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分别采用聚胺类高分子电解质的复合体系、无水乙醇制备羧基丁腈胶乳(XNBRL)干聚物,用于测定结合丙烯腈含量。首先考察了采用复合体系制备干聚物时,影响结合丙烯腈含量测定的因素,其次考察了采用无水乙醇制备干聚物后,抽提试样对结合丙烯腈含量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用无水乙醇制备干聚物解决了复合体系中残留的聚胺类高分子电解质干扰结合丙烯腈含量测定的问题,重复性也较好,试样可不用再抽提直接进行结丙烯腈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2.
分别采用硫酸铝溶液和无水乙醇制备丁腈胶乳(NBRL)干聚物,用于结合丙烯腈含量的测定。考察了硫酸铝溶液制备丁腈胶乳干聚物过程中凝聚温度、搅拌速度和干燥程度对结合丙烯腈含量测定的影响,并与无水乙醇制备的干聚物测定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测定两种方法所制得的干聚物结合丙烯腈含量基本一致,重复性相当,但无水乙醇制备方法更为简便。  相似文献   

3.
在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生产过程中进行聚丁二烯(PB)、聚丁二烯和丙烯腈-苯乙烯接枝共聚物(G-ABS)的聚合时,往往使用了复合乳化剂以提高聚合效果。单一凝聚剂无法使G-ABS胶乳中的复合乳化剂完全失去乳化能力,凝聚效果较差。在凝聚过程中使用辅助凝聚剂,能够明显改善凝聚效果,增加凝聚颗粒的粒径和致密度。使用辅助凝聚剂A时,使用量为干基1.5%时效果最好;使用辅助凝聚剂B时,其用量为0.3%时效果最佳。两种辅助凝聚剂对ABS产品的力学性能没有影响;但辅助凝聚剂A会在一定程度上缩短粉料的氧化诱导期,而辅助凝聚剂B使ABS产品白度降低。  相似文献   

4.
采用种子乳液接枝聚合技术合成了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丁二烯-苯乙烯树脂(MBS),考察了复合乳化剂浓度、CO2用量对丁苯胶乳粒径及其分布、胶乳稳定性的影响;研究了接枝单体滴加方式和接枝聚合反应温度对MBS体系稳定性和接枝效率的影响;讨论了MBS改性聚氯乙烯(PVC)的影响因素;提出了丁苯胶乳的碳酸化扩径附聚法和MBS胶乳的SO2凝聚新工艺。结果表明:在丁二烯/苯乙烯(质量比)为90/10、阴离子/非离子复合乳化剂浓度为35~40g/L、丁苯胶乳采用CO2附聚扩径、部分MMA预溶胀和其余MMA连续滴加的方式以及MBS胶乳SO2凝聚新工艺的条件下,所得MBS树脂粉料颗粒均匀,40~180目的颗粒质量分数达96%,堆积密度在0.4g/cm3以上;PVC/MBS(质量比为100/8)共混物的冲击强度达22.6kJ/m2。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高胶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ABS)的胶乳凝聚机理,研究了凝聚剂用量、凝聚温度和搅拌器转速对凝聚效果的影响.结合装置实际生产情况得出最佳凝聚工艺条件:凝聚剂用量35-45 kg/t,凝聚温度为76℃,搅拌器转速为100 r/min.对现有凝聚工艺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6.
杨磊 《中国生漆》2011,30(4):4-8
为制备高固高粘新型丁苯乳液(SBRL),以经硅烷偶联剂改性的纳米TiO2为核,阴离子乳化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与非离子乳化剂辛基苯基聚氧乙烯醚(OP-10)为复合乳化剂,其质量比为1:1,采用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法,制备了具有核壳结构的纳米TiO2/聚丁苯(PSB)复合乳液,并测定了复合乳液的性能。确定了适宜聚合工艺条件:纳米TiO2为总量0.5%,乳化剂用量为3.5%,引发剂用量为单体量0.4%,聚合温度为64℃,可以制备出性能良好的复合乳液。所制乳液固含量最高可达50%以上,粘度可依据不同使用要求调节。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煤泥水的沉降效果,利用硅藻土及FeCl3制备了硅藻土基粉体凝聚剂,采用正交试验对硅藻土基粉体凝聚剂制备过程的三个主要影响因素:焙烧温度、m(FeCl3)∶ m(G)(质量比)(G表示硅藻土)和焙烧—酸浸顺序进行试验研究,并对其作用机理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焙烧温度为500℃,m(FeCl3)∶ m(G)为=1∶5,先焙烧再酸浸为最佳工艺条件.利用最佳工艺条件制备的硅藻土基粉体凝聚剂对煤泥水进行了凝聚试验,当煤泥水质量浓度为60 g/L,体积为100 mL,硅藻土基粉体凝聚剂添加量为0.5g时,其透光率可以达到78.95%,凝聚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聚偏氟乙烯(PVDF)乳液凝聚、洗涤分离、干燥等后处理工序。结果表明,用凝聚剂破乳、离心分离的PVDF乳液后处理工艺是可行的。凝聚效果明显,凝集粒径达到了28~32μm;离心分离完全,洗涤母液的电导率小于5μS/cm。制得的PVDF制品色泽纯白。合适的后处理工艺条件为:凝聚剂硝酸铝质量分数为1%、凝聚温度大于或等于60℃、凝聚搅拌转速为100r/min、树脂干燥温度115—120℃、树脂干燥时间24h。  相似文献   

