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通过柱层析族组分分离将中温煤焦油、石蜡基原油和环烷基原油轻质组分进行有效分离,利用GC/MS对各组分化合物种类和相对含量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掌握原油和煤焦油组成特点,有利于快速对原油组成进行分析,避免因原油质量变化对装置运行和产品质量造成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2.
采用柱层断分离方法,以经过处理的硅胶为吸附剂,依次用正已烷,甲苯,乙酸乙酯,甲醇为洗脱剂对内陆和海底两个不同产地的页岩油分别预分离为4个馏分。使用不同极性交联毛细管色谱柱,将各馏分分别进行色谱分离,并且用GC-MS进行了组分定性。根据各馏分的收率,结合馏分中各组分色谱峰面积归一法进行了组分的定量。在内陆页岩油中共测得质量分数大于0.2%的组分269个,其中各种烃类化合物约占79%(烷烃,烯烃和环烷烃共为52%),其它为各种含硫,氮和氧的化合物。在海底页岩油中共测得质量分数大于0.02%的组分284个,其中各种烃类化合物约占60%(烷烃,烯烃和环烷烃共为29%),还含有大量的含氧化合物(约占29%,主要为各种烷基酚),其它为含硫,含氮化合物。  相似文献   

3.
采用固相萃取法分离富集焦化柴油中的含氮化合物组分,然后通过气相色谱/场电离-飞行时间质谱(GC/FITOFMS)及气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GC/QTOFMS)对含氮化合物类型进行定性分析.结果表明,焦化柴油中除了常见的苯胺类、吲哚类、喹啉类、苯并喹啉类、咔唑类、苯并咔唑类氮化物外,还发现了四氢异喹啉类、苯基吡啶...  相似文献   

4.
加氢焦化汽油硫化合物组成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建立了针对加氢焦化汽油中各类型硫化合物系统分析的方法,并对各类型硫进行了分析测定。加氢焦化汽油中硫化合物分布情况为:硫醇硫和噻吩类硫含量较多,硫醇硫含量占51.08%(质量分数,下同),两者之和占总硫的93.07%,硫醚硫和二硫化物硫含量较少。通过化学分离富集结合GC/DFPD分析,得到加氢焦化汽油的硫醇结构组成信息,其所含硫醇大部分为小分子异构硫醇,低沸点硫醇硫占95.9%,异构硫醇硫占74.0%。  相似文献   

5.
在琼东南盆地的凝析油和煤系泥岩中发现高丰度的未知物,据GC/MS分析的保留时间和质谱图初步鉴定为树脂化合物W、T,进一步运用GC/MS/MS分析方法获得化合物T的质谱信息与双杜松烷分子结构吻合。并且运用GC/MS/MS手段在珠江口盆地鉴定出双杜松烷型的树脂化合物,排除了对甾烷的干扰。双杜松烷及其同系物对指示这些地区的生源物质及沉积环境有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6.
选择单金刚烷及双金刚烷化合物作为烃指纹化合物,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对其进行定性及定量分析,考察了不同加氢裂化条件下,金刚烷化合物的含量及其分布特点。结果表明,减压蜡油(VGO)经加氢裂化后,165℃~350℃中间馏分产品中存在丰富的金刚烷化合物;随着转化率的增加,双金刚烷化合物含量均不断增加,而部分单金刚烷化合物在高转化率条件下含量减少。在加氢裂化过程中,金刚烷化合物含量变化与烃类组成的变化密切相关,并且金刚烷化合物指纹参数与加氢裂化反应转化率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可监测加氢裂化反应深度及烃类变化。  相似文献   

