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胶溶法合成TiO2超微粒子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相似文献   

2.
本工作采用在惰性气氛中蒸发冷凝金属蒸汽的方法,合成出纳米尺寸的 Cu 超微粒子,并利用 X射线衍射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了 Cu 粒子的结构及形貌,讨论了有关合成工艺参数对 Cu 粒子的形态、大小及尺寸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简单两步法制备载银TiO_2纳米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单两步法制备载Ag的TiO2纳米管。采用溶胶-凝胶结合水热法制备TiO2纳米管(TiNT),利用传统的"银镜反应",得到表面载Ag的TiO2纳米管(Ag-TiNT)。利用X射线衍射(XRD)、高分辨率透射电镜(TEM)、电子衍射能谱(EDS)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Ag粒子均匀地分散在纳米管的外表面。从UV-Vis吸收光谱上可以观察到,载银的TiO2纳米管在可见光区域的吸收有了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了用溶胶-凝胶法制备TiO_2-CeO_2薄膜的工艺过程及所制在薄膜的性能。研究了在不同Ce/Ti比及催化条件下浸涂液的成膜能力、胶凝过程以及薄膜的物相和光学性能。结果表明,在浸涂液中加入水或碱会便浸涂液迅速凝胶,而加无机盐会促进老化过程。浸涂液的水解-凝胶过程对薄膜的透过率、表面形貌有显著影响。随Ce/Ti比增大,浸涂液的成膜能力变坏,而薄膜的紫外吸收增大。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络合中和沉淀法制取具有单磁畴尺寸的 Fe_3O_4超微粒子,并通过单分子层包复油酸量的测定,比表面测定,TEM 和 XPD 物相分析等,估测了 Fe_3O_4超微粒子的平均粒径、表观形貌和磁学性质等。  相似文献   

6.
TiO_2-SiO_2 系统凝胶合成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 TiO_2-SiO_2系统均匀凝胶的合成工艺。溶剂量、加水方式和加水量均影响金属醇盐的水解速度及均匀凝胶的形成,凝胶的组成不同,合成工艺应作相应的改变;研究获得了 Ti(OC_4H_9)_4·Si(OC_2H_5)_4·C_2H_5OH 系统和 Ti(OC_4H_9)_4·Si(OC_2H_5)_4·H_2O 系统的均匀凝胶形成区、不同组成混合液的粘度与时间的关系以及组成、合成工艺与胶凝时间的关系,并制得5~90mol% TiO_2的均匀凝胶和玻璃.  相似文献   

7.
利用扫描隧道显微镜对氧化锌超微粒子薄膜在大气环境中进行了观测分析,获得了其表面具有原子数量级尺寸的构像;同时,结合X射线衍射谱图对其表面精细结构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并由此建立了氧化锌超微粒子薄膜的生长,形成机理模型。  相似文献   

8.
《现代材料动态》2008,(10):25-26
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和日本学术振兴会利用包覆有碳膜、有望作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橄榄石(结晶结构的一种)LiFePO4(磷酸铁锂),成功合成了纳米级超微粒子。LiFePO4因价格低,作为电动汽车大型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备受关注,但使用这种材料的电池存在如果高倍率(短时间内通过大电流)充放电,其容量就会急剧下降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火焰CVD法制备纳米TiO_2颗粒材料的尺寸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TEM图像颗粒计数的方法,研究了工业丙烷/空气火焰CVD法制备纳米TiO_2颗粒材料的尺寸特征,得到了O_2/C_3H_8摩尔比在2.5~9之间,TiCl_4质量流量在0.06~0.135g/min之间的不同操作条件下16个工况的颗粒频率尺寸分布和累积尺寸分布。测量结果表明,工业丙烷/空气火焰CVD法制备的纳米TiO_2颗粒的尺寸分布接近正态分布,平均粒径(d_(50))在15~50 nm之间、相对尺寸分布宽度在0.2~0.6之间。对平均粒径的分析结果表明,工业丙烷/空气火焰CVD法制备的纳米TiO_2颗粒的平均尺寸,和CO/O_2火焰CVD法制备的纳米TiO_2和纳米SiO_2颗粒的平均粒径与颗粒长大准数可关联为d_(50)=1.35(1十N_(grw))~(1/3)。  相似文献   

10.
利用扫描隧道显微镜对氧化锌超微粒子薄膜在大气环境中进行了观测分析,获得了其表面具有原子数量级尺寸的构像;同时,结合X射线衍射谱图对其表面精细结构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并由此建立了氧化锌超微粒子薄膜的生长、形成机理模型。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了用 YAG 激光器在大气中加热气化制取 TiO_2超细粉末的实验结果。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表明,粉末颗粒均匀性较好,直径为6—20nm,主要为锐钛矿结构。本文对颗粒大小和结构等与所用激光束能量密度的关系进行了实验。研究表明,激光加热气化法是制备超细金属氧化物粉末的一种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12.
以炭质水性中间相和四氯化钛为原料 ,分别制取了炭质溶胶 -凝胶和钛溶胶 -凝胶 ,然后将二者充分搅拌混合后 ,再进行超临界干燥制得了二元炭质 /二氧化钛气凝胶粉末前驱体。利用 FT- IR,XRD和 TEM技术对二元炭质 /氧化钛粉末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 ,二元炭质 /氧化钛粉末具有小于 10 nm的颗粒尺寸 ,炭和氧化钛混合均匀且具有较高的比表面和疏松的表观结构。  相似文献   

