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3 毫秒
1.
对天水四门大曲太空搭载前后微生物的种类与数量的变化进行了研究。搭载后大曲中放线菌的数量大幅度下降;醋酸菌和乳酸菌数量大量增加;酵母菌数量稍有减少;曲霉属数量增加较多,这些变化对食醋品质的形成十分有利。  相似文献   

2.
将高温大曲中的微生物类群,分曲皮、曲心进行了不同温度下的培养计数。发现细菌最多,霉菌次之,酵母和放线菌很少,曲皮中细菌明显高于曲心,曲皮的细菌数在45-55℃时达到高峰,而曲心细菌则在37℃最多。讨论了该区系构成的形成原因和对发酵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以"神舟五号"搭载茅台大曲中所分离的酵母菌为出发菌株,对其搭载前后的细胞生理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搭载后的菌株在生长特性、出芽极性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而在细胞体积、存活率方面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4.
徐坊大曲的微生物区系及其优势菌的鉴定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山东梁山徐坊中温大曲中细菌总数为3.5×106个/g干曲 ,占细菌、酵母和霉菌总数的38.46 % ;芽孢菌占细菌总数的51 % ;酵母菌占细菌、酵母和霉菌总数的12.09 % ;霉菌占细菌、酵母和霉菌总数的49.45 %。中高温大曲中的细菌、酵母和霉菌总数低于中温大曲 ,耐高温的芽孢杆菌含量和种类较中温大曲多 ;中高温大曲和中温大曲中的优势菌种类也不一样。  相似文献   

5.
采用PCR-DGGE技术结合传统分析方法,对柔雅香型白酒生产过程中的偏高温大曲各阶段进行了物质和微生物区系分析,结果表明:发酵过程物质变化规律与微生物的繁殖密切相关;细菌从拌料制醅检测出16个种增加到最高23个种(一次翻曲),最终收曲阶段22个种,其中有9个种贯穿整个制曲阶段,整个过程检测出8个属25个种,其中Bacillus、B.licheniformis分别为制曲过程中的优势属和种。  相似文献   

6.
大曲生产与微生物生态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大曲发酵的微生物环境对大曲发酵起决定性作用。微机模拟架式发酵生态环境,微生物接种量大,发酵过程在计算机控制下,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大曲优质率高。  相似文献   

7.
大曲在中国白酒酿造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经未灭菌的原料固态发酵而成。为了探究不同产地小麦原料微生物组成对大曲风味的影响,为制曲原料的选择提供参考建议。通过细菌16S rDNA全长区和真菌ITS区测序,揭示了来自贵州等不同地区的21个小麦样品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小麦样品微生物区系聚类分析表明不同产地小麦样品微生物组成存在差异。模拟固态发酵制备大曲,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GC-MS分析大曲的风味物质。结果表明,小麦原料优势细菌属包括泛菌属(Pantoea)、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和Massilia;优势真菌属为链格孢属(Alternaria)、Epicoccum和枝孢属(Cladosporium)。模拟大曲以四甲基吡嗪和2,3-丁二醇为主要的风味物质,小麦样品微生物组成与大曲风味物质组成有密切的相关性。该研究可指导制曲小麦原料的选择以保持风味的一致性,对探究小麦原料微生物与大曲风味之间的关系和规律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李兵  张超  王玉霞  王娟  蔡馨  杨茂  邢莲 《中国酿造》2019,38(6):7-12
中国白酒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世界著名六大蒸馏酒之一。酒曲是我国白酒必不可少的发酵剂,为白酒发酵提供必要的糖化力、酒化力和风味前体,并承载着发酵的启动和顺利进行所必需的微生物菌群和各类功能酶系。作为影响白酒品质、类型和风格的粗酶制剂,众多研究都聚焦于揭示酒曲中微生物和相关酶系的功能、作用和类群的奥秘。该文从酒曲原料、制作、发酵、成熟等工艺过程出发,阐述各工艺过程的要求和特点,分析酒曲发酵和成熟过程中各类微生物类别和作用,以及多种酶系的功能,并在此基础上对大曲微生物、酶系和白酒酿造研究方面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9.
中国白酒历史悠久,"曲为酒之骨",无论是何种香型的白酒,都离不开酒曲的作用.酱香型白酒是我国十二大香型之一,具有酱香突出、幽雅细腻、酒体醇厚丰满、回味悠长等风格特征.高温制曲是酱香型白酒特殊工艺之一,制曲温度最高达65℃,高温环境下形成了特殊的微生物区系.结合目前国内酱香型高温大曲的研究情况,论述了高温大曲微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10.
酒曲是中国白酒酿造必不可少的糖化、发酵和生香剂。根据制曲工艺不同,将酒曲分为大曲、小曲、红曲、麦曲、麸曲、高温曲、中温曲、低温曲等类别。我国主要名优白酒是以大曲为起酵剂。大曲中微生物菌系非常复杂,种类繁多。生香动力的细菌、糖化主力的霉菌以及酒醅发酵原动力的酵母等微生物,不断交替更迭的作用,共同维持着白酒发酵的正常进行。传统固态酿造过程中,大曲中微生物在大曲酒的品质、风味呈现方面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该文依据大曲原料和制作工艺,简要介绍了大曲中微生物的来源、主要微生物类群以及各类微生物的主要功能,并在此基础上对大曲微生物和白酒酿造研究方面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1.
12.
以酿造水源A、酿造水源B为研究对象,以高粱和大米的混合物为发酵底物,加入国井大曲进行发酵,对发酵液进行感官评定,对发酵蒸馏液进行气相色谱分析,结果表明,水质对国井大曲中的微生物代谢有着明显的影响。水质不同,发酵液风味不同,其中酿造水源B的发酵风味最优,其风味以花香为主,有酵面味。  相似文献   

