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葛曦 《通信世界》2002,(35):43-43
无线局域网(WLAN)技术的发展使人们摆脱了线缆的束缚,更方便、灵活、快捷地访问网络资源,也给运营商提供了寻找新的增值点的机会。IDC(国际数据集团)的报告显示,运营商对WLAN的需求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传统运营商利用WLAN补充固网的覆盖;二是移动运营商将WLAN与3G互补  相似文献   

2.
前言 WLAN是移动通信网络的一种补充形式,移动性高、成本低、建设速度快的wLAN一方面能够分流运营商在移动数据流量方面的压力:另一方面,它也很有可能成为未来运营商盈利的增长点。在移动网建设的同时配合WLAN部署,实现用户3G网+WLAN网的无缝连接体验,已经成为国内运营商当前的必然选择。进入2012年,WLAN建设规模更是空前,  相似文献   

3.
同一套WLAN的AP、AC设备,可根据需要满足不同的运营商不同的认证计费需求。WLAN频段是公共频段,工作在2.4GHz。考虑到干扰,该频段建议使用1、6、11三个信道,如果同一热点三家运营商分别建设各自WLAN系统,将导致该热点WLAN信号同频干扰非常严重,甚至三套WLAN系统都无法正常使用,严重影响用户感知。  相似文献   

4.
谭彦 《电信技术》2009,(7):81-83
随着电信运营商3G及WLAN无线宽带服务的推进,运营商在建设3G移动网络的同时,作为覆盖的补充,也在热点地区建设了WLAN无线宽带网络。在这些热点地区,用户可以通过WLAN的接入方式获得较佳的无线宽带体验。  相似文献   

5.
许俊禹 《通信世界》2003,(35):39-39
WLAN是CDMA1x在热点地区的有效补充,但WLAN是否能够提供有竞争力的服务,关键在于运营商如何将WLAN整合到CDMA1x的现有的基础架构上。本着重讨论CDMA1x与WLAN的统一认证和计费问题的几种可行性解决方案,希望与业界同仁一起探讨。  相似文献   

6.
引言 WLAN+PON的融合接入方案将成为新一代FTTx的接入平台。各大电信运营商PON的发展类型主要包括4类:一是集团客户,包括专线业务、语音业务、互联网业务、传真;二是家庭客户,主要包括语音、IPTV、互联网;三是个人用户,主要包括WLAN、移动上网和移动语音;四是一些内部用户,主要指运营商的营业厅。  相似文献   

7.
WLAN是90年代开始的计算机网络与无线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由于WLAN具备灵活性、可移动性和易扩展性,既能被当作有线宽带接入的补充也能和广域的3G等技术相配合解决重要区域的局域无线宽带接入,因此目前在实际应用中越来越受到通信运营商、企业、家庭和个人的重视、喜爱.WLAN Mesh是WLAN技术发展的一个分支和重要方向,它比传统的WLAN技术更适合覆盖较大面积开放区域(包括室外和室内),也就是将传统WLAN中的无线热"点"串成了"面".本文主要从WLAN技术基础出发,探讨WLAN技术在Mesh方面发展的理论情况,以及作为运营商而言WLAN Mesh技术在实际业务开展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随着智能终端的不断普及以及运营商的大力推动,WLAN对于分流无线数据流量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WLAN成为运营商无线宽带业务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作为一种无线接入技术,WLAN以其灵活性、移动性的特点越来越为广大公众接受。然而,在各大运营商加紧推进WLAN建设的同时,WLAN网络在建设以及使用过程中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文章结合国内三大运营商,通过分析当前电信级WLAN网络现状,从用户认证不简介、AP之间干扰严重、故障排查定位困难这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是WLAN网络的规划与优化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兰帅 《现代电信科技》2013,(5):43-48,55
WLAN与WCDMA都是成熟的无线网络接入方式。WLAN与WCMDA网络各有优缺点,运营商网络中WLAN通常作为WCDMA的补充。但目前不论是WLAN网络所起到的作用,还是用户的接入体验,都难以令人满意。对WLAN与WCDMA网络的融合问题进行研究,并分析了不同的融合场景和融合的技术特点。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目前中国WLAN业务的发展现状.分析了中国三家WLAN运营商的运营策略,对中国WLAN市场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回顾和总结。最后,对未来几年中国WLAN市场时发展进行了预测,认为2004-2005年中国WLAN市场将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11.
运营商推WLAN已是定势,而这或将带来一系列的变革。 首先,运营商层面体现的最为直接。如果说固定代替移动的趋势让固网运营商苦不堪言,那么,在3家运营商都悉数拥有移动业务后,WLAN的介入或会改变当前的竞争格局。尤其是在当前3G发展的初期,运营商无法避免地要面对要留住用户却又无法承载太多用户的尴尬局面的时候。WLAN的互补作用无疑将淋漓尽致的发挥,当运营商之间的WLAN服务区隔足够大,移动用户完全有可能因此而转换运营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建设WLAN无线网络可以使广电运营商的三网融合业务具备移动互联网化基础。本文提出应在NGB网络之上承载WLAN无线网络,并设计出一种发挥NGB网络特性、保障NGB已有业务不受干扰、可大规模快速部署的集中式WLAN业务数据流向方案。  相似文献   

