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中国东部海域中生界地质特征及含油气前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生界分布于中国东部海域的7个盆地,面积约18.3万km^2,最大沉积厚度约5000m。研究区南部的沉积环境以海相为主,北部以陆相为主;盆地构造演化在南部晚中生代以坳陷为主,北部晚中生代以断陷为主;构造活动南强北弱,南多北少。地质差异的原因与大地构造位置和大板块作用有关。中生界具有多种油气藏类型,含油气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2.
华北板块东南缘原型沉积盆地类型与构造演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华北板块东南缘原型沉积盆地类型受构造演化控制,古生代至中三叠世华北与扬子两大板块由"开"到"合",华北板块东南缘也经历了从震旦纪至中奥陶世的被动大陆边缘,到晚奥陶世至早石炭世早期的抬升剥蚀;早石炭世晚期-中三叠世由于板块的拼合,在大陆边缘形成前陆复理石沉积盆地;晚三叠世-早侏罗世,两大板块碰撞造山形成秦岭一大别造山带,与造山耦合形成磨拉石沉积盆地;中侏罗世-早白垩世,在造山期后造山带内部拆沉的同时,造山带边缘拆离,形成后缘伸展与前缘冲断的复杂构造类型;后期受古太平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活动控制,形成伸展断陷和坳陷盆地。  相似文献   

3.
南海北部边缘叠合式盆地的发育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南海北部边缘自晚自垩世以来有过三个成盆期,盆地的走向发生了顺时针的旋转,这种演变是由特定的大地构造环境所决定的。在40百万年以前,盆地发育与太平洋和欧亚板块聚敛边缘有关,属弧间和孤后扩张性质;之后,则主要由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引起的陆壳沿红河断裂带的走向滑动和印支地块的顺时针旋转所控制。  相似文献   

4.
潍北凹陷的区域地质和石油地质研究结果表明,潍北凹陷具备了形成致密气藏的构造、沉积、烃源岩、储层、盖层和圈闭条件,其中最有利的地区和层系为北部洼陷带埋深大于3000m的孔店组二段砂岩。通过对大地构造背景和石油地质条件相似的潍北凹陷和东濮凹陷对比研究发现,这两个凹陷的致密气藏形成条件存在着差异,这些差异主要表现在烃源岩、储层和盖层条件上,其中东濮凹陷致密气藏的形成条件明显优于潍北凹陷。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测试技术和大地构造理论的快速发展,华南地质构造的研究积累了不少新资料和新数据.文章通过总结近几年关于华南构造演化方面的文献,对华夏板块前泥盆纪构造演化进行了浅析.目前对华夏板块前泥盆纪构造演化的讨论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是否普遍存在前寒武纪的华夏古陆块以及其分布范围;二是华夏板块与南扬子板块(或江南造山带...  相似文献   

6.
吐哈盆地板块构造条件及其对油气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恺 《新疆石油地质》2000,21(4):261-265
吐哈盆地属于长期发展的叠合型含油气盆地,它位于准噶尔-吐鲁番古陆块的东南部。盆地北部的发生与发展与博格达准地槽裂谷带的形成及演化有关;其西北端和南部的发生与发展与北天山窄大洋西端的演化和碰撞前陆盆地形成有关;其东北部的发生与发展与西伯利亚古板块和新疆古陆板块之间的活动有关。盆地内的古生界属海相、海陆交替相沉积,中生界属陆相沉积。盆地壳-幔深部有两期热地幔上拱活动,具备了形成生物成因与非生物成因两大油气源叠合、富集的板块构造条件,是含油气潜力较大的中型食油气盆地,其深部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  相似文献   

7.
中国东部海域中生界地质特征及含油气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生界分布于中国东部海域的7个盆地,面积约18.3万km_2,最大沉积厚度约5000m。研究区南部的沉积环境以海相为主,北部以陆相为主;盆地构造演化在南部晚中生代以坳陷为主,北部晚中生代以断陷为主;构造活动南强北弱,南多北少。地质差异的原因与大地构造位置和三大板块作用有关。中生界具有多种油气藏类型,含油气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8.
华北板块南缘原型沉积盆地类型与构造演化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华北板块南缘原型沉积盆地类型受构造演化控制,古生代—中三叠世华北与扬子两大板块由“开”到“合”,华北板块南缘也从被动大陆边缘(Z—O2)到抬升剥蚀(O3—C1)再到前陆复理石沉积盆地(C2—P2);晚三叠—早侏罗世,两大板块碰撞造山形成著名的中央造山带,与造山藕合形成磨拉石沉积盆地;中侏罗—早白垩世,造山期后造山带内部拆沉的同时,造山带边缘拆离,形成后缘伸展与前缘冲断的复杂构造类型;后期受古太平洋板块(库拉、伊则奈奇板块)和太平洋板块活动控制,形成伸展断陷和坳陷盆地。不同时期原型盆地类型不同,对于油气勘探原则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国东部含油气盆地逆断层地震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东部逆断层是中朝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在晚古生代时相对接、碰撞,加之中亚蒙古大洋向中朝板块俯冲,关闭形成的贺根山(西拉木伦)缝合带。二连地区的地震剖面显示,从阿拉坦合力白垩系对冲逆断层、到哈帮逆断层、塔北逆断层、准棚对冲断层、格日勒敖都对冲逆断层,其轴线可连成NEE方向。这进一步说明这些白垩系断层是贺根山(西拉木伦)缝合带晚期的延续。在中朝板块之上的华北盆地,其大地构造三期断坳结构演化的力学机制也是形成华北盆地不同时期断层的动力。  相似文献   

