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利用动态交联技术制备了动态交联聚丙烯/乙烯-辛烯共混物(PP/POE).采用哈克转矩流变仪研究了动态交联对PP/POE共混物扭矩的影响;研究了交联剂的种类和POE用量对共混物力学性能的影响;考察了动态交联共混物的流变性能.结果表明,加入过氧化二异丙苯(DCP)后,PP/POE共混物的扭矩先升后降至平衡状态;随着POE用量的增加,PP/POE共混物的冲击强度明显提高,但拉伸强度有所降低,PP/POE共混物合适配比为100∶40,DCP的添加量为POE含量的2%为优;PP/POE共混物熔体流变行为属于假塑性流体,且高温下(220℃)降解反应程度高于交联反应程度.  相似文献   

2.
硅烷交联聚乙烯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双螺杆挤出机上进行了硅烷交联聚乙烯的研究,探讨了过氧化二异丙苯(DCP)、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VTES)、二月桂酸二丁基锡(DBTDL)、水温以及聚乙烯种类对交联度的影响规律。发现交联度随DCP和VTES的用量增加而增大,当DCP和VTES的用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交联度的增加程度已不明显;DBTDL和水温仅影响达到最大交联度的时间;在低密度聚乙烯(LDPE)、高密度聚乙烯(HDPE)、线形低密度聚乙烯(LLDPE)3种不同密度聚乙烯制得的交联料中,交联度由大到小的次序为LDPE>LLDPE>HDPE;采用HDPE/LLDPE为80/20的共混料可以得到交联度高达77%又综合性能优异的硅烷交联聚乙烯。  相似文献   

3.
采用恒速型双筒毛细管流变仪研究了高密度聚乙烯(HDPE)及其共混物的高速挤出行为,对高挤出速率下发生的挤出压力振荡和熔体黏-滑破裂等不稳定流动现象进行了定量描述。结果表明,升高熔体温度和采用共混改性有助于减轻熔体流动的不稳定性;温度升高,压力振荡频率呈减小趋势,熔体沿毛细管壁的滑移速度减小,外推滑移长度缩短,开始发生压力振荡的临界挤出速率提高;HDPE与低密度聚乙烯(LDPE)或聚丙烯(PP)共混后,熔体的挤出压力振荡明显减轻,而当m(HDPE)/m(PP)=70/30的共混物挤出时,未观察到压力振荡现象。  相似文献   

4.
采用紫外辐照技术制备了聚乙烯-马来酸酐接枝物,并用红外光谱对接枝物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马来酸酐(MAH)已经成功地接枝到了高密度聚乙烯(HDPE),低密度聚乙烯(LDPE),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的分子链上,LLDPE和LDPE比HDPE显示了更高的接枝率.研究了紫外光辐照时间、单体及引发剂质量浓度等因素对接枝率及凝胶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接枝反应非常快,辐照30 s就达到最佳接枝效果.光引发剂二苯甲酮(BP)的用量对接枝率及凝胶含量有重要影响,BP的质量浓度过高可能引起严重的降解、交联等副反应,其质量分数为0.2%时最佳.体系的接枝率随MAH浓度的增加而提高.  相似文献   

5.
利用反应性挤出工艺合成 PMA- St- PC增容剂母粒 ,并探讨了增容剂母粒的合成工艺。研究了增容剂母粒含量对 PC/ PS共混体系的增容作用及对熔融指数、冲击强度和弯曲强度影响。用 TG及 DSC研究了添加增容剂的 PC/ PS共混体系的相容性。结果表明 :PMA- St- PC增容剂母粒对 PC/ PS共混体系具有良好的增容作用 ,可显著提高 PC/ PS体系的熔体流动性以及力学性能 ,当 PMA- St- PC含量为 2 5 %时共混体系具最大的熔体流动速率 (MFR)和弯曲强度  相似文献   

6.
聚丙烯交联改性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过氧化二异丙苯(DCP)作引发剂,松节油和苯乙烯作交联助剂,对聚丙烯进行交联改性。研究松节油和苯乙烯的种类和用量,以及DCP的用量与聚丙烯交联体系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DCP含量的增加,交联体系冲击强度、拉伸强度、凝胶率都出现一最大值,但当其含量超过一定值时,又会下降;松节油和苯乙烯都可以作为聚丙烯交联反应的交联助剂,但松节油作为交联助剂,对性能提高幅度较大。  相似文献   

7.
以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与低密度聚乙烯(LDPE)为原料,经Brabender挤出机熔融吹膜制备出LLDPE/LDPE共混膜,并借助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偏光显微镜(POM)、电子万能试验机和毛细管流变仪研究了LLDPE/LDPE共混物的结晶行为、结晶形态、力学性能以及熔体流变性能.结果表明:加入适量LDPE后,共混膜仍然具有较好的综合力学性能.随着LDPE质量分数的增加,共混物的结晶度下降,晶粒尺寸减小;共混物的熔体流变性能提高.  相似文献   

8.
本文用偏光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PET/PS共混体系在全部组成范围内的形态结构.研究结果表明:PET/PS共混体系的共混物形态为明显的2相结构,相界面清晰;当PS的质量分数小于30%时,PS为分散相,当PS的质量分数大于60%时发生相逆转,PET为分散相;在ω(PET)/ω(PS)=80/20~50/50范围内共混物的热压膜内含有复合粒子形态.PET及共混物(95/5,90/10)熔体均符合幂律方程τ=kyn,为切力变稀体系,呈假塑性流动,幂律指数n=0.9.共混物中PS相的分散程度随剪切速率的增加而逐渐变好.  相似文献   

