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渤海海域庙西北洼反转构造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控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渤海东部海域区域构造背景分析基础上,对庙西凹陷北洼反转构造的几何学特征、反转期次、形成机制进行详尽分析,并由此探讨了反转构造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庙西北洼整体上表现出明显"顶隆、中平、下凹"的三元结构特征,至今可能发生至少两期的构造反转,对该区的油气的生成、运移、聚集和保存带来了积极的影响,同时也带来一定的制约因素。通过综合分析,该区在新近系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2.
李才  王昕  张海义  王玉秀 《石油地质与工程》2012,26(1):10-12,25,5,6
为了揭示庙西北洼陷断裂与油气成藏的关系,利用该区构造解释成果结合钻井资料对新生代断裂几何学特征、活动演化特征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结果表明庙西北洼陷经历了裂陷、拗陷、反转等演化过程,不同发育阶段经历了伸展、走滑、反转等单一或多种构造应力复合叠加作用,尤其是郯庐断裂上新世后期新构造运动剧烈,造成该区晚期断裂非常发育;断裂的显著特征为纵向上分层差异变形和相互切割,并构成丰富多样的空间组合样式;不同断裂体系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不同,基底断裂控制了该区的构造格架及烃源的形成,盖层断裂控制主要圈闭的形成,深浅两套断裂连锁系统共同组成油气垂向运移通道,其平面上的重叠区是油气优势运移聚集区。  相似文献   

3.
不整合面在油气成藏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根据已钻井岩心、测井等资料,结合三维地震资料对庙西北凸起地区不整合结构独特性以及在油气成藏中的作用进行了详尽的分析。不整合面为油气运移提供运移通道、为油气成藏提供储集空间,在潜山形成大规模油气成藏,同时为浅层新近系油气成藏起到"中转站"的作用,形成油气的二次运移。  相似文献   

4.
阳信洼陷陡坡带砂、砾岩体非常发育,油气成藏条件较为复杂。为有效地指导油气勘探,利用地震、测井及钻井等资料,对陡坡带构造样式及沉积体系进行了深入解剖,并分析了它们与油气成藏的关系。综合研究结果表明,阳信洼陷陡坡带主要发育铲式、座墩式和阶梯式3种构造样式以及近岸水下扇与扇三角洲2种沉积体系,不同的构造样式与沉积体系组合控制了不同的油气藏类型;岩性、构造和岩性-构造油气藏是该带今后油气勘探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5.
在地震资料精细构造解释基础上,运用断裂几何学、运动学来研究番禺4洼晚期断裂系统的基本特征。该晚期断裂在NWW-SEE向张扭应力场作用下发生简单剪切右旋走滑变形基础上形成和发育,主要分布在洼陷南侧。平面上呈NWW走向,断裂组合以平行式、交叉式、斜列式为主;剖面上以负花状组合为主。新近系构造圈闭的形成及分布受控于晚期断裂;长期活动的断裂和部分晚期断裂为研究区油源断裂,其他晚期断裂则控制了油藏在新近系的空间分配和再次调整;晚期断裂较好的侧向封闭性控制了油藏最终分布和储量规模。  相似文献   

