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基于滚子包络端面啮合蜗杆传动啮合理论和接触有限元分析法,应用ANSYS有限元软件,建立滚子包络端面啮合蜗杆传动有限元分析模型,进行接触有限元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滚子包络端面啮合蜗杆传动副属于线接触,单段蜗杆同时啮合齿对数达5对。为研制承载能力高的新型蜗杆传动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综述了环面蜗杆传动啮合理论的研究进展,其中涉及直廓环面蜗杆传动、平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传动、锥面及双锥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传动和环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传动等环面蜗杆传动类型.阐述了环面蜗杆螺旋面的成形原理,环面蜗杆副的啮合理论、修形方法和失配技术.并对环面蜗杆传动啮合理论发展历史当中具有重要意义的成果和进展,进行了择要评述.  相似文献   

3.
《机械传动》2017,(10):1-6
母平面倾角对平面包络内啮合蜗杆传动的啮合性能具有较大影响,对确定平面包络内啮合蜗杆传动装置的最优参数具有决定作用。基于齿轮啮合原理,构建蜗杆齿面接触和诱导法曲率方程,利用数值计算方法及Hertz接触应力计算模型,重点分析了单头蜗杆传动下蜗轮齿数及中心距变化对平面包络内啮合蜗杆传动的影响。研究表明,母平面倾角在18°~36°之间取值时,平面包络内啮合蜗杆传动的啮合性能具有优于其他角度啮合性能的特点。研究结果为平面包络内啮合蜗杆传动的后续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基于单滚子包络环面啮合蜗杆传动修形得到抛物线修形滚子包络环面啮合蜗杆传动.根据空间啮合理论以及抛物线修形滚子包络环面啮合蜗杆传动的传动特性,建立形成了其基本数学模型;基于抛物线修形滚子包络环面啮合蜗杆传动数学模型,推导了该新型蜗杆传动的基本特性参数,并进一步分析了该新型蜗杆传动的啮合性能,基本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5.
滚子包络蜗杆传动作为一种新型传动装置,在机器人关节、包装生产线、数控机床回转中心等领域已逐步得到应用,但对经典的单、双滚柱传动的相关原理却未建有统一的分析理论。针对这一问题,基于齿轮啮合原理和空间啮合理论,首次构建了统一的单双滚柱包络环面蜗杆传动的啮合方程、诱导法曲率、润滑角、滚柱自转角、卷吸速度、螺旋升角、接触线方程等,并利用Matlab软件进行了数值分析研究,从理论上阐释了单滚柱包络环面蜗杆传动与双滚柱包络环面蜗杆传动这两种主要滚柱包络蜗杆传动在传动原理、传动性能等方面的差异,进一步地对单双滚柱做了传动效率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未发现两者之间在传动效率上有较大差异,单滚柱包络环面蜗杆传动在单纯考虑上述各关键技术指标时要较双滚柱包络环面蜗杆传动具备更多优势,且在加工制造、安装调试等方面更简单,但当涉及消除齿侧间隙的功能时,双滚柱包络环面蜗杆传动具备更好的自动调节优势,此研究为推动滚柱包络环面蜗杆传动的应用与提升其相关性能指标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环面蜗杆齿面啮合线的计算机仿真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齿轮啮合原理和微分几何的有关知识,建立柱面包络环面蜗杆传动的数学模型,运用计算机图形技术,编制绘出环面蜗杆传动及齿面啮合线正等轴测图的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实现了蜗杆齿面及齿面上啮合线的计算机仿真。  相似文献   

7.
提出一种新型蜗杆传动——滚子包络端面啮合蜗杆传动。首先分析滚子包络端面啮合蜗杆传动的工作原理和蜗杆齿面成形原理,建立了滚子包络端面啮合蜗杆传动的数学模型;然后利用建立的数学模型推导啮合方程、接触线、齿面方程、诱导法曲率、润滑角、相对卷吸速度和自转角公式;最后讨论滚子包络端面啮合蜗杆传动的啮合特性。分析表明,滚子包络端面啮合蜗杆传动具有滚动接触特性,摩擦磨损小,发热小,寿命长的优点。  相似文献   

8.
包络法加工超环面行星蜗杆传动定子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对超环面行星蜗杆传动的原理及定子齿形的形成过程进行了分析,并运用啮合理论的包络法得出了超环面行星蜗杆传动的定子齿廓方程和齿形。以此为依据,对超环面行星蜗杆传动定子的包络加工方法及工装设计进行了研究,最后在滚齿机上制造出了这种传动的定子。  相似文献   

9.
基于单滚子包络环面蜗杆传动,修改得到了一种新型蜗杆传动——并列倾斜式双滚子包络环面蜗杆传动.根据单滚子包络蜗杆传动原理以及空间齿轮啮合理论,构建了并列倾斜式双滚子包络环面蜗杆传动的基础数学模型;以建立的数学模型为基础,分析推导了该新型蜗杆传动的基本特性参数——诱导法曲率、润滑角、自转角以及啮合方程、齿面方程等;根据得到的基本特性参数,分析了该新型蜗杆传动的啮合性能.结果表明,该新型蜗杆传动具有良好的啮合性能.  相似文献   

