三大复式油气聚集组合.  相似文献   

10.
土库曼斯坦阿姆河右岸地区盐下中上侏罗统卡洛夫-牛津阶碳酸盐岩油气资源丰富,但是油气分布规律的研究相对滞后,通过对典型气藏解剖,分析了油气藏类型,探讨了油气富集高产的主控因素。结果表明,该区盐下碳酸盐岩发育有构造气藏、岩性气藏和构造-岩性复合气藏3大类及背斜气藏、断背斜气藏、逆冲断裂背斜气藏、生物礁岩性气藏和构造-岩性气藏等5小类气藏。海西期基底古隆起控制了大气田的形成,喜马拉雅期挤压构造运动形成了逆冲断裂油气聚集带,沉积相带控制了气藏含油气丰度,盐膏岩盖层保存条件好,形成断背斜气藏。大型完整背斜构造与高能礁滩体相配,是西部查尔朱阶地天然气富集高产的主控因素;逆冲断裂背斜构造圈闭与大规模的缝洞型储集体配合,是东部别什肯特坳陷和基萨尔褶皱隆起区天然气富集高产的主控因素。  相似文献   

11.
以地震解释资料为基础,对渤海湾盆地歧口凹陷的构造演化及断裂带形成过程进行剖析,将歧口凹陷构造演化分为裂陷Ⅰ幕、裂陷Ⅱ幕和后裂陷期3个阶段。裂陷Ⅰ幕,歧口凹陷呈断陷结构,先存NNE向、NWW向断层发生斜向伸展,NE向断层为新生断层;裂陷Ⅱ幕,歧口凹陷呈断-坳结构,先存NNE向、NWW向、NE向断裂再活动,EW向断层为新生断层;后裂陷期,歧口凹陷呈坳陷结构,多期斜向伸展变形叠加形成现今不同类型的断裂带。断裂带可划分为5种类型:第1类多期伸展型断裂带由前古近系先存NNE向伸展断层叠加古近纪伸展变形而成;第2类变换-伸展型断裂带由前古近系先存NWW向变换断层叠加古近纪伸展变形而成;第3类单期伸展型断裂带由古近系伸展断层形成;第4类伸展-变换型断裂带由前古近系先存NNE向伸展断层叠加古近纪变换变形而成;第5类横向背斜型断裂带受新近系横向背斜控制而发育。在各演化阶段,主干断裂的分段生长特征及其与区域伸展应力方向的夹角共同控制了歧口凹陷中洼陷的形成、规模与迁移特征。歧口凹陷的构造演化对其烃源岩的发育、圈闭类型及油气运移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川东大池干井构造带的构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池干井构造带的形成演化可分为四个阶段.其石炭系天然气的聚集主要受背斜及断层控制.早期,当背斜在水平挤压应力作用下两翼出现一对反冲断层组合成倒“八”字形断层-高点圈闭时,因圈闭发育较早、封闭较好而富存天然气;后期,在扭压应力作用下构造带演变为主断高和陡翼潜伏的次断高,前者有时因轴部发育缓冲断层而含气性变差,后者因破坏较小而富存天然气.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海拉尔—塔木察格盆地南贝尔凹陷多期构造变形特征与沉积充填类型、烃源岩发育特征、圈闭类型、输导体系等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间的相互响应配置关系研究,从盆地及凹陷内部2个层次分析了构造样式的控油作用。指出从盆地级别角度来看,南贝尔凹陷多期构造演化过程塑造了非旋转地堑/旋转半地堑—滚动半地堑—复式半地堑—走滑半地堑等多种凹陷结构变形。不同凹陷结构决定了沉积体系充填类型及砂体展布特征,并影响了烃源岩的形成与分布,形成了垂向上不同层位的多样生储盖组合,进而控制了多层位不同油藏类型的叠置复式成藏组合。而从凹陷内部构造变形分析得出发育的构造样式可划分为裂陷期断陷型、断拗期张扭型、反转期扭压反转型3期3大类18种类型,裂陷期发育的断陷型构造样式控制下形成的圈闭是原生油藏油气聚集最有利的场所;反转期发育的挤压构造是形成次生油藏的有利指向;断拗期及反转期发育的构造样式构建了多种类型断—砂输导体系。总体上断陷盆地多期构造变形特征对生、储、圈、运等油气成藏的关键因素具有控制作用,从而决定了油气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4.
小龙湾地区位于辽河盆地东部凹陷热河台油气田东南侧,属于翘倾断块复式油气聚集带。在对该区构造演化史、沉积史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成藏模式。分析认为,受烃源条件、圈闭条件的控制,在该区内不同部位发育了岩性圈闭、构造—岩性圈闭、不整合面圈闭、古潜山圈闭、披覆背斜圈闭等。据此,分别对翘倾断块低部位的上倾方向、下倾方向,以及翘倾高部位进行了储层预测。今后的勘探重点应放在Es3构造—岩性圈闭和Es1岩性尖灭圈闭上,并兼顾对古潜山和披覆圈闭的勘探。  相似文献   