10.
横贯黄海的中朝造山带与北、南黄海成盆成烃关系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中国大陆边缘和西太平洋洋壳之间的黄海海域,属于过渡型地壳结构。由于受周边大地构造制约,北黄海盆地的基底属于华北地块,而南黄海盆地则属于下扬子地块,地壳结构极为复杂。由郯庐断裂平移走滑活动、苏北板块沿断裂向北的巨大推覆作用,以及鲁苏超高压变质带的切入等迹象,结合地层古生物及岩石测年为220~230Ma,表明三叠纪早期,华北地块与下扬子地块发生碰撞,形成横贯于黄海中部的中朝造山带。该带由苏胶造山带-千里岩隆起带-临津江造山带组成,西宽东窄形似楔状,整体呈北东东向。中侏罗世以后,由于造山带的再度隆起导致两侧的北、南黄海产生裂陷,而开始沉积上侏罗统和白垩系。北黄海盆地蕴藏着两套含油气系统,其中,以深湖或半深湖相沉积的上侏罗统是盆地内主要烃源岩,上侏罗统及下白垩统砂岩和砂质砾岩为良好储层构成的含油气系统,已得到606井等产油井的证实;以第三系沼泽相煤系为烃源层,第三系硅质碎屑岩为储层的含油气系统,应重视天然气的勘探。南黄海盆地进一步划分为北部坳陷、中部隆起区及南部坳陷。南、北部坳陷的烃源岩主要为下第三系阜宁组及戴南组,其次,泰州组上段和浦口组为可能的烃源岩。中部隆起由于长期处于隆升状态,缺失中生代和早第三纪沉积,中部隆起应加强下古生界油气勘探,有望在深部发现志留-泥盆系高产天然气藏。  相似文献   

11.
根据蛇绿岩带分持征及配套系的研究,在研究区内划分出了五条蛇绿岩带。以塔里木北缘蛇绿岩带为界将塔里木陆块与哈萨克斯坦板分开;以多期俯冲形成的康西瓦蛇绿岩带将塔里木陆块与高加索-羌塘板块分开。  相似文献   

12.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冲断构造带储油构造探讨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塔里木盆地北缘库坳陷发育有冲断构造带,逆冲方向自北向南,形成时代为中新世到上新世。根据冲断构造成因和圈闭条件,可刊分出6种储油构造:背斜、双重构造、重迭断坡背斜、冲断三角带、下盘断坡带和膏盐岩刺穿构造。  相似文献   

13.
洋板块的消减及其后两侧陆块的拼合,是板块构造作用的两个不同阶段.分隔扬子与华北两板块的古秦岭洋,于晚志留世向北单边俯冲关闭.根据秦岭造山带内发育的大型推覆体构造组合及其配置关系,推覆体岩片内的变质相倒置、推覆岩片内应变标志物的显微构造特征和应变参数的测量及南秦岭大型泥盆纪—石炭纪前陆盆地的厘定,均一致确证了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于420~380Ma至340~320Ma之间以仰冲兼右行剪切的方式碰撞拼贴.对扬子北缘古生代盆地应变标志物有限应变测量研究表明,扬子北缘古生代盆地从南向北可划分为4个应变量不同的应变区:无应变或弱应变区、强应变区、中等强度应变区和强应变区.应变区划分的构造学意义:a)扬子克拉通北缘是寻找古生代油气藏的有利地区;b)南秦岭造山带是晚加里东和海西-印支运动形成的复合山链.通过对扬子北缘古生代盆地构造变形特征,包括褶皱特征、逆冲-推覆构造特征、应变标志物的应变特征分析,估算南秦岭造山带的构造缩短量为918.8km.   相似文献   

14.
青藏高原的盆地形成与分类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8  
青藏高原内由北向南主要发育有4条巨型断裂构造带:南昆仑断裂构造带、龙木错—金沙江断裂构造带、班公湖—怒江断裂构造带和雅鲁藏布江断裂构造带,以之为界,可以把青藏高原划分为昆仑块体、巴颜喀拉块体、羌塘—昌都块体、冈底斯块体、喜马拉雅块体。各块体内发育了多个中新生代“残留盆地”,它们大多为“叠合盆地”。根据青藏高原内的构造演化和沉积地层的发育特征,结合板块构造理论,可把青藏高原划分为27个中新生代“残留盆地”,依其原型盆地性质可把其归纳为板内裂陷、被动陆缘、弧间和弧前等4种成因类型。  相似文献   