6.
车镇凹陷北部陡坡带断裂结构及其对沉积和成藏的控制   总被引:13,自引:7,他引:13  
车镇凹陷北部陡坡带边界断裂长期活动,构造复杂,是扭张和拉张等多期构造应力共同作用的产物。根据边界断层几何学和运动学的差异,将车镇凹陷北部陡坡带的断裂结构分为简单和复式2类及板式、铲式、阶梯式和坡坪式4种。断裂结构对盆地的沉积充填样式、储层发育规模和油气藏类型具有较强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铲武断裂结构中发育的低位湖底扇或滑塌浊积扇以及坡坪式和阶梯式断裂结构中断阶潜山或滑脱潜山为最重要的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7.
庙岭低缓构造带断层系统具有五种成因类型,其发生发育主要分为早燕山和晚燕山两期。断层与局部构造的关系主要有三种:①断层控制局部构造的发育及形态特征;②断层为脱顶构造的表现形式之一;③断层对局部构造的切割破坏。断裂活动与区内油气勘探有密切的关系,尤其是后期发生的长茂司断层等是影响区内油气保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辽河西部凹陷新生代断裂构造特征与油气成藏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为了揭示辽河坳陷西部凹陷新生代断裂构造与油气关系,运用油区构造解析理论对西部凹陷新生代断裂构造发育及演化特征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以沙三段中下部大套泥岩为界,西部凹陷形成了上下叠加的2个断裂系统,主要发育长寿型、早衰型和后生型3种类型断层和张性正断层、走滑断层、走滑正断层和走滑逆断层4类不同性质断层。断裂活动控制了西部凹陷烃源岩的分布与演化、油气的运聚以及圈闭形成:断陷期是主要的烃源岩形成期,持续沉降有利于烃源岩演化;伸展变形阶段形成的下部断裂系统有利于油气的聚集,走滑变形阶段发育的上部断裂系统有利于油气的运移;构造活动强烈期是圈闭主要形成期,在沙四段—沙三段沉积早期及东营组沉积晚期形成两期主体圈闭。根据断裂发育特征和演化过程,指出双西隐伏走滑断层带和台安—大洼断层带的海外河以南部分是有利勘探区。图6参17  相似文献   

9.
柴达木盆地断裂组合特征及油气成藏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地震勘探资料和平衡剖面恢复技术对柴达木盆地在不同构造动力学背景下形成的断裂构造系统进行了研究,并结合盆地油气成藏规律,将断裂构造对油气成藏的制约关系进行归纳总结.该盆地总体构造变形程度较高,主要发育断裂及其相关褶皱,其中断装以逆断层和走滑断层为主,并伴有少量的同沉积正断层、滑脱断层、反转断层等.早期构造活动微弱,后...  相似文献   

10.
濮卫环洼带是东濮凹陷的主要油气富集区。剖析了该区油气成藏的基本条件及成藏规律,探讨了断裂活动因素对油气富集控制的4种方式。研究结果表明,该区主要发育构造油气藏、岩性油气藏及构造一岩性复合油气藏;其生烃、排烃、油气运移和圈闭形成之间具有良好的时空配置关系,是油气大规模聚集和成藏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1.
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隐蔽油气藏的形成与分布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13  
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不同时期发育了不同类型的隐蔽油气藏,断陷期主要形成各种类型岩性及与之相关的复合油藏,主要包括透镜体油藏、构造-岩性油藏、上翘尖灭油藏、物性油藏;断-坳过渡期形成了以地层油藏为主及与地层控制因素有关的岩性和构造油藏,主要包括地层不整合、断层-岩性油藏、地层超覆-断层油气藏、受地层不整合控制的断层-岩性油藏及地层油藏。不同的隐蔽油气藏聚集了不同类型的油气,北部陡坡带外围断陷期形成的受构造控制的沙河街组三段地层-岩性油藏、断-坳过渡期形成的以地层为主的圈闭中主要聚集源自沙河街组四段烃源岩的油气;内侧靠近生油中心的沙河街组三段透镜体岩性及其他与岩性相关的油藏、沙河街组三段上部断层-岩性等油藏主要聚集源自沙河街组三段烃源岩的油气。北部陡坡带隐蔽油气藏的形成与油气分布特征受控于古构造背景、油气疏导体系、生储盖组合及成烃与成藏要素的有机配置等多种因素。  相似文献   