15.
霸县凹陷文安斜坡潜山内幕勘探程度较低,以全凹陷高精度叠前连片三维地震资料为基础,对文安斜坡潜山内幕系统开展构造特征、油气成藏条件研究。研究认为斜坡带潜山内幕地层西侧对接洼槽区沙四段一孔店组烃源岩,供油窗口大,油气沿不整合面、断层向潜山内幕灌注,可以在斜坡带背斜、断鼻、断块等潜山内幕圈闭中富集,故在该区构建了文安斜坡“新生古储古堵古盖潜山内幕层状成藏模式”和“新生古储古盖潜山内幕背斜层状成藏模式”,综合评价认为斜坡南段发育的背斜、断鼻、断块圈闭形态较好,埋深较浅,紧邻霸县、鄣州生油洼槽,双洼供油,是下步勘探有利方向。  相似文献   

16.
济阳坳陷邵家洼陷区断层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邵家洼陷区是济阳坳陷沾化凹陷中的一个箕状断陷。邵家洼陷区断层平面组合特征复杂,剖面组合类型多样,导致了该洼陷区断层体系的复杂性和构造类型的多样性。基底断层的活动对邵家洼陷区的沉积充填和构造格局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它影响着油气运移的指向、路径、效率和聚集部位,主要使烃源岩层与储集层相连通而有利于油气的垂向运移。盖层断层的活动主要影响该洼陷区圈闭的形成和类型,形成众多断块或断鼻构造而有利于油气成藏。  相似文献   

17.
走滑断层作用对南堡凹陷油气成藏的控制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综合利用地震、重力、钻井等资料,对南堡凹陷柏各庄断裂和西南庄断裂进行重新认识,分析构造变形对南堡凹陷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柏各庄断裂和西南庄断裂在深部合并成一条基底断裂(柏各庄-西南庄断裂),具走滑断裂性质,该基底断裂在燕山期发生明显的左行走滑并持续到古近纪沙河街组沉积期,对沙河街组沉积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南堡凹陷古近纪成盆演化主要受柏各庄-西南庄基底断裂左行走滑活动控制,属于走滑-伸展凹陷.新近纪以来的断层走滑活动,形成了北东向和北西向两组共轭剪切走滑断层带,控制了二级构造带的展布.南堡凹陷油气大量成藏期与新近纪以来的断层活动期相吻合.利于油气运移及圈闭的形成,油气沿断裂带纵向多层系分布.  相似文献   

18.
受郯庐断裂带走滑活动的影响,青东凹陷内部构造表现出明显的走滑特征。在识别了研究区内典型走滑构造样式的基础上,分析了走滑构造对油气成藏的作用。郯庐断裂带营潍段的西支断裂带为青东凹陷的东部边界断层,受区域构造应力场和郯庐断裂带多期走滑活动的影响,凹陷经历了3期断拗、2期反转的构造演化过程,形成了大型边界走滑断层、背形负花状构造和走滑压扭褶皱构造等多种具显著走滑特征的构造样式。走滑构造对烃源岩热演化、构造圈闭发育以及油气运移聚集都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形成张扭断层立体运聚、压扭断层走向运聚和凹中隆近源运聚等3种油气成藏模式,控制着青东凹陷油气的富集与分布。  相似文献   

19.
塔里木盆地雅克拉断凸构造样式与油气成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里木盆地雅克拉断凸经历了多期变形、改造与叠加,形成了多种构造样式,油气资源丰富。通过解释雅克拉断凸的新三维地震资料,并结合区域地质资料,综合分析了研究区构造变形特征及其与油气成藏的关系。研究区主要发育挤压、伸展、走滑、反转和潜山等构造样式。挤压构造样式可进一步分为背冲和褶皱一冲断构造,主要发育于前中生界,全区均有分布;伸展构造样式以正断层为主,发育于中、新生界,全区均有分布;走滑构造样式在剖面上表现为花状构造,平面上呈雁列式排列,发育于中、新生界,分布于亚南断裂中段;反转构造样式以上正下逆的负反转构造为主,仅东部地区可见;潜山构造样式可分为单斜、断块和基岩潜山,全区均有发育。雅克拉断凸不同类型的构造样式形成了背斜、断块、断层遮挡、潜山和潜山内幕背斜等多种类型圈闭,不整合面、输导层及断裂充当了油气运移通道,为油气远距离侧向和垂向运移提供了条件,由此研究区形成了背斜、断背斜、断层遮挡、潜山和潜山内幕等油气藏类型。  相似文献   

20.
基于三维地震资料精细解释结果,在辽中凹陷南洼A识别出两条主干走滑断层,受其发育特征差异性的控制,形成了不同的伴生构造类型。结合物理模拟实验对其构造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由于两条主走滑断层两侧在不同位置应力条件和活动性的差异,走滑断层与其伴生断层形成了多级"Y"形、负花状和下铲上花状三种构造样式,并相应形成走滑双控叠覆伸展构造、走滑主控断内伸展构造和走滑主控断内挤压构造三种构造类型,各种构造类型具有不同的圈闭效应和油气运移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