15.
阿尔金断裂带南北两侧盆地包括酒泉盆地、柴达木盆地和塔里木盆地。自上新世以来,阿尔金断裂带在北侧以北东向为主,与阿尔金主断裂近似平行,在南侧以北西向为主,与主断裂近似垂直;北侧构造缩短率平均为4.1%,南侧平均达51%;北侧为基底卷入构造,南侧为薄皮推覆构造。阿尔金断裂带南侧地块直接受印度-欧亚板块的远程应力作用,是应力应变的主动盘;北侧地块受此远程应力北西向分量作用,是应力应变的被动盘;上、下盘界面为阿尔金断裂带,把远程应力的北西向分量通过部分消减传递给北侧地块,北西向应力分量由南西往北东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16.
东昆仑石炭系复理石沉积的大地构造背景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东昆仑位于青藏高原北缘,处于昆仑构造带、塔里木地块、柴达木地块等构造单元义汇部位,地质构造条件 复杂。这里人迹罕至,研究程度很低,许多基础地质问题尚待解决。作者根据对祁漫塔格-木孜塔格-带石炭系碎屑岩样品所做的化学成分分析结果,探讨了当时沉积的大地构造背景,可能是藏北晚古生代多岛海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ɽǰԵ��������������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文章运用当前地质研究与勘探工作中的重要方法──平衡地质剖面法,对大巴山前缘地区的油气构造条件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大巴山前缘的构造变形由强到弱(自北东向南西),可分为四个带:①位于城口—高观寺断裂以南、坪坝—雷公坝—乌龙断裂以北的断裂构造带;②位于坪坝—雷公坝—乌龙断裂以南、河口—关庙一渔沙断裂以北的断裂—褶皱带;③位于河口—关庙—渔沙断裂以南、李子垭—沙沱—线以北的褶皱带;④位于李子垭—沙沱—线以南的前锋褶皱—构造复合带。区内滑脱构造、台阶状断层以及断层相关褶皱发育,断层转折褶皱是良好的圈闭构造。平衡剖面的研究,为分析地下一定深度的构造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结合本区内的生、储、盖组合单元情况,提.出了南门场构造带与马槽坝构造带之间、温泉井构造带与大巴山前缘构造带之间等5个有利的勘探远景区块。  相似文献   

18.
天山深浅构造特征及盆山耦合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地质、地球物理综合研究表明, 天山构造带具有复杂的深浅构造关系。以纳伦-那拉提-红柳河构造缝合带为轴, 天山南北两侧构造表现出明显的对称性, 在纵向上, 则表现出上、下硬、中间软的“三明治”式独特的圈层结构。在南北向构造挤压作用下, 天山南侧显示塔里木板块向北作陆内俯冲, 与天山地壳岩石圈发生层间插入与拆沉作用,在山前, 基底卷入盖层变形; 天山北侧准噶尔板块向天山挤入, 发生构造挠曲, 并形成山前深坳陷。天山南北两侧表现出不同的盆山耦合特征。  相似文献   

19.
吐哈盆地地质结构和油气聚集规律的新认识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通过地质露头、地震 剖面、钻井等资料结合逆冲构造理论分析,发现吐哈盆地台北凹陷具有独特的构造样式和地质结构,从而提出自北向南依次分为山体楔形带、山前断阶带、冲断褶皱带,凹陷斜坡带、中央隆起带的新认识,以区别于原有的北部山前带、鄯善弧形带的划分方案。其中冲断褶皱带与中央隆起带进一步分为东西两个分支,各分支在南北向的重叠.上非常一致,反映了吐哈盆地新生代以来受造山带逆冲挤压和盆地基底断块抬升的应力格局。台北凹陷的埋藏史、生烃史研究表明,有两次快速沉降期(中-晚侏罗世、中新世-第四纪)。第二期烃源岩埋深加大,经历地质时间长,有利于油气大规模生成并聚集成藏,并与冲断褶皱带的大部分地区的构造形成互相配置。分析表明:山前两排褶皱带在靠近生油凹陷和走滑断层的构造低部位的砂岩体更有利于晚期油气藏的聚集;断阶带和中央隆起带的下盘也是有利的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20.
迈陈凹陷古近系为南断北超的箕状凹陷。不同的构造带发育不同的沉积体系,迈陈凹陷东部可分为4个构造岩相带。重点区带为斜坡带、南部断裂带和东部断裂带,分别对应北斜坡河流一三角洲、南部单级或多级边界断裂陡坡扇、东部单级边界断裂陡坡扇3个构造岩相带。分析其构造特征、沉积特征及圈闭类型,指出不同构造岩相带下部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