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传统犯罪学侧重于犯罪人的人权保障。随着被害人学的兴起,刑事被害人的权利保护被广泛重视。我国现行法律将被害人规定为当事人并享有多项诉讼权利。但是,无论是在立法还是在司法实践中,对被害人的保护都显现出不足。文章通过比较分析我国与国外相关立法,指出了我国现行法律的缺漏。重新构建了我国刑事被害人保护的理论根基,探求犯罪人人权保障与刑事被害人权利保护的平衡,并从立法、社会和个体三个层面,阐述了完善被害人保护的制度设置。  相似文献   

2.
我国1996年刑事诉讼法修改,赋予了被害人诉讼当事人的地位。本文通过对公诉案件中被害人当事人地位利弊得失的分析,指出应取消被害人在公诉案件中的当事人地位,而将其定位为特殊的诉讼参与人。这样,既可以避免制度上的矛盾,又顺应了人权保障中加强被害人权利保护的世界潮流。  相似文献   

3.
我国《刑法》和《刑事诉讼法》的目的在于惩罚犯罪、保护人权、稳定社会秩序、实现社会正义。在刑事公诉案件中构建和解制度,有助于缓和犯罪行为人和被害人之间紧张的关系乃至仇恨,恢复稳定的社会关系,更好地实现我国刑事立法的意图。在构建和解制度时,应当注意保障各诉讼主体的权利,设置必要的监督机制,在实现司法效率的同时,确保司法的正义和公正。  相似文献   

4.
我国<刑法>和<刑事诉讼法>的目的在于惩罚犯罪、保护人权、稳定社会秩序、实现社会正义.在刑事公诉案件中构建和解制度,有助于缓和犯罪行为人和被害人之间紧张的关系乃至仇恨,恢复稳定的社会关系,更好地实现我国刑事立法的意图.在构建和解制度时,应当注意保障各诉讼主体的权利,设置必要的监督机制,在实现司法效率的同时,确保司法的正义和公正.  相似文献   

5.
刑事被害人的知情权是被害人行使其他诉讼权利的逻辑前提,是诉讼民主的重要体现。我国刑事被害人享有一定程度的知情权,但权利告知规则仍不完善,刑事被害人对案件的进展,诉讼结果以及刑罚的执行情况缺乏知悉的途径,知情权的实现缺乏保障机制.立法上应对其作相应完善。  相似文献   

6.
加强对被害人权益的保护是一种趋势,被害人的诉讼地位提高到了当事人的地位,其诉讼权利也相应地增加了,对于扩大的诉讼权利需要公,检,法等机关的切实保障才能得以有效实现,检察机在通过行使监督职权,履行告知,通知义务,履行保障被害人及其亲属的安全,保密义务,以及为被害人行使诉讼权利提供便利等方式来保障被害人的权益。本对检察机关在刑事诉讼中保障被害人权益进行了实践考察并相应地进行了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刑事被害人的权利保护状况已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然而,在执法实践中公安司法机关对被害人权利的保护仍存有许多缺陷,包括立案、侦查直至审判、执行等诉讼环节都还有系列需改进之处。针对执法之现状,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去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8.
加强对被害人权益的保障是一种趋势.被害人的诉讼地位提高到了当事人的地位,其诉讼权利也相应地增加了,对于扩大了的诉讼权利需要公、检、法等机关的切实保障才能得以有效实现.检察机关通过行使监督职权,履行告知、通知义务,履行保障被害人及其亲属的安全、保密义务,以及为被害人行使诉讼权利提供便利等方式来保障被害人的权益.本文对检察机关在刑事诉讼中保障被害人权益进行了实践考察并相应地进行了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9.
论新刑事诉讼法对我国人权保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新刑事诉讼法中关于保障公民权利内容的修改和补充,从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权利、对害人权利,对其他诉讼参与人和其他公民人权的保护3个方面,论证了我国刑事诉讼活动中人权保障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0.
从保护股东权益和公司人格维护的平衡之角度理解公司解散诉讼中的诉讼事由。从保护股东利益、防止股东滥用诉讼权利与对其他相关人员利益的保障之角度理解公司解散诉讼中的当事人适格问题。决定具体的审理程序和判决形式的因素应当是公司解散诉讼这一特殊的诉讼形式,股东之间的矛盾决定了公司解散诉讼必须采用着重调解的审理方式,公司解散与清算之间的衔接决定了法院应在判决解散的同时指定清算。  相似文献   