7.
孙鑫源  李长秀 《石油化工》2023,(7):1019-1027
全二维气相色谱(GC×GC)技术具有高分辨率、高灵敏度、高峰容量的特点,在复杂混合物分离方面具有明显优势。GC×GC技术及其联用技术可实现对石油馏分的族组成分离和目标化合物分离,介绍了近年来GC×GC技术在原油、柴油、喷气燃料、汽油的烃类组成和非烃类组成分析方面的研究进展以及调制方式和数据处理方面的研究应用,并对GC×GC技术在石油馏分组成分析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采用全二维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通过优化柱温、线速度、调制周期等条件,建立了吸热燃料及其裂解产物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该方法利用GC×GC-MS对吸热燃料及裂解产物的族组成、正构烯烃、代表性的芳烃等进行定性分析,并根据有效碳数法利用GC×GC-FID进行定量分析。族组成分析结果表明,当裂解温度达到684℃时,液相产物中链烷烃的含量开始迅速降低,芳烃和烯烃的含量开始急剧增加。对特定化合物的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正构烯烃和芳烃的含量均随着裂解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与族组成中相应的族类变化趋势一致,体现了燃料裂解规律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9.
 采用Ag-SiO2固相萃取技术将含烯烃柴油分离为饱和烃组分和芳烃、烯烃混合组分,采用气-质联用和核磁共振等手段考察其分离效果,采用气相色谱-场电离-飞行时间质谱(GC/FI-TOF MS)测定芳烃、烯烃混合组分的烯烃含量和碳数分布。GC/FI-TOF MS的场电离技术可将化合物电离为分子离子,高分辨的飞行时间质谱可测定化合物的精确质量,因此根据烯烃化合物分子离子峰的精确质量对其进行定性分析,根据分子离子峰强度对其进行定量分析,可快速准确地得到烯烃的类型分布和碳数分布。  相似文献   

10.
采用Ag-SiO2固相萃取法分离出二次加工柴油馏分中的烯烃,再采用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GC×GC-TOF MS)对烯烃组分进行详细表征。通过谱库检索、标准化合物保留时间、沸点与结构关系及全二维谱图特点对各类烯烃化合物进行鉴别,采用归一化法计算各种烯烃化合物的相对含量,并对比了焦化柴油馏分和催化裂化柴油馏分中烯烃类型及碳数分布。在焦化柴油馏分中共鉴定出1168个烯烃化合物,催化裂化柴油馏分中共鉴定出515个烯烃化合物。采用固相萃取法与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法相结合的技术分析柴油馏分中烯烃的组成,能有效降低柴油馏分中其他组分对烯烃定性定量的干扰,而且全二维谱图可以简单、清晰展现烯烃样品中各种烯烃化合物的分布,能直接分析目标单体化合物,快速准确得到类型和碳数分布信息。  相似文献   

11.
原油气相色谱指纹可配比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气相色谱分离技术能有效地对混合物中不同痕量的化合物进行分离并对不同组分进行定量.根据油(气)井生产过程建立混采油井化学模型,采用GC和GC/MS实验分析技术,选择大港油田某断块原油进行气相色谱指纹化合物可配比性实验和化学模拟.结果表明:并非所有色谱指纹化合物都具有可配比性,指纹化合物的可配比性不但取决于生成原油的地质背景,而且还与原油组分的性质、浓度以及色谱分析的分离度和定量方法等因素有关.应用具有可配比性的原油色谱指纹,可以定量模拟混采井生产过程中不同单层的贡献率,并对油藏进行动态监测管理.实验研究结果还可以进一步推广到多油源区不同烃源岩对油藏储量贡献率的模拟计算,寻找有效烃源岩及主要运移路径,确定最佳勘探目标区;同时该技术还有望用来解决环境污染动态监测的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2.
硫组分的含量是表征燃料油品质的重要指标。采用遗传算法-多元线性回归法(GA-MLR)、BP神经网络法、列文伯格-马夸尔特人工神经网络算法(L-M ANN)对52种有机硫化物在4种不同极性固定相上的气相色谱保留指数分别进行了定量结构-气相色谱保留关系研究。采用GA-MLR方法选取模型的输入参数,并将筛选得到的描述符:一阶分子连接性指数(1χ)、二阶分子连接性指数(2χ)、电子能(EE)、Y轴偶极(Dy)用于BP神经网络、L-M ANN人工神经网络定量结构保留(QSRR)模型的构建。结果表明:3种方法所建立的定量模型均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良好的预测能力,其相关系数均在0.98以上,但L-M ANN模型的预测结果稍好于其它2种方法;L-M ANN算法首次被应用于燃料油中有机硫化物定量结构-气相色谱保留关系的研究中,效果十分理想,表明L-M ANN算法可以作为一种替代性的建模方法用于物质的定量结构保留关系的研究中。  相似文献   