9.
以聚乙烯接枝马来酸酐(PE-g-MAH)作为反应型增容剂,采用熔体共混直接纺丝的方法制备出PA6/LDPE共混纤维,溶出LDPE基体相,获得不同直径的PA6纳米纤维.通过扫描电镜(SEM)和差示扫描量热(DSC)测试,研究了牵伸倍数、相容剂以及混流板对共混纤维的剥离性能、PA6纳米纤维的直径以及结晶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3.5%的相容剂能使PA6超细纤维的直径降低到180 nm以下;增加混流板的组数,导致PA6纳米纤维之间粘连,不易剥离;提高共混纤维拉伸倍数,PA6纤维的直径降低且结晶度增加.在PA6质量分数为55%、相容剂质量分数为3.5%条件下,加入一组混流板,可制备出纤维平均直径在100 nm左右且分布均匀的PA6纳米纤维.  相似文献   

10.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煤矸石粉填充的聚丙烯(PP)复合材料,并加入聚丙烯-马来酸酐接枝物(PP-g-MA)进行改性,研究了二元(PP+煤矸石粉)及三元(PP+煤矸石粉+PP-g-MA)复合材料的熔体流动性、力学性能和断裂行为.结果表明:煤矸石粉质量分数小于30%时,对二元复合材料的拉伸屈服强度和熔体流动性影响不大;PP-g-MA质量分数为3%左右时,能够提高三元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PP-g-MA质量分数增大至5%时,三元复合材料的比基本断裂功明显高于二元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11.
添加剂存在下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共聚物合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自由基引发剂的存在下合成了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聚合物,研究了添加剂种类,用量对接枝反应的影响,测定了接枝物的接枝率及熔体的熔融指数。结果表明;合成过程中少量己内酰胺的加入,在不同显降低接枝物接枝率的情况下可以明显改善接 物的熔体粘度,提高了接枝物的流动性能。  相似文献   

12.
LDPE、PP熔融接枝马来酸酐反应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讨论了LDPE、PP与马来酸酐(MAH)在熔融挤出反应中,引发剂DCP的用量、MAH 的用量以及反应温度、物料的停留时间对接枝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在LDPE接枝过程中,DCP用量为0.08~0.1 份,MAH 用量为4~5 份,反应温度160~170℃,螺杆转速为40~50 r·m in- 1为宜。对PP接枝过程中DCP用量为0.2~0.4 份,MAH用量为5~7 份,反应温度为175~180℃,螺杆转速为30~35 r·m in- 1为佳  相似文献   

13.
采用带有高活性端基的无卤膨胀型阻燃剂(PSPHD)对海泡石纤维(SEP)进行接枝改性,制备了阻燃化海泡石纤维(PSPHD-SEP);通过熔融共混制备了低密度聚乙烯(LDPE)/海泡石纤维阻燃复合材料;通过拉伸试验和冲击试验对LDPE/SEP,LDPE/PSPHD-SEP复合材料进行了力学性能分析;通过氧指数(LOI)以及垂直燃烧(UL-94)对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进行了研究;利用扫描电镜(SEM)、漫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DR-FTIR)对燃烧后的炭层结构和组成进行了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两组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随海泡石量的增加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且在相同添加量条件下,LDPE/PSPHD-SEP体系的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更高。阻燃化改性海泡石纤维(PSPHD-SEP)提高了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在与聚磷酸铵(APP)、季戊四醇(PER)的复配体系中,当阻燃化改性海泡石纤维添加量达到5%时,复合材料的氧指数达到26.8,垂直燃烧测试达到V-0级。PSPHD促进了炭层与海泡石纤维的交联,形成更加致密的炭层,大幅提高了复合材料燃烧后的残炭量。  相似文献   

14.
采用MAH一步法原位增容PP/PA6共混物,研究MAH和DCP的用量对PP/PA6共混物力学性能的影响,并通过与PP-g-MAH增容PP/PA6共混体系对比,发现MAH原位增容可有效提高PP/PA6共混体系的力学性能.一步法原位增容工艺简单,成本低.  相似文献   

15.
NR/EPDM/PP三元共混热塑性材料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 NR/EPDM/PP三元共混体系的硫化剂用量及共混工艺方法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分别在研究 NR/PP和 EPDM/PP二元共混体系硫化剂用量的基础上确定了 NR/EPDM/PP 三元共混体系硫化剂的用量;基于NR与EPDM硫化速度有差异的情况下,选择了五种共混工艺方法进行了比较,通过比较选定了共混过程中先加入EPDM、再加入硫化剂总用量的50%,然后再加入 NR和余下的硫化剂的分段共混方法。  相似文献   

16.
以丙烯酸、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作为单体,Span-80为乳化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NMBA)为交联剂,自制稳定剂为胶体保护剂,过硫酸铵-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DMAEMA)-尿素体系为氧化还原引发剂,通过反相乳液聚合,合成制备了活性染料印花增稠剂。研究结果表明,当单体中和度为90%,乳化剂占油相质量分数为12%,交联剂占单体质量分数0.15%,稳定剂占单体质量分数9%,引发剂占单体质量分数0.06%时,所制备的增稠剂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17.
利用热塑性IPN技术制备PP/PA6共混物,通过方差分析讨论了PP含量、溶胀温度、溶胀时间对热塑性IPN PP/PA6共混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利用红外光谱仪对共混材料PP/PA6的结构进行表征同时利用扫描电镜对PP和热塑性IPN PP/PA6的断口形貌进行观察,发现利用热塑性IPN技术来制备的PP/PA6共混物中PP与PA6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