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泓  昝雪娜 《中华建设》2012,(8):104-105
正目前在生态建筑策划中,一个非常关键的部分就是特殊建筑的空间绿化问题。生态文明的实际表达形式就是生态建筑,这也是创建环境友好型以及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必然准备。所以特殊空间的具体绿化策划一定要以适合居住、工作、生活为前提,为此在具体的策划上一定要增添自然的感觉,使人们可以进一步感受自然气息。生态建筑的特殊空间虽然说是一个新的名词,但实际上早就贯穿在生活之中。生态建筑其实就是在城市中利用尽可能多的资源创建一种环境,在这种环境下植物能够正常地生长,并且,这一环境可以是自然存在的,也可以是人为创造的。这种空间绿化属于生态建筑中的一个极为关键的部分。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生态建筑的涵义阐释,论述了生态建筑的道德基础及促进生态建筑技术的合理性、生态建筑设计的原则,进而提出生态建筑对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生态建筑的涵义阐释,论述了生态建筑的道德基础及促进生态建筑技术的合理性、生态建筑设计的原则,进而提出生态建筑对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张晓露 《中华建设》2014,(2):106-107
正作为建筑领域的一种新型理念,生态建筑包涵了生态学与建筑学两方面的内容,将生态环境与建筑艺术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在建筑设计中,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注重将建筑设计与环境节能相结合,对于完善生态建筑的设计方法以及使用功能意义深远。本文着重从生态学角度分析了生态建筑中需要遵循的以人为本、节能环保、因地制宜以及整体优先的设计原则,并以此为指导提出了完善生态建筑的有效对策。一、生态建筑的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5.
郭泓  昝雪娜 《长江建设》2012,(8):104-105
目前在生态建筑策划中,一个非常关键的部分就是特殊建筑的空间绿化问题。生态文明的实际表达形式就是生态建筑,这也是创建环境友好型以及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必然准备。所以特殊空间的具体绿化策划一定要以适合居住、工作、生活为前提,为此在具体的策划上一定要增添自然的感觉,使人们可以进一步感受自然气息。  相似文献   

6.
黄委信息资源调查的成果包括空间基础设施和应用系统与数据库。空间基础设施有空间地理数据和遥感信息资源;应用系统与数据库是20世纪80年代后建立的,存在规模化小、不规范、处理手段落后等问题。信息资源整合遵循的原则为:积极稳妥、去粗存精、开放性与标准化、成熟先进性。整合对策为:①搭建应用服务平台;②采用中间件技术。  相似文献   

7.
刘力军 《中华建设》2015,(3):102-103
<正>一、校园生态建筑的概念和特征我国在《绿色建筑技术导则》中,将绿色建筑明确定义为: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电、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校园生态建筑的设计包含在校园规划和建筑设计中体现的生态观、有机结合观、地域与本土观以及回归自然观等等,都是可持续发展建筑的理论建构部分,也是环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生态建筑其实也是绿色建筑,  相似文献   

8.
城市滨水空间是城市范围内水域和陆地共同形成的一种独特的城市环境,是以人为中心、城市水体为主线,包括其周围与水体密切相关的自然要素和人工要素的总和,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生态环境对城市整体布局及人居环境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城市盲目发展带来的诸多环境问题的暴发,人们逐步认识到水系对改善和保护城市人居环境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优美的水域和滨水空间,是北京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重要前提和保障。通过梳理北京水系的变迁,提出了北京滨水空间规划设计的必要性、规划设计的原则和方法,并借鉴国际一流滨水区开发经验,指出北京滨水空间现状问题与不足。通过规划设计实例,提出针对北京不同风貌滨水空间规划设计的实施策略,探讨如何协调城与水的关系,让市民生活回归水岸;协调旧与新的关系,实现河道内部连通、河道外部融合,不断提高滨水空间品质,服务百姓生活。建设由水体、滨水绿化廊道、滨水空间共同组成的篮网系统。  相似文献   

9.
生态建筑的给排水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澎  栗铁 《给水排水》2004,30(7):60-62
针对生态建筑的建造模式及节约资源,减少污染,创造健康、舒适的办公、居住环境的建 造要求,以“生态优先”为原则,通过生态化设计,优化场地规划,改善热、光、声、风环境。以海淀温泉 生态办公区A座办公楼为例,介绍该工程满足生态建筑要求的给水排水系统设计。  相似文献   

10.
发展生态建筑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诸多学科和诸多因素,需要多学科的配合。本文讨论了生态建筑的含义和基本特征,对我国生态建筑的设计和实现进行了探讨,以期对我国生态建筑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1.
滨湖地带生态资源丰富,同时水生态环境相对敏感。如何协调城市开发建设与区域水环境保护的关系,是依托生态本底构造美好人居环境亟需解决的重点问题。文章以巢湖某滨湖新城水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为例,选用特征指标因子结合ArcGIS空间分析技术,对研究范围水生态敏感性进行单因子分析和多因子权重叠加分析,对研究范围水生态敏感性进行空间分级,提出基于水敏性分析的用地空间布局策略及开发强度管控要求,并构建了与用地空间特征相适应的多层级水污染削减系统,以期为今后水环境敏感区域开发建设及水环境保障提供新思路和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12.
从生态学观念出发利用系统科学的方法,研究了现代城市水系统的发展和现状,讨论了水危机和资源枯竭的根源,提出了循环型城市水系统和人居生态卫生系统的理念,指出这是缓解水资源危机的必由之路,是循环型城市的基础,人类社会可持续生存和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3.
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本文就目前我国农村人居环境的现状进行了分析,运用可持续发展理念,提出了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的基本原则和对策。  相似文献   

14.
发展生态建筑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诸多学科和诸多因素,需要多学科的配合。本文讨论了生态建筑的含义和基本特征,对我国生态建筑的设计和实现进行了探讨,以期对我国生态建筑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5.
浙江省安吉县注重区域规划、优化空间格局,按照严格控制、保护生态、分类管理、占补平衡的原则,依法确定水利工程管理与保护范围、划定河湖管理界线,既打造生态和谐人居环境的"民生工程",也体现安吉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建筑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人们对于高质量建筑的需求也在逐步增长。狭义的生态建筑指的是高效低耗、生态平衡的一种类型,将建筑建造成真正的生态建筑是很难普及开来的,“生态建筑观”应运而生,这是一种建筑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并存的发展模式,本文以“生态建筑观”为主体,浅要探究其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小康社会农村人居水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提出了农村人居水环境评价指标选取的基本原则和依据,构建了由5个Ⅰ级指标和11个Ⅱ级指标组成的农村人居水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该研究可为水利行业和地方制定农村人居水环境改善规划、评价进展及成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中国水利》2012,(22):1-1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初步建立.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森林覆盖率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相似文献   

19.
董朝霞 《长江建设》2013,(12):80-81
孔子曰:“近水则灵”,水域作为人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挥生态平衡功能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蓝色空间,维系着人类社会的正常运转。城市水域是城市中自然因素最密集、自然过程最丰富的区域,也是人类活动和自然过程共同作用最强烈的地带之一。本文通过分析武汉水域空间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基于城市设计的视角,根据整体性、功能性、地域性、可操作性的原则,提出了城市水域从强调个性、发掘特色,相互呼应、形成序列,加强联系、塑造整体几个方面研究分析,对武汉城市水域空间的规划设计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生态建筑的概念出发,着重在建筑材料方面探讨生态建筑,分析其构成要素及生态体现,得出最理想的生态建筑是竹木建筑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