10.
应用啮合理论和模糊优化理论 ,以自动扶梯ZC1蜗杆传动啮合区面积为目标函数 ,选取α、ρ和 χ为设计变量 ,对自动扶梯ZC1蜗杆传动进行模糊优化设计 ,该方法对自动扶梯ZC1蜗杆传动设计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应用啮合理论和模糊优化理论,以自动扶梯ZC1蜗杆传动啮合区面积为目标函数α、ρ和X为设计变量,对自动扶梯ZC1蜗杆传动进行模糊优化设计,该方法对自动扶梯ZC1蜗杆传动设计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王小龙 《机械传动》2020,44(9):128-132
为了研究滚柱包络端面啮合蜗杆传动的润滑性能,在滚柱包络端面啮合蜗杆传动啮合理论和弹性流体动力润滑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滚柱包络端面啮合蜗杆传动的简化弹性流体动力润滑模型;基于各润滑状态区内近似膜厚和膜厚比计算公式,运用Matlab软件进行了数值仿真,得出了该传动副在整个传动过程中的润滑状态、最小油膜厚度时域分布规律,结果表明,该传动副具有较好的润滑性能;最后,分析了滚柱半径R和喉径系数k对该传动副润滑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要使该传动副保持良好的润滑性能,滚柱半径R不宜过大,喉径系数k不宜过小。  相似文献   

13.
王树人  王薇  张建良 《机械设计》2000,17(12):20-21
应用啮合理论和计算机技术,对电扶梯ZC1蜗杆传动的啮合区进行数值计算和图谱分析。寻找出影响啮合区大小的主要参数为X、α和ρ,从而确定进行暇扶梯ZC1蜗杆传动模糊优化设计的设计变量。  相似文献   

14.
为了分析关键参数对滚子包络内啮合蜗杆传动接触与润滑性能的影响,构建了该新型蜗杆传动的数学模型,通过啮合方程构建了该传动的润滑角与诱导法曲率方程,利用数值计算方法分析了中心距、传动比、蜗轮偏转角、滚子半径等关键参数对蜗杆传动润滑与接触性能的影响。分析研究得知,在这些关键参数中,蜗轮偏转角对滚子包络内啮合蜗杆传动的接触性能与润滑性能有较大的影响,建议蜗轮偏转角取值在0°~40°为最佳。选取了相应参数进行三维建模,验证了分析参数的有效性。该研究为滚子包络内啮合蜗杆传动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李晏  张宝建  邵焕 《机械传动》2011,35(11):79-82
以EPS减速装置的蜗轮蜗杆副为研究对象,运用齿轮啮合原理和刀具切削原理,并结合实际加工刀具参数,范成法求解齿廓曲线方程,通过对UG的二次开发,建立人机交互界面,实现了蜗轮蜗杆副自动精确建模系统的开发,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蜗杆传动的接触有限元分析,得到啮合副接触应力云图,并对比传统接触应力计算公式,为蜗杆传动的接触应力的校核...  相似文献   

16.
锥蜗杆传动的多目标优化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熊矢 《机械传动》2002,26(2):44-45
在锥蜗杆传动设计中,由于计算较复杂,不易获得优良的设计结果。本文提出用双目标优化设计方法根据齿轮啮合原理进行精确的计算,并用线性加权组合法建立统一的目标函数,并做成CAD软件。使不熟悉锥蜗杆传动的技术人员也能设计出优良的锥蜗杆传动副。  相似文献   

17.
为了消除环面蜗杆传动的齿侧间隙,提出一种新型倾斜式双滚子包络环面蜗杆传动。基于倾斜式双滚子包络环面蜗杆传动的啮合几何学基础,对传动副的啮合性能进行了分析;加工制造并装配了首台倾斜式双滚子包络环面蜗杆传动减速机样机;在磁粉加载式机械传动性能试验台上,对样机在几种特定转速情况下的传动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表明,倾斜式双滚子包络环面蜗杆传动副具有良好的啮合性能,该传动副测试样机传动效率在70.5%~75.8%之间,平均油温低于50℃,噪声在70~100 d B之间,箱体油温较低、温升较小。  相似文献   

18.
基于接触线的二次包络TI蜗杆传动啮合性能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接触线和啮合界限线的角度对二次包络TI蜗杆传动进行了接触性能分析。分析表明,只有当蜗轮齿面上的啮合界限线为一条或两条且这两条线不重合时,才能在二次包络TI蜗杆传动副的蜗轮齿面上得到二次接触线;在加工允许的范围内,螺旋角取较大的数值,能够较好地改善啮合性能,从而发挥二次包络TI蜗杆传动的优势。研究对合理选择设计参数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以单圆柱滚子包络环面蜗杆传动为研究对象,基于空间啮合原理,推导出滚柱包络环面蜗杆传动的啮合效率公式,并分析了啮合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蜗杆副接触齿面间的摩擦因数对啮合效率的影响最大,传动比次之,滚柱半径值影响较小;减小传动比、降低摩擦因数、减少滚柱半径尺寸,有利于滚柱包络环面蜗杆传动啮合效率的提高。研究结论为以后滚柱蜗杆、蜗轮啮合传动的优化与改进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基于C语言研制开发了症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传动设计和制造的一个实用有效的CAD/CAM系统,该系统包括一个啮合特性参数优化设计与分析模块,一个强度优化设计与分析模块,一个加工图形输出模块。该CAD/CAM系统用于微机上,且系统的运行只需要输入该类蜗杆传动的几个基本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