13.
  采用气相色谱-场电离飞行时间质谱(GC-FI TOF HRMS)建立了柴油中含硫化合物形态分布的测定方法。该方法无需对样品中的含硫化合物进行分离富集,可直接进样分析,能够提供7类含硫化合物的类型和碳数分布的信息。  相似文献   

14.
以直馏柴油馏分,重油饱和烃馏分和重油芳烃馏分为样品,研究用四极杆GC/MS代替磁式质谱仪,等效采用ASTMD2425,D2786和D3239测定石油馏分的烃类组成,并开发了相应的通用分析软件,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自动进样的四极杆GC/MS进行石油馏分烃类组成分析,均能满足ASTM方法的重复性和再现性要求,大大降低了烃类组成分析的成本,分析软件的应用,使数据处理计算机化,为用户提供了极大便利。  相似文献   

15.
文昌13-1油田部分混采油井产能分配计算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按照同层原油指纹最大相似性和异层原油指纹最大差异性原则,运用高精度再现全油色谱指纹分析技术和随机差异色谱指纹筛选法以及最小二乘法拟合软件,确定了文昌13—1油田4口混采油井产能分配方案。采用现场测试与实验室计算“背靠背”方法分别对4口井进行产能分配,然后通过对比各自的分配结果来评价两种方法的可行性和可信度。结果表明两层混采油井各单层出油量绝对误差约5%,三层混采油井各单层出油量绝对误差介于5%~10%之间。  相似文献   

16.
Paraffin waxes of different crude oil sources were characterised using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and High Temperature Capillary GC techniques. The carbon number distribution of the waxes were determined by calibrating the GC with standard n-paraffins blend. The δHs-s transition obtained in DSC. thermogram of the waxes were correlated with its normal paraffin content. This correlation was further validated by obtaining n-paraffins content through High Temperature GC technique.  相似文献   

17.
ABSTRACT

Paraffin waxes of different crude oil sources were characterised using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and High Temperature Capillary GC techniques. The carbon number distribution of the waxes were determined by calibrating the GC with standard n-paraffins blend. The δHs?s transition obtained in DSC. thermogram of the waxes were correlated with its normal paraffin content. This correlation was further validated by obtaining n-paraffins content through High Temperature GC technique.  相似文献   

18.
利用气相色谱仪(GC)与脉冲火焰光度检测器(PFPD)联机,通过一系列条件实验,建立了原油和烃源岩中噻吩类化合物的GC—PFPD分析方法。该方法能够检测出烃源岩和原油中低丰度的7个苯并噻吩类化合物、19个二苯并噻吩类化合物及其他含硫芳烃,检测质量优于GC—MS分析方法。该方法的应用结果表明: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原油和烃源岩噻吩类化合物中苯并噻吩系列含量很低,主要是二苯并噻吩系列化合物;且4个甲基二苯并噻吩的"V"字形分布并不是碳酸盐岩所固有的分布模式,咸水环境沉积的泥质岩同样具有"V"字形分布特征;另外,烃源岩中这4种化合物的不同分布模式受沉积环境和有机质热演化程度的双重影响。  相似文献   

19.
塔河原油中有机氯来源分析和脱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塔河稠油中氯盐的存在形态进行分析,发现其中不仅存在无机氯盐,而且存在有机氯盐,有机氯盐所占的比例在50%以上。用常规水洗脱盐的方法不能彻底脱除有机氯盐。有机氯盐在蒸馏过程中主要进入渣油中。开发了有针对性的脱氯助剂H,考察了脱氯助剂H对塔河原油的脱氯效果和对破乳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脱氯助剂H与破乳剂联合使用可以将脱后油的总氯质量分数降低到10 ?g/g以下,盐(NaCl)质量浓度降低到3 mg/L以下,并对破乳过程无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20.
建立了GC/MS测定VGO馏分烃类组成沸点分布的新方法。该方法采用固相萃取技术分离出饱和烃和芳烃馏分,然后用双柱分流的方式,同时进入质谱和FID检测器,得到样品的色谱图和总离子流色谱图。通过自行编制的数据处理程序,得到VGO样品烃类组成沸点分布,所得结果与标准方法测定结果接近,该方法具有很好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