13.
纳米TiO2的制备和性能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7  
以TiCl4,浓H2SO4为原料,经水热沉淀反应,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得到不同粒度和钛矿相结构的TiO2.DSC实验发现不同粒径的纳米锐钛矿TiO2都存在一个放热峰,而粒径为10nm的样品除了存在放热峰外还观察到了一个吸热峰。  相似文献   

14.
溶胶—凝胶法制备二元炭质—TiO2气凝胶前驱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炭质水笥中间相和四氯化钛为原料,分别制取了炭质溶胶-凝胶和钛溶胶0-凝胶,然后将二者充分搅拌混合后,再进行超临界干燥制得了二元炭质/二氧化钛气凝胶粉末前驱体,利用FT-IR,XED和TEM技术对二元炭质/氧化钛粉末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二元炭质/氧化钛粉末具有小于10nm的颗粒尺寸,炭和氧化钛混合均匀且具有较高的比表面和疏松的表观结构。  相似文献   

15.
液相沉积法制备TiO2薄膜及其亲水性能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采用液相沉积法(LPD)制备了透明TiO2薄膜,并研究了其紫外一可见吸收性能手紫外光照射下薄膜亲水性能的变化。发现热处理前后的薄膜具有相似的紫外吸收性能,在上光照射下亲水性能都有提高,热处理后的薄膜在紫外光照射下可与水完全润湿。和X光电子能谱对薄膜表面的分析表明,热处理前后的薄膜亲水性能的差异是由于薄膜表面的Ti-O键合及TiO2成分增多,在紫外光照射下,Ti^4+变为Ti^3+并有利于水的吸  相似文献   

16.
原位同生法制备纳米铜改性酚醛树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新发明的原位同生法成功地制备了摩擦材料用纳米铜改性酚醛树脂。经过X射线衍射分析证实,利用该方法制备的树脂中含有单质铜。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表征了铜粒子的形貌:呈球形,粒径为10nm~40nm。通过热重分析和冲击试验,对合成树脂的热性能和韧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制备树脂的初始分解温度和半分解温度随纳米铜含量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在含量为7%时分别达到最大值;制备树脂基摩擦材料的冲击强度随纳米铜含量的增加先增大后下降,在含量为5%时达到最大值。建立了纳米铜粒子与酚醛树脂相互作用的物理模型,并分析了纳米铜提高酚醛树脂热性能和韧性的机理。  相似文献   

17.
采用两阶段种子乳液聚合法制备了表面含一定量HEA的单分散P(St-co-HEA)微球,通过垂直成膜法,在适当温度下制得该微球的胶体晶体薄膜,配置以钛酸四丁酯为钛源的前驱体溶液来浸泡该薄膜,充分水解后,煅烧除去该模板,即得到有序多孔的TiO_2薄膜.研究了聚合反应过程中,引发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第二单体量等对单体转化率、微球形貌及粒径的影响.采用FTIR、SEM等对单分散P(St-co-HEA.)微球粒径及形貌进行了表征.并对最终的TiO_2薄膜进行了SEM表征,其平均孔径约为190nm.  相似文献   

18.
有限质点法是一种新型的数值方法,它从牛顿力学的角度出发,以质点为研究对象,将求解域离散为质点系统,同时着眼于该系统内各个质点所受的力,进而追踪到整个质点系统的运动状态,在处理结构或机构的大变位、大变形等非线性问题时具有独特的优势。该文将有限质点法应用于薄壳的屈曲问题研究,为追踪其完整的屈曲路径,将显式弧长法的加载策略与其相结合;针对屈曲或大变形后出现的接触问题,改进了一种适用于显式求解的接触算法。最后,通过自编程序,分别选取薄壳屈曲问题的静力、动力等经典算例,并将该方法的计算结果和相关文献及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该文的方法用于薄壳的屈曲问题求解是可行的,能有效捕捉薄壳屈曲的完整过程。  相似文献   

19.
PSA空气分离吸附过程中的压降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根据PSA分离空气制氧的基本理论,通过对我们自行研制的产氧量为Q=(1-5)L/min的双吸附柱的小型PSA分离空气制氧系统进行的吸附过程的压力降的计算,分析了影响空气流经多孔吸附介质压降特性的操作参数,分子筛结构参数等重要因素。结果表明:(1)空气流经PSA吸附柱多孔吸附介质的压降随流速的增大而增大,在较低流速范围内(v=0.05m/s-0.1m/s),流速对压降的影响较小,在流速较高时,流速对压降的影响较大;(2)压降随空隙率的增大而减小,对于较高流速,低空隙率范围内(ε=0.32-0.4)空隙率对压降影响很大,是影响压降的最主要因素;(3)压降随多孔吸附介质颗粒直径的增大而减小,在吸附介质颗粒直径较小的范围内(d=1.6-2.0mm)这种变化较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