12.
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因坡度陡、距物源近、古地形起伏大且构造活动强烈,在沙三、沙四期沉积多种砂砾岩扇体。砂砾岩扇体油藏已成为胜利油田增储上产的重要勘探目标。在系统观察岩心的基础上,通过粒度、综合地质、地震及测井等资料分析,对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砂砾岩扇体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各扇体的识别模式。此研究,对研究区砂砾岩扇体油藏的勘探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箕状断陷缓坡区面积大,坡度缓;砂体远源输送,分选好,物性好;油气近源充注、供油面积大;成藏条件优越。歧北斜坡为大面积多阶挠曲缓坡,受孔店、港西和燕山物源波及,以辫状河三角洲和远岸水下扇为主体的多种类型砂体叠置于多阶斜坡之上,形成满坡含砂的格局。中、低斜坡位于古近系有效烃源岩范围内,近源-源内复式联合疏导,具有"两期充注、先油后气、差异聚集、高油低气"的特点,形成多层系岩性地层油气藏大面积叠置连片分布,是勘探的最有利靶区。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东营凹陷箕状断陷盆地陡坡带丰深1和丰8井岩心的精细观察和描述,结合地震资料的分析,发现本区广泛发育了不同时期的砂砾岩扇体,主要类型有:冲积扇、扇三角洲和近岸水下扇等。这些砂砾岩扇体伴随着断裂活动而产生,其岩性以分选较差的粗碎屑为主,夹在湖相暗色泥岩中,综合分析认为其具有重力流性质。在地震剖面上,这些砂砾岩扇体呈现出独特的多期次的叠置沉积特征,它们的形成受构造活动、水动力条件等因素的控制形成了这种陡坡带特有的反射特征。  相似文献   

15.
利用地层压力、流体势,结合原油密度及地层水矿化度的变化规律,确定了东营凹陷北带中浅层油气运移优势方向。中浅层主要发育断层、砂体及不整合3类油气运移通道,形成了砂体–断层–砂体、断层–砂体–不整合、断层–不整合3种组合类型。这些组合类型对研究区油气成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控制了油气运移模式,形成了反"Z"字型输导运移模式、阶梯状输导运移模式;其次,控制了油气空间分布特征,断层–砂体–不整合型和断层–不整合型决定郑家–王庄地区油气具有"多层系分布、油气藏类型多样、运移距离远"的特征,单一的砂体–断层–砂体组合类型决定胜坨、单家寺地区油气具有"油气藏类型单一、运移距离近"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依据岩心、镜下薄片、扫描电镜、阴极发光、常规和偶极子声波测井等资料,对塔中北坡柯坪塔格组的裂缝发育特征及其成藏意义进行了剖析.认为研究区内发育大量构造裂缝,裂缝产状以高角度裂缝和垂直裂缝为主,裂缝具有"密度低、长度长、宽度中等、充填低"的特征,并沿泥砾边缘、层间等岩石相对薄弱带裂缝更为发育;常规测井曲线响应特征表现为"两高、一幅度差"的特征;偶极子声波快横波各向异性和构造分析表明,裂缝的发育应与北东向走滑断裂带和NE-SW向的最大水平主应力分布有关.柯坪塔格组裂缝不仅能有效弥补致密砂岩储层物性差的不足,改善储层储渗性能,而且大尺度、高角度或垂直裂缝可作为油气垂向运移的重要通道,提高油气输导性能,是致密砂岩油气藏形成的关键要素之一.小尺度、低角度或水平裂缝是油气小规模运移调整的重要介质.  相似文献   

17.
箕状断陷盆地陡坡带的砂砾岩体由于埋藏较深,储集物性普遍较差,通常不能成为油气储集层。但由于异常高压的存在,可使储集物性得到一定的改善,同时对油气运聚也具有积极意义。通过分析化验与测井、地质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车镇北带压力场的分布特点,分析了异常高压的成因,进而阐述了异常高压与油气成藏的关系,对于其他地区砂砾岩体的勘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19.
在对泌阳凹陷北部斜坡油气分布特征进行总结的基础上,根据油源、鼻状构造、砂体延伸方向及规模、断裂系统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配置关系,将北部斜坡划分为三种成藏模式:汇集式运聚成藏模式、沿断层运聚-北东向断层调整油气运移方向,北西向断层控制聚集成藏模式和斜坡自生自储式成藏模式。分析总结了油气富集规律特征:①继承性的沉积-构造斜坡是油气大规模运移的指向区,鼻状隆起是油气富集带;②斜坡内带是形成低位扇岩性油气藏和断层-岩性油气藏的有利地区。指出了核三下段、斜坡内带断层-岩性油藏、非构造主体部位岩性或断层岩性油藏、斜坡边缘浅层不整合油藏等是下步勘探的主要潜力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