11.
公司解散诉讼的程序法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保护股东权益和公司人格维护的平衡之角度理解公司解散诉讼中的诉讼事由.从保护股东利益、防止股东滥用诉讼权利与对其他相关人员利益的保障之角度理解公司解散诉讼中的当事人适格问题.决定具体的审理程序和判决形式的因素应当是公司解散诉讼这一特殊的诉讼形式,股东之间的矛盾决定了公司解散诉讼必须采用着重调解的审理方式,公司解散与清算之间的衔接决定了法院应在判决解散的同时指定清算.  相似文献   

12.
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被告人享有最后陈述权,但未规定被害人享有最后陈述权.被害人在刑事诉讼中虽有诉讼主体地位,但其在庭审中的陈述更像是证人证言,缺乏独立性和主动性,不符合当前被害人权利保护的司法趋势.构建符合恢复性司法本质要求的被害人最后陈述制度,是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的应有之义.针对被害人最后陈述在刑事司法中被忽视的现状,阐述了被害人最后陈述制度的正当性及法律价值,提出在借鉴美国被害人影响陈述制度的基础上进行制度设计,以期促进我国诉讼法制的完善.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法治进程的加快,我国刑事诉讼制度也日臻完善。但也存在着诸多不足,集中表现在现有诉讼法律制度不能很好地保护被害人的合法权益,矫正犯罪难度加大,加害人难以回归社会,诉讼成本居高不下等等。而刑事和解制度的建立则是解决此难题行之有效的途径。所谓刑事和解制度是指被害人与加害人在检察官主持下,通过  相似文献   

14.
在税务诉讼中,举证责任的分配具有保护人民之诉讼权,并实现其实体权利之功能。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税务诉讼举证责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我国税务诉讼举证责任制度的构想,以期能对我国税务诉讼中举证责任制度的构建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刑事诉讼的改革,公诉案件中的"三方诉讼结构"在不断的修改完善。然而,由于传统的刑事司法模式与司法理念的影响,刑事被害人的地位都被有意或无意的忽略了;作为直接受害者,被害人在诉讼过程中究竟扮演什么角色;他们的合法权益及意愿如何得到保障?笔者立足我国刑事诉讼的实践并借鉴国外同类问题的经验,力图为我国司法机关探索出一条既能保证法律的公正与权威,又能充分代表刑事诉讼被害人的真实意愿的路径;以避免被害人受到司法机关的"二次伤害"。  相似文献   

16.
辩诉交易制度对于提高刑事诉讼效率具有积极意义,但在我国刑事诉讼中引入这一制度尚存在着一定的障碍.从在制度和观念上尚未完整地确立无罪推定原则、公诉案件控辩双方诉讼地位悬殊、刑事诉讼中无证据开示制度以及刑事诉讼立法关注被害人的趋势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是我国刑事诉讼中一项重要的诉讼制度,其设立的主要目的是加强对刑事被害人合法民事权益的保护,但由于立法规定的比较简单,该制度在司法适用时存在较大争议.笔者通过对实践中存在的争议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修订和完善该制度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论述当前法院在刑事审判中存在忽视被告人合法诉讼权利的情况,揭示并分析其背后存在的制度缺陷,进而试图找出一套强化刑事审判中被告人权利的保护机制,以维护司法的公平正义原则。  相似文献   

19.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是我国刑事诉讼中一项重要的诉讼制度,其设立的主要目的是加强对刑事被害人合法民事权益的保护,但由于立法规定的比较简单,该制度在司法适用时存在较大争议。笔者通过对实践中存在的争议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修订和完善该制度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刑事和解作为刑事案件的一种结案方式,对于帮助加害人悔过、保护被害人利益、修复被破坏的社会关系、提高诉讼效益、建设和谐社会具有积极意义。目前检察机关对刑事和解的探索和实践取得相当成果,但也存在若干不容忽视的问题。为检察机关准确适用刑事和解,完善刑事和解制度,促进刑事司法的发展,必须采取针对性的对策,如设定明确的、有弹性的经济赔偿标准、刑事和解协议的司法确认、刑事和解可实行方式多元化、确立监督制约机制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