9.
以三聚氰胺和甲醛为主要原料,并加入醇类和胺类组成的助剂C来清除残余的甲醛,制备消粘剂A;以改性聚丙烯酰胺为主要原料制备凝聚剂B。对过喷油漆废水进行凝聚处理研究,确定了一种的最佳制备工艺,其中消粘剂A的成分为n(三聚氰胺)∶n(甲醛)∶n(助剂C)=1∶2∶1,凝聚剂B的主要成分为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该漆雾凝聚剂中的消粘剂A和凝聚剂B的最佳配比V(A)∶V(B)=1∶1时,漆雾去除率为97.8%。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聚偏氟乙烯(PVDF)乳液凝聚、洗涤分离、干燥等后处理工序。结果表明,用凝聚剂破乳、离心分离的PVDF乳液后处理工艺是可行的,凝聚效果明显,凝集粒径达到了28—321μm;离心分离完全,洗涤母液的电导率小于5μS/cm,制得的PVDF制品色泽纯白。合适的后处理工艺条件为:凝聚剂硝酸铝质量分数为1%、凝聚温度大于或等于60%、凝聚搅拌转速为100r/min、树脂干燥温度115~120℃、树脂干燥时间24h。  相似文献   

11.
以丁二烯和苯乙烯为原料,采用高低温复合工艺制备了高固含量(60%)丁苯橡胶乳液,后经凝聚法制备出粒径分布均匀(<1mm)的粉末丁苯橡胶(PSBR),探讨了凝聚原理,并优化了粉末丁苯橡胶的制备工艺。通过偏光显微镜研究了粉末丁苯橡胶形成阶段的形貌变化。结果表明,凝聚阶段的絮凝剂、凝聚剂和隔离剂对PSBR形貌影响最大。复配隔离剂(硬脂酸钠、油酸钠和硅油)的隔离效果最好,使用氯化钠为絮凝剂〔添加量为1.3%(以胶乳质量为基准,下同)〕,硫酸镁为凝聚剂(添加量为2.5%)时,丁苯胶乳成粉效果最佳,呈均匀粒径的粉末状橡胶。使用PSBR改性70#基质沥青,PSBR添加量为1.0%(以沥青的质量为基准,下同)时,改性沥青的软化点由70#基质沥青的47.6℃提高到51.8℃,5℃延度提高到100cm以上,优于目前丁苯橡胶(SBR)胶粉改性沥青。  相似文献   

12.
正涉及用于含氟聚合物的溶剂体系,其包含质量分数50%~99.9%的二甲基亚砜(DMSO)的组合物,和质量分数0.1%~50%的至少1种酮的组合物。还涉及包含溶剂体系和含氟聚合物的溶液,以及其用于制备薄膜、隔膜和涂层的用途。(CN103562276A)  相似文献   

13.
通过偶联改性偏高岭土基地聚物存在下的氯乙烯原位悬浮聚合制备聚氯乙烯(PVC)/地聚物复合树脂,研究了地聚物加入方式与用量、复合分散剂组成对复合树脂颗粒特性和理化性质的影响,同时分析了PVC/地聚物复合材料的力学和热性能.结果表明,地聚物添加量质量分数不大于4%时,采用倒加料聚合工艺和聚乙烯醇/羟丙基甲基纤维复合分散体系,可聚合得到粒径分布较窄、理化指标符合国标要求的PVC复合树脂.随着地聚物添加量的增大,PVC/地聚物复合材料的抗冲击强度、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先增大后减小.与未添加地聚物的PVC材料相比,地聚物质量分数为3%的PVC复合材料的抗冲击强度和拉伸强度分别提高56%和14%.地聚物对PVC热分解脱除HCl过程有抑制作用,能提高PVC的分解温度,同时地聚物的加入可提高PVC耐热形变温度.  相似文献   