13.
基于WLAN的语音和数据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前言随着WLAN技术的问世和推广,运营商能够通过令人兴奋的全新方式为最终客户提供NGN业务。同时,VoIP技术也取得了最新进展,SIP、软交换机、软/硬客户端、3G标准得到了完善,这些因素使NGN业务具备了极强的吸引力。NGN/WLAN集成的主要推动因素是:为连接WLAN的用户提供全面的Succes鄄sion语音和多媒体业务;使WLAN成为有线和无线公用网络的自然扩展;利用WLAN技术,将有线和无线集成到一种无缝的服务中。北电网络的解决方案充分考虑了上述因素,它能够独立地以安全、可扩展的无线接入方式将无线/有线广域网连接到无线局域网。部署…  相似文献   

14.
陈明  白洋 《数据通信》2010,(6):43-45
近年来无线校园网的建设已经成为国内高校校园网发展的重要补充。以移动运营商的视角对高校校园网及其用户需求进行分析,提出运营商与高校共建无线校园网的建设方案及业务运营模式。提出的双SSID方式可以做到校方与运营商在一张物理网络上分别运营校园WLAN和公众WLAN,具备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伴随WLAN网络技术的发展,WLAN网络的安全性和漫游日渐完善和提高,基于WLAN网络的VoIP语音质量也可以和PSTN电话媲美。特别是WLAN网络和有线公用网的结合,使WLAN网络成为了现有有线和无线网络的扩展,现有网络运营商可以利用WLAN加现有网络为用户提供无缝覆盖和自动漫游,用户可以提前享受到下一代网络的实时,宽带和高速(1OMbit/s或更高)服务,运营商也可以获得更高地效益。北电网络《支持WLAN的语音和数据应用》为运营商和业界相关人士提供了完备信息。  相似文献   

16.
晓弈 《中国无线电》2003,(11):18-20
WLAN热点技术在近两年的中国刮起了不小的建设旋风,特别是几大电信运营商的追捧,使该产业得到了快速的成长。网通、电信的固定网络的WLAN延伸,中国移动GPRS+WLAN以及中国联通CDMA 1X+WLAN模式的推出,使WLAN技术的应用呈现异常繁荣的景象。但透过火热的市场表象,有业内人士指出,WLAN的运营模式还不成熟,其盈利方式还存在障碍。尽管如此,WLAN的应用仍将快步前进,特别是一些产业巨头对其进行的新探索,也给它的未来发展带来了新的理念。  相似文献   

17.
黄芬 《通信世界》2003,(29):34-35
经历了一年多关于“WLAN能否会取代3G”的争论后,WLAN主宰未来移动通信的神话宣告破灭,重新回到补充技术的地位。目前,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和网通集团都着手进行WLAN系统的建设。中国移动已经在GPRS网络上捆绑WLAN系统,以弥补GPRs网络的覆盖盲点和数据传输速度较慢的缺陷;中国联通将WLAN系统与cdmalx网络结合,以丰富其移动数据业务的接人手段;中国电信和网通信集团也会将WLAN系统与ADSL、PCS网络捆绑,以切人移动数据市场。因此,WLAN很快将成为继ADSL之后的又一个受运营商青睐的宽带接人产品。  相似文献   

18.
为了使维护人员能快速定位并解决WLAN的网络故障,更好地服务于运营商的网络运维工作,提出了一套针对WLAN故障定位的网络拓扑管理系统,该管理系统已经投入运行并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对运营商的WLAN故障管理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19.
倪兰 《通信世界》2010,(42):25-25
"随着WLAN网络的全面覆盖,基于WLAN的业务扩展运营、网络价值发掘等将逐步成为运营商关注的重点,WLAN设备也必须随着运营商的业务扩展而快速定制和升级改造。"  相似文献   

20.
随着无线局域网(WLAN)技术的发展,运营商已经能够用全新的方式为最终客户提供下一代网络(NGN)业务。 北电网络的解决方案能够独立地以安全、可扩展的无线接入技术方式将无线/有线广域网连接到WLAN,使WLAN的应用超出企业范围,无线和有线运营商将能够构建无缝的网络,为客户带来接入服务和内容服务的一致体验。该解决方案支持有线和无线核心网络的集成,为现有客户和新客户提供通用的鉴权和计费。这将使运营商能够利用现有基础设施以真正的移动方式提供全新的和现有的各种业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