13.
造成大曲不生衣的原因很多,主要是受气候、环境和工艺条件的制约,不能给有益微生物菌系提供一个最佳的生长条件。目前,全国大曲生衣率仅在20%~50%之间,使用大曲生衣复合菌及新工艺操作,可提高大曲生衣率及大曲质量。试验表明,用0.1%。的大曲生衣复合菌,可使大曲生衣率提高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14.
在食醋的酿造过程中,大曲的生产至关重要,影响大曲的因素有原料配伍、拌料的水分、培养温度等。通过控制其他因素不变,研究了食醋大曲培养温度对食醋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温度控制在32 ℃时成曲中含的细菌最多,放线菌最少,霉菌数量和酵母菌相当。对不同温度条件下制成的大曲进行食醋酿造,以颜色、香气、味道、体态等作为组成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产品的模糊综合评价。表明在32 ℃条件下培养而成的大曲用于生产,可以使食醋品质达到最佳。  相似文献   

15.
探讨低氘水(deuterium-depleted water,DDW)对大曲培菌期微生物及其理化指标的影响.通过设置不同氘含量的低氘水作为实验用水,自来水(氘含量150 mg/L)作为对照实验用水,用于模拟大曲发酵,测定其中微生物数量及理化指标.根据大曲质量标准体系得出110 mg/L低氘水为最适低氘水,并用SPSS分析低氘水中氘含量与大曲中微生物数量变化的相关性关系,结果表明为负相关.  相似文献   

16.
大曲微生物在大曲酒生产中的研究开发现状及发展前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概述了大曲微生物的类型及研究开发与应用现状,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展望,旨在为大曲微生物的研究提供思路,进一步从微生物的角度揭示中国白酒的发酵本质.  相似文献   

17.
大曲的质量对白酒的产量和质量起决定性作用。对赊店老酒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同一曲房放置的贮存6个月的浓香型中高温优级、普级和劣级的大曲进行比较研究,通过对感官特征、理化指标和微生物总数的检测,全面分析浓香型中高温白酒大曲的质量差异。结果表明:优级大曲中细菌、霉菌、酵母菌总数均显著高于普级和劣级大曲,劣级大曲中微生物总数最少,且不同曲样间微生物总数差异显著(P<0.05);理化指标中,优级大曲相对于普级、劣级大曲,其水分、酸度、糖化力、液化力、发酵力、氨基酸态氮都偏高,而淀粉含量偏低,同时在水分含量和淀粉含量中不同曲样的差异不显著(P>0.05),其它理化指标差异均显著(P<0.05)。说明优级大曲仍可作为优质白酒的糖化发酵剂,而劣级大曲已不能再继续使用。  相似文献   

18.
为控制特香型大曲表面毛霉的过度生长,在不改变传统特香型大曲制作工艺的前提下,从缩短低温培菌期和减少毛霉初始接种量两个方面对毛霉生长进行控制,从而探究毛霉生长对大曲质量和基酒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处理一、处理二)大曲表面的毛霉生长量(19.8%、24.4%)明显减少;大曲的糖化力(822 mg/(g·h)、858 mg/(g·h))和液化力(4.00 g/(g·h)、4.80 g/(g·h))提高;基酒产量(571.7 kg、632.6 kg)无显著性差异(P>0.05);处理一的总酯、乙酸乙酯及丙酸乙酯含量显著升高(P<0.05),总酸含量及其他7个主体指标差异均不显著(P>0.05),基酒的综合感官评价更优。综上,控制冬春季大曲表面毛霉的生长,有助于改善大曲的外观,提高大曲和基酒的质量。  相似文献   

19.
白云边酿酒大曲微生物分析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从微生物区系和理化指标两个方面对白云边高温大曲和中温大曲进行了比较研究。高温大曲中细菌总数为1.4&#215;10^5cfu/g干曲,占分离出微生物总数的99.60%,耐高温的芽孢杆菌含量和种类较中温大曲多;霉菌占分离出微生物总数的0.40%:酵母和放线菌偶尔能检出。中温大曲中细菌、酵母、霉菌和放线菌数量均高于高温大曲。理化指标分析结果显示,微生物区系和部分理化指标呈一定的相关性,一定程度上微生物的数量变化对理化指标的影响是显著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