14.
以四氢糠醚(THFA)为结构调节剂合成了结合苯乙烯质量分数为15%的溶聚丁苯橡胶(SSBR),考察了结构调节剂THFA的用量、聚合温度对微观结构、耐低温性能、门尼黏度及拉伸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玻璃化转变温度(Tg)随结合苯乙烯质量分数的增加呈线性增加;随THFA用量的增加,1,2-结构质量分数增大,Tg随着THFA用...  相似文献   

15.
GMA熔融接枝丁苯橡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向坤  罗筑  夏忠林  洪波 《弹性体》2014,(5):24-27
研究了活性单体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对丁苯橡胶(SBR)接枝的影响;添加一定量的共单体苯乙烯(St),在转矩流变仪中制备成SBR-g-GMA接枝物,探讨了GMA、过氧化二苯二甲酰(BPO)的含量以及温度变化对接枝率的影响;利用红外光谱对其进行表征结构;测定接枝物的凝胶含量;使用化学滴定方法测定其接枝率。结果表明,在温度为130℃、GMA的质量分数为5%、BPO的质量分数为0.6%时,其接枝率最高达到2.2%。凝胶含量随BPO加入量的增多而增大。  相似文献   

16.
《弹性体》2016,(4)
介绍了一种新型环保絮凝剂聚环氧-胺类共聚物(EEDC),通过与传统高分子絮凝剂二腈二胺甲醛缩合物(CA)对比,考察了EEDC的凝聚速度、凝聚效果、硫酸用量以及EEDC对丁苯橡胶产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新型凝聚剂EEDC可用于丁苯橡胶的凝聚工艺,具有凝聚速度快、用量少、用酸量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江西化工》2021,37(1)
以丙烯酰胺(AM)与丙烯酸(AC)为反应单体,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在复合引发体系下制备超高分子量阴离子聚丙烯酰胺,重点探讨引发剂的用量、单体浓度、初引发温度、p H值等因素对聚合物特性黏数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最佳的制备工艺参数如下:氧化还原引发剂的质量分数为0. 025%,二级引发剂偶氮二异丁咪唑啉盐酸盐(V-44)的质量分数为0. 084%,单体占总反应体系的质量分数为25%,初引发温度为4~5℃,p H值为7. 5~8。此时,制得阴离子聚丙烯酰胺的特性黏数可达26. 83 L/g,黏均分子量约为2400万。  相似文献   

18.
张银钟  胡孝勇  陈耀  黄银蓉 《粘接》2011,(10):58-60
异氰酸酯可作为热硫化型橡胶-金属及其他胶粘剂复合体系的重要组分,需对高活性的异氰酸酯(-NCO)基团进行完全封闭,以保证胶粘剂各组分的相容及稳定性。采用甲乙酮肟封闭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预聚体,制备了解封温度130℃的完全封闭型MDI预聚体;研究了投料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封闭反应的影响;通过示差扫描量热仪测定了封闭物的解封温度。  相似文献   

19.
采用碳酸钠替代氢氧化钠调节水玻璃模数制备复合碱激发剂,研究不同碱掺量下碳酸钠掺入比例对地聚物胶凝材料净浆流动度、凝结时间及抗压强度的影响,并通过FT-IR、XRD和SEM试验分析地聚物胶凝材料水化产物的物相组成及微观形貌。结果表明,氢氧化钠与碳酸钠共同复合水玻璃的激发剂激发效果优于二者单独与水玻璃复合的激发剂,当碱掺量为6%(质量分数)、碳酸钠替代比例为40%(质量分数)时,地聚物胶凝材料净浆流动度为185 mm, 28 d抗压强度为94.4 MPa。碳酸钠替代比例增加可延长地聚物胶凝材料凝结时间,当替代比例为100%时,地聚物胶凝材料初凝时间、终凝时间可达372和420 min。不同碱组分激发剂作用时,地聚物胶凝材料水化产物相似,均以无定形铝硅酸盐C-(A)-S-H凝胶为主。  相似文献   

20.
一种新型高效漆雾凝聚剂的研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三聚氰胺为主要原料制备消粘剂A,聚丙烯酰胺为主要原料制备上浮剂B,对过喷油漆废水进行凝聚处理与研究,确定了该漆雾凝聚剂的最佳配方和制备工艺条件,探讨了漆雾凝聚剂的作用机理。其中,消粘剂A由三聚氰胺与甲醛反应制得;上浮剂B由硫酸铝改性聚丙烯酰胺制得;当A与B的投加量为体积比1:1时其凝聚效果最佳,此时水中的漆雾去除率达到98%,凝聚剂的成本仅为1.8元/kg。与传统漆雾凝聚剂相比,油漆废水中的漆雾去除率提高了15%,药剂成本下降了10%,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